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这个世界的评价体系有多么多元,唯独一个标准在中国永远可以行之有效,将所有人按在同一个评价体系里——"月入多少"。
这四个字有着神奇的魔力,时刻刺激着人们的神经,霸占微博热搜:
捐粪便月入6600元;
墓地保洁月入8000;
清华女博士毕业做占星师月入3万;
修飞机专业学生兼职汉服旅拍月入2万;
90后独腿司机跑货运月入过万;
19岁小伙辞职抓知了月入三四万;
35岁女子在香港做泥瓦工月入10万......
来源:微博
大部分月入过万的工作,外卖小哥、货运司机、占星师、泥瓦工......似乎和我们的刻板印象恰恰相反,也与大多数人的专业毫不相关。
这两年,“旧中产衰落”这件事大家心知肚明,越来越多白领沦为了表面风光的“新穷人”,而一直以来默默无闻的蓝领群体,却在飞速积累着财富,意外地成为了“新中产”中最坚实的力量。
蓝领全面崛起的时代,真的要来了吗?
本科生满地跑,技术工无处找?
“本科生满地跑,技术工无处找”早已成为了常态。
一组惊人的数据是,截至2020年,我国拥有大学 (指大专及以上) 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亿人,所占比例达到总人口的15.5%左右,差不多每六个人里就有一位高等教育人才。
要知道,同年,韩国全国的人口才5183.6万人,而我国的高学历人群就已经是韩国总人口的4倍,说句规模“富可敌国”也毫不夸张。
存量已然庞大,源源不断的新增量还在路上。2020年,全国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人数为874万,到2023年,这个数字预计达到1158万。
五年造一个"韩国"!这种供过于求的"生产"速度,也难怪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近六成(57.7%)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比例仅为6.9%。
不少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们狠狠体会了社会的毒打,发现“毕业即返贫”——零花钱3000变成了月薪3000。
来源:微博
这么看来,这群坐在办公室、喝着咖啡、拿着低薪的年轻人,才是“风光体面”的社会新底层。
相比之下,市场上的“香饽饽”蓝领群体则翻身成为了“新中产”,月均收入显著提升,和白领群体的差距越缩越小。
来源:《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
《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显示,蓝领群体月均收入由2012年的2684元增至2023年的6043元,是原来的2.25倍。相比之下,白领的平均月薪在这11年间只涨了30%,仅为蓝领涨幅的四分之一。
其中,月嫂的平均工资更是高达8824元,其次是货车司机7641元,外卖员则位列第三6803元,第四和第五名分别是网约车司机(6380元)和美容美发师(6264元)......
来源:《2023中国蓝领群体就业研究报告》
如果将视线转移到现实生活,你或许会惊异地发现,不少蓝领的工资远高于这个数,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多劳多得”、“爱拼才会赢”。
前段时间,中经新纬报道,一位瓦匠以“月薪5000元包吃住”的条件招收学徒,学成后的瓦匠月收入可达2.5万元左右。
来源:微博
学个技术还得别人花钱请,还包吃住,这身价不得了!
海报新闻则报道,在山东济南,1997年出生的谢恩松已经做泥瓦工9年了。他做泥瓦工的第二年,就入手了一辆十几万的车,并在第7年按揭买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期房。
他还算了一笔账,按接一单160平方米新房的活来算,工期15天,连工带料,一家三口能拿到4万元左右。
这种财富积累的速度,不知道能让多少刚毕业的大学生望尘莫及。
在澎湃新闻的报道中,“3年挣102万”的外卖跑单王陈思的收入,几乎每一个月都拿到了高薪:2023年8月,他在某外卖平台的收入达4万多元,同年9月收入25470元,10月收入19497元,11月收入25786元。
其余的“单王”也展现出月入2W+的强劲赚钱能力。
除了上述外卖员之外,白鹿视频采访的80后深圳快递小哥更是3年收入超140万,在去年收入创新高,超60万。
来源:微博
这是一个颠覆大家认知的事情。为什么蓝领群体的工资,越来越高了呢?
