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项目推荐吗?最近不知道能投什么了。”绿色图标跳跃,一位许久未联系的投资人发来这么一句话。
这已不是今年第 一次听见有投资人这样抱怨了。从去年开始的市场环境,融资、投资、退出事件都在同比下跌,去年投资人为“钱少”烦恼,今年投资人又开始为“项目也少”头疼。
“您对项目有哪些要求?”
“无论大小,就一点:要有‘样机’。”
在过去投资人要下场和项目聊,那得从团队成员考察到技术先进性,如今这个要求不免有些“随性”了。对此,投资人给出两个理由:一是成熟的项目不好找,一些项目觉得能撑得下去就不融,怕资本寒冬之下影响估值;二是概念出类拔萃,但没有“样机”的项目现在不敢投,毕竟现在钱来得宝贵,不能轻易试水。
不敢投概念,这并非这一位投资人的困局。橙果局整理了2024年(截至2024年4月17日)A轮以前早期融资情况发现,几乎所有在今年拿到融资的企业都能拿出实际的产品,亦或是有一个先进且成熟的技术平台,而是研究药物的企业大多则已筛选出了有效的药物分子。
▲(数据来源:动脉橙,制图:动脉橙果局)
这不仅让人感叹:“产品为王”的投资时代已经来临了。
01
“PPT融资”已成过去时
在今年,能否能落地已经成为了投资人关注的重点。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投资人悄悄告诉橙果局,他更愿意和能摸得着产品的企业合作。尽管这种说法并不绝 对,但这的确已经成为他项目考察中明显的倾向。
其实,投资人这一做法并不难理解。在资本寒冬之下,投资人的资金都来之不易,而和“概念型”企业相比,有产品的企业风险系数更低,为投资人的选择提供了一层保障。
有产品的企业至少说明项目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其技术的可行性已经得到了验证。尤其是在医工交叉项目中,工程样机本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当企业具备一定产品形态,无疑会为后续市场推广以及运作提供便利,和只有概念的项目相比,收益可能性更高。
另外,有产品更便于投资人进行评估。对于投资人而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产品往往比一本商业计划书更能直观展示出项目的潜力和市场前景。这不仅能让自己投得准确,同时也能吸引更多投资者,从而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
有投资人戏称:“PPT融资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在硬科技横行的时代,技术壁垒越发显著,“读不懂技术”成为投资人的一大困扰。为解决这一问题,投资人采取了各种自救行动。此前浩浩汤汤的“投教授”热潮便是一种解法。
但后来投资人逐渐意识到技术在实验室的成熟度与在市场的成熟度完全是两个概念,最靠谱的办法还是看产品。不少投资人选择通过评估产品来填补技术与市场之间的鸿沟。
总归来看投资人对产品的看重,一方面是因为项目的技术可行性和实用性成为了企业在市场站稳脚跟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则是投资人对风险系数的把控。对此,有投资人表示:“不是不愿陪企业成长,只是风险太大的现在不敢尝试。”
02
投资人的“求稳”方针
而融资活动的另一主体企业,也切身感受到了投资人这一偏好的变化。
英赛飞影创始人孟凡博士告诉橙果局:“在刚刚完成的融资活动中,明显感觉投资人现在更加倾向于概念创新与产品推进并重的项目,而并非只概念性项目。概念创新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而产品推进则通过验证概念的可行性,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英赛飞影是一家由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团队成立的创新企业,聚焦微创外科无线高端器械研发、生产及销售,在成立仅半年的时间里便顺利完成了天使轮融资。孟博士在总结本次融资的情况时,除了团队专业性与凝聚力以外,还特地提到了产品研发落地能力。据介绍,虽然英赛飞影成立时间不久,但已有两款核心产品完成开发并进入到临床实验阶段,并获得了专家的临床认可,具有更长远的发展前景——这也为企业顺利完成融资加码。
在融资期间,团队与多位投资人进行了交流,他们认为投资人更看重产品本质上是一个筛选的过程。这一风潮,反而利好了以产品为王的企业,能为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项目带来更多机遇。
除了英赛飞影,刚刚完成Pre-A轮融资的君跻生物也值关注。在本次融资中,君跻生物除了诸多阶段性成果以外,还实现了规模化收入。
现金流也似乎也成为了投资活动中的加分项。这不仅代表着企业本身能有更多试错的机会,加速扩张和发展步伐,同时也降低了投资人的风险。因此,现金流良好的企业往往能够获得更优惠的融资条件和更低的融资成本。
03
还有人在为“梦想”投资
当然,投资人偏爱有产品的项目这一现象并不是绝 对的,关注早期的投资人杨雪表示:“这还是和投资人的个人风格有关。”
她解释道,有成型产品的企业估值肯定高,但是风险相对小一点。对于稳健风格的投资人来说,这一选择在资源紧俏的今天更为合适。另外,投资人偏好有产品的项目,主要原因是可以通过市场去验证项目,但据杨雪观察,很多初创企业的成型产品最初很难在市场立足。
当谈到是否愿意为“梦想”买单时,她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但“概念”绝非空想,还是需要有一定成熟的市场逻辑以及技术可行性,同时技术的市场通用性也很重要。因为企业前期需要有一定的造血能力,才能支撑企业后续发展。在这些条件成熟的情况之下,投资人也可适当放宽对“梦想”投资。
然而投资“梦想”并不是简单的给予资金支持就可以的,投资人还需要提供资源上的帮助。比如,帮助对市场了解不足的企业,去做一些行业匹配。
杨雪曾接触过一个从事口腔骨科修复材料研究的项目,无论从工艺还是原材料方面,这一项目都颇有创新意义,且具备市场空间。但从时间周期来看,要顺利完成市场化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企业能否“存活”到这一天成为了挑战。
在和CEO几番交流后,企业决定先从医美市场入手,有一定造血能力后,再切入骨科赛道。这样一来,企业不仅有了持续运作的能力,同时投资人的风险也能得到分散。
除此之外,杨雪投资“梦想”还有另一个原因——投资前沿硬科技实则是再先发优势,谁能够制定行业标准谁就能占据市场。
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使得投资人的决策更加困难,在此期间投资人出手谨慎已是必然之选。然而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节奏,投资人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与梦想家携手共进,才能让更多具有创新实力的项目探出头来,从根源解决“无项目可投”的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