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降价,直到40%汽车公司出局

电动车的定价就是竞争定价,而包括传统合资品牌在内,大部分车企其实没有定价权。

短暂的休整之后,新一轮汽车价格战硝烟再起。

8月,上汽、长城、奇瑞、蔚来、极氪、阿维塔等10多家车企陆续出台降价措施。其中,上汽大众的降价力度*,旗下9款SUV最高降价6万元,ID系列电车最高降价5万元,阿维塔综合补贴力度也超过5.5万元,而其他车企普遍降价幅度则在2万元至4万元不等。

不过,这些都不如特斯拉的冲击来得猛烈。8月16日,特斯拉中国宣布从即日起下调旗下高端车型Model S与Model X 现车售价,二者全系下调幅度在5.4万元-7万元不等。而在降价前两天,特斯拉已经率先更新了旗下大众车型Model 3与Model Y的促销政策,9月30日前提车的Model 3后驱版用户可获得8000元的保险补贴,Model Y长续航版、高性能版则直接降价1.4万元,两个版本均刷新历史*价。

至此,这家电动车巨头完成了新一轮价格调整,而国内汽车价格战升级的趋势也逐渐清晰。受此影响,特斯拉的股价在本周宣布调价后累计下跌近10个点,而它的*对手比亚迪则累计下跌超过8个点,截至目前,比亚迪股价已从8月1日的阶段性高点下跌16.6%,特斯拉月内跌幅则超过18%。

价格战短期没有赢家

事实上,市场的这种反应并不难理解:短期内,价格战可能并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从上一轮价格战的结果来看,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方寅亮认为,价格战并没有给国内车市带来明显提振。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今年Q1,国内汽车产销量为621万辆和607.6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6.7%,如果去除2020年的特殊情况,今年Q1将是过去5年同期的最惨时刻。

这也并不完全是外部环境的因素。他进一步分析指出,今年Q1,国内整个零售消费增速为5.8%,若将零售消费增速进行拆解会发现,汽车行业在价格战的刺激下也仍落后于大盘,甚至处于负增长状态,车企到Q2的时候开始意识到,价格战并没有真正刺激销量,而是让更多消费者持币观望。

“随着价格战的负面影响扩散,今年Q2,车圈的竞争开始逐渐放缓,市场反而恢复到了相对更好的状态”,方寅亮表示,过去几年,中国车企通过新能源实现了换道超车,并向市场输送了大量概念性的产品创新,但这种创新在竞争中慢慢变得同质化,而用户的品牌忠诚度也在大幅下降。

这也导致在同质化的价格竞争中,即便是特斯拉这样的巨头也很难守住市场优势。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今年上半年,特斯拉与比亚迪两巨头收割了*的降价红利,二者在国内的市场份额达到48.9%,同比提升了近12个百分点,但随着7月同行促销力度加大,特斯拉又迅速陷入增长瓶颈。

根据中汽协的最新统计,7月份,新能源汽车国内销量为67.9万辆,同比增长26%,但环比下降6.9%,其中,特斯拉中国交付量更创下年内新低,倘若去掉出口,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交付量仅为3.14万辆,而比亚迪销量虽再创新高,但同比增速已从去年7月的173%骤降至今年7月的61%。

不过,最难受的是哪吒、零跑、小鹏、埃安等原本就主打性价比的新势力们。其中,去年曾一度*新势力*的哪吒汽车掉队最明显。从去年10月特斯拉中国正式官降以来,过去9个月,哪吒汽车销量持续下滑,1月份曾跌至6016辆的销量低谷,近两个月更是连续同比、环比双下滑。

这很大程度上与哪吒汽车的降价策略有关。今年上半年的降价潮中,哪吒汽车一开始并不积极,旗下两款主力车型,哪吒V与哪吒U分别瞄准10万、15万级市场,二者在对应的细分市场均是以价换量的典型,2022年,哪吒汽车依托这两款车累计交付15.21万辆,但全年净亏损达到69.19亿元。

对于价格战,哪吒汽车营销公司常务副总裁胡恩平曾表示,这是对用户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今年年初国补退出之后,哪吒汽车一度逆势涨价,最高涨幅达6000元,2月,哪吒汽车仅对高端车型哪吒S给予了1.5万元的限时补贴,3月价格战最鼎盛的时期,哪吒汽车还推出了90天保价政策。

