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曾经是A股表现*的板块之一。从2007年到现在,消费电子板块涨了9倍,远超上证指数(-30%)。
但从2021年年底开始,消费电子板块开始萎靡不振,消费电子ETF股价下降超三成。截至 2023年10月11日,消费电子 TTM 市盈率为31.1 倍,处于过去十年历史分位 22.2%,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有趣的是,在一片哀嚎之下,消费电子却突然开始走强。10月23日到现在,消费电子ETF涨幅超过16%。
消费电子股价回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市场正在回暖。中信建投援引BCI数据称,自9月以来,多数周内,国内手机的周度总销量同比增速已转正。A股消费电子公司的三季度净利润也从之前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
本文持有以下观点:
1、手机销量的拐点到了。多家机构均预测手机将在4季度迎来近10个季度以来的首次销量反弹。逻辑在于,上一波智能机销售高峰的换机周期逐渐到来,且各大品牌厂也在此时适时推出了重磅新品。
2、新机潮刺激了用户购买需求。和以往相比,今年9月、10月份有更多的手机品牌发布新机,行业出现新机潮。并且高通骁龙8 Gen3的发布以及手机品牌多项功能的首次使用,都刺激了用户购机需求。
3、供应链公司业绩弹性*。此前消费疲软时,品牌持续去库存,导致品牌库存处于低位。如今在销量回暖以及华为抢上游产能带来的鲶鱼效应下,各品牌手机都在积极加单补库存,产业链需求迅速增加。
01 消费电子触底回升
消费电子是近期资本市场上表现最亮眼的板块。10月23日到现在,消费电子ETF涨幅超过16%。天龙电子、中石科技、深科达等公司股票都在这段时间内迎来多次涨停。
消费电子板块亮眼的股价由业绩推动。三季度,消费电子板块业绩改善明显,板块营收同比下降1.6%,较上半年收窄(-3.2%)。消费电子板块净利润同比增长1%,较上半年明显改善(-12.1%)。
消费电子板块业绩回升,得益于终端销售的回暖。据Canalys数据,三季度国内手机出货量为6670万部,较二季度(6570万部)实现环比增长。最近一段时间,手机市场更是实现了销量同比转正,中信建投援引BCI数据称,自9月以来,多数周内,国内手机的周度总销量同比增速已转正。
在各方行业人士看来,近期的多周销量增速同比转正有望延续。IDC预测,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有望在2023年第四季度迎来拐点,实现近10个季度的首次反弹。
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近日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中国手机市场底部将过,预期将重拾成长,四季度手机出货同比与环比亦预期均重拾增长。”
从手机关键零部件的出货量也能看出手机市场回暖的迹象。两家手机芯片厂商联发科手机业务收入环比增幅达19%,高通手机业务收入超过公司前期指引,同时两家厂商预计4季度手机业务收入增速将进一步加快。
手机市场之外,另一大终端消费电子PC的出货量也已到底。西部证券、方正证券等券商均称PC行业即将回暖。PC代工厂订单也佐证了PC市场将迎来回暖,广达、仁宝等笔电代工厂出货量连续多月回升。9月广达、仁宝、纬创、英业达笔电出货量环比2%、7%、18%、13%。
那么本轮消费电子回暖是如何开始的呢?
02 新机潮刺激下的换机周期
往年,9月份往往只有苹果的新机发售。但今年9-10月份,华为、荣耀、小米等多个手机厂商出乎意料地集体发布了新机。
手机厂商集体带来的新机潮刺激了消费者需求。尚且不提沉寂后突然发力的Mate60,即使是保持常态手机发售节奏的小米也实现了销量爆发。
小米14开售仅5分钟,全系列销量猛增至上代13系列首销总销量的600%,开售后一周左右,小米14销量超百万台,而整个三季度小米销量是910万台。
新机潮能够吸引消费者购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消费者到了换机周期。德邦证券研报提到:“上一波智能机销售高峰的换机周期逐渐到来,各大品牌厂适时推出重磅新品。”
令据行业人士说法,消费者手机换新周期来到了30-33个月。而国内手机出货量已经连续10个季度下降。按照消费者的30-33个月的换机周期,之前手机出货量下滑前季度的用户也将从今年4季度开始陆续进入换机期。
当遇到消费者换机期后,手机行业也不再“挤牙膏”。高通发布的骁龙8 Gen3就主要参数来看,其性能已经与A17 Pro不相上下。并且骁龙8 Gen3也是*以生成式AI为核心的手机芯片,其可在终端侧运行100亿参数模型,支持手机终端实现扩展图片画幅、视频物体智能消除等功能。
高通把牙膏挤爆后,安卓机性能有了极大提升。比如,骁龙8 Gen3使手游画面达到PC级高端显卡的水平,并让手机相机具备人像超分功能,在画面拍摄定格后,生成式AI可以在手机端进行人像清晰度的增强和去模糊。搭载骁龙8 Gen3的小米14也开始直接越级对比苹果15Pro。
不仅高通发力,手机品牌也带来了不少的产品创新。比如,华为Mate60 Pro成为*支持天通卫星语音通话的大众手机,使消费者在没有基站信号的情况下,可通过卫星信号与外界联络。作为苹果的销售主力,iPhone 15 Pro则是首创空间视频,通过使用超广角和主摄像头拍摄的“空间视频”在 Vision Pro 头显上播放后,可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3D视频体验。
可以说,消费者迎来换机周期,叠加手机厂商的供给端升级,让消费电子产业开始回暖。
03 为什么供应链股价总能跑赢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轮反弹中,供应链公司的股价涨幅要明显*于终端品牌。
11月至今,朝阳科技、博硕科技、翰博高新等消费电子供应链公司股价涨幅都在30%以上。同期,手机品牌小米股价涨超13%。
供应链公司股价涨幅更大,得益于其具备更大的业绩弹性。比如,手机关键元器件摄像头头部厂商舜宇光学财报显示,9月数据公司手机镜头出货量同比上涨16.9%、手机摄像模组同比上涨41.4%。超40%的出货量同比增速远远超过了手机行业的出货量增长。
之所以产业链的增速能够超过终端销售增速,源于手机厂商补库存的需求。在过去多个季度中,手机等终端消费电子市场较差,品牌厂商大多都在去库存。2022上半年到2023上半年,小米存货占资产比重为从19.7%下降到13.2%。如今消费电子行业回暖在即,品牌厂商大多选择了加单补库存。
与此同时,华为扩产也带来了鲶鱼效应。华为Mate60系列原本计划国内出货量为600万台左右。但上市后的火爆表现,已经使华为把出货量目标调高到2000万台以上。随着销量目标的提高,华为从供应链处积极补单,随之供应链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华为向上游积极补单,其他手机品牌只能跟进。为了避免零部上游产能被华为锁定,影响自家产品的销量节奏,各品牌手机开始更加积极的加单补库存,产业链需求迅速增加。手机相关IC厂商也指出,不少手机品牌业者都在华为发表新机之后,陆续开始加单。
消费电子行业的复苏,不仅会给供应链企业带来订单量的增长,也正在给企业带来订单价的提升。根据韩媒Pulse的报道,三星电子决定在明年第1季与第2季将NAND价格调涨20%。
种种迹象显示,消费电子从终端产品到产业链各环节的复苏信号越来越强。而在这轮复苏中,产业链公司或许将是*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