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博主质疑蜜丝婷「SPF值虚标」,行业老话题背后还能做什么?

能够顺利上市的产品,本身产品的开发逻辑是合规的,但并不意味着每一款产品的防晒值都“抗打”。

近日,某美妆测评博主在社交网站“喊话”泰国平价防晒品牌Mistine蜜丝婷,质疑其防晒产品防晒值虚标。双方几个“回合”战下来,让防晒霜功效的相关话题引发更多关注。

作为防晒类产品的关键指标,理论上SPF值越高,防晒效果越好,也因此,品牌在SPF值上大做文章,博主们也乐意在这方面寻找内容素材。但实际上,关于SPF防晒值的测定问题,也是“困扰”业界的一个老话题了。

为何“SPF货不对板”问题频发?关于防晒值的检测标准,我国现行法规如何?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品牌在防晒赛道上还要做哪些方面的努力?《FBeauty未来迹》采访多位科研专家和学者站在专业角度对此进行探讨。

SPF值虚标?

知名防晒产品遭博主质疑

先回顾一下蜜丝婷防晒事件经过。

早在2022年,该博主曾发布过“军训防晒篇”相关视频,通过晒背测试称蜜丝婷防晒表现力较弱。

2023年6月9日,该博主发布视频称,将蜜丝婷防晒产品送检第三方检测机构,共测试了20款左右的防晒产品;

(*轮争论)8月17日傍晚5点,该博主称送检结果出来,对蜜丝婷的防晒值提出质疑,“从官方海外旗舰店购买SPF50的蜜丝婷小黄帽国版新、旧版以及泰版的新旧版本、小蓝帽和身体防晒,人体防晒检测SPF值都低于50,测试出来的数值在31-33之间,其中身体防晒乳的SPF值仅为25”。该博主认为,该品牌旗下产品的防晒值与产品所标注的防晒值不符。

8月18日早上,蜜丝婷发首次声明称各项指标检测符合标准,“MISTINE蜜丝婷国版防晒产品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2项防晒成分含量等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为合格,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并持有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国产特殊化妆品产品注证》,防晒值宣称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第二轮争论)8月18日下午2点,该博主再次发布视频,针对声明当中的SPF值提出三点质疑,*,蜜丝婷泰版小黄帽机测SPF值为52,但人体检测的SPF值为53,人体检测的SPF值高于机测不符合常理;第二,蜜丝婷一直没有公开小黄帽的SPF值检测报告;第三,检测报告显示泰版小蓝帽有防晒剂未检出。

8月19日下午,该博主再次发布视频表示,“某CMA的检测报告显示,蜜丝婷泰版小黄帽中有4-甲基苄亚基樟脑、乙基己基三嗪酮和胡莫柳酯3个防晒剂未检出”,“要求品牌道歉、下架、召回产品”。

8月19日晚上7点,蜜丝婷品牌发布多份防晒测试合格报告,并发严正声明表示,“MISTINE蜜丝婷2023年国版、泰版小黄帽防晒霜在中国、泰国药监局分别备案的产品配方中均不含有4-甲基苄亚基樟脑、乙基己基三嗪酮。胡莫柳酯是国家允许且常用的防晒剂,MISTINE蜜丝婷每批次添加记录和成品核验检出结果均符合原定配方含量标准和《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要求”;“一概而论机器检测比人体测试值要高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并表示将追求该美妆博主的法律责任。

8月20日午间,蜜丝婷品牌连发两则博文称要抵制造谣诽谤。

(第三轮争论)8月20日下午,博主发布视频,称第三方机构谱尼检测结果显示泰版小蓝帽防晒霜有三个防晒剂未检出,有一个成分检出未标注。

8月21日凌晨,博主发布新视频,称“并没有造谣诽谤,此前所说的三个防晒剂未检测出,是检测机构把背标的化学防晒剂成分弄错,后续将重新送检并公布最新检测结果。此外,蜜丝婷泰版小蓝帽身体面部防晒霜120ML和蜜丝婷泰版小蓝帽身体防晒霜500ML,也有两个防晒剂未检出,一个检出了未进行标注。”

