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首富,正排队涌入安徽东部三线城市——滁州。
2018年1月,隆基乐叶在滁州设厂,到2023年11月,已经扩建到四期工厂。在这期间,晶科能源、阳光电源、东方日升、福莱特等光伏龙头纷沓而至。据滁州政府数据,全球排名前20强的光伏企业,有9家在滁州设立了工厂。
隆基、晶科与阳光电源的董事长分别是陕西首富李振国、江西首富李仙德、安徽首富曹仁贤。
除了光伏三巨头外,2021年11月,比亚迪在滁州建立动力电池工厂,生产比亚迪*进的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基地一期计划投资50亿元以上,建设年产100万辆新能源车用锂电池项目,该项目在2022年10月投产。2009年,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登上胡润百富榜和福布斯中国榜榜首,成为中国“双料首富”。
另一家动力电池巨头国轩高科被称作“锂电池*股”。2022年11月,投资100亿元的国轩新能源高端制造基地项目在滁州开工建设,该项目分两期建设,投产后预计实现年产值160亿元。国轩高科的创始人李缜是2016年的安徽首富。
滁州在产业发展上名声不显,历史上最有名的地方是琅琊山,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曾在滁州做了两年知州,留下名篇《醉翁亭记》,*句就是“环滁皆山也”,其中“滁”就是指滁州。
但就是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三线城市,在过去十多年,经历了发展的奇迹。2010年,滁州GDP仅有695.65亿元,在全国排名第182位。到了2020年,滁州GDP到了3000亿元,增长了3倍多,全国排名也迅速上升到了第88名,成为全国经济年均增速最快的地级市。2023年,滁州GDP为3782亿元,同比增长 6.4%,在安徽省内,仅次于合肥的万亿元和芜湖的4800亿元,位居第三位。
并不起眼的滁州,是如何崛起的?
产能迁移,工厂热潮
滁州,是一个被工厂包围的城市。
俯瞰滁州,远处矗立着繁多的高架电缆,为超级工厂提供电能。摄影:闫俊文
《中国企业家》记者从京沪高铁滁州站出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座高楼,一座是康佳科创大厦,另一座是原创科技大楼。滁州目前是康佳在全国*的生产基地,2024年,康佳计划投资140亿元,在滁州建设一家产能千万台的工厂。
滁州的热闹,也体现在工厂上。如果乘坐出租车环绕滁州一圈,你会发现,这里不断有新的巨兽工厂涌现。在苏滁高新区苏滁大道旁,高40米的塔吊昼夜不停,运送着数吨重的钢材,正在搭建两家医疗设备工厂的架构。
苏滁大道两旁被绿色的围挡隔绝,围挡上布满了宣传语,上面写着“融入长三角,分享发展红利”。围挡里是已经批复的工业用地,正值1月,北风萧瑟,地面上草木枯黄,但用不了半年,这里即将被钢结构、水泥与庞大的电气设备取代。
“融入长三角”是滁州快速崛起的秘诀。2011年,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与滁州签署协议,合作开发投资约100亿元的苏滁现代产业园项目,这里入驻了光伏、电池等诸多头部企业。
彼时,正值“长三角一体化”在2010年提出来,到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如果说,合肥在这波产业迁徙中吃到了肉,那么,滁州就喝到了汤,并且是高质量的肉汤。
滁州的另一个区位优势则是毗邻南京。滁州距离省会合肥500公里,距离南京仅80公里。滁州当地人颇多感慨,滁州都跟南京通了地铁,但直到现在还没有直达合肥的高铁。
2015年,南京提出建设江北经济区,经济区直接与滁州接壤,滁州主动提出融入南京都市圈,两个地区修建了中国首条跨省城际铁路,从南京到滁州高铁站,只需要1个小时。
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来自南京、苏州等地的工厂纷纷迁移至滁州。
2023年,滁州建了安徽省最多面积的工厂,它的工业用地规模达到了1344万平方米,大概相当于1900个标准足球场,超过了省会合肥和副中心城市芜湖。
用地虽多,但滁州的工业用地平均单价却是*的。
在安徽16地市排名中,滁州的工业用地平均每亩7.61万元,比合肥每亩17万元和芜湖的每亩20万元,大约低了2/3。
早年间,一位食品厂商曾计划在江苏泰州设厂,但绕着南京周边转了几圈,发现滁州的土地最充裕,未来随时可以扩建厂房,由此,他选择落地滁州。
元气森林滁州工厂。摄影:闫俊文
滁州的工厂大部分有三层楼高,它们的外表以灰色、白色为主,偶尔也会是黑色。元气森林在滁州的工厂外表就是黑色的,这是它的首家自有工厂,它的寓意是像“黑马一样”,于2020年6月投产。
元气森林创始人唐彬森出身互联网游戏行业,转向主打“无糖”系列的气泡水出名。2023年,百亿身家的唐彬森入选了《福布斯全球富豪榜》。除了元气森林,滁州也是六个核桃、娃哈哈、东鹏特饮等饮料巨头的重要生产基地。
不过,最能代表滁州发展的依然是那些新能源首富们建立的超级工厂,他们带来了最丰厚的利润以及吸引*质的产业集群。
首富和超级工厂
对于动力电池行业首富们来说,产能就是他们财富的印钞机。
一位制造领域的行业专家说,工厂正在呈现出两种趋势,*种是垂直一体化,工厂越建越大,包括从原料到组装到成品,基本都要覆盖到,以谋求降低成本;第二种则是共享工厂正在兴起,一些行业的工厂产能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
