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不想领鸡蛋的中产,正在4S店薅羊毛

近年来车企之间“神仙打架”,这对执着于低成本生活方式的新一代年轻人而言,却是开启隐形福利的绝佳时机,偏偏车企也乐见其成,双方展开了一场“薅羊毛”的双向奔赴。

在每个年龄段,都活跃着一群热爱“薅羊毛”的人,只不过,他们各自的主阵地有所不同。

与在超市门口排队免费领鸡蛋的老年人相呼应,那些热衷于“薅羊毛”的年轻人,则开始扎堆出现在4S店里。

对于这些年轻人而言,推开4S店的门,能收获与多个生活场景接轨的“薅羊毛”体验。有些人的“物质需求”在其中得到了满足,随着车企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各个汽车品牌的试驾礼开始疯狂内卷,从购物卡、水杯、雨伞、玩偶到演出门票……令人应接不暇。

同样,4S店也是一些人周末打发时间的好去处,在这里,他们不仅能体验免费的接送服务,还能吹着免费空调享用一顿下午茶,如果足够放得开,甚至可以去食堂里饱餐一顿再回家。

除此之外,也有人通过深度试驾活动,节省了租车的费用,实现了低成本自驾游。

激烈角逐的车企们,使出浑身解数吸引顾客进入店中。在这样的行业环境里,许多4S店的姿态开始转变,它们自愿降低门槛,不放过每一个潜在客户,这也使得4S店成为了一个更具公共性的场所,逐渐融入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之中,悄然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1、“薅羊毛”就要酣畅淋漓

2023年10月,黄锐和朋友进行了一次“穷鬼大学生的低成本自驾”,以接近0元的出行费用,完成了去惠州的旅行。

黄锐是汽车爱好者,经常在网上浏览各个车企发布的消息。当时他在多个平台上看到了某汽车三天深度试驾的推广,便联系销售,提前两周预约了周末试驾。

过程很顺利,在店里签署了协议并交了2000块钱押金后,车就交到了黄锐手上。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没有路线和城市的限制,也没有跟车的销售,黄锐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路线出游,“体验上,这和租车出去玩没什么区别”。黄锐说,*需要注意的是,协议规定,每天的平均行驶里程不超过100公里,“但只要不超过太多就没问题,当时我们大概多出了20公里,并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在这之前,黄锐也和朋友租车自驾旅行过,“平均每天至少要花费200多块钱,因为我们之前是短期租车,费用相对会偏高一些,但这次除了给车充电,就没有其他开销了”。

后来,黄锐和家人分享了这次经历。他的父亲是油车爱好者,没有参与过此类活动,也不理解现在的车企为什么要“赔本赚吆喝”,父子之间的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这些年来国内车企生存环境的变化。如今这些五花八门的试驾活动,让黄锐年纪轻轻就拥有了深度体验各款车的机会,比如他参加过特斯拉的夜间试驾活动,在午夜感受速度与激情,这对以后想从事相关行业的他而言,机会难得。

不过在黄锐看来,他和朋友开试驾车自驾游的行为,并不具备很强的借鉴性:“因为大多数没有车的人,可能驾驶技术都不太过关,我是考完驾照后开家里的车练过,虽然试驾车也有保险,但还是要把安全放在*位。”黄锐说。

与自驾游相比,吴丽丽“把‘薅羊毛’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的试驾攻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她是2023年年初在网络上浏览到试驾有礼的消息。“正好周末有空,我就预约了,我特别喜欢‘薅羊毛’,平时看电影就会在淘宝上买低价票,出去玩会在闲鱼上找折扣酒店。去店里简单试驾一下就能领礼品,这对我的诱惑太大了。”吴丽丽打趣道。

后来,她和几个在网上认识的朋友专门建了一个“薅羊毛”的群,很多活动都是限时的,不同门店的具体内容也有差异,所以大家在群里“互通有无”,分享信息。这一年来,吴丽丽领过电影票、水杯、小熊、户外用品、行李箱……

“有些东西我用不上就拿给家人和朋友了,其实这些东西的价值也没多高,我只是比较享受这个过程,我们领导在教育人的时候特别喜欢说‘你对得起你的工资吗?走在大街上有人会给你一分钱吗?’,这个时候我心里就会想起我‘薅羊毛’的东西,这也算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吧。”

2、从礼品到服务,一种生活方式的进阶

在领过两次礼品后,吴丽丽觉得自己开始“得寸进尺”了,她开始更进一步地享受店里提供的服务。

除了在专业试驾场地举办的活动,大多数的日常试驾,都是不设定驾驶路线的。“现在很多汽车品牌都提供上门试驾服务,约好时间后,销售会直接把车开到你家楼下,我之前尝试过把车从家开到要去的商场。不怎么会开车其实也没关系,可以试乘,之前还有销售说他们可以提供一次接送上下班的服务。”

