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被罚48亿之后,不少人以为印度的做法会让跨国巨头与资本对印度的投资环境变得进一步警惕起来。但现实让我们大跌眼镜,大量跨国巨头仍要奔赴印度。
首先是马斯克表态会尽可能的投资印度,尽*可能尽快让特斯拉进入印度,此前消息称,比亚迪也要进军印度市场。
而亚马逊和谷歌将扩大在印度投资,亚马逊表示,将在 2030 年前将其在印度的投资提高到 260 亿美元,到 2030 年底将在印度投资 1.06 万亿卢比。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CEO 皮查伊也宣布,谷歌将在位于印度古吉拉特邦的国际金融科技城。
此外,日前国内电池厂商荣盛盟固利与印度PMI公司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双方协定将在印度德里合作共建动力电池生产工厂,进一步拓展印度新能源汽车及储能市场,助推当地锂电产业的发展。
印度营商环境之恶劣热人所共知。除了小米OV之外,包括沃达丰、沃尔玛、诺基亚、三星、IBM、亚马逊、谷歌、微软都跨国巨头遭遇过印度的巨额罚款。对于跨国公司,经常突击检查,以逃税或违规等名义没收资产,开下天价罚单等。
作为有跨国企业坟场之称的印度,为什么这么多大厂依然义无反顾奔赴印度市场,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大量跨国巨头为何仍要奔赴印度?
事实上,对于这些跨国公司而言,都是做互联网与制造业领域,都注重人口红利与规模效应,也都懂得做生意都是有风险的,风险越大,往往利润越高,做生意也要有赌性,无论是新产品的研发、新业务的投资还是新兴市场的开发,都是如此。
印度营商环境恶劣,这是人所共知的,很多跨国巨头都曾遭遇过印度的巨额罚款。相关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1年的7年时间里,选择关闭印度子公司或者办事处的跨国公司高达2783家。
但是大厂们都想去赌一把,越是注重规模化的企业,就越难以放弃印度市场,毕竟,印度市场这块大蛋糕对于整体的业务大盘来说,是非常大的增量,对其整体的市值与股价,起到强劲的拉动作用,因此,虽然印度是一个高风险市场,但他们愿意赌一把。
对于这些跨国巨头来说,当下的全球经济环境,很多市场都能进的都进了,能开发的都基本开发了。现在也就印度这个市场,庞大而又难啃,单独放弃印度市场,绝不是明智之举。
尤其是现在全球经济衰退,他们正在处于一个增长的瓶颈期,这个时期非常难受,如果不开发人口庞大的印度市场,全球就几乎没有大的增量市场了,天花板就到顶了。
与其以后在全球再也找不到增量市场再进去,倒不如更早去闯一闯,没有理由害怕印度的营商环境,而对这么大体量的人口与市场视而不见,即便是龙潭虎穴,也必须要试一试才知道。
尤其是今天的环境下,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汽车发展竞争太激烈,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印度自主工业体系还比较薄弱,大厂进去,基本上是碾压优势。
从理智与长期的角度来看,这些大厂没有理由完全放弃人口庞大的印度市场。印度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各种消费电子、汽车、互联网产品的需求也在急速扩大,加之人工成本相对其他发达国家较低,因此,这么大的市场,权衡利弊,也还是得去试试。
印度的智慧在哪?最高明的猎人,往往以猎物姿态出现
事实上,印度人早看穿了跨国巨头与大厂的想法。你来印度,盯上我的人口红利,但是印度人不傻,首先是一系列条款,让你在印度本地建厂,以市场换技术,帮我解决就业问题与税收问题,随着深耕投入越大,放弃越难,就只能等着被印度收割。
而印度之所以敢于收割外资,因为印度是包括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都想拉拢的对象。甚至我们搞“一带一路”也希望能拉印度过来。
整体来看,印度当前现在正处于战略机遇期,它对各个大国威胁不大,但体量潜力很大,作为一颗战略棋子,对很多国家来说,都很重要。
