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碧桂园「二小姐」杨惠妍,迎来关键一战

碧桂园也深知困难的严峻性,称公司虽已竭尽全力探索过包括资产处置等不同方案筹集现金流以继续履行财务承诺,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补充足额的现金流以改善流动性,导致本集团的现金状况依旧显著承压。

“谨恳请债权人给予时间。”来到了关乎生存的关键时刻,碧桂园向债权人求助。

10月10日,碧桂园发布公告称,公司尚未支付某债务项下本金金额为4.7亿港元的到期款项,公司也预期无法如期或在相关宽限期内履行其所有境外债务款项的偿付义务。

碧桂园承诺,公司将积极推进境外债务管理措施,公司已聘请中金香港和华利安诺基(中国)担任财务顾问,来做评估并制定解决方案。

着手化解债务的碧桂园,进入2023年销售明显承压,进而导致公司的现金流承压。根据披露,今年1至9月公司销售金额1549.9亿元,同比下降43.9%。截至2023 年6月30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11亿元,受限制资金约294.5亿元,短期借款约1087亿元。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销售未明显得到改善的形势下,即使完成了境外债务展期,碧桂园想要专注于经营也面临着资金持续紧张的挑战。

最新公告中碧桂园也坦言,在行业销售环境未明显得到改善的形势下,本集团面临资产处置出售的重大不确定性,预计本集团的流动性在中短期内仍将持续紧张。

在市场人士看来,作为碧桂园掌舵人,杨惠妍迎来关键一战。

01 计划重组约93亿美元境外债务

在融创中国境外债务重组成功上岸后,碧桂园也希望能走这条路。

10月10日早间,碧桂园发布公告称,截至本公告日,本公司尚未支付某债务项下本金金额为4.7亿港币的到期款项。

碧桂园表示,本公司也预期无法如期或在相关宽限期内履行其所有境外债务款项的偿付义务,包括但不限于本公司发行的美元债券项下的偿付义务。该等未付款项可能导致相关债权人要求相关债务的义务加速履行或采取强制行动。

同时公司承诺,将积极推进境外债务管理措施,在尊重所有债权人现有法律地位和法律偿付顺序的前提下,公平公正地制定整体解决方案来实现长期、可持续的资本结构。

“谨恳请债权人给予时间,”碧桂园表示,以供本公司客观评估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并与其顾问共同为所有持份者制定务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为制定解决方案,碧桂园已聘请中国国际金融香港证券有限公司和华利安诺基(中国)有限公司担任财务顾问及盛德律师事务所担任法律顾问,协助评估本集团的资本结构及流动性状况。

据统计,碧桂园目前存续的公开美元债共有15支,本金约93亿美元,今年内没有美元债本金到期。

虽然年内暂时没有偿还美元债的压力,但此前的偿债风波,让碧桂园不得不提前行动。今年8月8日,市场消息称,碧桂园截未能支付应于8月7日支付的两笔美元债利息,这两笔美元债的年中付息日都是每年8月6日。

该消息导致碧桂园境内债集体下跌,当时公司回应称,美元债利息支付都有30天的宽限期,公司仍在积极优化资金安排,努力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随后在9月5日,碧桂园完成上述两笔合计2250万美元的境外债票息支付。在宽限期的最后时刻完成支付,虽然碧桂园没有出现实质性违约,但却也从侧面证实了公司性流动存在压力的事实。

另据乐居财经,10月16日,碧桂园将面临两笔合共6680万美元的境外美元债利息到期,支付宽限期为30日。

基于现实的局面,碧桂园已无退路,必须奋力一搏。需要注意的是,境外债务重组也非一蹴而就,龙光集团曾计划在今年2月中旬前完成对境外债务重组方案的调整,且公司计划争取在4月底前重组方案获得债权人的同意通过。然而至今迟迟未见进展,相似处境的还有中国奥园。

近两年,房企流动性危机频出,债务重组被视为缓解燃眉之急、以时间换空间的重要手段。碧桂园此番重组前景如何,尚待进一步观察。

02 总负债规模约1.36万亿元

境外债务重组结果如何,值得期待。境内债务方面,碧桂园已经先行一步顺利完成展期。

10月10日的公告显示,截至本公告日,本集团共9笔境内公司债券本金共计约人民币147亿元的展期方案已获得相关债券持有人的必要同意,为本集团换来了集中精力恢复运营的时间与空间。

公开资料显示,自8月14日起,碧桂园地产旗下11只境内债在上交所停牌。9月1日,碧桂园公告*只私募债“16碧园05”的展期获得债权人通过,另外8只陆续在9月中旬获得通过。

