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无上限」的骑行:年轻人的千亿氪金圣地

时至今日,两轮出行已经不再是汽车的补充品,而是新的社交货币,是低碳经济的排头兵,是科技消费的未来。

渐入初夏,正是骑行好时节。

骑行文化正快速席卷各大城市,骑上单车在城市或是郊外的自由探索,吸引了一波又一波年轻人。在小红书上,“户外骑行”话题已收获近3亿次浏览,杭州西湖、北京长安街、厦门环岛路等都是热门骑行路线。

(来源:小红书)

当骑行从简单的代步转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入坑的消费者会发现,这里面的门道比想象的要多得多。从整车到改装,从配件到装备等等,骑行的快乐离不开“氪金”。

从需求端,骑行已经成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户外运动之一,消费者们动辄花费十几万元为这项兴趣爱好买单;

从供给端,骑行文化的兴起也促使着国内外自行车品牌们频频发力,纷纷走上产品升级之路,冲刺中高端。

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2100亿元,同比增长3%;中高档产品受到追捧,中高档自行车内销同比增长30%以上,同时带动利润上浮,2022年实现利润超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一个千亿市场还在不断壮大。

1、为什么是骑行?

从单纯的代步工具,到年轻人的大玩具和新社交货币,骑行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解锁。

自2021年起,户外运动迎来了一轮新的增长。相比滑雪、潜水等更为“硬核”也更耗费学习时间的项目,骑行的学习难度明显更低,也更容易融入生活,作为日常的运动项目进行。

根据美骑网发布的《2022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人们参与骑行的前三大理由分别是:锻炼身体、休闲娱乐和缓解压力。人们不仅将自行车作为运动健身的方式,情绪的放松和压力的纾解在参与骑行的人们眼中同样重要。

在北京工作的任光在两年前加入了骑行的队伍。家住离公司近20公里的他购入了一辆崔克牌的公路自行车,每天通过骑车通勤。“挤地铁太辛苦了,早晚骑车上下班,既锻炼身体,也能看风景,领略不一样的北京。”

“买车的时候店家就让我加了骑友群,群里经常会约着一起骑行。”任光对观潮新消费(ID:TideSight)表示,周末参与骑友群的骑行活动是他日常休闲放松的途径之一,能结交到新朋友,扩展交友圈,也能打卡更多骑行路线。

社交平台是骑友们寻找骑行搭子的主要途径之一。打开小红书搜索骑行活动,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二线城市均有当地的骑行社、爱好者俱乐部组织的骑行活动。

骑行+旅游的模式在小红书上十分常见。例如赛里木湖的骑行计划,便是将旅游项目与现在热门的徒步、骑行、露营相结合,提供全套装备和后勤保障,让自由时间更为充裕的骑行爱好者远离城市,领略大自然。

各大品牌也纷纷抓住机遇,推出更有趣味的骑行赛事和打卡活动。

TREK 100作为国内颇具有影响力的骑行赛事之一,每年都会举办一次,累计参与人数超过50万。

迪卡侬则推出了“骑遇百公里”线上骑行活动,39.9元参与活动后,不限制地点和骑行次数,只需完成公里数打卡就可在完赛后领取活动奖牌。

(来源:小红书)

据观潮研究院调研发现,对年轻的骑友们来说,“治愈”、 “解压”、 “交友”、 “健康”、 “减肥”是高频出现的关键词。显而易见的是,自行车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年轻人爱上骑行,更多感受的是这项运动带来的情绪价值和正向回馈。

《2024年度运动流行趋势指南》显示,2023年是户外运动爆发的一年,骑行维持了前一年的热度,在网络曝光指数中稳居TOP3。如今,骑行的队伍还在不断壮大。

2、一项奢侈的运动?

看起来简单好上手门槛低的骑行运动,开支却并不低。

目前,市面上的自行车可以分为:山地车、公路车、折叠车、E-bike等。对于骑行运动来说,自行车裸车算是新手们花费最多的项目。国内外较为知名的整车品牌有凤凰、喜德盛、捷安特、闪电、崔克、Brompton(小布)等。

价格带分布如上图所示,整车的价格从百元至十几万元不等。对于新手来说,目前较为流行的入门车型包括捷安特escape 1、喜德盛RS380、迪卡侬RC100等,这几款车型的价格在1799元至4738元区间,千元也是新手更容易接受的心理价位。

比较有意思的是,随着对骑行运动的逐步深入,多数骑行者会在入门后通过“卖旧换新”等方式购入第二辆车。

根据《2022年中国自行车行业调查报告》,在整体调研人数中有67%以上的人拥有超过两辆车,31.52%的人会选择在骑行1-3年时更换整车。而从购车心理预算来看,用户购车预算依然是8001-15000元区间占比*(24.92%),其次为15001-30000元区间(22.4%)。

但对年轻人来说,仅仅是一辆车怎么够。除整车之外,水壶、运动相机、夜行灯等配件到骑行裤、头盔、码表等装备,年轻人的每一次骑行都花了心思。

“整车就可以直接上路,除了保障安全的头盔,没有什么是必备的,都是根据自身要求去配备。”骑行爱好者妮可告诉观潮新消费,“因为有长途骑行的需求,所以我配备了夜行灯、水壶支架、码表,价格从几十元到近千元不等。还有骑行服、风镜、骑行手套等服饰装备,全部配齐大约在千元。这些只是我个人选择,每个装备的价格跨度都很大。”