对于美国来说,印度是制衡中国的一颗重要棋子。苹果、特斯拉之外,谷歌、通用等大厂都将投资印度。尤其是当前莫迪访美,莫迪先后见了拜登,马斯克,达利欧等人。业内透露涉及的项目包括苹果手机上下游产业链,无人机,特斯拉建厂,星链,人工智能,国防*等。
美国要扶持印度制造削弱中国制造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与地位,这是美国的一大目的。
因此,印度的聪明之处,在于利用别人的利用,有点将计就计的意思,你们都把我当成棋子,殊不知你们才是猎物。
一旦这些大厂的战略布局越来越深,越来越完整的时候,那么各种罚款以及条款就会跟上。
毕竟,从小米OV们的遭遇来看,在印度国内,法律解释权在他手里,要想从你的企业身上揪出问题,易如反掌,而且不同邦的法律也可以过几年变一次。这决定了你赚多少钱,吐多少出来,决定权在印度手里。
当然,印度不在乎营商环境,首先也是短视与贪婪,但中国和美国的竞争,让印度有机会左右逢源,也有条件为自己谋求*利益。
此外,印度有人口红利,大而不强,全球大国拉拢印度,这决定了全球舆论环境也会包容印度的胡来,这给了印度收割跨国企业的国际环境利好,尤其是如果印度针对中国企业,甚至有可能获得背后支持方的某种默许。
比如针对手机厂商关于印度籍担任关键岗位的新制度,只针对中国手机厂商,而没有把三星包括在内,这其实是一种歧视性的制度设定。
尽管印度成外企坟场,西方也是选择性忽视。
想想看,如果中国出现了印度对小米的这种对跨国企业的打劫式做法,全球媒体舆论的谴责以及威胁论会铺天盖地而来,各种国际媒体会鼓动外资离开。但对于印度,各国都是人为忽视,因此,在国际舆论环境上,给了印度一个良好的收割跨国企业的环境。
此外,印度也想做好国内的营商环境,但印度企业的竞争力不允许,如果印度像中国一样打造一个开放、公平的营商环境,印度各领域的企业多半都会国际资本与跨国巨头的强势挤压下垮掉。
比如印度手机行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过去占据印度市场份额*的印度本地手机品牌Micromax在小米OV三星的强势竞争下,目前已经边缘化。
因此,印度深知,如果不使点手段,来印度的跨国公司基本都能挣钱的,因为印度本土企业太缺乏竞争力,会被打的溃不成军。
因此,一旦跨国制造企业深入布局,本土供应链起来,印度会有新的政策,包括变相入股、资产没收、新的法律条例以及在核心位置安插印度籍高管等形式,将你的资产变相没收,将利润占为己有。
但是这个时候,外资重资产布局已经形成,印度的人口红利又还在,你也只能继续投资印度,等待下一波收割。
此外,很多美企也曾在印度被坑,也只有忍了,多一个印度这样的敌人,对美国没好处,中印如果站在一起,把区域市场做大,才是美国害怕的,因此,印度看准了,印度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方面能威胁美国,但对制衡中国又太重要。
这也是为什么,印度能利用美国的战略左右逢源,吸收各种跨国大厂的资源来投资建厂布局落地,帮助自己构建产业链,等待时机成熟,再慢慢收割。
也因此,明知印度是一个死局,但是依然会有大量厂商前仆后继,而印度又能确保了它的利益,收割了大厂,大厂的利润留给了印度,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你走了,空出来的市场其他大厂就来争夺了。印度有人口红利,你不来印度,你去哪。
因此,这就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就像大话西游中紫霞的那句:“就像飞蛾那样,明知道会受伤,但还是会扑到火上,飞蛾就那么傻。”
但是,这种大厂的傻,彰显了印度作为一个猎手,往往以猎物的身份出现,这些厂商都在尽*可能的追逐人口红利,把印度看成一块有待开发的大肥肉,必须赌一把。
而印度也利用资本的赌性以及各大国的战略,以大而不强的猎物姿态示人,反转成为高级的猎人,它以*的代价,套取*的利益,以人口红利引诱一个个大厂来到印度重资产布局建厂、最后利润、资产与产业链都留在了印度。
对于马斯克、王传福来说,如何充分认识到印度的这种智慧,如何想办法破局,把印度赚的钱花到印度之外的国家,成为那个例外,可能是考验他们投资印度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