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戴威败走美国启示录:「烧钱就会胜利」的时代落幕

美国人更习惯现金和信用卡消费,戴威视为骄傲的线上APP点单在美国水土不服,仅占总销售额的15%。
2024-01-10 13:02 和讯网 刘柏铖

戴威美国创业失败可能昭示了“纯烧钱”模式的落幕,虽然这在美国的落幕相较于国内晚了一些。

短短半年时间,1600万“精神股东们”眼睁睁看着ofo创始人戴威远在美国将一个咖啡创业项目“About Time Coffee”从火热干到濒临失败。

眼见遥远的大洋彼岸随随便便就将1000多万美元打了水漂,“精神股东们”叹息一声,重新登录上“小黄车”ofo平台——“果然,99的押金仍难退款”。

“跪着也不退场”的戴威,真的意识到自己失败的根源了吗?

*

一次底气十足的创业

2023年5月份,“精神股东们”曾重燃退还押金的期望,不断在ofo官方微博下提醒“我的押金还没退,你们老板就拿着钱去请美国人喝咖啡了”。

ofo创始人戴威筹款超1000多万美元,迅速在美国黄金地段连续扩张5家咖啡门店,估值超过4000万美元。投资方不但有IDG,甚至还有早在ofo初期就曾投资过戴威的唯猎资本和真格基金。

CEO Marian Chen丝毫不掩饰情绪:“日均可以卖出800杯咖啡......我们有一个来自中国的成熟模式,我们卖的咖啡味道比星巴克好,而且更便宜。”

可以看出,戴威及其团队对“About Time Coffee”项目相当自信,其首店直接与星巴克隔街叫板,火药味十足。

戴威值得自信,他们的咖啡售价仅仅2-3.95美元,比星巴克还要便宜1-2美元。要知道,星巴克在美国也不过就是个平价咖啡品牌,因此对于美国人来说About Time Coffee的咖啡也算得上是廉价了。

About Time Coffee还不仅仅是价位上有优势,还有着来自中国商战中血洗出来的成功路径:顾客只要持续使用其APP,就能通过各种活动获得免费咖啡,从而获得长期顾客——这一商业模式已经在中国将瑞幸咖啡推上神坛。

当然,戴威没忘记瑞幸咖啡的商业模式极其烧钱,但身负40条限消令、欠ofo用户超15亿押金、连高铁都不能坐的戴威似乎并不担心。

底气来自于两方面。

首先,如今Copy From China几乎已经成为世界共识,前有国内互联网巨头们在东南亚的互联网掘金,后有Tik Tok(海外版抖音)和Shein(广州快时尚电子商务公司)、TEMU(海外版拼多多)给他们一点小小的中国震撼,各行各业都在摩拳擦掌,戴威自然也行。

第二,虽然ofo欠下一屁股外债,可戴威仍在业内留有好评,毕竟当年与唯猎资本和真格基金同为ofo早期投资方的金沙江创投就仅凭1000万美元的投资获得了约10亿美元的回报。因此,戴威再次拉上唯猎资本和真格基金,手握1000多万美元杀向美国星巴克。

名目立住了,钱也到位了,戴威似乎在美国迎来了第二春,只要创业成功,多年的“ofo押金事件”就能迎来*结局。

NO.2

戴威再战美国:照搬瑞幸能征服美国人吗?

仅仅半年时间,About Time Coffee就因资金断裂而只剩纽约麦迪逊大道一家门店,其余四家则“已*关停”,About Time Coffe的官方Instagram推文也彻底停留在9月,戴威开始寻求一笔估值为2亿美元的新融资。

ofo的官方微博没那么复杂,只不过是从带有调侃的谩骂变成谩骂而已。

早在ofo还是耀眼新星的2016年,戴威就在采访中为自己的创业路定下基调:“你花钱越快,效率越高,你筹集的钱越多,你就越强大。然后你就控制了市场。”

彼时的中国互联网正沉浸在几场烧钱大战后的欢欣雀跃之中。

先是美团和饿了么的千团大战,将中国互联网的烧钱规模带到“亿元级别”,而随着美团、饿了么也成为巨头,“赢家通吃”成为商业目标,“烧到最后就会胜利”成为商业共识。

中国互联网高歌猛进,中国经济也在飞速发展,余钱太多了,拉手网创始人直言:“就算我每年只投1亿元,一天也要烧300万元。我自己一张张往火里扔,一天都烧不完300万,所以我得找人来帮我烧。”

紧接着,网约车大战就将烧钱补贴推向新的高度,那是一条3年时间就能募集1800亿元资金、1个月就能烧光5亿元的血路。

中国互联网的烧钱之道开始走向疯狂。

而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正是这两场战役的主导者之一,他因为先后投资了饿了么和滴滴,被誉为“独角兽捕手”,也是在2016年,朱啸虎和戴威看对了眼。

朱啸虎参与了ofo的A轮投资,当年滴滴1个月烧光5亿元,ofo更上一层楼,仅用3个月就将60亿元烧个精光!

