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明珠云南,近年来不断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新高地。值此之际,为促进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2024云南股权投资大会”于2024年4月26-27日在昆明举办。本次大会将盛邀投资界、产业界代表相聚春城,以股权投资之力撬动云南金融业与实体经济跨越式发展,共启股权投资云南之窗。
会上,高端对话《发展向实,产业投资的探索与实践》由东方富海合伙人、投资管理部总经理韩雪松主持,对话嘉宾为:
周逵 红杉中国合伙人
汪满祥 中电基金创始合伙人、总经理
郑伟鹤 同创伟业创始合伙人、董事长
李瑞 建信股权首席投资官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韩雪松:很荣幸参加云南股权投资大会,昆明是个好地方,也很荣幸作为这次圆桌论坛的主持。今天有幸邀请到四位重量级嘉宾做一个分享,首先每位嘉宾先介绍一下自己。东方富海是深圳的一家投资机构,成立了18年,投了600个项目,管理规模300多亿。我们的投资范围是硬科技。
周逵:我来自红杉中国。我们过去近20年投资超过1500家企业,重点关注科技、医疗健康和消费领域,这些都与今天的主题密切相关。我们在云南投资了多家企业,包括10年前投资的贝泰妮,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医学护肤品牌龙头;云海肴,一家真正把云南好味道做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的餐饮品牌。另外还有两家,一家是昆明安琪儿医院,一家是福寿康养老。前者是为母婴提供高端医疗服务的产科医院,后者是在昆明居家养老行业首屈一指的服务品牌。这些公司和他们提供的产品、服务,都体现了“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好山水、好生活是云南的优势,也是我们投资关注的重点方向之一。
汪满祥:我来自中电基金,我们2018年成立,脱胎于中国电科,但是现在已经完全市场化运作,现在在管的资金有6个盲池基金,3个专项基金,实际上规模在110亿。过去几年投资效率保持每年15—20亿的投资,每年大概投20-25个项目。总体方向,我们的聚焦点还是围绕于电子信息领域,在半导体、网络安全、军工电子上有侧重。
郑伟鹤:同创伟业成立于2000年,已投资项目700多个,目前有120家企业上市,遗憾的是目前尚未有云南的上市企业。我们曾投过云南的一个傣药项目,但是失败了。我个人还是跟云南有很深的缘分,在做证券律师的时候,我曾经帮助过云南的三家企业IPO,云大科技、云天化以及大理的一家企业,现在两家都已被借壳,云天化发展得还非常好。记得30年前在做大理项目的时候,是坐大巴从昆明到大理,我对云南的山山水水还是非常有感情的。
李瑞:建信股权是中国建设银行集团的核心股权投资平台,同时也是,全行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高质量综合金融服务的重要纽带,公司作为全行一级子公司由总行党委直接管理。当前,建信股权代表中国建设银行,出资和管理多只国家级和地方产业发展基金,综合运用“母基金+直投+综合金融服务”等举措,积极助力我们各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实现高质量发展,也真诚希望能有机会与在坐各位一道,为我们云南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韩雪松:今天来了100多家投资机构,我们也特别想知道,在目前的情况下,IPO收紧,咱们投资机构怎么做?投什么?怎么投?投资策略变化了没有?
