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热情回归
2020年10月,一个叫做“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的小组在豆瓣上创立,目前已有372088个“逆行者”。
这个小组组建的目的和宗旨是不被消费主义裹挟,让成员不再因焦虑而不断购买,组员之间互相帮助省钱省心。小组的建立,伴随着消费降级在近几年尤为火热,“平替”和“性价比”随之走红。这本是一场改变消费习惯以积累财富的风潮。
按照组名与建组宗旨,组员们本该是劝人“不要买”。但2023年末,组内询问要不要买某样物品的帖子多了起来,许多帖子下的评论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买吧”。
表面上,临近年关,消费降级的风被暂时忘却,实际上,大家惊奇地发现,消费降级之后,钱没省下来一点,生活质量倒是下降了许多。
25岁的麦朵生活在北京。2021年,她有半年没有工作,消费降级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
降级是有节奏地发生的,麦当劳的甜筒是信号之一。她逐渐从想吃就原价买麦当劳甜筒转变为手里有优惠券时才会买一个。
到了2022年,消费降级这股风越吹越猛烈,已然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时,她的消费降级也达到了顶点。这时的她已经不吃麦当劳的甜筒了,而是改成了蜜雪冰城的甜筒,再后来,她直接选择不吃甜筒了。
当然,不只是吃,这是一场在衣食住行上全方位的降级。
比如把运动品牌换成安踏和优衣库,在打车时从多种车型同时叫车转为只叫拼车,且一定是要等到拼上人了,才开始行程。
麻烦多了,但有时候也有欢乐。
比如她和朋友出门总是选择打车,因为彼此住得不远,朋友总是在打车时顺路送她回家,久而久之成为了一种习惯。但某一次约饭结束,两人都默契地没有提这件事,而是各自打开了打车软件。“我的快了”“我的也快了”,“我的到了”“我的也到了”,“咱俩不会是打到了同一辆车吧?”直到看到车牌,她才发现自己刚刚的猜想是对的。
二人相视一笑,算是再一次生活同频了。
但她并没有因此省下许多钱,据她的估计,即使这样,每个月最多也只能省下一千元。
而钱,也总是会以其他方式再次流走。
这几年,她把一部分积蓄拿来投资了股票和理财产品,结果就是,这些钱以超过自己消费的速度迅速流失了——有时候甚至能够达到一下就损失几万的程度。
当她为了消费降级选择在某平台的社区业务买菜时,又因为觉得自己过得辛苦而去山姆买牛肉,因为山姆的牛肉是家庭装,一个人需要吃很久,她觉得花生鲜的价格吃冷冻的品质实在不划算,于是将牛肉又从山姆降级到了盒马。奇妙的是,在牛肉上降级的同时,她也不再在线上买菜了。
她之前没有喝奶茶的习惯,因为觉得奈雪的茶、喜茶太贵了,而当蜜雪冰城因消费降级而被推在聚光灯下时,她连续点了一年的蜜雪冰城。
由于疫情的限制和消费降级的要求,她三年间只出去旅游过一次。而以往总是坐高铁的她,这次选择了坐飞机。既然次数少了,消费高一些也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最重要的是,她的生活质量却因此下降了一大截。不得不承认的是,并不是每一个低价产品都物美价廉。当她将咖啡从二三十块一杯的COSTA降级为九块九的瑞幸时,才发现,后者的萃取度远远不够支撑她打工的强度。
除此之外,她也有买过国产运动品牌的运动鞋,穿着它参加户外运动,真正到了山上却不敢迈步。经常参与户外运动的朋友说,“你要信任你的装备”。这大概与她此前买的另一双国产运动鞋连续两次出现质量问题有关,哪怕这双鞋并不十分便宜。
也是在意识到这一点之后,她的消费降级在2023年逐渐冷静了下来。
02
省钱虽好,不能贪杯
麦朵真正意识到自己在消费降级,是在打开手机,发现屏幕上已经没有了常用的生鲜APP,而是多了拼多多和1688的那一刻。
她决定要把那个软件下载回来,这是个开始——她不想再在消费上约束自己了。
一方面,她觉得,“与其在股市消费,不如在现实消费。至少,现实的消费不仅能有东西到手,还能让人感到愉悦”;另一方面,这样抑制欲望的生活,她过不下去了:“人是不能一辈子都这么活下去的,就像你可以高三冲刺一年,却不能一直在冲刺”。
她依然保留了一些消费降级时的习惯,比如不再将衣服送去干洗,买几十块钱一件的衣服。
只是她依然想要保有对生活的仪式感。
省钱虽好,不能贪杯。
省钱的结果固然会带来喜悦,但在执行的过程中一旦没能把握好省钱与及时行乐之间的平衡点,便很容易导致痛苦。
在豆瓣一众省钱相关的小组,如“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抠门女性联合会小组”里,表达自己省钱感受的内容,零散地分布在对省钱的方法探讨与经验分享的帖子中间,描述自己省钱后所面临的社交上的窘境,和压抑欲望带来的委屈情绪。
2023年11月,一位momo在“丧心病狂攒钱小组”发了一条标题为“省钱久了有点委屈,大家也这样吗 ”的帖子,她讲述了自己的生活现状:
租的房子里只有床和桌子,外加两把硌屁股的塑料折叠椅,家具都是二手的,拖鞋也是*价买来的,仿佛这不是家,而是一个招待所;
偶尔想吃顿好的,又被价格劝退,一顿便宜的外卖也要分成两次吃;
因为觉得美甲太贵,只能自己买*的透明指甲油偶尔假装精致一下
......
