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通CEO阿蒙穿着印有Copilot+PC的T恤衫,出现在微软发布会上时,就意味着,高通已经下定决心要在这个节骨眼儿上再和英特尔掰掰手腕。
在过去由英特尔主导的PC算力市场中,高通曾多次想要冲进来分一杯羹,但却一直未能得偿所愿,没能挤进PC市场也成了高通这些年的一块心病。
直到去年,在夏威夷的骁龙峰会上,高通再次发布PC处理器,试图借机除去这块心病。
这次再战英特尔所借的“机”来自当下两个利好契机,其一是Arm芯片架构的崛起,其二是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
尤其是后者,让PC市场所有玩家再次兴奋起来。
在PC市场几近饱和、出货量连年下滑的当下,生成式AI技术的突破,让挑战者和被挑战者们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改变。
不过,这次的主角不是英特尔、AMD,也不是戴尔、联想,而是*意识到生成式AI技术重要性的微软。
主动权交到微软手中,一众“配角”或期待或不安地等着微软表演。
01
百亿美元换得主动权
微软的命运是从投资OpenAI开始改变的。
现在的OpenAI已经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大模型、生成式AI这个时代的开创者,OpenAI仅仅用了五年,做出了颠覆所有人认知的ChatGPT。
成立之初,OpenAI是由Elon Musk(特斯拉创始人)、Peter Thiel(PayPal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Linkedin联合创始人)、Sam Altman(YC总裁)在内的几位硅谷科技大佬,投资10亿美元创立的非盈利性研究组织。
OpenAI成立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避免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建立垄断地位,当时谷歌刚刚收购DeepMind。
马斯克和奥特曼是这一想法的推动者,只不过,后来在OpenAI转型为营利组织(也就是公司制)时,马斯克愤然离席、选择了退出,奥特曼则是拉来了另一个互联网世界的垄断者——微软作为同盟,开启了新的征途霸业。
2019年7月,在OpenAI拿到1000万美元天使轮融资后,微软大手一挥,直接给了OpenAI 10亿美元,由此也成为OpenAI的战略合作伙伴。
从最近美国司法部针对微软的反垄断调查中曝出的内部邮件来看,微软当时之所以会投资OpenAI,正是开始意识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重要性,并发现“微软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落后谷歌多年”。
投资OpenAI,参与到OpenAI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中,就成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这之后,随着OpenAI研究成果形成的影响力日益凸显,微软又先后多次对OpenAI进行了注资。
其中,在2022年11月ChatGPT正式对外发布、在全球形成*影响后,微软又在2023年1月对OpenAI注资100亿美元,成了OpenAI*的外部投资者。
据不完全统计,微软先后对OpenAI投资高达130亿美元。
通过这样的巨额投资,不仅微软的股票一路飙升,还对自身业务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是,微软云服务业务的暴增。
生成式AI对云计算资源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算力开销太大、资金不足,也是2018年奥特曼飞往西雅图寻求微软帮助的主要原因,在投资OpenAI后,微软Azure也成了OpenAI*云服务供应商。
据Canalys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第四季度,微软Azure的营收同比增长了30%,微软Azure另外两大竞争对手——谷歌云、亚马逊AWS虽然同样吃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红利,但同比增长仅为26%和13%。
另一个更深远的影响是,微软拿到了OpenAI研发的人工智能产品的优先使用权。
在这之后,微软逐渐确立了人工智能在企业内部的战略地位,OpenAI的大模型也陆续被微软导入到自己的Bing、Office等产品中,微软全系列产品全面AI化。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微软三大核心业务之一——个人电脑业务。
02
给AI PC一个「微软定义」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Wintel联盟”的确立,让微软和英特尔在互联网时代横扫全球,成为科技领域既得利益者。
然而,在经历了软件大繁荣、移动互联网浪潮后,面对如今的人工智能浪潮,微软有了自己的打算。
微软先是借力OpenAI挑战谷歌搜索引擎,后又联手高通,想要重新定义下个时代的PC。
对于下个时代的PC,国内通用的说法是AI PC,这个概念源于英特尔,经由几大PC设备厂商发扬光大。
在2023年9月的英特尔技术创新大会上,英特尔CEO基辛格指出,“人工智能正在从根本上重塑科学,AI PC是PC下一个时代。”
大会上,基辛格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什么是AI PC,但他告诉我们,AI PC需要端侧大模型,也需要更高的算力。
于是,英特尔与OpenAI交好,推出AI PC专用芯片酷睿Ultra,甚至在今年年初还单独成立了提供生成式AI服务的Articul8 AI。
相较于英特尔,微软在生成式AI领域布局更大胆,也更顺畅,不仅早早投资了OpenAI,还投资了Mistral、Inflection、G42等知名生成式AI公司。
作为商战中的老江湖,微软CEO萨提亚·纳德拉在今年的Build大会上做了两个大胆的动作:
*,定义了微软眼中的下一代PC。
微软将下一代PC定义为「Copilot+PC」。
硬件上来看,微软认为,这样的PC处理器需要有40 TOPS+的算力,需要有16GB内存、256GB存储空间。
第二,定义了微软眼中下一代PC的杀手级应用。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联想、华硕、戴尔等PC厂商已经演示了文生图、文生视频、文生PPT等能力在PC上的应用,这些能力都是生成式AI最基本的用法,多少还是缺了些想象力。
微软这次拿出了一个名为Recall的应用——通过端侧大模型,找到之前在电脑上执行的任何操作的界面。
例如,你之前浏览过一个网页,但没有存标签,你可以通过自然语言描述这个网页,让AI帮你回到那个网页。
这就有点时光机的意思了,为像我这样疲于收藏、记录、再查找的文字工作者提供了不少便利。
锌产业认为,这也将有可能成为一个改变用户使用PC习惯的应用。
这是微软自己为Windows 11开发的一个预制功能,被预制到Windows 11中的还有40+AI模型。
除此以外,系统厂商的强大之处在于可以发挥生态的魔力,微软这次不仅要将Adobe系列软件引入微软的Copilot+PC,一大批Copilot应用也正在席卷而来。
03
兴奋的挑战者们,能否改变格局?
