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比亚迪要全款发货,富士康退出,各国网友讨伐:印度开始担心了

从富士康退出、比亚迪要求全款发货引发的国际舆论以及截至2023年3月,印度仅仅迎来了一家新的外资企业的现实来看,目前印度的商誉正处于空前的历史低点。

印度收割外资的套路,正在引发全球性的信誉危机。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印度发生的几件事情,引发了国内的广泛热议,一个是小米被印度以《外汇管理法》冻结48亿资产后,小米在印度的裁员引发了媒体的解读,被认为是小米对印度的反击与不满。

而另一个事情是印度向比亚迪抛出了1000辆电动巴士订单,但比亚迪要求印度先付全款,而且要用人民币支付。

此举招致印方强烈不满,印度商业和工业部长皮尤什·戈亚尔以及财政部长尼尔马拉·西塔拉曼纷纷出来指责比亚迪,认为比亚迪“打破了规则”,损害了印度的商业信誉,从而导致印度在全球范围内遭受了无形的损失。

此外,是日前富士康退出印度芯片项目之后,引发了全球舆论关注印度的营商环境,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11日称,富士康项目被誉为印度吸引更多制造业投资的里程碑。但富士康的退出,则是对印度政府科技制造强国计划的打击。

01 印度坑外资引发各国网友的讨伐,印度媒体担忧印度商业信誉

这些事情的密集发生,让更多国家的网友参与进来,不少外国网友也谈论起了在印度被坑的经历,对印度的营商环境与收割套路展开了一轮讨伐与吐槽。

比如有名为@jon-dohogoe的国外网友谈到比亚迪巴士订单时表示,印度因避开其非常复杂的官僚机构与法律体系而不为所提供的商品与服务付款而臭名昭著。而外国公司对此没有任何回旋余地,值得庆幸的是,中国人(比亚迪、富士康)没有落入印度的陷阱。

有日本网友指出,日本企业有一个共识就是,私人企业与印度企业或政府签订订单时必须要收到全额货款后才能运往印度,否则有可能收不到余款,并且你的商品无法退货。

另有海外网友表示,印度企业有一个很不好的习惯,就是在合同完成后拖延付款,他们会提出一些荒谬的理由来拖延付款或要求金钱折扣,很多人在与印度做生意时可能会遭遇损失。

并表示“全额付款是*的方法,中国人正在快速学习。”也有美国网友表示,印度的国际贸易信誉堪忧,我被印度人搞砸过两次,但再也没有了。

简单来说,全世界在印度做生意的几乎都被坑过。而近期中国企业在印度的遭遇,无疑放大了各国网民的这种共情与理解。

在全球舆论的关注下,印度时报刊文表示担忧这些中国企业损害印度商业信誉,文中以小米裁员、富士康关闭工厂为例,认为这会影响印度吸引外资的形象。

印度时报的这个反思,已经看到了困扰印度发展的问题,但有意忽略了印度自身收割外资的问题,在印度的跨国公司,几乎无一能逃过印度的罚单。

在中国厂商之外,包括福特、沃达丰、沃尔玛、诺基亚、凯恩能源、美花旗银行、三星、IBM、亚马逊、微软等大量跨国巨头都遭遇过印度的巨额罚款。很多巨头被印度的天价罚款与没收巨额资产之后,选择直接退出了印度。

印度其实也知道,外界对印度营商环境的担忧越来越深了。而印度要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以印度的工业底子,离不开外资。但印度没有反思自己坑外资的套路如何一步步毁掉了自己的商誉与商业土壤,却把责任推在了中国企业身上。

富士康的退出,源于印度的100亿补贴承诺迟迟无法兑现。印度半导体百亿美元补贴,是忽悠别人去投资,富士康是想花小钱办大事,它本身没有制造芯片的技术,需要其他芯片大厂技术授权。

富士康和韦丹塔的合资企业,虽然一开始提交了28纳米的芯片生产提案,但其并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技术伙伴,未能达到印度政府的标准。

据报道,富士康原本让意法半导体同意授权技术,但印度政府又临时希望这家欧洲大厂有更多利益参与,持有更多股份,深度绑定印度芯片项目,但意法半导体拒绝了,很显然,是源于对印度投资的担心。富士康退出印度1400亿芯片计划,也是及时止损。

其实很多事情,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从量变发展到质变,放到印度的营商环境来看,这么多年印度收割了一波又一波外资之后,今年也在迎来一个拐点。