MISTINE蜜丝婷在社媒发布多则声明

从以上几个回合的争论看,双方的焦点在于防晒值是否存在虚标和防晒剂标注与否的问题。

对此,网友表示对蜜丝婷的品质的认可,支持品牌开展维权。也有网友在笔记下留言认为,“蜜丝婷防晒是我用过最没用的,军训用这个每天都是厚厚一层还被晒成黑炭,甚至曝光在太阳光下的时间也就一个小时”。还有网友指出对这件事需要理性看待,“相信科学报告不信什么博主。品牌哪那么有空去造假,成本高,伤害大。博主的说法的确有疑点,等看后续发展。”

截图来自小红书

截至目前,6月9日该博主发布的*条标题为《蜜丝婷!我劝你做个人》喊话视频在小红书的评论收藏数总计达到6000,最新一条视频6月21日发布的《澄清一下我问过我法务我可没有造谣诽谤》的评论和收藏数总计突破8000。

品牌方和博主的正面“刚”尚未完全告一段落,与防晒功效指数相关的社会性讨论还在各大平台中持续发酵。

有业内人士指出,本次事件也许与蜜丝婷“树大招风”有关。公开数据显示,自2017年起,Mistine蜜丝婷已经连续5年稳坐天猫国际美妆Top3品牌榜,还同时上榜天猫进口防晒热卖榜、加购榜、回购榜、好评榜TOP1;明星单品小黄帽全渠道年度销量已经破1000万瓶。

今年以来,行业中关于防晒的新闻不断,而且关于防晒值虚标和防晒类产品用后安全等话题,在抖音、小红书等众多社交平台引发了一轮关注热潮。

6月18日,在小红书拥有270多万粉丝的博主“俊平大魔王”发视频表示,多个知名品牌存在防晒值虚标,通过送检到第三方专业检测机构做完临床试验后,博主惊讶称“有的防晒霜实际的SPF值仅为真正标称的一半”,引发了行业内外一阵热烈的讨论。不仅如此,更早之前,骆王宇等多位美妆头部红人也让防晒成为网络热议话题。

而站在行业人士角度看,由于防晒产品自身配方和功效评价的特殊性,此次事件中争议核心的防晒值检测其实是一个“世纪难题”。

防晒值测定有法可依

却为何总成“是非之地”?

作为一种特殊化妆品,防晒霜在我国监管机制中一直是重点关注对象。在上市之前,每款防晒产品是需要开展人体功效评价试验,并出具报告才能拿到特证。

根据2021年1月起实施的国家药监局关于贯彻实施《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有关事项的公告,防晒类产品需要通过国家认定机构的微生物检验、卫生化学检验、毒理学试验以及人体安全性及功效性试验并获取报告,并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审批程序通过才能上市。

“我国的防晒评测标准是比较严格的”,上海皮肤病医院谈益妹教授告诉《FBeauty未来迹》,防晒功效检测的方法科学性,在国内外标准规范方法建立的时候都会进行验证,国家标准检测出来的结果具有权威性。

这意味着,能够顺利上市的产品,本身产品的开发逻辑是合规的,但并不意味着每一款产品的防晒值都“抗打”。

由于防晒剂自身具有氧化性,因此防晒产品的防晒体系稳定性在业界一直是个大难题。有化妆品法规领域资深专家指出,由于产品中含有的防晒剂有一个正常衰退范围,因此有产品出厂时能达到标注防晒值,但存放久了可能会衰减。这会客观导致在市场流通的防晒产品SPF的实测值和标注值存在误差。

不仅如此,现行的SPF值测定方法也加剧了数值的差异。

国家药监局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中发布了共计27种防晒剂和21种防晒剂检测方法。该文件中明确指出SPF人体法作为防晒化妆品防晒指数(SPF 值)测定方法、防晒化妆品防水性能测定方法和防晒化妆品长波紫外线防护指数(PFA 值)的测定方法。

