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李嘉诚布局大模型

面对新一轮地产低迷周期,在李嘉诚的资产重组配置表中,AI,正在成为一枚重要砝码。

当房地产商高喊向科技领域转型之际,往往也是其核心地产业务陷入危机之时。为寻找新增长曲线,2018年,许家印通过投资贾跃亭的法拉第未来,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随后又走上自主造车之路;同年,杨国强开始投资建筑机器人研发以及打造高科技农业生态圈。

但两人的高科技转型策略均未能奏效,恒大汽车屡陷停产风波,碧桂园的两大科技转型业务仍处在落地阶段。等不到援手的恒大、碧桂园,相继于2021年和2023年迎来暴雷时刻。

相比许家印和杨国强,同样靠地产起家的李嘉诚,能够顺利穿越一次次地产低迷周期的背后,不无高科技转型成功所带来的助益。尽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李嘉诚也曾因为投资长江汽车和威马汽车而遭受损失,但新能源汽车并非李嘉诚高科技转型策略的全部。

从早期押注电讯行业,到投 中Skype、Facebook(现更名为Meta)、Spotify、Zoom等一众科技领域明星公司,李嘉诚在高科技转型过程中成绩斐然。

在大模型浪潮兴起后,李嘉诚也没有掉队。近期,李嘉诚领投了边缘 AI计算公司Kneron耐能共计9700万美元的B轮融资。耐能表示,此次资金将用于加速先进AI的推进,特别关注汽车领域轻量级GPT的解决方案。

当前大多数GPT模型在云端数据中心运行,从而导致高延迟、高传输数据成本以及用户隐私安全保护不足等问题出现,在设备终端直接搭载轻量级GPT方案,被认为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之一,这同样也是高通、华为和小米等一众手机芯片厂商和品牌商们看好的大模型发展方向。

在李嘉诚看来,“AI正在改变世界……大力推动有效的应用AI,已不可或缺。”这一点,在耐能身上已有所体现。为了推动AI应用快速落地,李嘉诚此前已经分别在2018年和2022年两次领投耐能。

耐能并非李嘉诚投资的首家大模型公司。早在2012年大模型热潮尚未展露苗头之际,李嘉诚就投资了当下大模型赛道的明星公司DeepMind,此时距离DeepMind靠旗下AlphaGo在围棋人机大战中击败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一战成名还有四年时间。

参与2012年DeepMind融资计划的知名企业家,还有马斯克,当时后者向DeepMind投资500万美元。随着DeepMind在2014年1月被谷歌以4亿美元收购,李嘉诚和马斯克都从中获取了不菲收益。

李嘉诚表示,能参与DeepMind早期投资是可贵的缘份。尽管马斯克与DeepMind分道扬镳,但李嘉诚和DeepMind、马斯克的缘份却还没散尽。

退出DeepMind股东名单三年后,2017年5月,李嘉诚在香港会见了DeepMind两位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和穆斯塔法·苏莱曼。当天,李嘉诚摆出一副好学的样子,备好纸笔,听两人讲解AI研究方向与各种应用的阶段成果。

及至2022年穆斯塔法·苏莱曼等人联手创立大模型初创公司Inflection AI时,李嘉诚又顺利抢到首批参投名额,在这笔高达2.25亿美元的启动资金名单中,包括有微软、*风投 Greylock、比尔·盖茨、谷歌前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Meta前CTO迈克·斯科洛普夫等。

2023年7月份,Inflection AI完成新一轮13亿美元融资,估值一举达到40亿美元,成为当下仅次于OpenAI和Anthropic的全球第三大生成式AI独角兽。

在大模型催热的新一轮AI技术浪潮中,李嘉诚对AI的投资频次也随之增大。进入2022年,李嘉诚出手的投资项目中,超过七成与AI相关,其中包括机器人公司Promise Robotics,生物医疗领域的Cortical Labs、Deepcell、Kangaroo Health等。

随着AI投资版图的不断扩大,李嘉诚又与昔日同为DeepMind投资人的马斯克,展开了同赛道竞争。

今年4月,李嘉诚领投了AI公司Cortical Labs的1000万美元融资,该公司是一家活体神经植入芯片技术研发商,致力于使用人类神经元开发新型人工智能。

Cortical Labs所做的事情,与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处于同一赛道。在Cortical Labs完成融资五个月后,Neuralink宣布拿下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人体试验许可,将进行首次人体试验。

李嘉诚押注AI的背后,则是其对新科技变化由来已久的重视。

2013年,时年85岁的李嘉诚表示,自己对新科技深感兴趣,且接触新科技也使得自己的心境变得年轻化,“18世纪工业革命由英国开始;21世纪则是科技革命,不少行业包括国防工业、农业、水利、能源、医疗、生命科技、电讯、互联网等均有突破性的发展,投资机会数之不尽,应接不暇。”

在靠塑胶花攫取*桶金,并借助地产起家后,李嘉诚率先盯上的科技领域投资机会便是电信行业。

预判到2G无线通信技术即将到来后,1993年,李嘉诚通过Orange大举投资,成为英国电信市场的第三大服务商。到2000年,李嘉诚以375亿美元的价格将Orange出售给了法国电信巨头France Telecom,创造了当时全球*的电讯交易纪录。

后来,在接受《财新》专访时,李嘉诚曾坦言,“出售Orange成为我们公司最成功的重大交易之一”。

正是靠着在电信投资上先买后卖的操作,李嘉诚一举超越了彼时的“香港一哥李兆基”,成为新一届香港首富。

电讯业的成功投资经历,放大了李嘉诚对科技投资的热忱。2002年,时年74岁的李嘉诚,创办了一家专注投资高新科技项目的风险投资机构维港投资,并交由红颜知己周凯旋打理。

