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自媒体博主为何偏爱「思政微短剧」

当然,这对自媒体创作者也有不少启示。情绪自然是“思政微短剧”出圈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除去情绪,观众还应该有更多值得期待的东西。

一句网友留言,两个博主合作,三月赴英拍摄。

由自媒体博主“煎饼果仔”“夏天妹妹”自制的三集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8月30日上线、9月5日完结,截至目前,哔站播放量3482.8万,抖音播放量3.5亿、2400万点赞,荣登上周抖音短剧榜TOP1。央视新闻、人民日报等多家官媒点赞转发,外媒也加以报道。

毫无疑问,这部三集加起来不到二十分钟的小短剧,已经凭着“四两拨千斤”的手法,成为了名噪一时的现象级作品。

纵观自媒体,与之类似的作品早已有之,且不在少数。相比官方主旋律作品以及众多影视公司制作的主旋律影视剧,网友自发创作的“思政微短剧”,有时凭借着精准的情绪拿捏和场景感受,反而更让人眼前一亮。

民族情绪、家国情怀,向来是自带流量的话题。

小娱观察以往类似作品后发现,此类“思政微短剧”的核心一直没变,变的是作品的包装与创意。而自媒体“思政微短剧”要想出圈也并不容易,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01 铁打的“家国情怀”,流水的“思政微短剧”

以家国情怀为主题、用不同形式进行包装的非官方作品,在《逃出大英博物馆》之前并不少见。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莫过于“逆光飞行”创作的系列漫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该作品用动物漫画的形式,描绘了建国前后一系列军事与外交重大事件。

凭借Q版画风和浅显易懂的剧情,这部漫画很快出圈,受到网友追捧和官媒推荐,被不少老师、家长用于爱国教育和近现代史科普。

尽管距离漫画出品已过去十多年,但直到现在,《那兔》依旧受到众多网友喜爱,成了一个经典爱国IP。

短视频平台崛起后,不少自媒体博主也常用家国题材进行创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慧慧周、非非宇、柳夜熙等“技术流”博主的相关作品。

这类作品往往利用强反转剧情包装,或辅以炫酷惊艳的视觉艺术效果,吸引观众兴趣,最后落到民族情感上。开头一般不直接切入,而是“故弄玄虚”,随后迅速反转,让人恍然大悟。不作过多的解释,达成情感共鸣即可。

但对于一般网友而言,创作“思政微短剧”往往伴随着相关话题节点,如2019年香港乱局,不少饭圈女孩统一战线,“守护*的阿中哥”。

该梗一出,很快受到央媒点赞转发,成为对抗港独分子的有力舆论武器。虽然算不上影视作品,但也算是一种自发的爱国另类表达。

当然,要说“思政微短剧”,尚未工作的大学生才是当之无愧的创作主力军。而且思修、毛概等思政课程都有作业要求,为此大学生也是绞尽脑汁,各显神通。尽管大学生拍的大多非常简陋,但其中也不乏一些有趣的巧思,人设、场景更能贴近年轻人。

总的来看,这些“思政微短剧”的核心大抵相同,都是家国情怀、民族自强。变的是作品包装与创作者的巧思,无论是漫画、亚文化还是文物拟人,都属于非正式的创意表达。

在爱国情感驱动下,这些对历史题材和时事热点的创意改编,使严肃的题材变得年轻化、炫酷化、有网感,也让宏大的情绪更容易被个人接受,促成发自内心的感动。在本质上,这些都属于意识形态的创意传播。

02 自媒体“思政微短剧”的出圈秘籍

虽然家国情怀向来是自媒体创作者关心的题材,但“思政微短剧”想要出圈,也并没有那么容易。

首先是个体表达的创意。相比官方创作,自媒体作品往往显得更“亲民”、更易接受,没有很强的“说教”属性,但自媒体同样没有官方的声量,容易被淹没在同类作品中。

因此,要想出圈,需要一定声量基础和较有趣的创意,或是足够多的投入,能够形成吸引观众的噱头。如《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两位创作者之前就有不少合作,也有一定粉丝基础,并非从纯素人一下爆火。

在创意方面,虽然文物拟人并非很新的创意,但两位博主因为一句网友留言就赴英三月拍摄,其诚意和用心程度值得肯定。

或许是因为真的兑现了承诺,或许是因为小玉壶实在太可爱,他们之间也模拟了男女初见的初恋感幻想,《逃出大英博物馆》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不断累积民族情绪,最终得以引爆。

创作者的成功家国叙事有了一定流量后,往往就会轮到官方介入,对其点赞并助力传播。现在的网友早已熟悉这一流程,还会在评论区提前预判。

相比官方自己想创意,自媒体博主已有的成功表达是现成的,既然方向一致,官方自然乐见其成。创作者受到了肯定,官方也有了不错的宣传效果,可谓“双赢”。有时官方也会更进一步,直接与自媒体博主合作共创,这也属于常规操作。

最后,合适的话题节点也至关重要。虽然家国情怀是个一直有流量的话题,但流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时事热点,如果时间点不合适,也很难出圈。

例如,非非宇在年初也发过大英博物馆题材的作品,但由于当时没有文物失窃这一新闻热点,因此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

而《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上线正巧碰上大英博物馆文物被盗这一新闻热点,尽管据称两位创作者本就打算在8月底上传视频,三个月的拍摄也无法提前预测文物失窃案,但不得不说这一热点话题对这部短剧的传播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天时、地利、人和,共同推动“思政微短剧”出圈。《逃出大英博物馆》三点全占,爆火也就不足为奇。

03 结语

随着《逃出大英博物馆》爆火出圈,它也迎来了不少质疑:情节幼稚、狗血言情、尴尬、网红MV画风、吃话题红利……

不少网红也加入“文物拟人仿妆”大军,#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成了抖音热门话题。

这些网红到底是为了蹭流量,还是真正爱国,两者之间的边界很难分清。

实际上,家国情怀的另类表达一直面临着尴尬的处境:太正式严肃,大家不喜欢看;太创新另类,又不免有人质疑其尺度与娱乐化的边界。

《那兔》火了,有人说它幼稚;“阿中哥”火了,有人说它太饭圈;现在《逃出大英博物馆》火了,又有人说它尴尬。

火了,就难免被挑刺,况且没有作品能做到尽善尽美。《逃出大英博物馆》作为一部自媒体短剧,制作质量确实不算上乘。只会挑刺和不让挑刺,是两个极端。

当然,这对自媒体创作者也有不少启示。情绪自然是“思政微短剧”出圈的一个重要因素,但除去情绪,观众还应该有更多值得期待的东西。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营销娱子酱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旅游户外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