有功效领域研究多年的学者告诉《FBeauty未来迹》,功效检测有重现性、稳定性和精密度的判断纬度,对于防晒值测试来说,“重现性”首先是*的考验。

按照我国现行的SPF人体法,受试者的皮肤类型,涂抹的面积、厚薄度和均匀度,照射计量递增以及评估人员专业性等,这些都会影响最终SPF检测的结果,导致一定范围内的波动。

“功效定性容易,定量难。”上述学者指出,SPF测定具有一定门槛,每个检测机构的仪器硬件和方法难以保持一个尺度,他以人体测试的红斑量检测,每个检测人员判断力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就不相同,甚至会出现同一样品在同一检测机构出现不同的SPF值结果。

对此,广州荃智美肤生物科技研究院研发总监张太军结合实际经验也认为,采用人体法会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测试手法就会产生防晒数值的差异。

此外,防晒功效检测差异性还在产品质量、送样差异等问题。

另一位研发领域资深人士认为,防晒品检测采用不同批次的产品,检测出来结果也会不一致。即使是同一个批次的产品,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来测以及不同的测试方法,都会影响防晒值测定。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当前较热的博主自行送检的现象,专家们的一致观点是:和国家药监局备案要求的功效评价有本质不同,备案送检是监管部门品牌、检测机构三方信息同步的监督闭环,整个过程比较严谨。无论动机如何,个人送检都只能称得上是一种学术研究项目,是一个市场行为,不具有法律效应,且在过程中也难免有瑕疵。

防晒产品问题频发

品牌可以做些什么?

“十几年了,行业一直在讨论防晒指数问题,但防晒产品的违法问题核心目前有两种,*种是检测出了没有标注的防晒剂,第二种是标注了防晒剂但没有检测出来。”上述法规人士指出,防晒霜因为防晒的特殊功效,本身存在致敏性的潜在风险,是“高风险”的品类,因此我国监管方面一直比较严格。

整体看,继染发剂后,防晒品类正在迎来强监管期,这也提醒品牌要加强自律。

1月,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了关于56批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2023年第3号),其中高姿多效倍护美白防晒喷雾等多款防晒类产品被点名未检出产品标签及注册资料载明的技术要求标识的防晒剂。

紧接着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第57次不符合规定化妆品的通告(2023年第11号),通告显示蜜丝婷水漾修护防晒霜SPF50+ PA++++、露兰姬娜美肌轻透水感防晒喷雾等防晒类产品被指出存在成分问题。

不久前,关于防晒喷雾的正确使用问题,也引来了监管部门的科普和安全排查。

对于近期频出的防晒争议,有防晒剂原料商选择站品牌一方,认为“现在市场抽查非常严格,品牌方和工厂*不可能冒着风险去干违法的事情,违法成本太高。做一个特证需要12个月,检测要通过理化、毒理、功效等严格的评价,一旦被查出违规,那就是天大的处罚了!”

上述法规专家认为,严监管时代,品牌一定要加强自我约束,要保证实际生产与备案信息严格保持一致,不要为了降低成本偷工减料,更不能为了强功效随意添加一些没备案的成分。

那么,品牌接下来可以在哪些方面努力呢?上述专家学者们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品牌要加强品控,考虑到防晒剂氧化周期,在研发阶段就要考虑这些因素优化配方,*限度地保证产品的稳定性;另外,从长远来讲,品牌要加强基础研究,夯实科研技术底座,注重产品合规性和功效价值实现。

第二,在产品出厂后,除了用以备案的功效检测,品牌方*主动多次多地送检,增加多维度的检测结果,以便应对可能的质疑时拿出多方证言;

第三,联动权威专业媒体做好科学传播,多传播监管部门的权威信息和科普文章。用科学打败迷思,传播正确科学的护理知识,推动行业走向有序发展。

品质是品牌的生命线。尽管防晒品类的种种特殊性,导致了防晒指数的争议似乎会一直存在且难以解决,但品牌务必要想尽办法来*限度解决稳定性问题,毕竟最终防晒功效才是消费者买单的价值点。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未来迹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美业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