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冲出7家上市龙头,坐拥超1800家生物医药企业,石家庄为何这么牛?

显而易见,历经70载后,从制药工业起家,到全力向生物产业集群发展,石家庄的医药创新故事正在进入新的篇章。

上个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没多久,一切都还百废待兴。

体现在医药卫生领域,便是缺医少药。例如受限于技术,我国连常用的抗菌药——青霉素一年的产能也仅有几百克。由于产量稀缺,当时每克青霉素的价格甚至是每克黄金的7.5倍,人民难以负担。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苏联援建下,彼时的轻工业部决定在国内建立一家抗生素厂,并为此专门成立了厂址调查组。历时数载,调查组分别调研了上海、大连、沈阳、青岛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以及综合考虑了环境、资源、交通、防空等因素后,石家庄最终脱颖而出,被选定为厂址所在地。

而这座厂,就是后来被誉为“共和国医药长子”之名的华北制药。

1958年6月3日,华北制药生产的*批青霉素正式下线。自此,我国彻底告别了青霉素依赖进口的历史,石家庄也由此开始了其推动医药发展的漫漫征途。然而,在进入新千年的一段时间里,因“青霉素价格大战”、抗感染类药品的降价令、原料药企扎堆等一系列因素影响,石家庄的医药之路走得颇为艰难。

不过,转变正在当下发生。

一方面,石家庄近年来开始推动当地制药产业向生物医药产业转型,频频出台重磅政策。例如2021年,《全力做大做强医药产业行动计划(2021—2023年)》文件发布,石家庄提出要在3年内营业收入破千亿,实现由制药大市向制药强市跨越。为此,石家庄专门在其高新区设立了国际生物医药园,建立千亿级产值的生物产业集群。

另一方面,过去雄厚的医药产业积累也为石家庄的医疗创新带来了助力:目前,石家庄市拥有超过1800家生物医药企业,其中7家药企已上市,这里面包括了华北制药、石药集团、以岭药业、新诺威等明星公司。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

一级市场端,包括纳科生物、菲尼斯生物、森朗生物、轩竹生物、禾柏生物等医疗创新企业近年纷纷拿下大额融资,背后更是吸引到阳光人寿、倚锋资本、国投招商、水羊股份、东方富海等超20家知名机构前来投资。

“据我的观察,石家庄市建设生物产业集群的决心很大,且对创新药、创新疗法有很高的热情。”资深投资人阳文琪(应受访者要求为化名)告诉动脉网,比如石家庄就引进了药明生物,在该地建设北方*的单抗药物生产基地。

显而易见,历经70载后,从制药工业起家,到全力向生物产业集群发展,石家庄的医药创新故事正在进入新的篇章。

石家庄“拼了”:政策不断加码医药研发,最高奖励1.2亿元

很多人提到我国生物医药发达地,通常都会想到上海、苏州,石家庄的存在感并不强。

但鲜为人知的是,这座拥有70载医药积淀的城市,在药物研发方面一直处在全国城市前列。根据药智数据,从2016年至2023年上半年,石家庄市的药品申请上市总数为310个,在全国所有城市中,排名第5。此外,无论是在药物临床试验数量,还是在申请临床数量上,石家庄皆处在全国城市靠前的位置。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动脉网制图)

这背后,与石家庄近年全速发力生物医药产业,并不断进行政策加码有着紧密关系。

动脉网梳理发现,从2017年《石家庄高新区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正式出台以来,石家庄定期会在此政策基础上进行加码与细化,比如2019年印发了《石家庄高新区进一步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2023年发布了《关于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在若干措施中,鼓励研发和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是重中之重。比如在政策中尤其提到,对产业化的生物制品、化学药品和中药一类创新药和二类改良新药进行奖励,最高达1.2亿元。

不仅如此,石家庄市对在全国同类仿制药中前三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业化药品最高奖励300万元,并对引进掌握国际*技术、生成重大项目并带动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石家庄作出重大贡献的领军人才或团队,给予最高1亿元的项目支持资金。

政策的助推效果是明显的。截至2023年6月底,石家庄市拥有生物医药产业领域专利数量2534个,新药上市数量4个,仿制药通过一致性评价数量396个。

(数据来源:药智数据—区域产业分析系统)

在奖励资金外,石家庄也在推动投资生态的完善。就在今年,石家庄高新区设立了总规模达10亿元的新药基金和50亿元的产业母基金,该基金以大健康产业作为重点投资方向,以吸引重大健康产业项目落地。

当然,除了奖励型资金和投资型资金的充沛外,石家庄在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上也不遗余力。

例如今年5月,石家庄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助推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建设的若干措施(试行)》相关政策,内容主要包括高层次人才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和青年人才引进、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发挥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奖励激励机制、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等各方面。

