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新年开业第 一天,卖了不到3000元的货」

节后年货和礼盒的滞销现象不仅出现在零售行业的末梢,就连大型连锁超市也难以幸免。

节后主线任务“清仓”

“在大年初六重新开业的*天,我的店铺主要销售的是香烟和饮料。” 林峰无奈地向《灵兽》表示,“香烟销售占了总营业额的一半以上,但礼盒却几乎无人问津。”

林峰的门店位于北京南四环某小区底商,面积大约600平方米。与往年相比,他意识到今年的生意可能会有所下降,但当晚盘点的营业额——不足3000元,仍然让他感到震惊。

他进一步透露,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的白酒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特别是百元以下的盒装白酒销售惨淡。相对而言,低价位的香烟销量较好,而高价位香烟则表现平平。“尽管牛奶和一些零食类商品的销量尚可,儿童玩具几乎无人问津。”他补充说。

林峰将这一系列的挑战形容为实体店的“困兽之斗”。

他回顾起春节前的营业情况,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他的门店主要销售白酒礼盒,但到了腊月二十八日,虽然增加了鸡蛋、牛奶等商品,但销量仍不理想。他感叹,与2022年春节期间的火爆销售相比,今年的白酒销量仅有去年的三分之一。

一直以来,春节期间的销售通常对超市全年的营业额或利润贡献至关重要,至少占到全年的五分之一,甚至达到三分之一。这个时间段不仅是年度最重要的营销季节,也是预示着全年市场趋势的风向标。

“十多年前,春节的销售热潮可能会持续一个月,一进入腊月,销量和客流便开始上升。但近年来,‘春节档’的持续时间已经缩短至半个月,即从腊月二十三日开始,到除夕达到购物高峰。不过,今年的高峰期似乎完全没有出现。”林峰向《灵兽》回忆道。

与林峰的情况相比,另一位超市经营者张云的遭遇似乎更加困难。

由于今年他和家人选择在北京过年,张云决定利用这个时机开门营业。“既然都在家,不如开门做生意,能赚一点是一点。”他说。

“从大年初一到初六,超市的生意平平,特别是礼盒、牛奶和面包等商品,销量远不如预期。我们大约进了500箱这些商品,但只卖出了大约100箱。”张云看着门店前摆放的大量未售出的礼盒焦虑地说道。

并且张云还提到了当前经营中更为棘手的问题:许多商品无法调换。

比如,以往酸奶可以和经销商换取其他商品,但现在即便只进了两箱,销量也几乎为零。更让他头疼的是,他进了一箱奶糖,箱内有八个礼盒,每个成本50元,却一个都没卖出去。遗憾的是,现在既没有售后服务,也无法赊账。

而到了大年初七的时候,随着气温逐渐回暖,张云不得不停止了一些操作,他不再将鸡蛋、牛奶和酸奶摆放在室外,因为担心这些容易变质的商品在高温下会损坏。

除此之外,他感叹地说:“今年的生鲜销售特别不理想,尤其是在初四那天,蔬菜的价格甚至翻了一番。”

北京蔬菜价格的上涨,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方面,由于春节假期,许多人外出度假,这导致农田的耕种和蔬菜的采摘受到影响。当人们陆续返回北京后,市场上对蔬菜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供应紧张,价格随之上升。

另一方面,物流成本的上涨也是推高蔬菜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春节期间,物流行业的休假和复工导致运输成本增加,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蔬菜从产地到超市的运输成本,最终反映在消费者的购物成本上。

张云告诉《灵兽》,他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处理库存,这些日子清理了约8000元的货物。面对2024年,他准备既要清理仓库库存,又要随时应对市场变化。由此可见,行业竞争激烈,消费能力的两极分化加剧了经营难度。

2

节后商品大幅降价

节后年货和礼盒的滞销现象不仅出现在零售行业的末梢,就连大型连锁超市也难以幸免。

《灵兽》注意到,在多个地区的山姆会员商店,大量巧克力、饼干礼盒以及海产品礼盒都在实行降价促销。例如,山姆自有品牌的“海纳百川”干海产品礼盒,价格从原先的468元降至391元;什锦酥糖礼盒从128元降至29.9元;牛奶巧克力脆片饼干则从129元下调至59.9元。

当然,春节后的“降价潮”不仅限于礼盒,还波及到了多个商品类别。

“春节期间,由于需求量大,水果价格通常会上涨。”张云告诉《灵兽》,随着节日的结束,市场需求逐渐减少,水果价格也会随之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刚过,社交媒体上一则关于高档水果价格显著下降的话题引起讨论。尤其是车厘子价格,在三个月内急剧下跌76%,并网友被戏谑为“膝盖斩”。同时,草莓和阳光玫瑰葡萄等曾经价格不菲的水果,正逐步走入普通家庭。