周逵:投资是个周期性行业,每到年底我们都在思考同样的问题——机会在哪里。在今天新时代更大的周期背景下,这个问题更重要了。它的挑战在于过去一些正确的做法不一定适合未来,这是我们在认真思考的事。但另一件事更加务实——过去哪些做法是对的。
第一,我们原来说水大鱼大,水大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就是我刚才提到的“生活”,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就是我们说的新消费、新健康,这是没有变化的。
第二,我们作为一个坚持投早期的创新投资机构,我们希望跟创业者、跟创新距离更近一点,这个认识也没有变化。我们过去投的上千家公司,75%以上都是在A轮和种子轮,它们大多数从长计议,所以你所说IPO收紧等短期周期波动的影响也就没那么大。比如今年是我们投资贝泰妮的第十年,我们作为第一个投资人也因为长期陪伴获得了不小的回报。当然长期等待更考验人性,在现在的形势下,对于坚持长期投早期的机构来说也可能有另一层机会,就是竞争没有那么卷。
第三,虽然当下国际化受到一些挑战,但实际上国际化变得更加珍贵和正确。中国产品走向国际化,以前是Made-in-China;今天更高质量国际化的产业,不仅是主流生活产品,也可以是非常酷的高科技产品,可以是潮流、娱乐服务等,出现一批源自中国、利用中国产业链优势的优秀公司。今天早期创业公司可以第一天就是面向世界市场的。云南虽然地理上是在中国的腹地,但是互联网跨越了这种阻碍,把地球变“平”了,你可以把产品、服务、影响力投递到任何地方。
我们基金体量不小,但是在面对正确的趋势上,我们有足够多的机会。
汪满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作为PE、VC行业,大家更多的感受主要是项目和资金退出难。另外,被投企业在去年各自所在行业也比较卷,对于我们关注的电子信息行业,比如半导体行业因为下游消费电子、智能汽车等起伏波动,其实都是比较难的,没有上市的企业难,已经上市的企业也很难。每个机构有每个机构的侧重点,因为我们不是综合性机构,我们主要专注于自己细分领域的,过去投资形成了90多家、不到100家的投资体系,这个体系里面有早期公司,成长性企业,也有已经上市的平台化公司,投资组合有19家上市公司,我们60%的已投企业在去年的情况还是很不错的,业绩在持续增长,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上市政策未来预期的稳定性,并不会有经营上的稳定性问题。至少在电子信息领域,已经跑出来的公司,他们现在仍然是在增长轨道上。我们现在的情况是,作为投资机构,首先希望能够陪伴已投企业持续往前走。其次对于新的增量机会,去年底开始我们控制投资节奏,但是去年仍然完成了20个项目交割,交割的项目是偏更上游的材料领域,这个借助于我们在产业端的优势来验证很多东西,去年还投了长江存储,存储行业今年业绩非常好。其实这些都是国家现在非常需要的,如果真的是需要的,也需要去解决这些东西,投资的机会仍然在,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在每年的节奏上,相对来说有一个可控的,对我们的能力并不追求很大的规模,并不追求过高的投资金额的出手覆盖。
韩雪松:汪总聚焦在电子信息行业。
郑伟鹤:我们是一家综合性的机构,这几年随着投资者结构和LP结构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我们投资策略也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从我们的角度来讲,我们与云南的合作,首先是利用云南的产业优势寻找好项目,深创投、哈勃投资都已在这里进行了投资。昨天我们与云能进行交流,深刻地感受到了云南在新能源领域的优势,华能澜沧江水电项目是世界级工程,而隆基绿能这些光伏巨头在这里也拥有核心产业基地,我们所投资的70%以上企业都是在A轮以前,因此我们也特别希望把我们的中小企业引入到云南,跟云南的电力等产业资源更好的配套。因此我们现在核心的任务之一就是发现好苗子。第二,我们也在探讨如何与地方政府、产业资本合作。从行业的角度来讲,我们关注的新能源、半导体、先进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云南都有产业基础。而像人工智能、机器人、出海等今年的关注热点,云南也是有机会的。因此我们希望能够发挥我们早期项目的优势,像新能源等早期项目能够与云南的企业深度结合。比如深圳的德方纳米类似的案例。希望在以上方面,也跟在座的各位多多探讨,探索更深入的合作机会。