之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如今,戴威在美国的“About Time Coffee”,仍然是一个烧钱的项目。

咖啡店不同于别的行业,即便是再先进的设备,也还是需要有店面、有人来操作,因此要想快速扩张,必须承担大量的设备、房租、人工等资金投入压力。

About Time Coffee的策略是通过大量的折扣来吸引消费者,而在品牌建立的初期,价格是对消费者相当敏感的因素,这就意味着“About Time Coffee”要想获得大量用户,必须持续补贴,因此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要知道如今已经封神的瑞幸咖啡也曾陷入烧钱困境,从瑞幸首店开业的2017年10月到上市的2019年5月,瑞幸总共烧掉超22亿元人民币,即便是上市之后,瑞幸仍在持续亏损,甚至被逼到依靠“财务造假”来换取继续烧钱的弹药。

最重要的是,“瑞幸模式”早已世人皆知,咖啡行业又不是一个高门槛行业,只要资本愿意,随时就能通过烧钱的方式打造一众品牌与“About Time Coffee”相竞争,最后又难免进入一场烧钱大战。

事实上,现在已经在中国出现诸如幸运咖、库迪咖啡、爵渴咖啡、清醒咖啡等对标瑞幸咖啡的品牌,若不是瑞幸早已产生足够的品牌影响力,面对当前局面恐怕也不会好过。

更何况,“About Time Coffee”甚至都不是最早在美国模仿“瑞幸模式”的品牌。

Blank Street Coffee——一家同样开在纽约的新生咖啡品牌,2020年通过模仿瑞幸咖啡,仅两年时间内就在纽约迅速扩张40多家门店,如今已经拓展到伦敦、波士顿和华盛顿,并建成了自己的咖啡工厂。

同在一座城市,使用相同的打法,烧钱补贴大战避无可避。

NO.3

“烧钱”可以,但不能只靠“烧钱”

有媒体曾这样评价瑞幸咖啡的创始人陆正耀:“抢占风口、巨额融资、烧钱扩张、急速IPO、高位减持套现,玩起资本来确实有一套。”

这并不是什么正面评价,早期的瑞幸咖啡因为巨额的补贴也被认为“难以盈利,不是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

戴威也是如此,在戴威看来“在一家公司的早期阶段,扩张比防御重要。”

其实回过头来看看,早在共享单车战争时期,单纯注重烧钱扩张的戴威就忽视过不少防御问题:没能跟上发展的国民素质导致的车辆损耗、低价带来的盈利困难、后续维护带来的高昂成本。

与ofo不同,摩拜对产品质量颇为看重,不但做出了硅谷都没有的智能锁和终端系统,还准备依靠“4年都不会损坏”的质量以降低成本实现盈利。

为此,ofo投资人朱啸虎和摩拜投资人马化腾还曾在朋友圈里互放狠话。

然而,即便是投靠巨头勉强活下来的摩拜,在多次涨价后,盈利困难仍是共享单车们时刻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共享单车们似乎已经沦为各大巨头完善自身版图的流量入口。

事实上,瑞幸咖啡能够被封神,也不单单因为其“花美国人的钱,请中国人喝咖啡”。

最重要的还是他们在“财务造假”后,管理层大换血,收缩扩张脚步,考虑真正能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一方面关闭大量经营状况不佳的门店并缩减补贴力度,另一方面首次将生椰加入拿铁打造出爆款,最后还通过数字化和私域运营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

成立于2020年的Blank Street Coffee,就及时在瑞幸咖啡的风波之中汲取到经验,成立之初就将成本进一步精简——从美国习以为常的移动冰淇淋车、移动餐车上找到灵感,多数店面均为不到5平米大小的移动咖啡车。

美国人更习惯现金和信用卡消费,戴威视为骄傲的线上APP点单在美国水土不服,仅占总销售额的15%。

星巴克在美国本就属于平价咖啡,不过相当于美国两三瓶500ml可口可乐的售价,“About Time Coffee”的价格优势并不像瑞幸在国内那般明显。

如今已不是那个“烧到最后就会胜利”的时代了,人们都从共享单车上吸取了经验,至少曾经已经上头的大脑开始意识到,胜利不能只靠烧钱。

疫情之后,经济疲软,整个互联网行业寒风凛冽,钱也不敢随意烧了。中国上市互联网企业总市值从2020年的17.8万亿跌到2023年的8.8万亿,腾讯业绩和马化腾的腰椎间盘一样不那么突出,阿里巴巴从改变银行到“一拆六”,字节跳动开辟来开辟去最终还是彻底砍掉整个游戏业务......

整个行业都在反思,罗永浩被誉为“行业冥灯”后靠着轻资产的直播带货翻身,新东方在困境中凭借有限的资源孵化出东方甄选,腾讯阿里纷纷探索“产业互联网”不断与制造业相结合。

戴威美国创业失败可能昭示了“纯烧钱”模式的落幕,虽然这在美国的落幕相较于国内晚了一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和讯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共享出行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