这条帖子随后被设置为组内精华帖,截至目前收到了243条回复,有人表示理解,也有人劝她不要忽略生活品质、亏待自己,要在省钱和生活之间找到平衡点。
这些内容展现出的是,省钱带给人的并不完全是快乐。有些人会在因为要省钱而放弃购买某件物品,或转身选择没那么心仪的物品时,产生一种“难道我就不配吗”或觉得自己很辛苦的想法,甚至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
另一方面,消费与人们对未来的看法息息相关。
悠悠是典型代表,她的消费降级来得晚了一些。
2022年底,她在休完假后主动离职了,这个时点是她特意选择的,休完假就到了春节,这意味着她可以连续休息很久。虽然自己储蓄不多,但对于是否要消费降级这件事,她犹豫不决,因为她对未来十分乐观,相信自己不会失业太久。
直到第二年,寄托了最多招聘希望的“金九银十”过去,自己依然没有找到工作,她才紧急开始了严苛的消费降级:不再为精神上的消遣付费,不看电影和话剧,*的娱乐是逛公园。
她还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一个月只能外出吃三顿饭,并严格遵守,哪怕是一碗20块钱的重庆小面,也会被计入这一额度中。所以即使好友与她一起出门,最后也是饿着肚子回家的,因为不想占用她在外吃饭的额度。
而作为从意大利留学回来的艺术生,她也终于“质疑、理解、成为”,穿上了莆田系假鞋,戴上了来自水贝的珠宝。
失业的这一年里,她从当初的乐观自信逐渐变得绝望。2023年年末,她没有再为自己制定下一年的储蓄目标,也不再期待自己能够在新的一年找到工作——离职时收拾出来,以为很快就可以带到下一家公司的键盘和鼠标,已经被她送给了朋友。
尽管如此,她还是决定放弃消费降级——她依然会在不出门的时候选择自己做饭,只是不再限制自己出门吃饭的次数。她是这样想的:“不知道未来会怎样,所以现在要好好活”。
与其去追逐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不如好好把握现在。
03
我们该如何看待消费
每个人的生活状况都在不断变化,消费观念也是流动的。
选择消费降级与抛弃消费降级,都是顺应当下生活与观念的结果。
消费降级之前的浪潮是消费升级。
麦朵的消费升级是在2020年,那一年她来到了杭州,收入增加的同时,消费也追了上去。她很难说这到底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还是被动到达的处境。
悠悠也是如此,从意大利留学回国后,她便进入快消行业做起了公关。那段时间,三十多块钱一碗的和府捞面火了起来,她的办公楼附近充满了这个价位的餐厅,她只好每天在这些餐厅中选择——那时,“平替”还没有像现在一样成为被大众所熟知的事物,她自然也没有找平替的想法。于是消费水平就这样提高了。
消费升级和消费降级都体验了一遍后,她们说:“没有什么后悔不后悔可言,不过是在尝试中不断探索,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品牌与生活方式”。
而如今放弃消费降级,也不代表她们要回到消费升级当中。麦朵说,自己平常还是会过普通的生活,只不过偶尔会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她们不会觉得贵的品牌就一定质量好、值得买,也不会放弃所有节俭的习惯。“适合”成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比如买衣服时,她会在线下试试,确定合适再消费,然后在线上复购。
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中以日本社会为研究样本,提出消费社会有四个阶段:仅由中产及以上阶级享受消费的*消费社会,以家庭需求为核心、消费行为雷同的第二消费社会,和以个人为消费单位、追求个性化的第三消费社会,以及更加追求实用和简约的第四消费社会。
日本2005年开始进入第四消费社会,这一阶段的特征是,人们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尤其是奢侈品,而是更加注重实用,在一些不着急、不必要的物品上,不介意与人合用。
中国消费者的观念也在经历着类似的转变。
随着近些年对消费主义的讨论,人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一部分购物需求是被人为制造出来的。于是,在网络上,网友们自发组建了许多抵抗消费主义的小组,比如豆瓣上的“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互相帮助识破消费主义陷阱、降低购买欲。
但抵制消费主义,但也不意味着从此就不消费,毕竟这并不现实。更何况,欲望可以暂时被抑制,却不会因此消失。
因此,虽然组内大多数询问是否要买某件物品的帖子都收到了“不要买”的回复,但在一些帖子下,也会出现统一劝楼主“买吧”的现象,因为要消费的对象值得。
比如旅游。每当有尚未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组内询问是否应该花去自己部分或全部的积蓄旅游时,得到的肯定回答中通常会有“上了班以后就没有时间了”和“后悔没有在学生时期多出去走走”等理由。
对于这样的情形,2023年7月,有组员发帖“为什么没有劝‘不要去旅游’的帖子?”
在点赞最高的几条回复中可以看出,旅游的意义除了常见的“增长见识”“拓宽视野”“体验风俗民情”,还有最简单的“逃离当前的生活,让人透口气”和制造美好的回忆。
2023年5月发布,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消费者洞察白皮书》显示,65.2%的消费者认同消费的意义之一在于*化提升生活品质,55.7%的消费者认同要主动学习产品知识,有自己的判断,按需购买,46.3%的消费者认同不因贪图便宜而大量囤积/浪费。
科学理性的消费方式带来的好处是,71.9%的人得以保持健康的经济状况,63.6%的人提高了生活品质。
在“不要买|消费主义逆行者”小组中有时也会出现不一样的声音。
2023年2月,组内有人发帖,询问自己想要购买一双耐克空军一号的鞋子,是否属于消费主义作祟,因为一些国产品牌的小白鞋与其外观一致,价格也只有它的八分之一,自己却依然不想购买。
“不买总是会在心里记挂着”“人生在世总会有些想买的东西”。下边的留言,为这份心理做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