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打飞的”不是梦,首架国产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即将首飞

今年3月,国内空中出行创新企业御风未来的首架全国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完成下线。

“打飞的”在城市上空飞行,不再受交通拥堵之苦,这样的场景会成为现实吗?人们曾经畅想乘坐“空中的士”在拥堵的城市街道上空自由飞行,彻底改变人们的未来出行方式。在这样的未来世界中,人们的生产生活效率将极大提升,出行体验也将得到质的飞跃。

如今,种种迹象表明我们距离这一天越来越近了。最近几年,eVTOL的研发取得重大进展。eVTOL全称为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它使用纯电能源,起降不需要跑道,并且可以实现智能化全自主飞行,不需要飞行驾驶员。eVTOL拥有的低碳环保、低噪声、高安全性等特点,使其被普遍认为是未来城市低空出行*的交通工具。

今年和明年都被视为eVTOL的关键年份,将迎来行业拐点。国内外多家公司目前都在加紧测试推进原型机首飞,并希望尽快通过监管机构认证,成为全球首家正式的eVTOL运营商,从而在空中出行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WechatIMG40

技术驱动出行变革 飞机电动化让立体交通成为可能

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外溢,尤其是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的发展为飞行器电动化提供了基础,让飞行器分布式动力设计和智能化设计成为可能。新能源技术在航空产业的应用,将带来比汽车领域更深刻的革命。

区别于直升机集中动力和复杂的机械机构,分布式动力可以把动力从一两个发动机分布到四个八个甚至是二十个动力系统当中,使得机械机构简单。

一方面可以让飞行器装配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电机,并通过软性电缆线将电能传导至分布在各个旋翼处的驱动电机上,省去了一大部分机械传动装置,降低了机械复杂度从而使得飞机制造成本更低,同时与新能源汽车一样,可以大大降低定检频次和维护成本。

另一方面飞机装上更多的电机和旋翼组能让飞机有更高的动力冗余,让飞行器在部分电机失效或旋翼停转的情况下仍有足够的动力保障飞行安全,同时用更多的小旋翼提供同样的动力情况下可以使得飞机的控制响应更好,从而在飞机的抗风性能和乘坐品质上得到更好的控制。

同时,正如新能源汽车发明以来,自动驾驶才随之而来一样,基于电动化带来的飞行器智能化设计,可以让飞行器根据当前飞行环境实现自主飞行,搭配上完善的地面CNS系统(通信导航监视)、智能航线分配系统等智能化的低空空域管理基础设施,实现未来高密度、高频次空中交通网飞行的需求。同时,通过系统自主决策飞行可以*化减少人为误操控的风险。

此外,分布式动力带来的更简单机械结构让eVTOL有更低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而智能化带来的无人驾驶也将省去飞行员的成本,座位给了乘客,纯电动力又省去了航空燃料的成本,因此让eVTOL相较于传统通航飞机有更低的综合成本。

在环保方面,由于使用纯电动能源,eVTOL未来将实现零碳排放。并且由于没有燃油发动机,加之相较于直升机更小的旋翼,也会带来更小的噪音污染。

政策鼓励低空经济发展  2023成中国eVTOL产品化元年

除了技术上的储备已经成熟,在政策支持上从中央到地方各地也有了动作,为国内eVTOL相关企业提振了信心。

在国家层面,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显示,2021-2035期间推进智能化通用航空器应用,推进空中交通服务。2022年4月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发布《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要求部署新型载运工具研发:突破飞行汽车研发、突破飞行器与汽车融合等技术。2021年国家批复湖南、江西、安徽三省为全域低空飞行试点省份。

从地方层面来看,去年以来,安徽、深圳、上海等多地相继出台文件,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持。