去店里,也可以做与汽车无关的事情来消遣时间,比如吴丽丽去过的一家宝马4S店就提供按摩服务,“外面按摩怎么着也得100块钱左右吧,这钱省下就是赚了”。一些国产新能源车企更是卷出了新高度,比如提供免费咖啡和下午茶、举办各种手工活动。吴丽丽的朋友还遇到过一个特别热情的销售,当时她已经明确表示没有购买意愿了,销售还是坚持邀请她们一起去食堂吃饭。

最开始去试驾“薅羊毛”时,吴丽丽有一些心理负担,在明知道自己目前没有购买意愿的情况下享受店里提供的服务,让她产生了一种“这样是不是属于耽误别人工作”的罪恶感。但她的疑虑很快被打消了,在和销售交谈时,吴丽丽了解到,销售们身上都背着试驾KPI,需要每个月有固定的人数来店里试驾,他们才能通过考核。

“销售说,对于只是来体验一下的顾客,他们也很欢迎,试驾量都会算在业绩里,他们自己还会在网上引流,通过礼品吸引顾客进店。”自此以后,吴丽丽才开始卸下心理负担,自在地游走在各个4S店之间。

当然,想要“薅羊毛”,就要承担信息泄露的风险,现在吴丽丽经常能接到销售们的回访电话。这是销售的固定工作流程,吴丽丽对此表示理解,但在春节前,有一位销售一个月内给她打了四五次电话。“这件事对我来说无所谓,我觉得得到一些就要付出一些,这很正常,但这对比较看重个人隐私、喜欢清净的人而言可能就是一种困扰。”

几个月前,吴丽丽发现了有试驾兼职这门生意。“我不太清楚这是销售所为还是品牌所为,当时正在举办正式的试驾活动,由工作人员统一给我们讲解车辆的信息和注意事项,然后把我们拉到专业的封闭试驾场地才开始试驾,现场还有工作人员拍照,估计是报名的人数不够,多找一些人来撑场面,感觉这类兼职还挺普遍的。”结束之后,吴丽丽还领到了礼物和150元的报酬。

吴丽丽开始感慨:“这几年许多车企都更亲和了起来,无论是大幅度的购车优惠,还是这些很费心思的服务,他们神仙打架,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桩好事。出去逛街吃饭也是一天,去兜兜风探索一下隐形福利也是一天,以后我肯定会挖掘更多的低成本生活方式,把钱攥在自己手里才是正经事。”吴丽丽说。

3、“薅羊毛”是一场双向奔赴

在与车企员工进行交流后,我们发现,去4S店薅试驾羊毛,的确是一场双向奔赴。

胡瑞是某新能源车企的店长,他告诉《新周刊》:“我们的确是有试驾KPI的,但是完不成不会扣工资,超额完成的话会有奖励,不过大家的情况都不一样。”

阿峰就是快要被试驾KPI压垮的那一批人,“十个新能源的销售里,有九个都因为试驾发愁,我每天睁开眼想的就是试驾,先不提工资,如果试驾量不够,店长天天黑着脸训话就让人够难受的,我和同事们已经把身边的亲戚朋友都试了一遍,我甚至和其他公司的朋友互相试,大家一起冲KPI,这个还不能造假,一旦被发现录入的信息是假的,直接被开除”。

所以在阿峰看来,来试驾的人不叫“薅羊毛”,而是雪中送炭,“如果你认识愿意来薅我们的人,把他介绍给我,我会很感谢你。你看网上有很多开二三十公里提供上门试驾服务的销售,大家都在夸服务好,没办法,服务不好工作不达标”。

阿峰是从传统汽车行业跳槽到新能源车企的,做了两年左右,他感觉自己的身体快吃不消了。“我们是没有周末的,因为大家放假的时候客流量才大,所以我们店都是工作日内单休一天,晚上九十点下班都是常有的事,很多顾客白天工作只有晚上有空,我们当然得等着。做销售就是这样,但是新能源这块现在实在是太卷了。”

据胡瑞讲述,公司对于成交率有要求,所以只试驾不开单,产生的也并非全是良性影响,但很多时候,大家都只能顾一头,“我们只能通过优化流程,提升服务品质,做好需求分析,来提高成交率了。对于顾客‘薅羊毛’的现象,我们并不抵触,今天没有需求,不代表以后没有需求,国内的市场很庞大,新能源刚兴起不久,人们需要时间来了解,所谓的‘薅羊毛’,也是大家了解我们的一种方式”。

试驾服务进入了内卷化阶段,各个车企的服务风格仍然有所不同。胡瑞所在的车企在饮品、甜点、活动的丰富性等软实力上下足了功夫,但并没有像许多新能源车企一样推出免费试驾几天的服务,“这样的深度试驾成本比较高,主要是风险性也实在太大了,顾客的人身安全、车子的安全,都脱离了我们能把控的范围”。不过当深度试驾成为常态后,很少能有车企再特立独行了。

竞争越激烈,羊毛越会“飞上天”,只不过这“羊毛”,终究需要有人为其买单。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新周刊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汽车出行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