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能源车亏钱大甩卖,燃油车急了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续航补能、智驾水平的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也在不断上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50%,或许就在一两年间。

近期,“油电同权”的观点再次被提起,引发热议。

在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等大佬看来,目前汽车行业深陷过度竞争的泥潭,不仅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由此造成的车企亏损、裁员等,也于社会无益。

所以,他建议,新能源汽车、纯电占有率达到50%时,相关部门可研究“油电同权”的问题。所谓的“油电同权”,显然是“针对”限免车辆购置税、车船税、不限号的新能源汽车,为燃油车争取生存空间。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2023年的渗透率为31.6%,预计2024年接近40%。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续航补能、智驾水平的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也在不断上升,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50%,或许就在一两年间。

新能源汽车购买热情高

相比较燃油车在国内的技术成熟,新能源汽车只是一个“孩童”。

2009年我国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三年后将之确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此后,我国以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为重点方向,培育和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辅以政策倾斜,最终为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降低产品价格、增加产量和提升品牌质量创造了可能,推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走向世界舞台。

美银证券集团近期表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仍将是全球*的电动汽车市场,占据40%到45%的市场份额。

其分析师认为,随着我国整车平台和技术方面的升级或创新,我国电动汽车产品比以前更具竞争力,中国电动汽车渗透率将继续扩大。

陕西的张先生就是看到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在驾乘方面的智能化和舒适性,将开了多年的合资车换成了某新势力品牌。当然,不限号和低成本用车也是张先生选择换车的重要因素。

和张先生同样想法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6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乘用车市场联席分会发布了5月数据,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0.4万辆,同比增长38.5%,环比增长18.7%。

来源/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镜观台截图

要知道,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1.0万辆,同比下降1.9%。新能源汽车逆势上涨,购买热情尤显难能可贵。

不仅如此,光大证券研报数据显示,今年1-5月,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为807.3万辆,同比增长5.7%。而新能源狭义乘用车前5月累计销量325.5万辆,同比增长34.4%。

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超过40%。

新能源车企赚少亏多

不过,与新能源汽车销量表现相悖的是,新能源车企中,盈利的屈指可数。

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共销售320款车型,绝大多数月销量不足千辆。没有规模效应,就很难有利润。

所以,即便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在2023年销售了725.4万辆,同比增长38.6%,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也只有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

其中,比亚迪在2023年销售了302.44万辆新能源汽车,实现归母净利润300.41亿元。这就意味着每卖出一辆车,比亚迪净赚不足1万元。而理想在2023年交付了37.6万辆豪华智能电动汽车,实现净利润为118.1亿元,单车盈利3.14万元。

和理想同为上市公司的蔚来、小鹏和零跑就惨了一些。

2023年,蔚来汽车总收入为556.18亿元,同比增长12.9%,亏损226.55亿元,亏损额较上一年度增长44.8%;小鹏汽车总收入为306.8亿元,同比增长14.2%,净亏损为103.8亿元,亏损额较2022年增加了12.4亿元;零跑汽车总收入为167.47亿元,同比增长35.2%,净亏损为42.16亿元,亏损额较2022年的51.09亿元有所收窄。

来源/镜观台拍摄

而“蔚小零”的销量分别为:16万辆、14万辆和14.4万辆。

不只是新势力,传统车企受新能源车业务所累,财务数据也并不好看。

长安汽车方面,阿维塔2023年营收为56.45亿元,净利润亏损36.93亿元。而深蓝汽车营收为258.83亿元,净利润亏损29.99亿元,截至2023年底,深蓝汽车净资产为-19.69亿元。

背靠广汽集团的广汽埃安在2023年营收达到532.34亿元,较2022年的387.03亿元大幅增长37.54%。不过,广汽并未披露其净利润状况,亏损则是大概率事件。

为燃油车争取喘息时间?

本来就没见到“回头钱”,还不得不加入价格战的决斗中,2024年对新能源车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高合倒在了2024年的*个工作日,合创等车企在汽车圈“隐身”。而更多的车企不得不靠裁员降本增效,在卷得短刃相接的市场里保留一个席位。

甚至连理想也陷入裁员泥潭。

曾庆洪就在重庆论坛上明确表示,“广汽也裁了不少”。广汽本田员工爆料称,公司已启动超千人的大规模裁员。广汽本田则回应称,为了保证公司的可持续经营、加速战略转型,公司将进一步提升人员效能。

毫无疑问,2024年前5个月近60款新能源汽车的“价格战”,不仅刺痛了新能源车企,也“误伤”了合资品牌。

据悉,广汽本田5月销售3.19万辆,同比降幅达41.31%,前5个月累计销售17.36万辆,同比下降24.30%,呈加速下滑趋势。而广汽丰田的日子也不好过。广汽丰田5月销量为6.1万辆,同比下滑17.00%。

多位业内人士就表示,广汽集团依靠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两大合资品牌“躺赢”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这显然是广汽集团不能接受的,毕竟埃安等品牌还需要“广汽两田”奶一波。

但汽车行业已达成一个共识,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多快,合资品牌的衰落就有多快。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苗圩曾在公开场合表示,新能源汽车对传统燃油汽车取代之势已经形成,原来制定的2035年新能源汽车超过50%的目标,很可能在2025年最晚到2026年就会提前实现。

曾庆洪不得不喊出“油电同权”。因为在他看来,其“现金奶牛”燃油车只有和新能源汽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或许才能依靠“降价”等策略拥有一战之力。

即便凯美瑞等车型从20万元降至十几万元,它还是盈利的;即便广汽埃安出了百万级的昊铂SSR,依然是亏损的。

广汽等传统车企不反对、也不怕“卷”,但就是不能容忍“两头不讨好”。如果真的有“油电同权”那一天,“广汽”们的日子或许又好起来了。

但,它能实现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镜观台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