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电动车玩越野,真的危险吗?

总结来说就是,电动车越野现在还不够好,但也没有那么烂,未来可能有改观。

很多喜欢玩车的人,内心都有一个越野梦,开着一辆“方盒子”,驰骋大西北,说走就走。

即便是完全不懂车的人,看到体型方正的奔驰大G呼啸而过,也忍不住回头多看两眼。

于是乎,越野能力,成了近几年新造车的一大卖点,厂商们卖车的一个抓手。无论是真做越野车的,还是卖SUV的,都要拿越野说事。甚至一些以城市家用为主要场景的车型,也要开到野外试车场,让KOL们试驾一番,然后鼓吹“越野全能”。

这其中很多是新能源车,包括纯电车,仗着起步快、加速猛、软件强,再陡的坡也能冲上去,再大的坑也要踩一下。更有甚者,直接往水里趟,当船开。

硬派越野圈子里的硬核玩家长城汽车,有点看不下去了,董事长魏建军站出来,说了一句引发争议的话:“电动车在某种意义上,做纯越野是非常危险的。”

他的理由是:上坡时电动车一慢,就没有扭矩(可以理解为使物体发生转动的力),在车轮飞速打滑的状态下,偶尔扒住了一个硬物,这车就可能蹿出去了。

换言之,电动车能爬上坡都是轮胎在打滑“挠”上去的,不是真正的爬上去。

“保定车神”的这番“暴论”,让一些燃油越野玩家称赞,也让一些电动车的忠实拥趸开骂,评论区炸开了锅。尤其是竞品车企的粉丝,情绪激愤地冲出来,对长城一番狂轰滥炸。

吵归吵,抛开立场,电动车玩越野,真的危险吗?

1、电动越野,很危险?

在讨论电动车越野之前,我们先看看传统的越野怎么玩。

传统燃油越野车,基本都采用机械四驱结构。四驱车的基本运作原理如下:

发动机产生动力,通过曲轴旋转;

动力传递到变速箱,通过不同的齿轮比调整转速和扭矩;

分动箱将调整后的动力分配到前后轴;

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到前后差速器;

差速器允许车轮以不同的速度旋转,同时将动力传递到车轮。

这一整套流程里,一头一尾比较关键——发动机的动力,以及车轮对地面的牵引力。

玩越野一定离不开爬坡,爬坡能力主要由发动机扭矩决定,爬得怎么样要看四个轮子跟地面如何互动。有些车发动机扭矩太小,爬坡就会很吃力,陡点的坡爬不上去;有些车加速很强,轮子转飞快,但轮子要么悬空要么原地打滑,也是爬不上去。

资深越野玩家“颜之永恒”对「定焦」说,扭矩的放大,很多时候是通过齿轮减速比来实现。变速箱、分动箱、差速器,实际都是齿轮减速,换挡就是调整减速比,通过多级减速比来调整输出的特性。

越野跟赛车不同,赛车追求的是快,越野追求的是慢。在爬陡坡或者穿越炮弹坑这些场景里,基本就是低速蠕行,来回“玩弄”四个轮子。

比如,有时候要让四个轮子按同样的速度转,有时候某个轮子打滑或悬空,就要“指定”某个轮子用更快的速度转。所以资深越野玩家都会配备“三把锁”(差速锁)。差速锁在特定场景“锁”住车辆自带的差速器,差速器允许车轮以不同的速度旋转,锁住之后就失去了差速作用。

这一顿猛如虎操作的最终目的,是要将更多的扭矩传递到有抓地力的车轮上。

综合而言,越野车相比家用车,更看重瞬时大扭矩输出以及低速工况下持续扭矩的输出。

这两点,*点是电动车的强项,起步加速快就是因为瞬时扭矩输出大,但对于第二点,则被魏建军认为是电动车的弱项,他的原话是:“电动车一慢,就没有扭矩。”

