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容联云求变,大模型帮不了

面对层出不穷的ChatGPT及类ChatGPT产品,容联云也将目光聚焦在了大模型上。

智能云通讯服务商容联云也加入了激战正酣的大模型行业。

7月8日,容联云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举办“生成式营销服务与大模型”论坛并正式发布了面向企业应用的大语言模型“赤兔大模型”。据悉,借助赤兔大模型,企业可以搭建自己的智能客服和数智化营销,完成从“降本增效”到“价值创造”的进化,同时,赤兔大模型还能针对多种场景的人机交互应用,自动生成业务话术及流程方案、问答知识库,提升AI运营效率、客服效能及销售转化。

容联云加入大模型之战并不意外,公开资料显示,容联云基于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系列技术,为企业和政府组织提供全面的通讯及数字化服务,为企业提供营销与客服的云化和智能化产品,而作为当下大模型最清晰的应用场景之一,智能客服领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容联云借助大模型技术为企业打造智能客服,不仅能提升智能客服的理解和决策能力,同时还能让AI技术去变革企业生产力。

图源:容联云官网

赤兔大模型横空出世,但在实际落地过程中,容联云仍面临不少难题,比如当赤兔大模型越来越强,在专业领域表现越来越好时,如何保证企业内部的敏感、隐私数据的安全?再比如,市面上大模型数量众多,赤兔大模型能够创造出哪些新应用和新价值?

现阶段,大模型行业的战况激烈且焦灼,新形势下,容联云能否借助大模型浪潮实现逆袭?通过大模型赋能,容联云又能否推动AI在行业场景落地,从而挽救自己于水火之中?

01.“*股”黯淡收场

5月18日,容联云发布公告称,收到纽交所通知,将实施公司ADS的退市程序,原因是公司未能在2023年5月17日之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截至2021年12月31日和2022年12月31日的年度报告以及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半年报。

事实上,容联云曾有过不少高光时刻。2021年2月9日,容联云成功在纽交所挂牌上市,被称为“中国赴美上市 SaaS *股”。截至上市首日美股收盘,其股价较发行价上涨200%至48美元/股,对应总市值为76.73亿美元,盘中涨幅一度突破260%,市值最高超过90亿美元。

登陆纽交所十个月后,容联云还全资收购了新一代数据智能服务商“诸葛智能”,收购完成后,双方实现了产品和服务能力上的融合升级,通过整合“通讯+数据+智能”的核心技术能力,更有效地助力企业营销与服务数智化转型。

然而好景不长,此后容联云的情况便急转直下,从风光上市到启动退市程序,仅两年有余,容联云的总市值却从76.73亿美元跌去99.2%至6191万美元,并且上市至今,容联云共发布四次财报,包括2020年年报和2021年前三季度财报,但所有财报均未经审计。

有业内人士认为,容联云财报之所以未经审计以及难产,一可能是公司不愿对外公布业绩,二可能是没有第三方审计机构愿意接手其财务问题,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容联云的真实业绩都令人担忧。

事实也的确如此。财报显示,2020年,容联云的总营收为7.677亿元,同比增长18.1%,而净亏损为5.091亿元,同比扩大177.5%。2021年第三季度,其总营收为2.761亿元,同比增长44.3%,净亏损为1.122亿元人民币,而2020年第三季度的净亏损为9390万元。

如果将时间继续拉长,容联云的业绩同样不尽如人意,招股书显示,2018年和2019年,容联云的总营收分别为5.01亿元和6.50亿元,净亏损分别为1.555亿元和1.835亿元。整体而言,容联云的净亏损呈现出持续扩大的态势。

图源:容联云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容联云还卷入了一起违规风波。容联云前独立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财报期间发现一些问题。

根据调查,2021年第二季度公司报告的收入虚增了约1160万元,2021年第三季度虚增了约 1780万元,分别占同期报告总收入的约4%和6%。公司报告的成本和费用在2021财年第二季度虚增了约920万元,在2021财年第三季度虚增了约180万元。对此,容联云回应称,已采取撤销部分涉案业务部门,对相关员工进行解聘、要求辞职或给予警告处分等补救措施。

在纽交所上市时,容联云创始人孙昌勋曾信心满满地表示,“容联云会是一个大格局的生态公司,容联云要为投资人带来高回报。”然而非常可惜的是,号称“中国SaaS企业赴美上市*股”的容联云不仅没能为投资人带来高回报,而且还被纽交所启动了退市程序,最终黯淡收场。

02.转向大模型寻出路

面对困境,容联云的出路在哪里?