在评价李嘉诚的风险投资理念时,周凯旋给出的评语是“他喜欢颠覆性创新。”而且如软银孙正义一样,两人作出决断的过程都很快。

2007年,当周凯旋向李嘉诚推荐投资Facebook(现更名为Meta)时,李嘉诚仅用5分钟就下了投资决定。尽管脸书当时还未实现盈利,但它庞大的用户量和移动端的发展计划,让李嘉诚看到了颠覆性变革的潜力。

2007 -2008年,维港投资分别向Facebook注资6000万美元,总计1.2亿美元。到2012年Facebook上市时,李嘉诚已从这笔投资中收获了5倍的回报。

对于快速作出投资决定的原因,李嘉诚曾给出过解释,认为“互联网创业公司大多缺乏收入,遑论盈利,投资者就是买一个吸引人的概念,5分钟大概是讲解上限。”

在从Facebook身上获利之前,维港投资已经凭借2005年压中即时通讯软件Skype而小有名气。在此之后,周凯旋带领维港投资先后压中了在线流媒体音乐服务平台Spotify、语音助手Siri等行业明星公司,跃身行业知名风投机构。

对Zoom的投资,无疑是维港投资近些年的重磅代表作。

在周凯旋向《财新》披露的故事中,李嘉诚决定投资Zoom的原因之一来自其切身痛点。2013年,李嘉诚手下高管要求花2000万港元购买高级视频会议硬件设备,“当时把李先生(李嘉诚)吓傻了,气得‘七窍生烟’。当他知道我们投资了Zoom这个能云端化、专注企业服务、简单易用的低成本软件时,没有人比他高兴了。”

当年,李嘉诚旗下维港投资便注资650万美元参与Zoom B轮融资,2015年又追加3000万美元参与Zoom C轮融资。

疫情期间,远程居家等办公新变化的出现,使得对Zoom的需求迎来爆发性增长,市值也一路扶摇直上。到2020年10月,Zoom股价攀至*,市值超过1500亿美元,此时李嘉诚持有的Zoom股份市值接近110亿美元。彼时李嘉诚身家为326亿美元,这意味着,仅靠Zoom这笔投资收益,就为其赚回约1/3个人身家。

但李嘉诚并未选择在高点抛售。据监管文件,李嘉诚于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减持了Zoom 290万股股票,目前仍持有Zoom约4.33%股权。截至发稿,Zoom市值已经跌落超八成,仅剩195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维港投资还在2019年投资了马斯克的地下隧道公司The Boring Company。

陷入下跌状态的不止李嘉诚持有的Zoom股票,李嘉诚赖以起家的地产行业也再次进入新一轮低迷周期。

阳光城、泰禾、融创、碧桂园、恒大等国内地产巨头,频频因债务问题暴雷。

为了刺激销售回笼资金,2023年8月,李嘉诚旗下长实集团在香港的新楼盘“亲海駅II”,开始以降价至七折的手段卖房。

李嘉诚低价抛售动作一出,进一步引爆了外界对楼市下行压力的预期,更有分析认为李嘉诚此次甩卖或是想减仓回收资金,可能会有其他项目投资回报率跑赢房地产。

显然,对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的加注,正在成为李嘉诚眼中能够跑赢房地产的新投资项目。

深知地产周期性发展特征,并亲身经历过多场金融危机的李嘉诚,借助多元化布局,在每次地产行业低迷周期中都会提前打乱重组旗下资产,投资前沿科技只是其中的手段之一。

在降价促销香港楼盘之前,过去两年间,李嘉诚陆续出售多项海外业务,涉及办公大厦、通讯、飞机租赁等领域,涉及的交易金额达到千亿港元,其中包括2022年3月,长实集团宣布以约60.33亿元的交易代价出售英国伦敦5 Broadgate大厦物业;2022年4月,长实集团完成对飞机租赁业务的整体出售,交易价格约332亿港元,账面获利约13亿港元。

更早之前,李嘉诚还将赫斯基能源公司、欧洲市场的电信基础设施业务逐一摆上货架。

十年前,李嘉诚从内地撤资、大肆投资英国等欧洲国家,进行资产重组配置的情景,仿佛昨日重现。

2013年,李嘉诚对内地市场的投资达到顶峰,当年来自内地的收入一度占到整个李氏集团的50%。随着当年8月李嘉诚以约30亿元价格将1997年入手的广州西城都荟广场脱手,李嘉诚的撤资之路由此开启,其出售的内地商业地产资产包括: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上海东方汇经中心、南京金融中心大厦、北京盈科中心、广州国际玩具城、北京罗斯福广场、上海世纪盛荟广场等。

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套现以来,李嘉诚已经从房地产领域撤出资金超过1000亿港元,同时期,李嘉诚海外收购花费近1479亿港元。

在抹平回笼资金和海外收购之间的近500亿港元缺口中,科技投资所带来的高额回报收益,无疑给李嘉诚贡献不菲。

面对新一轮地产低迷周期,在李嘉诚的资产重组配置表中,AI,正在成为一枚重要砝码。

参考资料:

《专访李嘉诚:“我不会去赚最后一个铜板”》南方周末

《李嘉诚重返内地市场真相》财经十一人

《李嘉诚不是许家印的白衣骑士》中国企业家杂志

《李嘉诚又赢麻了》格隆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字母榜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AI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