落地上,为能集中优势资源聚合更多生物医药等产业人才,石家庄打造了中国石家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并设有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截至2023年6月,该园已经为超过8800人发放石家庄市人才绿卡,且有3500套人才公寓正在建设中。

“这几年,石家庄的生物医药政策力度越来越大。从占比来看,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已成为了该市产业的两大支柱。”资深投资人阳文琪表示。

这个过程里,无论是老牌药企,还是新入局者,都在积极响应号召,加快研发进度和引进技术人才,向创新药或创新疗法领域不断延伸。

创新征途开启:老牌药企加速转型,新锐企业频获融资

在从传统制药向生物医药转型的产业征程中,企业们如何做才是重中之重。

而得益于政策加持,以及近年医疗创新大浪潮的大势所趋,石家庄的企业们在稳住制药基本盘的同时,也正全速发力创新药与创新疗法。

石药集团为例。作为老牌药企,石药集团这些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年研发经费达40亿元,每年提交专利申请逾1000项。在业务布局方面,石药集团搭建了纳米制剂、mRNA疫苗等八大技术平台,并聚焦肿瘤、精神神经、心血管、免疫和呼吸、代谢及抗感染等领域,在研新药达300多个。

除了拓展管线外,石药集团也在新技术上谋篇布局。今年8月,石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其与英矽智能和晶泰科技有限在创新药研发人工智能领域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基于协议,石药集团将充分应用自身药物研发经验,结合两家人工智能企业在创新药研发领域的AI技术平台,聚焦于具有高度临床需求的战略品种,以AI辅助药物设计,提高新药筛选效率和成功率。

根据石药集团发布的公告,预计未来5年其将有逾40个创新药及新型制剂药物,以及逾60个仿制药上市,其中包括处于1期临床、已经实现出海的2款ADC药物,以及包括多款单抗药物。

同为老牌药企的华北制药也在加强研发投入,公告显示其研发占比从6%提升到10%,且重点加强生物药和高壁垒仿制药研发。

在具体动作上,华北制药创建了国内医药行业*的药用微生物菌种资源库,现保藏6.2万株药用微生物,微生物来源的药物筛选技术体系处于国内*地位。另外,华北制药亦拥有微生物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抗体药物研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抗生素酶催化及结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4个国家级创新平台。

截至目前,华北制药旗下的新药公司能够同时开展10种抗体等系列生物产品研究、5个产品中试工艺开发。比如华北制药历时17年研发上市的中国*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奥木替韦单抗注射液,就是河北*获批上市的国家一类生物药。

除了传统大药企积极转型外,一些创新公司亦在石家庄快速崛起。

例如成立于2019年3月的纳科生物,就以合成生物学技术为技术平台,利用基因工程、基因编辑、数据模拟等技术建立微生物菌种库和符合GMP要求的微生物工厂,该企业可规模化生产蛋白类、PHA、PLA、PGA等可降解新型材料和工业用酶。据悉,纳科生物已拥有1200余平米的现代化合成生物学实验室,并取得国家专利15件。

又比如坐落在石家庄高新区的河北菲尼斯生物,创业12年来,其一直聚焦自身免疫疾病创新药的研发,目前旗下代表产品FNS007即将进入Ⅱ期临床,该产品主要针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过新靶点、新机制重建免疫耐受。

再看专注于免疫细胞治疗新技术研发与应用的森朗生物,该企业成立于2016年,业务方向为恶性肿瘤的精准治疗。在今年9月,森朗生物收到FDA孤儿药开发办公室(OOPD)正式书面回函,其自主研发的靶向CD7的CAR-T细胞产品(SENL101自体T细胞注射液)被授予孤儿药资格认定(ODD),用于治疗成人复发或难治性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白血病(T-LBL/ALL)。

上述创新企业皆在这一年多以来获得了资本青睐,足以表明在创新药与创新疗法,以及新技术平台的构建上,石家庄的创新潜力很大。

(数据来源:动脉橙数据库 )

“不过也要意识到,石家庄面临的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均衡,创新企业的数量与质量还处在中低位,这仍需产业各方花更大力气去培养与陪伴。”资深投资人阳文琪表示,“举个例子,以贡献的收入计,石家庄传统药企龙头的营收贡献比例过大,而其他创新企业贡献很小,呈现‘头大身子小’的特点。”

意识到挑战的石家庄,正在寻求破局。

构建更大想象:发力千亿级产值生物产业集群,逐渐破局

纵观全球科技产业的发展,一个地域要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生态,需要具备产业集群优势和深度协同能力。例如美国波士顿地区构建起的“生命科学走廊”,就汇聚了超600家生物技术公司、逾40所大学,成为了当下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的热土。