2022年11月,OpenAI推出的新型AI聊天机器人工具ChatGPT在一夜之间火爆全球互联网,引来了无数人的关注,上线仅两个月,ChatGPT的月活跃用户数就已突破了1亿,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程序。而截至2023年4月,ChatGPT的全球访问量再创新高,达到17.6亿次,仅次于谷歌、百度等搜索引擎。

ChatGPT强势崛起,国内各领域头部企业如临大敌,疯狂涌入大模型赛道。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超过40家企业、机构发布了大模型产品或公布了大模型计划,其中不乏百度、阿里巴巴、京东、华为等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

面对层出不穷的ChatGPT及类ChatGPT产品,容联云也将目光聚焦在了大模型上。孙昌勋曾公开表示,在AIGC关键研发和商业化落地上,容联云结合实际业务场景,将大模型的通用能力与行业专业场景及垂直能力融合起来,陆续推出了行业垂直预训练模型、生成式AI产品升级等,助力更多企业和行业降本增效。

容联云在大模型领域有过不少探索动作。容联云官方公众号发过一个名为CloopenGPT的DEMO,展示了大模型和营销场景里的结合方式。比如在营销应用场景中,此前销售主管需要调听上千通录音,才能发现成交转化率最高的销售话术来优化销售SOP。利用大模型技术可自动挖掘海量录音,从中分析*SOP、黄金话术,并应用到销售辅助场景,根据用户画像自动匹配SOP,推荐报价话术,减少了大量的培训投入和成本。

赤兔大模型是容联云在大模型领域的一次实质性探索。根据容联云AI研究院院长刘杰的介绍,沟通智能已经进入2.0时代,在赤兔大模型加持下,智能沟通2.0将在AI基础能力、会话分析洞察、对话能力、人机协同四个方面有大幅提升。

赤兔大模型聚焦懂交流、会分析、有知识、能执行“四大能力”,为智能客服和营销等场景保驾护航。依托赤兔大模型,企业客服首先可以实现多维度、细粒度的对话分析理解与内容生产,通过意见挖掘、情感分析、立场检测等洞察用户需求。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尽管参与者众多,但目前大模型产品距离真正实现落地还相差甚远,容联云如何将赤兔大模型与行业场景相结合,仍是一件需要持续探索的事情。

03.大模型是救命稻草吗?

大模型赛道的想象空间巨大。根据市场研究机构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数据,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3年的113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518亿美元,预测期内复合年增长率为35.6%。由于云存储的创新使数据易于访问,以及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发展,预计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在预测期内将以显著的速度增长。

但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运行大模型仍然十分烧钱。

英伟达披露的信息显示,训练一次1750亿参数的GPT-3需要34天、使用1024张A100 GPU芯片,同时,OpenAI可能至少需要3.24万张A100用于日常推理,显著高于此前训练底层模型时的用量,由此推算,ChatGPT硬件成本达8亿美元以上。

近期,OpenAI被爆出去年亏损额翻倍,达到5.4亿美元左右,资金主要用于支撑ChatGPT的运行等。OpenAI CEO山姆·阿尔特曼更是坦言,OpenAI可能需要在未来几年尝试筹集多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用来开发足够先进的通用AI,同时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

事实上,在大模型行业,企业疯狂烧钱已是常态。国盛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通过测算,2800亿参数量的大模型预训练成本约为200万美元/次,谷歌的PaLM号称拥有5400亿参数,单次预训练成本将高达1200万美元。

对于容联云而言,运行大模型的成本不可忽视。现阶段,容联云长期亏损、盈利无解的问题持续存在,由于SaaS行业具有前期投入成本高,中后期必须依靠大量的客户和持续的复购,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分摊运营成本,如果没有充足的现金流保障,且又难以投入新的资金继续获客,最终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导致容联云难以全身心投入大模型。

综合来看,目前大模型很难成为容联云的救命的稻草:一方面,在推进大模型产业化落地过程中存在多重难题,比如算力面临掣肘、数据质量参差不齐、与行业难以高度融合等等;另一方面,大模型产品还面临着同质化严重的情况,容联云仍需持续挖掘特色与价值。

现阶段,容联云很难借助大模型实现破局,但市场的机遇一个接一个,一切仍是未知数。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DoNews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大数据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