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奈雪的茶到茶百道,新茶饮品牌上市后为何「跌跌不休」?

从卷价格到卷产品,再到卷品牌、卷服务,新制茶饮行业快速进入了市场成熟期,接下来可供创新的空间有限。

目前,国内有两大新茶饮上市公司。

其中之一是奈雪的茶。其于2021年6月30日在港交所上市,发行价为19.8港元/股,IPO总计募集资金净额48.424亿港元,当前(2024年5月15日)股价为2.83港元/股,上市近三年,目前市值跌去了85%。

另一个则是刚刚在今年4月23日上市的茶百道,发行价为17.5港元/股,上市首日就跌掉26%,目前股价为10.24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市值已经跌去了超过40%。

这是为什么?东楼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原因:

*,国内现制茶饮是最卷的消费赛道,没有之一。大大小小的品牌有数千家。而头部的茶饮品牌主要将自己的门店开设在购物中心或商业步行街。随便逛任何一家购物中心,你会发现至少有六七家茶饮品牌在其中厮杀,包括喜茶、奈雪的茶、古茗、茶百道、七分甜等。这意味着消费者可选择的品牌广,也就意味着忠诚度低,因此价格战不可避免。

在价格战的背景下,必然导致整个行业的利润被压缩,产业链条上的物料供应商、门店加盟商以及品牌管理方,都无利可图。这个趋势从奈雪的茶财报就可以得到印证。从奈雪的茶近期发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奈雪的茶直营店每笔订单消费金额为29.6元,较上年下降13.7%;全年每间茶饮店日均订单量也微幅下降1.1%,降至344单。另一方面,根据财报显示,奈雪的茶目前拥有近2000家门店,但2023年全年仅有2100万元的利润。而这对于奈雪的茶来说已经是巨大的进步,毕竟以前是亏损的。

第二,除了赛道本身卷外,茶饮还必须跟咖啡卷。同样是主要开在购物中心,咖啡品牌在购物中心的扎堆程度同样不弱于茶饮,星巴克、tims、Costa、瑞幸等咖啡品牌开店同样密集,一般而言,消费者很少在一天里既喝咖啡又喝奶茶,这就意味着两个赛道对消费者的争夺也将是白热化的。

从目前看,咖啡赛道的扩张速度一点也不比茶饮赛道弱,而且相较而言,咖啡的刚需程度更甚于现制茶饮,一方面是因为咖啡本身具有成瘾性,另一方面咖啡门店作为第三空间被更广泛的人群接受。

第三,现制茶饮品牌的市场扩张空间受限。我们知道现制茶饮的门店选址主要集中在购物中心或商业步行街,目前一些头部品牌已经接近万店规模,比如蜜雪冰城,其他的一些品牌也都达到数千家规模,古茗拥有近9000家门店,茶百道已经超过8000家,喜茶超过3200家,奈雪的茶近2000家。

实际上,不同于疫情刚刚结束后,目前国内可供开发的店铺地址数量正在锐减。据国家统计局官网信息显示,截止2023年11月29日,全国购物中心总数量已达6300座。而根据媒体报道,目前我国成一定规模的步行街或商业街约有2100条。

这就意味着,目前国内真正适合开店的地址越来越少。未来新茶饮品牌想要继续扩店,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继续下沉,开在社区的底商或者城镇市场,另一条选择是选择进军海外市场。

但这条路都并不好走。如果继续走下沉市场,就必须要考虑下沉市场消费者对产品的接受度,这一方面需要对用户进行教育,另一方面得需要提供与其收入相匹配的价格带产品。

那么出海呢?在国内市场空间受限之后,选择到海外市场进行开疆拓土固然是一条路。但是,进军海外市场除了跟资本讲一个全球化品牌的故事外,更需要能够在海外市场真正站稳脚跟,这不仅需要这些土生土长的新茶饮品牌招揽国际化人才,还需要品牌能够在不同的人文背景和法律框架下进行有效经营,这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第四,现制茶饮品牌还面临较大的创新难题。消费者对于产品创新的需求更高,这要求品牌不断的推出新品,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口味需求。目前现制茶饮的头部品牌实现了鲜奶、鲜茶、鲜果等,成功的将香飘飘、优乐美等杯装冲调奶茶卷出了年轻人的视线。与此同时,还通过品牌联名、IP联名等方式,在品牌包装方面上下足了功夫。从卷价格到卷产品,再到卷品牌、卷服务,新制茶饮行业快速进入了市场成熟期,接下来可供创新的空间有限。

总体来看,新茶饮赛道是一个有限游戏,即发展空间有限,竞争却*激烈,最终各品牌之间很可能陷入到零和博弈当中。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驼鹿新消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新消费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