据《福布斯》报道,2022年仅有64家外资企业进入印度开展业务,成为自2018年以来的*数量。而截至2023年3月,印度仅仅迎来了一家新的外资企业。

很多跨国企业在今年都不再敢轻信印度,这也是为什么印度政府承诺提供100亿美元的芯片补贴,但收效甚微。印度去年收到了3份设立工厂的申请,但都陷入停顿。

南亚问题专家、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龙兴春指出,对印度政府来说,富士康突然撤出合资企业会起到不好的示范效应。其他企业在印度投资时,或参考鸿海的案例,使得对印度的投资会非常谨慎。

02 印度担忧:外资的信任处于历史低点,追赶中国或更加吃力

印度现在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外资,和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有点像。但中国有前三十年的工业化底子,能迅速承接西方的产业链转移,从而实现自己的工业化。

印度从建国至今,依旧没有完成工业化,它当前还需要靠承接外资搞经济,这种投资做大后,也都会抽取大量的利益输回投资国,为了反制外资剥削,印度不断变更法律,并搞出了特有的没收制度,收割外资资产。

从2014年到2021年的7年时间里,选择关闭印度子公司或者办事处的跨国公司高达2783家。

商业合作应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但是印度一再的坑外资行为,正在引发国际社会的普遍担忧,富士康的撤出其实是印度信誉危机的一个拐点。

正如Counterpoint研究副总裁Neil Shah表示:“这笔交易的失败*是‘印度制造’的一个挫折。”他补充说,这也不利于韦丹塔,并让其他公司感到惊讶和怀疑。

从目前来看,印度坑外资的恶果才刚刚开始。如今在“外企坟场”的名头下,撤资企业比例还将上涨。印度看起来左右逢源,各大国拉拢,其实已经危机深重。

但是目前印度的反思都把责任推到其他企业身上,这无疑是对其自身认识不清,目前“跨国企业坟场”成为越来越多国家与网友的共同认知之下,印度原有的套路很难走通。

从比亚迪、富士康以及意法半导体的做法来看,跨国巨头对于在印度的重资产布局已经非常谨慎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印度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正如有印度网友表示,外国投资者在印度投资的情况并不好,印度政府应该努力通过适当的政策让印度对外国投资有吸引力,从而让事情变得更加容易。

也有印度网友认为,我们的官僚机构在如此重要的产品中也无法与投资者相处融洽,这标志着印度制造的重大失败。

而从目前印度网民的反思与印度媒体的担忧来看,印度事实上需要去彻底改善自身的营商环境,他们也看到了印度的营商环境恶化,正在照亮中国。大量原本已经撤离的外资正在回流中国。

中国商务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法国、英国、加拿大实际对华投资都有超过100%的大幅增长,法国实际对华投资猛增429.7%。很多跨国企业正在重新认识到中国与印度的差距。

近期有外媒坦言,不要把印度与中国相提并论,世界工厂的实现,不能靠打压他国来实现。对外商业贸易的核心是建立在市场公平、法制规范、信用体系健全的基础上,这一点是印度与中国难以弥补的差距所在。

美国媒体《密尔沃基独立报》近期也感叹,即使面临地缘政治和供应链问题,全球制造业仍以中国为中心。

目前从印度媒体到印度网友的担忧,说明他们正在看到印度自己的问题,但更令人担忧的是,印度当局没有反思自身,如果依然坚守他们的套路,可能将进一步毁掉印度的时代红利。

而中国市场也将被印度映衬的更加具有吸引力,一个上行,一个恶性循环,未来几年的差距可能还将持续存在。

由于印度本身对外资的依赖程度很高,但多年来一步步毁掉了外资信任,从富士康退出、比亚迪要求全款发货引发的国际舆论以及截至2023年3月,印度仅仅迎来了一家新的外资企业的现实来看,目前印度的商誉正处于*的历史低点,印度要追赶中国可能越来越吃力,差距还将持续存在,我们拭目以待吧。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智能新连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汽车金融数据总览

OTO Capital1T9 Technology Private Ltd
B轮1000万美元
2024-02-06
投资方: GMO Venture PartnersTurbostartPrime Venture PartnersMatrix Partners India9Unicorns
SK FinanceEss Kay Fincorp
G轮1.6亿美元
2024-01-24
投资方: MOFSLTPG GrowthNorwest Venture PartnersMirae Asset Global InvestmentsDuro CapitalBaring Private Equity IndiaAnanta CapitalAxis Alternatives
JerryJerry
C+轮1.1亿美元
2023-08-03
投资方: Park West Asset ManagementGoodwater CapitalHighland Capital PartnersPlug and PlayTriplePoint Capital
BroomBroom Inc.
Pre-A轮1000万美元
2023-03-16
投资方: Openspace VenturesMUFG Innovation PartnersBRI VenturesAC VenturesQuona Capital
Three WheelsThree Wheels United Inc.
A轮7.7亿卢比
2022-05-25
投资方: Delta Corp HoldingsTechstars科技之星Grip Invest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