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绿联之困:依赖代工,质量存疑

绿联科技不断加码技术创新投入,或与其坎坷的上市之路关系密切。

科技消费电子品牌绿联科技正在探索更多的突围可能性。

2024年1月9日,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CES)上,绿联科技在发布新款UGREEN NASync网络附加存储设备时,宣布与英特尔达成一项新合作,新产品系列专为家庭或企业用户设计,采用英特尔酷睿i5控制芯片,整合了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数据管理中心,具备高效存储和自动化智能决策能力,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电视在本地和远程存储和访问数据。

不仅如此,在2023年5月,绿联科技取得了一项名为“一种电池模组及其能源供给设备”的专利。专利摘要显示,本实用新型属于能源供给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其能源供给设备,安全性能高,布线更加容易,简化了电池模组的布线结构,从而减小电池模组的体积。

绿联科技不断加码技术创新,或与其坎坷的上市之路关系密切。

2023年1月,创业板上市委员会召开了2023年*次审议会议,审议结果显示,绿联科技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意味着绿联科技距离上市仅一步之遥,然而截至目前,绿联科技已经成功过会一年有余,但却迟迟没有迈出最后一步,与此同时,业绩承压、依赖代工、科技含量低、电商平台渠道费用高涨等隐忧逐渐暴露。

01.收入严重依赖外协

绿联科技成立于2012年3月,产品主要涵盖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移动周边类、存储类五大系列产品,传输类产品、音视频类产品和充电类产品是绿联科技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其中,传输类产品包括扩展坞、集线器、网络数据线、键鼠等;音视频类产品包括高清线、音频线、音视频转换器、耳机等;充电类产品则主要为充电器、充电线、移动电源等。目前,绿联科技的业务范围已经覆盖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招股书,绿联科技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总营收分别为20.45亿元、27.38亿元和34.46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3.06亿元和3.05亿元;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20亿元、2.87亿元和2.76亿元。

图源:绿联科技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绿联科技的收入来源严重依赖外协生产。

根据招股书,在生产模式方面,绿联科技进行自主研发,并采取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2019年至2021年,外协生产的产品数量占总产品数量的比例分别为75.33%、78.92%和78.28%,而产生的金额分别为8.85亿元、10.45亿元和13.97亿元,占比分别为75.78%、76.10%和75.62%。无论是产品数量还是金额,外协生产占比均超过了75%。

事实上,依赖外协生产风险巨大,如果供应商出现停工,或与绿联科技的合作发生摩擦导致双方合作关系提前终止,可能对其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与此同时,绿联科技不得不受制于供应商的生产工艺、制造成本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一旦外协生产的生产环节不受掌控,将导致绿联科技的品牌形象受到影响。

既然如此,为什么绿联科技仍坚持采取外协生产为主、自主生产为辅的生产模式?

对此,绿联科技表示,通过该生产模式,公司可以充分利用珠三角地区成熟丰富的3C消费电子加工资源,也使公司可以更加专注于产品的原创设计、供应链管理和销售渠道的开发与维护等附加值更高的环节,“公司作为全球科技消费电子知名品牌企业更容易获得产业链上游供应商及下游销售渠道的认同,并逐渐形成上下游互惠互利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此外,规模化、长期稳定采购需求可为公司提供较强的议价能力,在降低采购及生产成本的同时提升产品质量,形成多方面竞争优势。”

02.为电商平台做了嫁衣

目前,绿联科技形成了“线上+线下”以及“境内+境外”的全方位布局,其中,绿联科技在亚马逊平台持续入选最畅销产品和亚马逊之选,品牌影响力可见一斑。

据招股书,电商平台如今成为绿联科技的主要收入来源。从2019年至2021年,绿联科技的主营业务线上收入占比分别为82.41%、82.35%和78.14%,而亚马逊平台是绿联科技*的销售渠道,来自亚马逊的收入分别为6.41亿元、9.78亿元和11.49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31.39%、35.83%和33.41%。

图源:绿联科技招股书

尽管电商平台为绿联科技带来了不菲的收入,但负担也在逐渐加重。2019年至2021年,绿联科技给各个电商平台支付的平台服务费分别为1.28亿元、1.91亿元和2.34亿元,呈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与此同时,绿联科技还向各个电商平台等渠道支付推广费用,2019年至2021年期间,绿联科技支付的推广费分别为1.42亿元、1.81亿元和2.08亿元。

三年间,绿联科技向各个电商平台支付的推广费用和平台服务费分别为2.7亿元、3.72亿元和4.41亿元,而同一时期,绿联科技的净利润分别为2.27亿元、3.06亿元和3.05亿元,这意味着绿联科技每年支付给电商平台的费用甚至比净利润还要高。

离不开电商平台,也导致绿联科技的物流费用大幅上涨,2019年至2021年,绿联科技发生的物流成本费用分别为3.07亿元、3.95亿元和4.37亿元,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23.37%、23.36%和20.23%。

此外,绿联科技还存在着“亚马逊依赖症”,为其埋下了不小的隐患。

过于依赖亚马逊意味着绿联科技基本失去了大部分的话语权,而一旦亚马逊出现任何波动,绿联科技的业绩也会随之受到波及。自2021年4月起,亚马逊的规则趋严,针对违规经营的第三方卖家进行大规模整顿,部分亚马逊大卖家站点被冻结。若未来绿联科技与亚马逊的合作关系发生重大不利变动,将对其正常经营活动、财务状况等造成致命性打击。

整体来看,虽然绿联科技的主要业绩指标仍保持着逐年增长的态势,但不均衡的销售渠道配置,侵蚀了不少利润空间,导致绿联科技在2020年和2021年的总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33.89%和25.86%,而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30.45%和-3.83%,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未来电商平台提高“垄断费用”,将导致绿联科技的各项成本继续大幅上涨,为其带来不小的风险。

03.陷入产品质量危机

绿联科技将重要的生产环节完全给了不受掌控的供应商,导致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产品质量一言难尽,绿联科技也多次受到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处罚,从2019年至2022年3月,绿联科技共有5款产品因抽查或检测不合格、不符合国家标准而被召回、整改或是下架,比如在2020年10月,绿联科技生产的PB132绿联移动电源因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被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龙华监管局罚款93765元;2021年8月,绿联科技USB充电器插销至边缘距离不符合要求被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查为不合格;2022年3月,山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21年电源适配器产品质量省级监督抽查结果》显示,由惠州市福佳电气科技有限公司“代工”生产的“UGREEN绿联”USB充电器(快充版)样品直插式设备项目不合格。

绿联科技的产品质量问题,甚至引来了创业板上市委的关注。在创业板上市委向绿联科技发出的审核问询函中,数次提到了对于“产品安全”的问题。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反应绿联科技的充电器、充电宝、扩展坞等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导致手机、笔记本、耳机等产品受损,比如一位消费者称在绿联官方旗舰店购买的“充电器PD20w快充头”发生起火断电情况。该消费者在咨询第三方机构后表示,充电头已经融化无法检测,绿联科技却多次拖延并拒绝赔偿。

可见,如果绿联科技不能提升在研发、产品、渠道、供应链方面的优势,建立坚固的核心技术壁垒,未来业绩增速和利润空间将面临严峻考验。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3C电子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