与之类似,国内各地也在积极构建生物产业集群,以实现产业的深度协同与规模增长,石家庄亦采取了类似的路径。

2021年,石家庄启动建设了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园,该园总投资680亿元,规划面积达到了2.8万亩。在目标上,石家庄国际意欲将生物医药园建设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生物医药千亿级产业集群,以及中国北方生物医药产业地标。

那具体如何做?在划分上,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园分为研发创新孵化区、生物医药产业区、医药制剂产业区、医疗器械及医药装备产业区、宜居生活及生态区5大功能区,重点发展创新生物药、化药创新药等七个产业细分领域。

根据石家庄高新区的规划,要国际化、高端化地建设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推动招商向选商转变,打造高端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其中特别强调,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对进入临床三期的药品给予全面政策支持,力促更多新药研发上市。

运行2年来的成效如何?截至当下,石药集团巨石生物制药、药明生物已落地该园区,绿叶制药、华普生物等一批企业入驻,园区累计承接京津研发、石家庄转化生物医药类项目60多个。

目前,石家庄国际生物医药园在全国211个生物医药产业园区中综合竞争力排名第8位。

在构建园区之外,石家庄高新区为助力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还打造了公共技术平台,如疫苗技术平台、抗体药物技术平台、细胞治疗技术平台、新型佐剂平台等十余个技术平台,以满足入驻企业自主创新的需求。

吸引更多企业到石家庄发展也是重要的工作之一。为此,石家庄坚持推进产业链招商,总投资475亿元的40多个重点项目正加快推进。

在落地上,针对进入当地的项目,石家庄可提供多种合作模式。

举个例子,大多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在进行产业化之前需重资产投入,这时,石家庄高新区的平台可为企业代征土地,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厂房建设,再租赁给企业使用。在企业上市时,以实际投入资产作价入股,与企业共成长。

除此之外,石家庄高新区还提供定建租赁、定建回购等模式,以及支持企业选择传统的自征自建的模式。

不难发现,石家庄在实现医疗创新的突围中持续加码,并已取得不小成绩。

总结:医疗创新生态的构建是一场持久赛

这些年来,全国各地都纷纷布局医药产业,无论是在投入力度,还是在落地速度上,都是过往少有的。

一方面,作为朝阳产业,生物医药的超大市场潜力能为地方政府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并促进本地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吸引投资、创造就业机会,并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另一方面,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增加,医疗保健支出呈上升趋势,抢抓生物医药产业既能提供经济效益,也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促进民生福祉。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当下无疑是大力发展医药产业的重要时期。

不过,如何又快又好地发展和推动生物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又成为摆在各地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毕竟,生物医药是一个需要长期孵化、积累和陪伴的产业,收益虽然高,但风险亦很大。

动脉网根据近期密集调研各地城市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发现了一些可资借鉴的路径,比如以跨国巨头为支点,先培育产业链,再以点带面进行扩散;又比如做强做大链主企业、龙头企业,以此为圆心带动并培育更多企业协同发展,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的加速升级。

以上海张江药谷为例,其就采取了前述方式:张江药物通过利用外企资源,在园区内及周边形成了完整的医药产业链。1994年,罗氏制药成为首家进驻张江药谷的跨国药企;2005年前后,诺华、辉瑞、阿斯利康等跨国药企纷纷在张江设立了研发中心;目前,全球十大药企中已经有8家在上海张江建立了研发中心。

而跨国药企的进驻只是*步,与这些跨国药企共同起势的是中国的研发外包服务产业,如药明康德、美迪西、泰格医药等。张江药谷由此形成了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得以让初创企业可以借助于周边的力量快速推动产品研发。至此,张江药谷以及周边地区的生物医药创新生态得以活跃。

当然,生物医药的发展要尊重市场规律,政策支持之外亦要保持足够的市场开放性。资深投资人阳文琪表示,政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前期很重要,但企业一旦成长起来,就要交给市场检验,而不能给予过多的保护。

此外,因医疗创新的复杂性与多样性,生态的构建非一日之功,而是一场经年累月的“马拉松”:一是因为医疗创新往往涉及高风险的科技研发和临床试验,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二是医疗领域的技术和政策都在不断演进和发展,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需要时间来被验证和推广。

所以,在这场长跑中,仍需地方政府、行业内创新公司、科研院所、风投机构的共同努力,形成一个使创新得以良性循环的生态。

如此,星星之火便可燎原。

参考资料:

《石家庄:创新赋能,做大做强“中国药”》——长城网

《石家庄: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当代陕西

《石家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梳理》——药智产业观察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动脉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