以隆基滁州工厂为例,其规模不断扩张。2023年9月,隆基在滁州的高效单晶组件工厂宣布投产,此前,它在滁州已经建立了一期年产5GW单晶组件、二期年产5GW高效单晶组件、三期3GW扩建及配套边框厂项目,综合投资约为60亿元。
滁州工厂是隆基体系内的先进工厂,拥有5000多名员工,项目占地505亩,大概相当于47个标准足球场。隆基滁州四期项目全面建成达产后,将成为目前全球单体规模*的组件制造基地。
光伏企业东方日升的滁州工厂也经历了这样一个历程。
从2020年开始,东方日升相继建造了5座工厂,先是滁州,紧接着是宁海二期工厂、马来西亚工厂,然后是包括了从硅料生产到电池片、硅片、组件等流程的垂直一体化的包头工厂,最后是宁海南滨基地15GW工厂。
东方日升滁州工厂。摄影:闫俊文
光伏产业正经历从P型电池向N型技术转变的节点,技术的迭代让工厂的换新速度加快。
东方日升流程与信息中心总监单郸告诉《中国企业家》,现在光伏工厂的建厂周期一再压缩,已经到了3到6个月了。
为何这么迅速扩产?单郸说:“(光伏)成品的整体价格一定是下行的。如果你只在中下游待着的话,就属于夹心馅饼,上游成本越来越高,最终的成品价格又一直在走低。”
据光伏行业媒体报道,中核集团的组件采购,*已至0.81元/瓦;华能集团的组件采购开标,*报价更是刷新行业新低,跌到了0.79元/瓦。
终端价格的快速走低让光伏企业练好内功,提高效率。腾讯与阿里巴巴等大公司开始踊跃介入到超级工厂的升级中。
东方日升TOPCon滁州工厂就是其中一个典型,这是一个7×24小时不停产工厂,这个电池车间满产运行,每天可以生产220万片电池片。以往,仅仅是运输和物流环节就需要160多人来运作,但现在,215台AGV(自动引导车)搬运车上线,实现了自动化的智能运输。腾讯云为东方日升开发了分布式云平台,相较于人工,东方日升电池片车间物流搬运成本降低了50%,运转效率提升了30%。
这样的合作只是超级工厂浪潮的一个缩影,宁德时代、欣旺达、天合光能、协鑫等都加强了与互联网巨头公司的合作,为工厂智能化升级提供支撑。
滁州,下一个常州?
滁州的发展轨迹,颇有点江苏常州的意味,后者在2023年晋级万亿GDP城市俱乐部。两座城市皆因能源工业大发展而兴起,些许不同是,滁州是光伏产业,而常州是动力电池,这两个产业均为万亿规模。
常州距离南京112公里,滁州距离南京仅为80公里,如果以南京为中轴,这是中国万亿GDP城市分布密度*的区域,包括苏州、南京、无锡、南通、常州,这些城市正在经历产业升级和改造。
参考常州,新能源作为常州市*代表性的产业,在过去的2023年产值达7500亿元左右,全市整车产量近68万辆,投资热度*。
常州为何能挖到新能源*桶金?
经纬创投在2024年初到常州开会,经纬创投创始管理合伙人张颖分享说,在长三角,就有一个著名的“4小时产业圈”理论——在4个小时之内,一辆新能源汽车所需要的绝大部分零部件都可以配齐,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汽车芯片到一体化压铸制造。并且常州的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是全国地级市中的*名,所以出货量能达到全国1/5。
滁州力图打造“光伏之都”。摄影:闫俊文
滁州在光伏产业中也可以做到产业链的全覆盖:滁州凤阳县拥有丰富的石英砂资源,华东地区70%以上玻璃产业所用石英原料源于凤阳,滁州构建起了石英砂开采加工、光伏玻璃、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封装胶膜、储能光伏电站等日趋完整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条。
1月中旬,在滁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滁州市市长吴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2024年,滁州要加快打造安徽省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城、动力电池产业第二城、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三城。
“开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百亿项目攻坚专项行动,加速推进超级底盘、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项目建设,确保哪吒汽车年产30万台CTC一体化底盘项目(一期)、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成投产。”吴劲说。
光伏、储能、动力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他们都要建设越来越多的超级工厂,而这些赛道,是产生首富的*土壤。
《中国企业家》记者离开滁州时,一位出租车司机谈论着2020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前往琅琊山与醉翁亭合照留念的往事。但世界变化太快,仅四年时间,车窗外,超级工厂正在蓬勃建设中,这是一个钢铁、设备与机器人占据主导的世界。
27936起
融资事件
1.55万亿元
融资总金额
14371家
企业
3597家
涉及机构
1916起
上市事件
18.44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