趋势:向发达国家靠拢
所有劳动力市场的薪酬水平变迁,几乎都跟"供需"二字有关。
当人人都想做白领,需要被服务时,会技术的蓝领工人自然就脱颖而出了。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体力劳动是一种附加价值,最突出的案例就是水管、空调等电器可以免费上门安装、维修;外卖、快递可以免费送到家门口。
各种服务,基本都是作为实体产品的附赠和打包服务,是天然卖不上价的。
但不知从何时起,曾经出手阔绰的白领们开始抱怨起人工越来越高了。这种变化,隐藏在"生活成本"这个含糊的大词后面。
比如,当你需要一位护工,或者是月嫂,打开广州的BOSS直聘,一天300元、一个月1万都是最基本的价格标准。如果是节假日也有需求,那这个价格还要再往上翻3倍,去到一天900元。
来源:BOSS直聘
而这种变化背后,除去根深蒂固的职业观、价值观等简单因素不谈,国家的发展轨迹变了,才是这波新趋势的巨大推手。
当中国2023年的GDP步入126.06万亿元,人均GDP达到了标志着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1.27万美元,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却在持续减少。
来源:中经数据
2023年末,全国16—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约为8.64亿人,相比2022年减少了1075万人。
在本就有限的劳动人口中,我国蓝领群体规模又达4亿人,看似较为庞大,但市场早已进入了"招工难"的嗷嗷待哺阶段——
技能劳动者的求人倍率超过1.5,即每150个岗位只有100位求职者,高级技工的求人倍率甚至达到2以上,蓝领高级技工的缺口达到了上千万人。
而当劳动力缺口越大,中国人工越值钱的时代,也将呼啸而至。
不妨将目光投向中国即将抵达的发达国家彼岸,那里早有先例。
YouTube上一位居住在加州的华人博主就分享了一个故事——自己家的水管漏水,从早上9点修到下午5点,凿开了多处墙体进行重新布线,花费了1850刀(折合人民币约12950元),而这并不包含后续补墙、刷墙的费用。
他们咨询的另外一家报价更是高达5800刀(折合人民币约40600元),而这也只多包含了一项补墙服务,也不包含后续的刷墙服务。
最后,博主一家为了省钱,只能去自学补墙和刷墙。
而我们印象中富裕的欧洲人,甚至连空调都不舍得装。背后原因令人啼笑皆非——空调的安装成本过于高昂,以至于远远超过空调的售价。
比如,欧洲的普通分体式空调价格一般在800欧元(约合人民币6240元)左右,但在人民日报的采访中,欧洲一家空调安装企业的空调的安装费就去到了1000-3000欧元(折合人民币7800元-23400元),有时还需要外加60欧元/小时(折合人民币468元)的工时费和材料费。
来源:人民日报国际
另外,据英国媒体去年3月的报道,由于熟练砌砖工人极度短缺,手艺好的砌砖工每周可以赚到2500英镑(约合人民币2.25万元),年薪超过12.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112.5万元),资历尚浅的砌砖学徒每年也能挣到5万英镑(约合人民币45万元)。
除了修水管、装空调、砌砖这些耳熟能详的技术活儿,欧洲还有一系列“蓝领荒”。在英国政府的“短缺职业名单”中,更是有屋顶修理工人、木匠、抹灰工人等建筑行业工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也向不少蓝领技工敞开了怀抱。
毫无疑问,发达地区现在的引才计划引的大多是蓝领劳动力。
眼下,不少善于捕捉机会的聪明华人,已经凭借略低的价格和“心灵手巧”,逐渐占据欧美的蓝领市场。
来源:知乎
或许会有这么一天:
未来的中国,也将因为蓝领工人的缺失,而降低其他欠发达地区蓝领技术工人签证和移民的难度。
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
当蓝领成为未来中国最有前途的职业,现在就是学习技能*的时候。
通常情况下,蓝领工人分为三种:普蓝、锐蓝和深蓝。
普蓝和深蓝一般情况下指的是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锐蓝则是中间转换的阶层,它可能现阶段属于蓝领,但是正在向白领阶层转换。
深蓝作为高级蓝领,门槛和薪资都不低,要求工人能够掌握一门专业技术,也要有充足的经验。
当大环境已经发生本质变化,与其逼迫不适合学习的孩子在书海苦读,雕琢各种排不上用场的高雅艺术,还不如让他们早日学习一门通用技术,提早积累社会经验和资源。
近期引起关注的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就是一项有力例证。
来源:百度
也难怪,海外的真中产早早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动手技能——学做饭、修汽车、修电器、修草坪......起码之后闯社会的时候有门手艺心不慌。
毕竟,在当下的本科生就业形势及薪资标准下,各种鸡娃花费的补课费甚至可能无法回本。
不说补课费随着年级升高不断上涨,相对便宜的大班课也只适合自律的学生,不少学生家长被迫硬着头皮去报每课时上百甚至上千的一对一课程,活生生的“花钱买罪受”。
满打满算,辛辛苦苦赚来的钱转眼就进了补习机构的口袋,家长们也是“敢怒不敢言”。
市场总是先一步反应真实的需求。从2021年“双减”政策开始,课外培训受到重创,技术院校则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在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截至2023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共计1578所(较2022年新增57所),远超本科院校数量(1275所),其中专科层次职业学校1545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33所。
高职院校的校均规模也在逐年扩大,越来越多“看开了”的家长把孩子送去学技术。
来源:百家号 聚焦职教
曾经稀少的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在2021年“双减”政策开始后也增加了11家,目前为止数量达到了33家。
这些职业大学也是本科学历,让不少担心学历歧视的家长放下了心。
来源:教育部
未来前路不易,蓝领虽然大富大贵没那么容易,但只要勤劳工作,衣食无忧是没问题的。
或许,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进入技校,是新时代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