这一切都难以抵挡整个行业愈演愈烈的降价侵蚀。从4月份开始,哪吒U所在的15万级纯电市场,新增了秦PLUS EV冠军版、2023款元Pro、2023款埃安 Y Plus、埃安Y星耀版等重磅新车,而哪吒V所在的小型车市场,不仅新增了海鸥、缤果等新车,新款零跑T03起售价更从8万降到5.99万。

今年上半年,哪吒U销量同比下滑9%至2.4万辆,哪吒V同比下滑42%至3.1万辆,而高端车型哪吒S的销量也不及预期,上半月均销量不足2000辆,哪吒GT定位纯电超跑才刚刚启动交付,前3个月的销量分别为295辆、1716辆、1298辆,按照这个走势,这款车接下来的销量或也不容乐观。

按照规划,哪吒汽车今年销量目标为25万辆,前7个月,哪吒汽车累计销量为7.25万辆,同比减少6%,对应的业绩完成度仅29%。7月20日,哪吒汽车联合知名主播刘畊宏共同推出2024款哪吒S。新车延续了原有尺寸与内外设计,并对车型版本与具体配置进行了优化,入门价则降低了3万元。此外,哪吒汽车还推出了4项限时购车权益。‍

随即,这一系列的操作引发了老车主的不满。最终,哪吒汽车被迫紧急推出四种补偿方案,虽然上述方案并没有完全平息改款风波,但哪吒汽车终究还是顺应了车圈降价大势。

而早在去年就意识到要打价格战的零跑则干脆利落得多。按照零跑创始人朱江明的说法,“新人进场,肯定不能按常规出牌”。3月1日,零跑汽车推出全系车型改款并集中刷新同级价格下限,一举拿到了业界价格卷王的称号,8月1日,零跑汽车再度下调两款主力车型售价,最高降幅达2万元。

这种干脆也让零跑背负了很多压力,“流血降价”的压力舆论只是其中之一,按照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徐军在7月中国汽车论坛上的说法,降价是一种决定,而降本是一种能力。对于所有新能源车企来说,如果无法找到支撑持续降价的降本空间,那么这种烧钱游戏终将无法持续。

车圈鲶鱼与5%的存活率

造车就是一个规模游戏,而特斯拉为所有车企打了个样。

回顾过去100多年的汽车发展史,整个行业一直在发生不同的变化,但徐军认为,无论是福特的标准化、通用的多样化、还是丰田的精细化,本质都是专项技术驱动的延续性创新,直到2010年特斯拉以颠覆者的形象出现,彻底改变了传统燃油车的发展逻辑,并推开了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大门。

根据徐军总结,特斯拉改写汽车行业规则靠的是3个法宝: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以及摩尔定律。首先,过往福特是用标准化来解决规模化,而特斯拉在智能电动车的进化过程中,不仅延续了这种传统制造业的规模效应,还通过创新将技术效应升级放大,而这种效应最后又反过来作用于成本。

其次,特斯拉从产品思维跳转到了用户思维,并利用互联网充分实现了网络营销,而这张超级网络的价值会随着用户攀升呈现出指数级增长。

此外,特斯拉带给汽车行业的*颠覆就是把汽车的元素由钢铁变成了硅,后者是由芯片决定的,具备了电子产品的属性,*的特点就是遵循摩尔定律,并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迭代,最终呈现出来的是制造升本、生产成本持续下降,所以汽车也会像手机一样从耐用消费品变成准消费品。

某种程度上,超级工厂就是特斯拉发挥上述效应的超级魔盒。其中,作为全球*的产能基地,上海工厂占地面积达到86万平方米,但数字化的网络却覆盖了园区的每个角落,冲压、涂装、原材料运输、零部件生产、质量检测均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并且每个零部件均可进行回溯。

这种全自动生产线可以极大提升效率,以往数千人才能完成的传统生产线,如今特斯拉只需几十人即可完成。最新数据显示,上海工厂平均40秒就能造一辆白车身。而依托于这种体系化的能力,过去4年,特斯拉已将Model 3的生产成本降低了30%,下一代车型预计生产成本还能再降50%。

反映在业绩上,从2017年年销10万辆,到2020年年销50万辆,再到2022年年销百万辆,特斯拉在三重增长飞轮的加持之下,总体规模正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而与亚马逊等科技公司类似,特斯拉从2020年盈利之后,利润回报也一发不可收拾,2022年全年净利润翻番,达到126亿美元。

