打开APP

坐拥千亿市值的Puig集团,为何主动收缩家族势力?

视线拉回中国,目前行业内一部分企业也正处于交接或完成接班的阶段,例如今年刚开年,37岁的陈泽滨正式接班成为立白科技集团董事长。基业长青和百年老店梦想若要成真,传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已经经历二代甚至三代、四代交接的跨国集团,在这十字路口中做出的抉择,对于处于相同阶段的国内企业而言,还是具备一定参考意义的。

上市一个月,Puig集团迎来大变革。近日Puig集团第三代掌门人Marc Puig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包括他的子女在内的第四代家族成员将不会参与管理企业。实际Puig集团在上市前就已开始着手这项计划,现在这项决定已正式生效,创始家族成员将失去一半的董事会席位。此外,Puig集团还保证,专有董事和独立董事必须在董事会构成中占多数。这个正在向全球Top10美妆集团发起冲刺的家族企业,可谓迎来历史性的时刻,那么,此番多位家族成员的退出,是主动变革还是被迫释权?

01 董事会换血,多名家族成员退出

据外媒报道,Puig集团掌门人Marc Puig近期在加泰罗尼亚国会宫举行的第39届 Cercle d'Economia大会的圆桌会议上坚称,家族企业的管理者们要考虑“他们今天能做些什么来让公司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同时强调,他们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是代际交接。今年4月初,作为上市准备工作的一部分,Marc Puig的兄弟Marian Puig Guasch、Jordi Puig Alsina 和 Xavier Puig Alsina已经在任职三年后离开了董事会,新上任的是两名独立董事。除主席Marc Puig外,*剩下的家族董事是Marc Puig的另一位堂兄弟Manuel Puig Rocha,其担任集团副主席。

这一变动离不开一个关键性的大背景。今年5月3日,Puig集团在马德里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Puig首次公开募股吸引了很多投资人的兴趣,获得数倍的超额认购,使发行价达到了投行报价范围的最高点,推动其市值高达147亿欧元(约1145.6亿人民币)。此次IPO也让Puig创下了今年迄今为止欧洲*规模、西班牙近十年来*规模的IPO交易纪录。这意味着这个百年家族企业拥有了更大的发展前景。但为何选择这时来“收缩”家族势力?

02 如何面对家族管理矛盾?Marc Puig给出一套“解决方案”

这离不开一个关键人物——Puig集团第三代掌门人Marc Puig。

Puig集团第三代掌门人Marc Puig

Marc Puig出生于巴塞罗那,1986年加入家族企业,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被派往纽约领导北美业务。1999年,Marc Puig正式加入Puig集团董事会,并于2004年成为集团首席执行官。Marc Puig的个性也十分鲜明,现年62岁的他拥有工业工程学位、哈佛MBA学位,被行业人士评价为奢侈品行业里“朴实无华的*”。公司的官方历史资料记载了他的严谨和秩序感,他要求全球数千名员工“像瑞士钟表一样精确运作”。这样一位性格一丝不苟的*,近年来带领Puig集团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自2007年Marc Puig担任该集团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以来,他不断扩大Puig集团的国际影响力,在高端香水和高级定制上押下重注,并在12年内策划了11起收购,这其中包括比利时设计师品牌Dries Van Noten、英国彩妆品牌Charlotte Tilbury和德国护肤品牌Dr Barbara Sturm等等。2021年3月,Puig提出三年计划,目标在2023年完成销售30亿欧元,2025年完成销售45亿欧元。这意味着PUIG集团需要在2020年销售额的基础上,在未来三年内翻一番,在五年内翻三番。而根据集团最新财报,Puig集团2023年全年收入达到“创纪录的”43.03亿欧元(约335亿元人民币),与2022年相比增长19%;净利润为4.65亿欧元(约3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同比激增33%,达到8.49亿欧元(约66亿元人民币)。

业绩实现全方位的“飘红”。也就是说,集团不仅提前一年超额完成了2023年完成销售30亿欧元的目标,如今距离2025年的45亿欧元目标,也相差不到2亿欧元了。高盛(Goldman Sachs)投资银行业务董事长Francois-Xavier de Mallmann曾公开表示:“Marc Puig是一位真正的企业家,具有长远眼光,在战略上果断,在执行上纪律严明。”其曾在Puig的IPO中与之有过密切合作。这样一位“纪律严明”的*,在面对Puig集团的家族企业模式时,管理手段也十分严格。可以说,Marc Puig在过去20年时间中将精力都花在了两件事上:一方面为家族企业积累财富,另一方面试图削弱家族管理者在公司的影响力。所有家族企业出身的大型集团,几乎都要面临一个问题——如何在家族权利与集团扩张之间找到平衡。Marc Puig显然被这个问题困扰已久。在2021年的一次采访中,他表示,家庭要用爱来经营,但家族企业则更需要等级制度和任人唯贤。Marc Puig补充到:“当两种制度结合在一起时,就会产生冲突”。而解决办法就是“自我释权”。例如,在运营、薪酬和提名委员会中,非家族成员要多于家族成员。