具体来看,展期的9只境内债券涉及金额约147.02亿元,展期方案大体相同,每只债券延期三年,本金分期支付,前期支付比例较低,较大份额都是在第三年支付。

在展期之外,碧桂园也提供了增信措施,拿出福建龙岩、海阳、江苏沭阳、淮安、兴化的等项目公司股权质押。

境内债完成展期,无疑缓解了碧桂园的短期资金压力,但目前来看还不到喘息的时候。

10月10日晚间,建滔集团有限公司在港交所公告称,碧桂园未能根据融资协议偿还建滔集团15.98亿港元的款项,向碧桂园发出法定要求偿债书。

今年8月30日,碧桂园宣布,拟向建滔集团全资附属公司永恒信贷有限公司配售约3.51亿股,每股价格0.77元,据此以总代价2.7亿元拟将抵销根据融资协议欠永恒信贷的部分金额约3.19亿元。

碧桂园董事认为,债转股可以尽量减少集团的现金流出。实际上,短期内现金流不足,也是碧桂园需要面临的严峻挑战。

历史数据显示,碧桂园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净额2020-2022年呈大幅流出状态,流出额分别为541.36亿元、129.04亿元和586.88亿元。

公告中碧桂园坦言,自2020年以来,本集团融资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出,在融资环境极其艰难的情况下,本集团坚持通过销售回款及存量现金资源履行偿付义务。然而,当前本集团销售和融资面临严峻挑战,账面可动用资金仍然持续减少。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碧桂园共有现金余额约1305.69亿元,同比减少169.81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为1011.15亿元,受限制现金约为294.54亿元。

从整体债务规模方面来看,截至今年6月底,碧桂园的总资产约1.62万亿元,总负债约1.36万亿元,净资产约0.26万亿元。

在1.36万亿总负债中,合同负债余额达6036亿元,这类负债属于预收楼款,无需现金偿还,届时房屋交付后可结转为收入。另外同期公司总有息负债余额为2579.1亿元,其中在12个月内到期的债务为1087.03亿元。

综合来看,虽然碧桂园的净资产仍然充足,截至上半年末约为2544亿元,但由于历史上三四线城市土储占比较高,公司的资产质量算不上优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年底,碧桂园在三四线城市的合同销售额占比高达60%。

中国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指出,目前政策惠及面主要体现在一二线城市,而碧桂园的布局以三四线城市为主,获得喘息机会后,如何重新回到“牌桌”上,才是碧桂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03 经营压力犹存

“2021年以来,房地产行业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本公司对本轮调整周期有所预判,但本次市场下行的深度和持续度依旧超出了本公司预期。”半年报中碧桂园管理层直言。

这些超出预期的判断包括,公司未能及早做出更有力度的应对措施,未能洞见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已发生重大变化,对三四线及更低线城市投资比例过大、负债率压降速度不够等潜在风险的认识不够深刻、化解行动不够及时有力等。

从财报来看,公司不仅面临着偿债压力,盈利也变得困难。今年上半年,碧桂园实现总收入约2263亿元,同比上升39.4%,并录得242.6亿元毛亏损,归母核心净亏损为453.5亿元。

公司解释称,为保交付、保运营而对部分资产做了一些量价平衡的安排,加之前期低毛利项目逐渐进入结算周期,以及对物业项目计提的减值增加,对期内毛利及利润构成了显著压力。

同时,由于地产销售端量价的下滑,2023年1-9月,碧桂园实现权益销售金额约1549.8亿元,同比下降43.9%,较2021年同比下降65.4%。

碧桂园表示,在行业销售环境未明显得到改善的形势下,公司面临资产处置出售的重大不确定性,预计本集团的流动性在中短期内仍将持续紧张。

销售回款缓慢,加上融资渠道不畅,碧桂园也通过出售资产自救。8 月 25 日,碧桂园将其所持有的广州亚运城项目 26.67% 股权以 12.92 亿元出售予以中海地产。

此外,碧桂园还采取了减缓拿地、优化人员结构等方式来降本增效。据中国企业家杂志,今年上半年,超过1万名员工离开碧桂园。

然而,房企的生存与大环境密切相关,在市场深度调整的大背景下,这些自救动作的作用或有限。

在谢逸枫看来,即便境内外债务重组成功,对于企业而言,也并非一劳永逸,只能缓解一段时间的“燃眉之急”。

碧桂园也深知困难的严峻性,称公司虽已竭尽全力探索过包括资产处置等不同方案筹集现金流以继续履行财务承诺,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仍难以在短期内迅速补充足额的现金流以改善流动性,导致本集团的现金状况依旧显著承压。

显然,强调“积极解决问题,坚决不躺平”的碧桂园,想要趟过这场流动性危机,还需更多努力和措施。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雷达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房地产开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