“传统汽车行业的竞争是靠专项技术,而智能电动车时代则是靠链”,在徐军看来,这种一环扣一环的产业链掌控能力,进一步强化了特斯拉的规模效应,而带来的后果则是降价成了必然。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得州、柏林两座新工厂的产能爬坡,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开启了大规模降价促销。

事实上,从造车新势力到传统车企,大家都在摸着特斯拉过河,但受限于自身能力,不同车企的成本梯度差异很大。对此,标普全球汽车中国轻型车销售预测经理林怀滨指出,汽车的成本构成主要分为制造成本、研发成本、销售/营销成本,三者加起来就是车企在制造利润之前的总体成本。

按此计算,2022年,蔚来、小鹏的总成本约占总营收的133%左右,相当于特斯拉2015年的水准。同期,零跑的总成本占比为136%,但相较于蔚小理等玩家,零跑的毛利尚未转正。今年Q1,零跑的毛利仍为-7.8%,同期,理想的毛利率已达到20.4%,并成为新势力中*盈利的车企。

“这个水平跟比亚迪在2022年盈利的状态基本类似”,林怀滨表示,当前,理想跟比亚迪就相当于特斯拉2020年的水准,但成本与盈利其实是车企技术、规模、营销等综合能力的反映,从2003年成立到2020年盈利,特斯拉为此烧了500亿元,并且现金流没有出问题,但新势力却危险得多。

截至2022年,蔚来累计亏损接近400亿,如果算上今年Q1的100亿,整体亏损已与特斯拉相当。林怀滨认为,如果短期内仍不能扭转局面,蔚来现金流可能只够支撑两年,而小鹏历年亏损相当于特斯拉的50%,剩下的时间也不是很多,状况*的是理想,但后者也面临纯电转型的不确定性。

大部分传统车企也都不乐观。林怀滨指出,当前,新能源渗透率小于5%的日系、美系已在“红色警示区”,新能源渗透率大于5%的德系相对好一点,可德系三强的主要电动车在2026年左右上市,不确定性也很大。现在*的是自主品牌,但长城等车企也很危险,却又不能立马放弃燃油车。

对此,方寅亮指出,2022年是包括主机厂、零部件在内的整个汽车产业利润制高点,每一家产业链上的公司决定是要规模还是要利润的关键拐点。不过,特斯拉发动的价格战打乱了市场的正常进化逻辑,而即便与巨头之间存在上述种种现实差异,最终99%的车企还是被卷入了价格战。

这背后是市场对于规模驱动下的电动车终局达成了共识。今年4月份,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发文称,从2023年-2025的智能电动车淘汰赛,车企的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将往死里卷,至少在中国市场,2025年,市场的格局基本就已经定了,前5大车企会吃掉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按照林怀滨的说法,当前,整个汽车行业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路口,这是过往中国市场上从未出现过的情景,95%的车企随时可能都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车企断臂救生

从长期来看,当车企的生存几率被压缩到5%的时候,要规模还是要利润就已经不再是选择题。

对于市面上99%的车企来说,先有规模才有生存空间,而利润则完全可以后置。其中,原计划今年实现毛利转正的零跑汽车,今年Q1的财报会上已经放松了口径。对此,零跑科技高级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敬华表示,当前汽车市场价格竞争非常激烈,具体的改善时间点会根据市场情况变化。

“当前,我们的战略重点是确保规模增长”,8月18日,小鹏管理层在最新的业绩电话会上反复强调,规模将是今年最重要的战略重点,此前,何小鹏也曾表示,这场车圈淘汰赛中,300万辆的年销量规模只是入场券,而在以价换量的策略下,今年Q2,小鹏汽车的毛利率已经由正转负。

毛利率与净利率走势(左)季度营收走势(右)

今年3月份还宣称要维持今年Q4盈亏平衡的蔚来汽车,今年6月份就已经正式宣布将盈亏平衡线推迟一年左右。这意味着,明年Q4之前,蔚来汽车还将持续大幅失血。截至Q1,蔚来账面现金仅剩140亿左右,对此,李斌给出的解决方案是,继续与资本市场保持沟通,并想办法开源节流。

6月20日,蔚来汽车宣布引入新的战略投资方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后者将通过定向增发与老股转让的方式向蔚来进行总计11亿美元的战略投资,但若刨去原*大机构股东腾讯套现的3.6亿美元,蔚来获得的资金增量也仅有7.4亿美元,相较单季高达百亿的亏损仍是杯水车薪。