基本上千元级别就可以满足日常的骑行需求,但如果是骑行发烧友或者专业骑手,则意味着更昂贵的整车和更细节的附属装备,这个价格可以用“无上限”来形容,这也难怪有消费者感慨,月薪3万都不能实现骑行自由。

消费者的不同搭配选择,也注定了骑行细分品类的市场格局。目前,自行车整车的品牌格局较稳定,以小布、大行为代表的海外品牌占据高端市场,捷安特、美利达以超高渗透率占中高端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喜德盛则以高性价比主攻大众市场。

这也使得新入局玩家的生存空间变得十分狭窄——只能靠技术创新来打高端市场,比如材质上重点布局碳纤维,做轻量化产品,而较高的技术要求让整车品牌入局门槛不断提高。

另一边,需求大、门槛低的骑行装备则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数据显示,2023年骑行服饰、配件赛道仅线上规模就有30多亿,增速超120%,十分利好新玩家入场。

例如,位于浙江义乌的品牌「洛克兄弟ROCKBROS」是骑行装备赛道的成熟品牌之一。据悉,洛克兄弟共有两万余个SKU,每月迭代推出十余个新品,强有力的供应链能力和个性化的设计让洛克兄弟不仅在国内,也在海外市场闯出了一番天地。2023年,洛克兄弟实现年营收超10亿元,其中70%来自海外。

除整车以外,组装车则意味着更“无天花板”级别的开销。自行车的零部件大致可分为车架、轮组、把组、套件四大类,根据山地车还是公路车,以及自身喜好,需要配备的部件数量不一,但最少也会有十几种。

变速器虽然看起来简单,但事实上研发难度较高,是自行车上比较复杂的配件,有95%的份额都掌握在日本禧玛诺和美国速联手上。

再说车架,目前高端自行车常用的碳纤维车架多为T700和T800级别的材料,然而T700以上级别的碳纤维对中国有部分进口限制,T800的碳纤维国内也只有极个别厂家可以量产,且多用于国防、航天航空领域。

重要部件的技术壁垒高,加上国内需求迅速增长,仅千元以上的变速器在国内市场的年需求量就高达800万套。供不应求的局面让其价格水涨船高,也使得高端的组装自行车在二手市场上有很大的流通空间。

3、横扫欧美,E-bike出海

在骑行这条赛道上,玩得转的不仅仅是自行车,近几年电助力自行车E-bike也开始在国内外杀出一片天地。

E-bike比传统自行车多了6个部分,传感器、控制器、电机、连接器、电池和仪表。用户踏动踏板,传感器检测到力量后,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指令电机提供相应等级的助力,从而让用户达到省力的目的。

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助力自行车规模为737.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631.9亿元,2023-2030期间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2.03%。

根据魔镜数据,在国内市场,2023年E-bike在国内主流电商平台销售额为4034.7万元,目前仍处发展阶段。对比之下,海外市场则处在爆发期——2023年成人电动自行车类目在美国亚马逊平台销售额达到28亿元,同比增速达57.3%。

在欧美地区用户需求增大和低碳出行等政策的助推下,海外E-bike市场爆发增长,一批又一批中国新兴品牌嗅到了机会,抓住了这一波海外的造富机遇。

2022年,中国E-bike整车出口达996.13万辆,成为E-bike的主要出口国。从亚马逊端口来看,E-bike类目60%的份额被中国品牌占据,国内头部品牌份额开始逼近海外头部品牌。

在资本市场,E-bike相关融资消息不断传出。观潮新消费根据公开数据不完全统计,在资本寒冬的2023年也有4个E-bike品牌完成融资,2024年截至6月也产生了3起E-bike相关投融资事件。

腾讯、阿里巴巴、高瓴创投、高榕资本、钟鼎资本、华映资本、高鹄资本、中金资本、光速中国、DCM、物产中大投资等投资机构都已入局。

目前,捷安特、闪电、Trek等老牌自行车企也开始布局E-bike,凤凰更是成立了E-bike新品牌FNIX。这其中,喜德盛*600pro、捷安特飞神E+0pro、凤凰L8等都是热门车型。

从场景上看,通勤、山地公路骑行、运输等场景都衍生出了对应的E-bike;从结构上看,可折叠、胖轮胎、可变速的自行车也都有对应的E-bike上市;从功能上看,E-bike更智能,适用各种路况,保证稳定舒适的骑行体验。

对品牌们来说,基于市场洞察不断挖掘细分场景满足用户需求,通过技术革新实现更低成本的量产,则是目前的首要目标。

时至今日,两轮出行已经不再是汽车的补充品,而是新的社交货币,是低碳经济的排头兵,是科技消费的未来。

4、结语

曾一度被称为「自行车王国」的中国,不仅在自行车保有数量上占有*优势。得益于共享单车的普及,中国城市的公共自行车数量也远超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

国内骑行文化流行时间不长,但市场非常广阔。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自行车产量4883万辆,出口3964.8万辆,产销量保持在高位。2024年*季度,出口整车1099.9万辆,相比2023年四季度增长了13.7%,出口呈现上扬态势,自行车规模以上企业产量731万辆,同比增长15%。

与此相对应,全球自行车市场规模预计在2024年至2029年间以复合年增长率4.20%的速度增长,从561.6亿美元增长到690亿美元。这仅是自行车的市场规模,更不要说正在快速增长的骑行相关配件、装配的市场潜力。

从代步工具到日常运动,未来随着骑行场景进一步扩充,自行车产品的材质越发轻量化、颜值更高的产品逐渐增多,骑行也在覆盖更多群体,“滚”出平平无奇的千亿新市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观潮新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旅游户外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