李瑞:从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面临的投融资环境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无论是政策方面的,还是产业结构方面的,确实让很多机构体感上感到不确定性是加大的。因为我们也管理了一只相对规模比较大的母基金,从我们投资合作的子基金数据上来看,过去一段时间大家的投资节奏明显放缓,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少机构对市场的观望情绪。所以任何策略的调整是需要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调整,特别是不确定性加大的背景下,在不确定中去寻找确定性,这个是帮助我们把握未来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内部也做了很多研讨,包括也跟很多机构去进行交流,有几点是比较明确的,
第一、投资端,就是投什么的问题,我想这个答案越来越清晰,就是大家的投资更为坚决的聚焦到打造中国式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质生产力这一主轴主线上来,这种投资方向上的再聚焦,毫无疑问在投资界、产业界、各级政府间形成了普遍共识。
第二、资产端,相对确定的是,随着资本市场监管趋势的变化以及行业竞争的加剧,希望走资本化证券化之路的科技型企业来讲,对其在合规稳健经营、科技创新质效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有人就开玩笑讲,现在的企业只靠业务一门灵已经不够了,你得是“六边形战士”,这样才能有机会最终成为公众公司,这个过程中对于企业经营管理的要求就更高了。对于投资机构来讲,在这个过程中,你的能力是否与之相匹配,对投资队伍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
第三、退出端。现在除了募资难以外,退出难已经成为私募股权行业面临的非常大的挑战。现在很多机构都在探索包括并购在内的多种退出方式,也在不断加强这么方面的能力建设,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非常确定的做法和举措。
把握住了这些确定性,任何机构就要随之而动,对于建信股权来讲非常明确,一方面投资上,我们进一步强化对于投资的纪律性和审慎性的要求,尤其是针对一些科创属性不强、透支估值的项目,之前的投资是建立在原先环境的假设上,现在的beta显然发生了变化,你要想是不是还给你足够的成长空间和驱动力。另一方面,在增值赋能上。现在投资机构非常多,同质化也很严重,在投资整体性放缓的情况下,你这家机构要思考,是要退场或离场或进一步放缓投资节奏,而对于国有投资机构来讲,投资可以放缓调整,但是对应的投资服务、增值赋能不能停,而且不仅不能停,更要加大力度。那建信股权作为建设银行的核心投资平台,这是我们的优势,充分发挥股权投资纽带作用,进一步拉动和深化广大被投企业和被投子基金与建设银行在科技金融方面的全方位合作,从而助力实体企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韩雪松:我们投资机构要有差异化。谢谢李总。东方富海策略也有一些变化,投早、投小、投创新、投科技、投国家需要,这个阶段和投资范围都差不多。我们大概有70%的资金都投在早期了,很多是没有收入的。我们还有很多项目,公司都没有成立,跟创业者一起成立公司,就早到这个程度,很多投资机构都往前推了。第一、我们90%的项目都是没有对赌,是和创业者一起成长的。第二、现在经济形势不太好,包括退出也挺难的,越是困难的时候,越是投资的好机会,大机会一定是投资低潮的时候,不管是投资还是并购,所以我们今年的投资任务比去年增长了50%,压力还是挺大的。第三、未来两三年,广交朋友,拜访我们的LP、投行、投资机构、同行,多交流、互相学习。
我们要谈到第二个问题,今天来了很多企业家,中小企业如何成长?嘉宾从自己的角度给我们的企业提点建议。
周逵:先解释一下,众多中小企业生意零散而活跃,我们在其中寻找的是在新经济业务方向上,有潜力变成产业龙头的企业。我常常看到的中小企业,它们在市场竞争意识和能力、勤奋程度、精明程度都是很强的,不然也迈不出第一步。
我这儿想提的是合作能力:合作能力一方面是能看清楚在大企业生态中的位置,以及熟悉生态游戏的规则,会快速借力发展;另一方面是善于发展产业上下游专业企业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参加到优势价值链条中去,同时也带动自身的专注和专业化。当然对今天红杉投的不少中小企业来说,产业发展的机遇窗口不等人。当自己努力发展一段时间,仍看不到经济规模和获得足够的资源时,若能和昔日对手主动结盟甚至合并的话,事业发展、企业视野都能上个台阶。在经济面临更多挑战的时候,企业家这种合作的胸怀和能力更加可贵。