Marc Puig表示,第四代人最终可能会参与公司的管理机构,但“除非他们通过几道艰难的筛选”,否则不会成为管理层的一员。他解释说:“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在选择领导层的过程中经历了一段波折时期。”去年Marc Puig还在媒体采访中表示:“困难可能会出现,尤其是在两代人之间的过渡时期——寻求领导力、缺乏理解、失去激情。”他强调,外部投资者的审查将有助于避免家族企业可能陷入的“陷阱”。如今看来,Marc Puig头疼的问题已经有了解决方案。那就是他不将控制权传递给下一代家族成员,而是选择通过上市引入外部投资者和监管。不过,他依旧保护了家族在集团的绝大多数权益。公开数据显示,在上市过程中,Puig家族出售了价值13.6亿欧元的股份,加上公司发行的新股,家族将继续持有公司近72%的股份和92.5%的投票权。这一决策也可以说让家族成员在IPO中成为*的赢家,尽管他们只出售了公司21.5%至23.7%的股份,但仍保留了大部分的投票权。

03 站在十字路口的Puig集团,已经作出决定

在4月举行的LVMH的年度股东大会上,法国亿万富翁Bernard Arnault的两个儿子Frédéric Arnault和Alexandre Arnault双双加入LVMH集团董事会;另一位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家族的掌门人Francois Pinault的孙子也于近期加入了Christie’s的董事会,Christie’s由该家族的控股公司所有。在头部集团纷纷加强家族在集团内的控制权之时,Puig家族显然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径。这种“放权”动作其实和雅诗兰黛家族有一致之处,那就是引入外界管理者来帮助集团更好地运转。雅诗兰黛集团第三代继承人William Lauder曾说过,领导一家上市公司是一种刑罚,而领导一家公众持股、家族管理的企业更是一辈子的刑罚。上任以来,从William Lauder的视角来看,兰黛家族不同代人之间的紧张关系经常围绕在家族企业的周围。为了解决这一难题,William清楚地认识到,自己需要一个外来人作为中介,以改变这种状况。最终在2009年,傅懿德成为*任担任集团CEO的非兰黛家族人士,至今掌管雅诗兰黛集团经营已有15年之久。

为了保证创始家族对公司的控制权,雅诗兰黛集团还采用了同股不同权的“AB股模式”,实际控制人“兰黛”家族拥有雅诗兰黛集团84%的投票权。去年因业绩吃紧、股价下跌,知名激进投资者佩尔茨(Nelson Peltz)曾有意推动对雅诗兰黛集团的重组,并提出包括撤换CEO 和寻求出售等一系列极为激进的建议。但因“AB股模式”的存在,只要不能取得“兰黛”家族的认可,激进投资者所发起的任何活动,都很难获得成功。

但也有集团为了保持自身的策略稳定性与品牌调性,选择始终将控制权紧紧握在家族之中。爱马仕家族就是代表之一,根据彭博亿万富翁指数,爱马仕家族成为欧洲最富有的家族,2023年总财富约为1510亿美元。此前面对LVMH的并购,爱马仕家族联合起来进行了绝地反击,至今依旧决心走家族管理的道路。娇韵诗家族也是如此,2000年,娇韵诗集团 “二代”正式接班,8年后,为了摆脱资本市场对财务数据的过度追求,保持品牌的调性,掌门人将“天然植物护肤”理念标签化的娇韵诗以36亿美元的价格从巴黎证交所退市,将品牌彻底私有化。如今已经“三代”接班的娇韵诗,在集团*私有化的、控制权高度集中的背景中,正在稳步前进,在今年1季度的中国市场更是取得突破性增长。

但这种模式其实并非适合Puig集团。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在Antonio Puig Jr接管Puig集团时,就奠定了Puig集团独特的发展路线。在当时美妆、时尚、香水市场已经巨头林立的情况下,Antonio Puig Jr选择了差异化竞争,那就是以资本手段整合设计师与产业链资源,先与设计师合作再合资建厂,进而扩容产品矩阵与市场占有率,实现垂直一体化垄断。此后Puig集团一直延续这一发展逻辑,这也让Puig成功实现业绩翻番式增长,一跃成为全球美妆集团“新势力”。如今,该集团通过自建、并购、代理等方式,旗下已经形成由21个品牌组成的品牌矩阵,覆盖香水、时尚、护肤、彩妆等多个品类,其中包括中国消费者熟知的Uriage依泉、Penhaligon'S 潘海利根、L'artisan Parfumeur阿蒂仙之香等品牌。

相较于传统家族管理式的企业,Puig集团或许更需要市场管理与资本运作的手段及智慧。相信没有人会比Marc Puig更了解他的家族,作风严谨的Marc Puig作此决策,无疑是为了集团的进一步扩张与发展做准备。不过,尽管家族成员保留了大部分的投票权,但在第四代家族成员将不会参与企业管理、家族成员董事会席位被严格限制的情况下,Puig集团如何保持持续百年的战略定力,不会因短期内的业绩受挫就大刀阔斧改变集团原有策略甚至是审美、价值取向?这或许是变革后的Puig集团需要思考的问题。

视线拉回中国,目前行业内一部分企业也正处于交接或完成接班的阶段,例如今年刚开年,37岁的陈泽滨正式接班成为立白科技集团董事长。基业长青和百年老店梦想若要成真,传承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已经经历二代甚至三代、四代交接的跨国集团,在这十字路口中做出的抉择,对于处于相同阶段的国内企业而言,还是具备一定参考意义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未来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