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颠覆性技术、未来产业、人工智能+、“投资中国”品牌……近两天来,两会热词在朋友圈刷屏。
全国两会期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医疗健康领域新一年的工作任务也进行了顶层规划,不少内容与上述热词相呼应。
整体上看,2024政府工作任务中6个方面的要点直接涉及医疗健康。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的工作任务中,《政府工作报告》对医疗服务、医疗保障等的多个关键点都做了安排。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医疗健康相关任务,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动脉网整理制图
对比以往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结合国家卫健委、国家医保局等部门最新动态与政策,动脉网对2024年全国两会医疗健康热点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业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首提创新药与生命科学,
赛道加速在即
《报告》中,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大项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该项任务提出,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包括: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为了提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培育的资金,《政府工作报告》同时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
据了解,“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创新药和生命科学不仅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被纳入具有生产力跃迁意义的“新质生产力”范畴,足见产业未来快速发展的潜力。
以往,政府工作报告对医药创新的表述主要是“生物医药”“新药”等,纵览国内医药产业发展历程,不难看出表述变化的原因。
首先,自我国开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以来,药品器械创新历程已达到一定里程碑,收获期来临,一批新药上市,迅速投入应用,甚至纳入医保,填补临床空白,或为临床需求提供了更多选择。
其次,在已获批新药中,不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新药;创新医疗器械中,也有具备全球技术*、全球率先批准通过的产品。国内药械已建立起一定的创新能力、形成一定创新土壤。
最后,在全球市场上,国内药械创新研发仍有巨大空间,尤其是在掌握上游“卡脖子”技术、保障供应链安全方面,必须取得更深层次的突破。
无论从重要性还是必要性角度来看,创新药都值得被上升到国家顶层规划高度。从“新药”到“创新药”,也体现了我国医药创新正在经历“有”到“优”的跃升。
如果说创新药更侧重应用,生命科学则涵盖了基础研究和转化应用。
2024年2月,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入选项目具有原创性突出、社会意义重大的特点。2024年1月,国家卫健委在全国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提到,新的一年将加快建设符合行业特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攻关,促进成果应用推广,助力开辟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生命科学涉及多个交叉学科,运用前沿技术来探究生命本源,可从根本上破解疾病治疗和健康维护的难题。同时,生命科学赛道涉及面广,包括基础研究、成果转化、生产制造等的方方面,从研究到应用,产业空间巨大。
药械集采,从量到质
药械集采是近几年来贯穿药品、医保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自开展“4+7”集采以来,目前国家医保局已累计开展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开展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
全国两会期间,《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在此前的全国医疗保障工作会议上,国家医保局也提到,将推动集采“扩围提质”。开展新批次国家组织药品耗材集采,做好集采中选品种协议期满接续,实现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合计至少达到500个;探索药品价格形成新机制,加大价格招采信用评价披露力度。
从以上规划来看,药械集采正在从“量”到“质”延伸。“质”包含多个方面,在保障药品本身的质量上,国家医保局已组织多家三甲医院对集采药品进行真实世界研究,已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集采中选仿制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原研药相当。
自药械集采落地以来,已有多家中选企业因未能按协议供应约定采购量、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中选后放弃资格等原因,被列入违规名单。这些违规措施都对集采顺利实施、患者及时用药产生了不良影响,以至于影响集采工作的质量。
2023年底至2024初,国家医保局针对中选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及招采信用评价等发布了多个文件。这些文件提到,需及时组织签订采购协议、畅通医疗机构反馈问题渠道、积极协调应对短时间药品激增需求;在集采供应省份执行协议价格,在非供应省份合理协同并执行协议;拓展企业信用评价结果的应用范围,加大信息披露力度等。
不可否认,集采对企业来说,影响是多面性的,企业需在数量、利润空间、市场占有率等多个要素中做权衡。集采工作提质,也意味着对企业有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管理,不过,这同时也意味着:产品质量、成本管控、生产能力等综合实力强的优秀企业,能在接下来的集采生态中更加游刃有余。
放宽外资准入,
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生态
产业创新不能闭门造车,近年来,外资药械企业通过各种形式为国内创新生态注入了活力,包括设立研发中心、建设生产基地,或license in、投资并购等。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
早在2023年8月,国务院就已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支持外商投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及其设立的研发中心承担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在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加快生物医药领域外商投资项目落地投产,鼓励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在境内开展境外已上市细胞和基因治疗药品临床试验,优化已上市境外生产药品转移至境内生产的药品上市注册申请的申报程序。
而在此之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中,禁止外商投资人体干细胞、基因诊断与治疗技术开发和应用,医疗机构限于合资。
相比之下,外资在国内有了更广阔的投资空间,尤其是细胞和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国内医药产业可借助外资提升研发制造能力。通过外资入境和当前火热的“出海”,国内创新产品有望更快融入全球市场,并在全球创新生态中获得更强的话语权。