今年7月31日,深圳市宝安区出台《深圳市宝安区关于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若干措施》,鼓励企业开展包括eVTOL起降场的低空经济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开设eVTOL载人应用场景航线,支持eVTOL企业申请适航审定,推动eVTOL整机研发、制造和运营项目落地,并真金白银拿出多项千万元级补贴支持这些措施落地。同时,还计划于今年10月正式开通全球首条从深圳湾区之光到珠海日月贝的往返eVTOL航线,让这条原本约需3小时车程的路线,变成了单程仅需20分钟,这将为未来城市通勤模式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样本。

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是,今年6月2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第五条规定,国家鼓励无人驾驶航空器科研创新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无人驾驶航空器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创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无人驾驶航空器科研创新及其成果的推广应用提供支持。国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创新空域供给和使用机制,完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条例的出台以及多家eVTOL主机厂即将首飞的消息让外界普遍把2023年定义为“中国eVTOL产品化元年”。

在政策的推动下,中国通用航空即将迎来变道超车的新机遇。“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化成功、中国培养了大量的懂适航和安全的飞机设计师,民航局适航审计部门也积累了更多的适航审定经验。最重要的是目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强大的新能源供应链,也就是电池、电机和电控。以上三点构成了中国通用航空在电动化领域变道超车新机遇。”御风未来创始人兼CEO谢陵表示。

首架全国产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已下线 首飞在即

今年3月,国内空中出行创新企业御风未来的首架全国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M1完成下线。经过近半年的各项地面测试,目前M1各项测试已基本完成,接近可飞行状态,不久将择期首飞。

WechatIMG41

M1是一款拥有20个旋翼的复合翼飞机,使用绿色无污染的纯电能源让飞机更安静更安全。5座载人设计、可高效飞行250公里、巡航速度达到每小时200km,未来将主要用于解决城市内、城市间的短途空中出行需求,让2~3小时的车程距离,缩短到半个小时左右。

首飞成功后,这款飞机将成为我国首架自主研发、全国产化的2吨级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在电动系统、飞控系统、复合材料等三个核心环节全部实现国产化,完成中国企业在全球eVTOL赛道“全国产化”里程碑式的突破。

动力系统是飞机的“心脏”。在传统航空领域,动力系统(航空发动机)多年来长期只能由国外企业提供。在eVTOL涉及到的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系统上,御风未来已经全部实现了国产化。目前正在与国内相关供应链深度合作,共同研发适用于航空的国产三电系统。“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在全球范围内*优势,尤其是电池、电机和电控三电技术,我们利用自己对航空安全的理解,与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研发做出满足航空安全需求的三电系统,让eVTOL产业的核心供应链留在中国。”御风未来CEO谢陵表示。

高安全性的飞控系统一直是中国航空业努力实现突破的方向之一。在飞行器最核心的“大脑”飞控系统上,御风未来团队坚持自主研发符合适航标准的国产飞行控制系统,一方面确保eVTOL安全性,另外一方面牢牢把核心技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公司核心团队有参与研发C919飞控的经验、对飞控系统安全性和适航要求的深刻理解,加上在过去7年多的中小型eVTOL的持续实践验证,掌握了高安全性飞控设计关键技术、形成了丰富的仿真工具链。这些都给了团队面向适航自研飞控的勇气和底气,也受到了适航审定部门的鼓励。

最后在飞机的“骨架”和“皮肤”上,即飞机的机身复合材料上,御风未来的这款飞机使用全国产碳纤维复合材料,将带来更低的经济成本优势,未来有望真正实现“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

正是由于长期坚持自主化和国产化,让御风未来成为目前*具备利用国内供应链完成飞行器研发制造的企业。有望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代表中国eVTOL企业参与全球航空技术角逐。

相信在以御风未来为代表的的eVTOL企业不断探索和政府政策的持续鼓励下,真正的空中出行已经离我们不远了。预计到2030年左右,初步的智能立体交通网将成型,届时人们的出行体验和效率将得到极大提升。那么,你期待乘坐eVTOL上下班的那一天吗?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航空航天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