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昨夜,创投行业一纸重磅

这份极具分量的纲领性政策,后续落实细则令人期待。“一级市场没有被忘记。”或许是大家普遍的感受。

终于来了。

昨晚(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这是一级市场翘首以盼的创投“十七条”,覆盖了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全链条——

鼓励长期资金投向创业投资,充分发挥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作用,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机制,系统研究解决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到期退出问题,以及落实落细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防止出台影响创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积极性的政策措施等等。

这份极具分量的纲领性政策,后续落实细则令人期待。“一级市场没有被忘记。”或许是大家普遍的感受。眼下国内创投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变化,募投管退上的种种挑战让人心情复杂,“出清”正在席卷创投圈。这必然是一场巨大调整。

当国资成为一级市场主力

印象深刻的是对国资机构的要求。《措施》中重点提到:

优化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错免责机制,健全绩效评价制度。系统研究解决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到期退出问题。

落实和完善国资创业投资管理制度。健全符合创业投资行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国资创业投资管理体制和尽职合规责任豁免机制,探索对国资创业投资机构按照整个基金生命周期进行考核。

众所周知,国资已经成为中国创投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正如清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23年国资背景LP出资规模占比接近八成。这也间接重塑了一级市场的格局与产业生态。

然而行至当下,大批政府引导基金已经到期。现实情况是,绝大多数GP退出过度依赖IPO,并不能覆盖引导基金的需求。系统研究解决政府出资的创业投资基金集中到期退出问题,考验着各方智慧。

与此同时,由于国有资本的特性,长久以来国资机构对于错误的容忍度较低,甚至可能会出现“宁可错过,不能投错”的现象。

“哪怕不是投资失败,而是项目稍微有点财务记录的瑕疵,国资管理机构都需要承担责任。这导致国资管理机构在做股权投资时,容易出现风险厌恶行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原副理事长王忠民曾坦言,“我们需要对风险进行包容。”

因此,对于绝大多数国资机构关心的问题——容错免责机制,开始被摆到台面上。

对症“募资难”

多渠道拓宽创投资金来源

眼下,几乎所有投资机构都面临着募资的挑战,市场化资金更是踪迹难觅。此情此景,以险资代表的长线资金成为人民币募资江湖的亮点。

活水在哪里?《措施》首先提到险资:

支持保险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做好对创业投资基金的投资,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穿透后底层资产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上市公司股权的,底层资产风险因子适用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相关要求。

同时,鼓励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机构发行公司债券和债务融资工具,增强创业投资机构筹集长期稳定资金的能力。

为多渠道拓宽创业投资资金来源,《措施》中还提到:

1、支持资产管理机构加大对创业投资的投入。在依法合规、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支持私募资产管理产品投资创业投资基金。

2、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直接股权投资试点范围。支持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总结上海试点开展直接股权投资经验基础上,稳步扩大试点地区范围,以及丰富创业投资基金产品类型。

凡此种种,无疑给一级市场带来信心。谈到落实,一位任职于知名资管机构的行业人士提醒几点——保险资金:风险资本计提或可放宽,然而负债端年化约6%的现金回流需求难匹配;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工农中建交100%自有资金严审批,行内债转股为主难外拓;发债:主体信用符合者寥寥,3-5年难以覆盖基金退出全周期,期待放开GP上市?不一而足,任重道远。

退出之困

时至如今,退出成为一级市场最焦急的事。

对此,《措施》着重强调了健全创业投资退出机制,包括:拓宽创业投资退出渠道、优化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政策。

其中在拓宽退出渠道上,《措施》进一步阐释:

充分发挥沪深交易所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交所)、区域性股权市场及其“专精特新”专板功能,拓宽并购重组退出渠道。

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建立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提高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北交所)发行审核质效。

落实好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畅通外币创业投资基金退出渠道。

同时,加快解决银行保险资产管理产品投资企业的股权退出问题。支持发展并购基金和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优化私募基金份额转让业务流程和定价机制,推动区域性股权市场与创业投资基金协同发展。推进实物分配股票试点。

此外,还有令业内振奋的是:支持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票或可转债募集资金并购科技型企业。

GP出清加剧

在培育多元化创业投资主体层面,《措施》强调加快培育高质量创业投资机构:鼓励行业骨干企业、科研机构、创新创业平台机构等参与创业投资,重点培育一批优秀创业投资机构,支持中小型创业投资机构提升发展水平。加大高新技术细分领域专业性创业投资机构培育力度。

犹记得2024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运用先进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还处于一个高速成长过程当中,中国科技自强自立、产业链自主可控,需要大量的创新资本去支持。这也对参与其中的创业投资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投资方向、资金来源,还是产业选择、资产配置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行业已经加速进入存量出清、优胜劣汰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不专业的基金管理人被出清,也许正是中国创投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经过程。

谈到税收

创投税收历来是全行业关心的事。《措施》还提到了税收问题——

持续落实落细创业投资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鼓励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等企业的税收支持政策,加大政策宣传辅导力度,持续优化纳税服务。

回想2017年,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创业投资企业和天使投资个人有关税收试点政策的通知》,创投、个人天使投资人的投资可以按照70%的投资额进行抵税,优惠力度很大。

去年8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延续实施创业投资企业个人合伙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规定创投行业个人所得税相关政策延续到2027年年底。

写在最后

此时此刻,中国创投行业正在经历寒冬,说起其中不易,大家心有戚戚,甚至有人担忧“一级市场是否会消失”。

想起昨天开幕的2024陆家嘴论坛上,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指出,现在PE、VC领域普遍反映的堵点是在募投管退环节中困难集中于募和退,其中,退是主因。

方星海称,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统计,今年一季度,PE、VC基金一共投了4438个项目,投出去的资金合计达1915亿元,如果考虑全年,全年投资数量会接近8000亿元到1万亿元——

“这样的投资规模,很难说一级市场不存在了,可能这样的观点反映了某些管理机构在业务经营上碰到一些困难。”

中国创投行业从蛮荒年代走过来,已近三十年时间,历经了无数个周期。年初创投大佬警示,中国创投行业经历了好几轮寒冬,这一次寒冬可能会长一点。历史经验也表明,行业在走向良性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经历一次次痛苦的调整,此时也许正是大家修炼内功的时候,适者生存。

起起落落,变化已经成为常态。只要还在牌桌上,一切都还有机会。

附:《促进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全文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