有些电动车主的应对方法是:猛踩电门。电门踩到底,扭矩拉到顶,大力出奇迹。毕竟,电动车的瞬时加速能力非常强,火箭般的推背感不是吹的。

然而这种方法有两个问题。

一是车轮飞速打滑。一位博主发布了一段方程豹5的越野视频,视频中车主靠猛踩电门,车轮打着滑一路冒烟,才从泥地中脱困。跟在它后边的那辆车,被打滑的车轮喷了一身泥点子。

二是电机发热。网上流传着一段某电动车越野爬坡的视频,在一个山地弯道,这辆车靠持续飞速打滑才爬上去,然后车头开始冒烟起火。

这就是魏建军说的,电动车爬坡是轮胎打滑“挠”上去的。

轮胎飞速打滑,不仅轮胎加速磨损冒烟,还会让电机因为长时间的低速高负荷状态产生大量热量,如果散热不够,电机启动热保护、动力迅速下降,甚至引发自燃。

而在爬坡过程中,轮胎飞速打滑还可能突然向后发射石头、沙子之类的硬物。另外,打滑时一旦突然扒到摩擦力大的地面,车子会瞬间输出扭矩,向前蹿出去。

如果不明白这些原理,开着电动车贸然去越野,的确会比较危险。

“颜之永恒”认为,魏建军的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没啥问题,如果让他开燃油车去走上述场景,“只要我的脚定在2000转,那就不会无缘无故打滑,可以做到想快快、想慢慢,除非油门没控制好。”

2、都是越野,搞清种类很重要

不过,越野是一项专业运动,涉及不同场景,慢速攀爬只是玩法之一。“颜之永恒”认为,仅凭攀爬这一个场景就否定电动车的越野能力是不恰当的。

“如果用电机去高速戈壁滩拉力,那还是很适合的。在起速方面电机很强,紧走沙、慢走水,沙子是需要速度的。”他说。

另外,电机的技术在进步,不排除未来电机能克服当前弱点。

一位从事线控底盘的从业者对「定焦」说,现在电动车电机确实存在低速高负荷工况下效率低的问题,但相比之前,电机的低速扭矩已经提升很多了。

总结来说就是,电动车越野现在还不够好,但也没有那么烂,未来可能有改观。

更大的问题其实出在车企的宣传上。为了宣传新车的续航、驾控等能力,一些厂商有意突出越野场景,甚至混淆SUV和越野车的概念。诚然,有些中大型SUV具备一定越野能力,但跟专业的越野车还是两码事。

即便在越野车中,也分为硬派越野、泛越野、轻越野。很多新车只是入门级的轻越野,却像硬派越野一样对外宣传,容易让消费者造成误解。非专业人士开着一辆轻越野SUV去硬核越野,危险系数可想而知。

“硬把轻度越野说成重度越野,会害死人的。”有用户评价。

这跟智能驾驶的宣传有点像。在厂商的宣传中,L2+级别的辅助驾驶,已经可以比肩L4,各种“遥遥*”的测试成绩层出不穷。在网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用户自发上传的视频,车主开启辅助驾驶后,躺在车上睡觉,或者干脆把前挡风玻璃盖起来,以此进行炫耀。这种行为*误导性。

现在越野能再次受欢迎,也跟用户行为偏好和审美趋势有关,包括近几年兴起的露营热,也助推了越野车型的火爆。

这引出来一个问题,买越野车的人,究竟有多少是真的要去越野的?

比亚迪售价上百万的仰望U8,是一款硬派越野车,它的原地掉头、浮水模式,向外界证明了强悍的越野能力。但「定焦」接触过几位U8车主,他们都表示没想过要去越野。

其中一位女车主,平时主要是在市区内用,开车接接孩子,连郊区都很少去。还有一位男车主说,“仰望还是老老实实城里开,偶尔去酒吧夜店,拉风”。

对于这类人群而言,硬派越野的功能,我可以不用,但该有的得有。毕竟,一百多万的豪车,谁忍心开到山地里去造呢?

