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的一个夏天,*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落地河北秦皇岛,正式拉开了中国移动通信行业迅猛发展的序幕,当时系统的设备提供商正是爱立信。
这家已有148年历史的老牌欧洲通讯设备巨头,在全球范围内也依旧是华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不过在中国,爱立信这几年的日子却并不好过。
近日,有市场传言称,爱立信将对中国区业务进行战略性调整,中国区的业务权限、岗位数量将逐步收缩,其中核心网业务将撤出中国,该业务大多数员工将在2025年底之前被裁。
不过,据华尔街见闻了解,上述传闻并不完全属实。爱立信此次调整主要涉及云软件及服务事业部核心网业务的研发团队,不包括其它业务岗,而核心网也仅是爱立信在中国业务的一小部分。
过去数年,业绩下滑和裁员风波,让爱立信曾屡次陷入撤出中国的传闻。这家百年通讯巨头显然不甘如此,爱立信高管多次对外表达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并力图恢复在华业绩。
如今,中国已建成全球规模*、技术*的5G网络,AI浪潮也对通信网络提出更高要求,于任何一家通讯厂商而言,这都是无法轻易放弃的价值高地。爱立信想要重现往昔荣光,也要在技术、策略上持续发力。
1
动荡
爱立信在中国的业务部门,又一次陷入人事动荡。
对于此次核心网业务的调整,爱立信方面并未正面回应,仅称 “爱立信正在全球范围内丰富研发团队,以更加贴近业务与用户,同时提升软件设计的弹性与成本效率。爱立信会继续坚守对中国用户的承诺,不会退出中国市场。”
也有知情人士告诉华尔街见闻,近年来,为了应对市场业务组合的变化,爱立信全球对云软件及服务事业部业务部门陆续都有一些调整。爱立信一直很重视中国市场,一些调整的动作并不意味着爱立信要退出。
过去三年,爱立信对5G Tool研发团队、南京研发中心等,也有过相应调整。
爱立信这一系列行动,一方面与全球移动通讯市场低迷有关;另一方面,就中国市场而言,爱立信在中国拿单能力大不如前,业绩也不理想。
以去年*规模的5G基站招标项目为例,彼时中国移动公开招标采购的产品为5G 700M宏基站和5G 2.6G/4.9G基站,采购规模分别为23141站和63839站,其中在5G 700M宏基站招标中,前两名中标候选人为华为、中兴,爱立信中标份额大概只有华为的10%左右;5G 2.6G/4.9G基站的招标中,爱立信所拿份额也远不如华为和中兴。
通信行业权威咨询公司Dell’4Oro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爱立信在中国的移动基站的集采市场份额排名第四,落后于华为、中兴和诺基亚。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华尔街见闻表示,爱立信在中国市场表现大不如前的原因可能涉及多方面因素。全球5G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在中国,本土企业如华为、中兴通讯等在技术、成本和市场占有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这对爱立信等外资企业构成了较大压力。
爱立信财报显示,2020年时,中国市场是爱立信的第三大营收来源,而到2021年之后已经下滑至第四。2021年,爱立信在中国区的销售收入为100.78亿瑞典克朗,同比下滑约46%。
此外,江瀚认为,爱立信可能在产品更新迭代、市场营销策略以及本地合作伙伴关系管理等方面也面临挑战。
2
应对
面对艰难的生存环境,爱立信早已开始行动。
人员调整是爱立信面对市场变化的其中一环。2021年10月,爱立信总裁兼CEO鲍毅康(Borge Eckholm)曾表示,从2021年第四季度开始,爱立信计划重组中国市场业务。鲍毅康称, “因为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下滑,我们必须要调整在中国的销售和交付团队的规模。”
这样的变化不只在中国。去年初,爱立信曾公开宣布,为了削减成本,公司将在全球分阶段裁员8500人,相当于其全球员工总数的8%。
人事调整的同时,爱立信也希望通过推出新技术、硬件,挽回部分市占率。
2022年6月,爱立信中国区总裁方迎也曾对外表示,中国市场还是爱立信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场之一,爱立信将恪守对中国市场的所有承诺和投入,坚持把5G做好,逐渐恢复在中国市场的业绩。
前述知情人士告诉华尔街见闻,去年来,爱立信在中国四大运营商业务的份额是有所回升的,今年初还发布了满足中国运营商在国内一些特别需求的新硬件产品。
这一系列成果已初见成效。财报显示,2023年爱立信中国区销售略微上涨至107.16亿瑞典克朗。
在方迎看来,中国在全球5G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未来5G核心需求和新功能研发的关键驱动。同时,爱立信的目标是能够进入到具有创新技术与应用的*市场,而中国便是这样的一个市场。
这和鲍毅康对中国市场的判断互相呼应。鲍毅康也曾表示,中国市场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规模之大,还在于应用之新,“我们必须去那里(中国市场)。”
这也使得,爱立信不可能放弃中国市场。
方迎也强调,在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做长期而正确的事情。爱立信在中国市场坚持技术创新为底色的本质不能变。
当然,在通过研发创新来提升竞争力的同时,爱立信也需要通过产品策略调整等来不断拓展在中国的市场空间。江瀚认为,爱立信可能会调整在中国的业务重心,例如加强与本地企业的合作、聚焦于特定的技术领域或产品类别。
作为通信业最初的“老大”、华为曾经对标的对象,爱立信与中国渊源颇深,到今年,爱立信已经进入中国市场有了130多年。爱立信在中国的业务不仅限于销售通信设备,还包括参与中国移动通信网络的建设和优化,从1G到5G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爱立信的身影。
对于这样一家已经生存了近150年的老牌公司来说,爱立信曾经历过多次重大转型。现在爱立信也亟待一次大转型,例如通过抓住眼下AI和5G-A的新机遇,来守住自己行业龙头的地位。
5G-A推动整个通讯设备行业的升级和创新,云和AI快速扩展也对网络提出更多的要求,这些都是全球通讯巨头们不会放过的重要机遇。
压力与机遇同在,爱立信也不愿自己被时代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