每当新的技术周期到来时,科技领域就要面临重新洗牌的可能,哪怕是像微软、谷歌这样已经在全球确立了垄断地位的科技巨头,都会有被颠覆的风险。
曾经的摩托罗拉就是一个令人唏嘘的例子。
与此同时,新的技术周期也是野心家们的*。
微软就有着这样一位野心家,他的*是挑战苹果。
微软早在2015年推出Surface Book时,就毫不避讳地表示,要与苹果竞争,给Windows阵营添点创新力。
当年,二合一笔记本确实是一个诱人的创新点,在设计理念上的超然脱俗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然而,性能和售价上的严重失衡——超万元的售价都买不到顶配的性能,再加上各种硬件层面的小故障,劝退了大部分用户。
最终,Surface Book在2022年被外媒曝出,或将无疾而终。
Surface Book强在工业设计,却败在了供应链整合和性价比上,当时的微软,如果有一个雷军这样的产品经理和供应链整合高手,Surface Book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不过,虽然Surface Book无疾而终,微软想要在PC领域挑战苹果的心思却没有因此打消,毕竟,苹果笔记本虽然在全球只占1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却分走了一大块高端市场的利润。
颠覆苹果,即便微软不能成为下一个苹果,也能让Windows在全球范围内再无对手。
生成式AI的出现,让微软重新看到了希望,这次微软要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软件领域,重构笔记本。
于是,我们看到微软不仅用Copilot+PC托起了戴尔、联想、惠普、华硕等一众PC厂商,也再次上新了自己的Surface Laptop和Surface Pro。
发布会上,微软直接用Surface Laptop对标MacBook Air M3,称前者在性能、功耗上均已经实现了全面碾压。
而之所以能够实现全面碾压,是因为这次微软将新款Surface Laptop和Surface Pro的处理器供应商换成了高通,和M3一样,采用了Arm架构的骁龙X Elite。
苹果M系列芯片性能一路狂飙,外加生成式AI技术这波浪潮,同样刺激了高通。
高通在去年骁龙夏威夷峰会上发布酝酿已久的PC芯片骁龙X Elite后,就积极参加到各大PC厂商的发布会中,寻求合作机会。
这次微软搭台唱戏,对标苹果,对于高通来说自然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会,尤其微软也有意启用新芯片厂商,将*批Surface系列的处理器供应商换成了高通。
阿蒙亲自穿着印有Copilot+PC的文化衫亲自上阵,大谈X Elite强悍之处,大有要从英特尔、AMD口中强行分食PC市场份额的节奏。
生成式AI开启的新技术周期是微软、高通的机会,也是广大Windows阵营PC厂商的机会。
在此之前,PC厂商笔记本电脑主力机型售价都在万元以内,即便是苹果MacBook Air M2系列PC,2023年6月在国内发售时,起售价也只有8999元。
在加入生成式AI后,联想今年在创新科技大会上发布的6款AI PC中,有4款产品定价突破万元。
生成式AI不仅为PC市场带来了走出颓势的希望,也让PC厂商开始着力冲击高端市场,AI PC一时成了高端PC的代名词。
生成式AI开启了一个新技术周期,造就了如今的“动荡”时局,在这个“动荡”的时局中,微软、高通、联想分别代表的不同站位都有着自己的打算,试图在未来PC市场新格局中拿到更多主导权。
那么,这些兴奋的挑战者们,又能否改变PC市场现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