豪车造不起,那么,如果是二十万上下的越野车呢?

iCAR03是奇瑞推出的一款SUV车型,外观硬派,有着时尚方盒子造型,售价只要十多万。乍一看这似乎是一辆硬派越野车,但实际开过的人说,“这车就是给城市代步又喜欢方盒子造型的人用的,‘越野’也就是偶尔回村跑点土路。”

有一些用户仅仅是看中了它的外观。“完全切入我的审美,主要城市代步,爱好钓鱼。审美从小到大都是方盒子。”一位女生说。

在车企的宣传攻势下,传统硬派越野SUV和家用城市SUV,开始有点让人傻傻分不清楚。对于用户而言,把硬派越野车当成城市SUV开没问题,无外乎就是费点油,但要是反过来,可就不是几脚油的事了。

3、关比亚迪什么事?

长城老总的一番话出来后,被一些人解读为针对比亚迪。

比亚迪的方程豹豹5,被称为仰望U8的“弟弟”,是实际被很多人拿去越野的一款车。这款车前后双电机,基本由电机驱动,所以电动车越野遇到的问题,它也要面对。不过它的后桥电机带有低速档位,可以放大扭矩,相当于也能实现低速后驱。

眼尖的用户指出,这还是跟低速四驱差得远,遇到阻力大的情况,前后轮扭矩不能同步,就很危险。

这些技术细节,其实绝大部分普通用户并不关心。有一位用户评论魏建军的发言:“关键是有多少用户是要玩极端越野的?你不能因为自己所谓的极端越野,把其他的轻度越野客户全部都涵盖进去,格局小了。”

过去长城一直在玩硬派越野,而且玩得很好。在这样一个曾由进口及合资品牌车型占主导地位的细分市场,长城凭借网红车型坦克300和坦克500打开市场,成为国产品牌*。这两款车型一开始都是燃油车,后来长城又推出了插电混动版。

这个市场的问题是,太细分太小众了。就像我们在前文说的,真正玩越野的硬核玩家没多少人。厂家没法通过规模效应赚钱。

所以,那些近两年才进军越野赛道的车企们,要跟行业老大长城竞争,就得另辟蹊径。于是它们盯上了轻越野。奇瑞探索06、极石01,都是在主打越野功能的同时强调自身的家用属性,长城自己的哈弗猛龙,也是这个定位。

长城的越野车一直没有做纯电,其他车企的产品既有插混,也有增程,还有纯电,从不同技术路线打过来,围攻长城。牧马人4xe是插混,猛士917有增程版和纯电版,仰望U8则是4个电机单独控制四个车轮。

这个时候魏建军站出来,对纯电车做越野进行攻击,实则是在防守。因为,敌人已经快打到门口了。

威胁*的还是比亚迪,比亚迪一直想从越野车市场分一杯羹。

一年半以前,坦克300和坦克500的插电混动版推出后,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说要设立一个新品牌,后来确定为“方程豹”。

去年8月,比亚迪举办500万辆新能源车下线活动,打出“在一起,才是中国汽车”的标语。长城汽车首席技术官王远力针对这一口号说,“如果只是口头上强调在一起,那一定是嘴上蜜糖,内心砒霜,那还不如先打一架再在一起吧。”

一周后比亚迪发布方程豹豹5,作为与长城坦克“先打一架”的上阵选手,双方展开正面竞争。

现在,两家车企之间的明争暗斗已是明牌了。所以当长城指出纯电车做越野的劣势,会被解读为针对比亚迪。

客观来看,新能源越野车相关的技术还在发展中,无论是插混还是纯电,都远没到*形态。

对于普通人而言,越野很酷,但也存在风险,搞清楚自己开的车适用于哪些场景,是越野的*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定焦One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新能源汽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