生育与养老,
一个都不能少
生育与养老话题在2024年两会期间备受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出生率为6.39‰;死亡人口1110万人,死亡率为7.87‰;自然增长率为-1.48‰,全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21.1%。
出生率持续下滑,老龄化问题进一步凸显,二者相互交织。
2024年,《报告》对生育和养老相关的医疗健康服务进行了更多篇幅的安排,包括:健全生育支持政策,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
从相关部门的规划与动态来看,上述内容已成为2024年的重点工作。
2024年2月,新任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章轲在北京调研医疗保障工作时,实地考察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详细了解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国谈药品和集中采购药品耗材落地、儿童医疗保障和儿科医疗服务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章轲指出,国家医保局将继续指导有关省份进一步完善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立项和医保支付管理,并加强部门协同,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共同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此外,要做好儿童医疗保障工作,稳步提升儿童用药保障水平,在医疗服务价格和项目中体现儿科诊疗的特征,支持扩大儿科诊疗服务供给。
3月2日,国家医保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发布通知,开展儿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专项行动。行动明确提出力争至2024年底,80%以上新生儿在出生当年参保。在保持儿童参保政策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重点优化新生儿童参保流程,简化参保登记环节,改进服务。
从辅助生殖、生育保险,到儿童医疗与健康保障,政策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生育率是多方面社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尽管医疗健康相关政策难以直接大规模地促进生育意愿,但能够为孕产、育儿提供更多可及、高效与高质量的服务,仍是长期人口事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从产业端看,辅助生殖、儿科医疗健康服务、儿童药品和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将在上述机遇中迎来更多机会。
养老服务方面,国家卫健委在2024年重点工作中提到,将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病房适老化、便利化改造;扩大专业护理人才招用规模,持续改善医疗护理服务,还将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
国家医保局则将持续推进长期护理险。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破解长期护理险实施过程中专业护理人员稀缺的问题,相关的职业标准已于近期制定。
2024年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国家医保局办公室颁布了《健康照护师(长期照护师)国家职业标准》。其中,长期照护师是运用基本生活照料及护理知识、技能,在家庭、社区、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场所,为享受长期护理保险待遇人员等人群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功能维护、心理照护等服务的从业人员;是为了稳步推进长期护理险而新设置的职业工种。
据国家医保局介绍,长期照护师需要具备为失能人员提供基本生活照料的能力,协助失能人员“体面”生活;需要具备基本医疗护理知识,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可以采取应急处理措施,协助失能人员“安全”生活;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协助失能人员“尊严”生活;另外还需知晓长期护理保险基础知识,按要求提供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可以说,长期照护师是将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健康管理、长期护理保险等专业知识与技能融合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长期护理险是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破解老年人群专业护理和支付问题的关键手段。长期护理险覆盖范围将持续扩大,在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中的位置也越来越重要。目前,长期护理险已在试点地区促进了一批服务机构的创立和发展,未来,更多专业化、规范化的机构还将产生。同时,基于智能化、能够为专业护理降本增效的康复辅具也会越来越受欢迎,占领更大的市场。
一盘更大的棋:
医保省级统筹
《报告》在“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任务中提出,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提高基本医保统筹层次工作,各地已经基本做实了市地级统筹。
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四大直辖市,以及海南、福建、宁夏等省份推进了省级统筹;省内各统筹地区制度政策更加规范统一,基金共济能力和范围进一步加强,制度抗风险能力有效提升。
2023年,山东、四川、辽宁等省份发文,制定医保省级统筹政策。其中,四川省级统筹于2024年起实施,由省级统一预算、省市两级调剂、省市县三级责任共担和分级经办管理的基本医疗保险调剂金模式组成。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对医保省级统筹作出部署,统筹进度有望加快。
医保省级统筹可为参保人带来最直接的获益,即:全省范围就医时便捷使用医保支付、享受一致的报销政策。这背后,是医保基金共济能力的增强。过去,在以市级统筹为主的模式下,受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等因素影响,不同区域之间的基金运行状况存在差异,有的基金结余多,有的则可能出现缺口,区域间的资金无法流动。实施省级统筹后,医保能在更大范围内平衡基金使用,提升整体运行效率。
作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支付方,医保基金可以说是产业发展的根基,基金运行更安全、抗风险能力更强,使得产业发展基石更加牢固。
此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推进分级诊疗等长期工作也做了规划。在数字经济创新、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的工作规划中,医疗健康应用也有一席之地。总的来说,无论是从改善民生服务角度,还是从促进新兴产业视角,医疗健康相关内容都在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位置。
这些规划,既是各类行业参与者的机遇,也是责任与挑战;达成目标,还需众多参与方的勠力同心、并肩作战!
19031起
融资事件
7515.62亿元
融资总金额
9526家
企业
3006家
涉及机构
776起
上市事件
6.92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