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二季度毛利走低,却没打消马斯克继续降价的想法。
7月20日,特斯拉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特斯拉营收249.27亿美元,同比增长47%,再创新高。不过,由于从去年年底开始在中国、美国等市场的多次大幅度降价,特斯拉二季度整体毛利率为18.2%,相比今年*季度的19.3%降低1.1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的25%相比下跌了6.8个百分点。其中,特斯拉汽车销售毛利率为17.5%,创下5年来的新低。
尽管毛利率下降,但降价依然是特斯拉的“杀手锏”。在2023年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表示,尽管价格战挤压了公司的利润率,但如果整体经济环境不稳定,特斯拉可能会再次下调电动汽车的价格。
针对此事,时代周报记者采访特斯拉相关负责人,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上一轮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正是特斯拉。今年1月,特斯拉Model 3与Model Y迎来价格调整,最高降价4.8万元。其中,Model 3起售价降至22.99万元,成为历史*售价的特斯拉车型;Model Y起售价降至25.99万元。
东风汽车在3月将这场价格战推向高潮:东风雪铁龙C6在政企联合补贴下直降9万元,售价低至12.19万元。此后,雪佛兰、凯迪拉克、广汽丰田、一汽丰田等也加入降价大军。价格战迅速蔓延,超40个汽车品牌高调参战。
而此番特斯拉一旦降价,或将再度引发国内电动汽车市场的新一轮价格战。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降价是刺激市场行为,特斯拉一旦降价可能导致其市场份额进一步增加。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可能会对其他国内电动汽车制造商造成压力,引发价格战。”
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打响价格战的概率有多大?汽车行业人士张君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在政策影响下,电池原材料价格不会有大调整,大部分中国车企不会再参与价格战。
动力电池占整车成本近 40%,而作为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下降势必会带动整车成本下降,从而为车辆创造出盈利空间,车企才能拥有打价格战的底气。
去年11月,由于上游供应商囤货,加之下游车企赶在补贴退坡前抢装动力电池,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接近60万元/吨,达到历史最高点。
因此,当月,国家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做好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供应链协同稳定发展工作的通知》指出,国内锂电产业供应链阶段性供需失衡严重,上下游对接不畅,部分领域出现囤积居奇、不正当竞争;部分环节产能盲目扩张,低质低价竞争时有发生。
此后,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一路走低,直至今年5月才开始反弹,但均价已趋于稳定,始终未能超过30万元/吨。上海钢联数据显示,今年7月21日,电池级碳酸锂跌1500元/吨,均价报29.35万元/吨,与均价近60万元/吨的历史最高点相差甚远。
然而价格战若再度打响,在江瀚看来,国内车企势必要加强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增强竞争力。同时,降低成本也是国内车企在参与未来市场竞争中的重中之重。“国内车企可以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以应对价格竞争。”江瀚表示。
杨胜兵则认为,国内车企甚至可以学习特斯拉的优点。“国内车企应该会逐渐学习特斯拉的一体化压铸工艺,进一步促进产品研发和成本控制等环节。”杨胜兵还表示,很多国内车企旗下的很多车型甚至没量产就夭折了,特斯拉单一车型放量的打法,为国内车企提供了一个比较理性的开发思路。
同时,江瀚指出,国内车企还可以针对不同市场需求和消费群体,制定差异化策略,推出不同档次和价格的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下一轮价格战尚未打响,特斯拉却为了扩大市占率频频出招。7月6日,在2023中国汽车论坛上,特斯拉、比亚迪、长城、上汽等16家车企签订了《汽车行业维护公平市场秩序承诺书》。仅仅一天后,7月7日,特斯拉官方微博便发布全新购车推荐规则,引荐人可享有7000积分奖励、可兑换超充额度、儿童学步车等。
引荐奖励升级是否属于价格战的延续尚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的是,特斯拉此举的目的显然是为了争取更多市场份额。
“虽然特斯拉旗下车型数量较少,但单一车型的产量较大,所以车型的放量周期比较长。”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教授杨胜兵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面对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特斯拉想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降价是比较好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