以草莓的价格为例,2月18日,《灵兽》在北京新发地市场观察到,尽管一些摊位还没开业,但已开张的摊位上草莓非常显眼。有摊主表示:“现在小号的红颜草莓只卖10元一斤,大一点的15元,都很新鲜。”而去年同期,红颜草莓和牛奶草莓价格每斤超过了30元。

21数据新闻实验室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包括突尼斯软籽石榴、牛油果、蓝莓在内的高端水果价格普遍下跌。这一现象与本土化种植规模的扩大、跨境运输贸易的发展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紧密相关。

张云补充说:“很多水果在春节过后进入丰收期,供应量的增加自然会带来价格的下降。”

这种情况在水产品上也同样出现。春节期间,由于水产品比较受欢迎,价格自然会高一些。但过了节,消费者对水产品的兴趣减少,价格也就随之下降。而且,很多水产品在节后正好是捕捞的好时候,供应量大增,价格当然就更低了。

肉禽类产品也遵循着类似的规律。春节期间,猪肉、鸡肉等肉类需求旺盛,价格自然会攀升。但随着节日的结束,市场上对这些肉禽产品的需求逐步减少,价格也随之回落。需要注意的是,节后某些地区可能会因为天气原因而面临肉禽供应的紧张,这也可能会对肉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随着春节的结束,人们的购物需求也将逐渐减弱,商品积压的商家不得不选择促销的手段进行清理库存,从而引发物价下降。

除此之外,物价下跌的原因还包括节后供应链上的物流和库存逐渐恢复,减轻了之前因供应紧张造成的价格上升压力;商家为了清理季节性商品的库存而进行的打折促销;以及对季节性商品需求的减少。这些因素共同影响着春节后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的下降趋势。

3

整个春节的消费数据表现

在当前线下零售业面临的“前途未卜”局面中,尽管不乏一些悲观论调,但宏观数据却透露出一丝乐观。特别是在2024年的龙年春节,中国消费市场呈现出了显著的增长态势。

根据商务部商务大数据监测,春节期间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了8.5%,显示出消费市场的强劲复苏。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消费者购买力的增强,也说明了节日期间市场的活跃度。

具体来看,这一增长趋势在不同渠道均有体现。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零售,都实现了显著的业绩增长。例如,部分重点大型连锁超市的即时零售销售额同比增长约20%,而重点电商平台的在线餐饮销售额更是实现了高达40.8%的同比增长。

同时,尽管线上购物的普及日益增加,但线下实体零售依然保持了其吸引力。全国示范步行街的客流量和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了26.9%和21.7%,表明消费者仍愿意亲自前往商店进行购物体验。

而在网络电商方面,今年年货节(1月18日至2月6日)期间的网络零售额接近8000亿元,比去年农历同期增长8.9%。这一数据表明,电商在中国消费市场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并且在春节期间表现尤为突出。

表面上看,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线下,零售生意看似都实现了“开门红”,但具体到各个企业的冷暖恐怕只有自己清楚。即便是春节期间的销售增长,可能掩盖了个别企业面临的挑战,如库存积压、利润率下降等问题。

此外,春节期间的旅游消费呈现出了不同的趋势。

文旅部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人均旅游消费为1335元,较2023年回升了9.4%,但较2019年回落了10%。调整假日天数后,人均日均消费较2023年和2019年分别回落了4.3%和21%。这表明尽管旅游总量有所增长,但人均消费并未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具体来说,2019年春节人均消费为211元,而今年春节平均每人每天的消费约为166.84元,仅恢复到2019年的79%水平。

尽管2024年春节期间的出行人次和总消费额均超过了2019年的水平,但人均消费数据的实质下滑揭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尽管市场看似繁荣,但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并未完全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这一趋势暗示着,虽有数量上的增长,但消费市场的质量和深度尚未达到预期,真实的消费含金量仍在恢复的路上。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变化必然会对零售业产生了深远影响。更何况,春节过后的消费市场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平静的阶段。

在业内,春节后的三四月份被形象地称为“三穷四绝”,这是指销售的传统淡季。在这个阶段,零售业将面临市场适应能力和持续吸引消费者能力的双重考验。企业需要对市场的微妙变化保持高度敏感,并灵活调整战略,以应对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潜在挑战。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灵兽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批发零售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