汪满祥:企业家比我们做资产管理行业更难,因为我们可以选择不投,暂时停下来,或者放弃哪家企业。但是企业家就要全力以赴,因为企业对他们是相对唯一的。结合我们的投资组合情况来看,现在其实大家都在提到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做投后。前两年产业型的投资机构更有优势、抢项目,我们过去更是依托产业来做投资,对于我们关注的硬科技,我们在投早期项目,投了十几个,我们投的项目可能跟周总投消费完全不同,这些早期项目最重要的的是业务起步,下游客户要给机会验证,如果他有两三千万收入让它起步,这些企业还没在扩张那一步的时候,活下来是没有问题的,现在最大的特点是在民用、军用多个领域帮助他导入订单,帮助企业活下来。对于要去扩张性的企业,这个里面也有一些挑战,但是我对企业家的看法,你不要把自己的精力只放在业务上,业务的扩张有时候跟环境有关系,懂得收缩也是很重要的本事。懂得及时的去调整自己的人力成本、控制成本,更早的去做方向上的收缩也是很重要的。另外尽早应对已经完成多轮次的融资,投资人给你形成的压力,这个接下来肯定是你面临的重要问题。如果这个解决不好,可能是在所谓的业务收入规模在中期甚至往大走,但其实并不是非常好的安全状态,肯定有更多的非业务的问题很棘手,需要企业家来处理,这个是不同阶段企业家要关注的自己的发展侧重点,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
郑伟鹤:我们投了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融资环境比较差,很多的中小企业没有收入、没有现金,主要是靠再融资。我给他们提了个建议,尤其是有些资本扩张比较大的企业,首先要管好现金流,因为现在IPO真的非常难,包括再融资,投资机构的资金大部分也来自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会要求返投、要求开工厂、资本扩张等等,对很多企业来说很难,所以首要是把现金流管好。
第二、早规范、早收益。我们帮了很多企业上市,尤其是在当前背景下,退出上国内上市也是独木桥,规范意识一定要早点建立,把中介机构早点请起来,我们现在天使项目都帮他请中介机构了。
第三、拼韧性、谋创新。现在是一个长跑,很多中小企业的发展会有很多的变化,产业变化、股东结构变化、政策变化等等,要有韧性,而且一定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来,把创新因素做好,同时也希望这些企业能够想办法找亮点。现在很多企业看到困难要躺平,甚至要放弃,我们目前看,中国目前的发展机会并没有那么差,除了创新、新质生产力之外,大家还是要特别关注我们的本身优势,叫固本强基,就是制造业的基础,云南有云南的制造业基础,广西有广西制造业的基础,包括各个地市都有自己的基础,怎么把自己的基本产业,自己的内功练好也特别重要。
李瑞:谈到给企业提建议,我们更多的是基于我们的观察,观察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直接、间接投了1000家企业,更多是拿数据说话。现在在经济波动性、不确定性加大的大背景下,很多企业竞争力、差异化能力就能体现出来。我大概看了一下,我们投资组合里面,有些企业能够持续的爬坡过坎、持续的给股东交满意的答卷,现在看起来这些企业有一些相似的特征。
一是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开始努力提升创新和研发质效。考验企业家就是如何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于研发效率和效果要有更精准的把握,把资金资源用到刀刃上,做好创新的同时持续的交付具有商业化前景的研发成果,这无疑是给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方面,很多企业家转身快、调整及时,这个是很积极的一个方面。
二是我们看到来越多制造业企业,致力于努力提升其国际化经营水平和能力,这中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国际化销售以外,越来越多企业着力打造完善可靠的国际化供应链体系、加强高水平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以此来应对国际化竞争、地缘政治等风险。
三是在现在资本市场的新要求下,越来越多的引入过风险股权的科创型企业,更加重视对其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我们很多企业家尤其是第一代企业家往往对于一些短期不见效的管理死角,或那些投融资时发现的管理上的一些瑕疵,并不是有很强的迫切性去整改。而在当前政策趋势下,显然这方面的整改要求就刻不容缓了,这中间即包括更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公共关系和投资者关系管理、资本市场能力等,这些能力的打造不是一日之功,甚至短期难以见效,但是从长期来看这些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果提建议的话,在这里就特别建议企业能够及早准备、及早应对、及早强化这方面的能力建设。
韩雪松:大家拿钱都挺不容易的,包括投资机构的钱都挺不容易。我就提一个建议,聚焦,把自己的主要产品做好。企业倒下都是因为规模超过了它的能力,别追求规模,追求高附加值,所以我们看项目,我只看你有没有主导产品,你的主导产品有没有竞争力。
最后一个议题,咱们今天在昆明开会,如何发展云南的产业包括产业升级、未来招商引资,能否给点意见或者建议?