从现实的情况来看,节流似乎成为了蔚来更重要的手段。今年Q1电话上,李斌就曾对外透露,今年内部会减缓部分固定资产投资、推迟部分研发项目、并减缓部分海外市场的开拓。最新情况是,7月中旬,蔚来已经确认推迟了自研电池的量产节奏,并放缓了电池工厂的部分设备采购。

此外,从年初老款ES6降价清库存开始,蔚来固守的价格体系也逐渐松绑。6月12日,蔚来将换电服务等权益与整车销售解绑,试图进一步降低消费门槛。6月15日,蔚来的三箱车ET5 T定价已经与两厢车ET5对齐,此前,蔚来曾表示主品牌不会出比ET5更便宜的车,这也倒逼ET5继续降价。

不过,按照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的说法,电动车的定价就是竞争定价,而包括传统合资品牌在内,大部分车企其实没有定价权。他表示,“现在就是特斯拉和比亚迪,这两个企业怎么定,其他企业就得怎么定,赔不赔钱都得这样,你想要这个市场就得这么走,不能再按以前的模式了。”

对于追求*规模的特斯拉来说,内部宣称的一直都是成本定价。从数据上来看,即便已经连续多次降价,今年上半年,特斯拉的单车均价在4.41万美元,而单车成本约为3.62万美元,单车毛利约7900美元,单车净利约为5867美元,这意味着,单从成本来看,特斯拉还有很大的降价空间。

按照马斯克的宏图计划,特斯拉要保持年均50%的增长目标,2030年产销规模要达到2000万辆。2023年,特斯拉的交付目标则是180万辆,今年上半年,特斯拉已经累计完成了88.9万辆,而为了完成接下来的交付目标,马斯克也在电话会上表示,将随时以价格来对冲需求市场的波动。

对此,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随着市场竞争压力加剧,特斯拉也希望在毛利还不错的状态下尽可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因为后续下沉到竞争更激烈的红海市场,特斯拉也不一定能保持足够高的利润率,当前,特斯拉降价扩量并通过充电、储能等服务强化用户粘性,这些都是在为未来做准备。

另一巨头的规模扩张也让市场倍感压力。8月9日,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冠军,比亚迪已经正式迈入500万辆俱乐部,更重要的是,最新的百万规模增速已刷新到了4个月,要到哪里去寻找增量满足这样的胃口呢?对此,王传福给出的答案是,未来3年自主替代能再贡献400万的空间。

问题是,这400万可能都不够比亚迪与特斯拉塞牙缝。今年,比亚迪的销量目标为300万辆,上半年已经累计完成了125.6万辆,其中,国内市场占比达到94%,按这比例,今年国内销量要到280万辆左右,即便明年增速放缓到50%、海外市场也能迅速起量,比亚迪在国内仍需140万的增量。

从账面数据来看,比亚迪也开始拥有足够的降价底气。根据业绩预告,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净利润将在105亿-117亿元,同比增幅在192.05%-225.43%,扣非净利润将在93亿-103亿元,同比增幅在206.99%~240%。按此计算,今年上半年,比亚迪的单车净利润也将超过8400元。

根据徐长明的判断,下一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向主流车企、头部车企集中,这两大巨头的规模效应还将驱动成本继续降低。中泰资管基金业务部副总经理田瑀也认为,不同车企在成本梯度上的差异,叠加外部经济环境的下行周期,整个行业将发生明显分化,弱势企业只有差和更差的结局。

不过,在走向差和更差的结局之前,大部分的车企还有很多选择,比如断臂求生,比如合纵连横。但不同于战术上的多样性,车企在战略上似乎只有一条路:继续卷价格。对此,徐军表示,价格战是新能源汽车进化的必然,当前,车企的规模之战才刚刚开始,后面会出现更恶劣的价格竞争。

这样的价格内卷还要坚持多久?对此,徐军的判断是,下一个阶段,40%的玩家都死掉之后,车圈会打开新的生存游戏,车企也会开始逐渐向内看,并寻求品牌提升与产品溢价,而在那个阶段到来之前,降价仍是车圈常态,而车企不仅要合理调配资源与节奏,更要持续提升核心的降本能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电厂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相关企业

新能源汽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