周逵:从更广阔的范围和更长远的效果来看,我建议要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我刚才说的我们在云南投的四个公司,都是云南生活的写照,都发挥了云南植物等自然资源以及昆明城市美好生活的优势。但发挥产业优势,视野是要面向全国、甚至发展到全球去,这样就会有更多云南的优势企业成长起来,也会有更多优秀的企业和人才来云南、来昆明。我特别期待红杉有更多机会来发掘和培养这类企业,也会鼓励众多红杉投资的企业,来云南获得发展的机遇。
汪满祥:云南的资源禀赋跟长三角、珠三角都不一样,这里有一些矿产资源,过去在新能源、电子信息领域没有做成附加值更高的产业。我们虽然没有在云南直接投资,但是我们有一些企业的上游都是在云南,比如说做ITO靶材的。对云南来说,如果电子信息行业也是一个要坚定发展的行业,其实要更多的能够跟产业集团形成更好的互动合作,并不一定要在本地能够形成自己的上市公司。当然这个中间也可以反过来做,现在是一个并购的好时候,云南地方主导的基金、投资机构可以更多可以利用现在估值低点,过去出手投的少现在反而更有机会用投资拉动。每个省市地方都是很好的场景,比如数字经济、大数据未来的价值的体现,像我们投数字经济的领域,这些领域的延展性和渗透性都非常好,云南有自己的物理空间、有自己的产业生态,包括农业也是需要来赋能的,可以更多的用你的场景、业务去换更好的产业的带动和联动的可能性和机会,需要我们的政府有更明确的链条和目标,或者更进一步的招商形态要更加能够专业化落地,如何借助外部的投资机构力量能够形成更好的、明确的打法,这要最好专注去做这个事情。
郑伟鹤:云南40余家上市公司大部分以国有企业为主,约占70%、80%。而深圳的上市企业70%、80%则是民营企业。云南是资源禀赋比较好的地方,如何怎么利用好市场化力量、利用好民营企业,可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话题。
第二、怎么利用好科技资源,这也是比较重要的课题。现在我们提新质生产力,特别强调科技创新,云南的高校资源有点匮乏,当然现在也在弥补完善。像腾冲的科学家论坛,另外昆明曾经是西南联大所在地,北大、清华、南开,几所名校还是非常有云南情怀的,云南还有诸如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等各类研究所,在冶金技术上也有优势。所以在科技资源上如何聚焦、提炼需要深入研究。
第三、这个会开得特别好,我们要关注怎么利用好云南的创新计划激活创新力量。实际上就是如何利用云南的金控、产投、云能等国有资本,尤其是省一级平台的资本力量。现在国家级央企是矛盾的,既要聚焦主业,又要聚焦创新,去做新质生产力。我们看到合肥有很多大型企业很成功,但是合肥产投投的家数在去年是最多的,主要问题是你要敢出手。云南引导基金规模有60亿,但本地项目却投得很少,像昆明作为省会城市就要制定相关规划,包括投资计划,保持投资的活跃度,这样才能有发展的空间和可能。此外还要有政策上的容错机制,硅谷最大的优势就是容错,因此政府风险投资要勇于去做这个尝试。
第四、创新生态还需要完善,除了有创新生态、中小生态,还需要投行资源等中介机构,云南投行资源有太平洋证券,但相对还较匮乏。那么如何让投行资源向云南多倾斜、多跑动,包括这样的股权投资大会能不能定期召开,机制措施可以更多具体化。本次的路演质量还是非常高的,我们已经有同事参加了路演,类似的路演活动可以不断地举办下去,甚至企业可以反向路演,跟云南的投资机构进行路演,这样创新生态就会更加活跃。
李瑞:云南省的产业结构还有它的特色,我们也关注到,41家上市公司从产业分布上来看,以水利电力、矿产冶金、制药为主,从产业分布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比以及具有较强科创属性的企业,还是偏少,而且偏小,所以,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迫切性凸显。这中间,我想作为银行系投资机构,我们可以至少在三个方面发力,来支持和助力云南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全力加强对省内企业投资力度。会同云南建行,加强与省里发改、工信、科技等主要对口部门的对接力度,进一步发挥所管理国家级和地方产业基金引领和放大作用,加大对于云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的重大专项的投资力度。
第二、可以在增量上做文章,积极导入省外优质产业资源。针对云南省重点发展的产业,例如数字经济、光伏、新能源汽车装备等,把建信股权以及我们所投资的基金在这些行业中,已深度参与或重仓的优质被投企业资源向省里进一步开放,同时也是会同我们云南建行积极引导和推动这些企业来云南落地,或者说在这些企业的未来的引资中,我们创造条件,优先考虑云南省内具有投资职能投资平台的参与,从而为云南重点产业的发展做出增量方面的贡献。
第三、在并购方面,如果省里也会考虑像兄弟省份一样考虑以买买买的方式,直接收购省外优质资产来云南落地、做大科技资产规模的话,这方面我们完全可以会同云南建行,提供并购所需融资融智服务,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也可以发挥我们母基金生态优势,在直接间接投资的1000+科创类企业库中为云南省重点企业集团遴选和匹配潜在可行的并购标的。
韩雪松:我也提三条:第一、招商引资非常重要,但是把本地的企业扶持起来长大非常重要,特别是扶持云南的民营企业去上市。第二、要扶持创投行业,要扶持股权投资行业,因为股权投资行业会推动新经济的发展,不光是本地的,还可以跟外地的好的GP、可以多做LP,团结一些优秀的LP,他们有好的机会、好的项目一定会带到云南来;第三、我觉得股权投资大会可以每年做一次,做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大会。
谢谢!今天时间也到了,感谢几位嘉宾的分享,也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