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部专门有一个西安交大项目库。”宋柯是北京一家VC机构投资总监,聊起创投圈的大学门派十分熟稔。除了众所周知的清华、北大、上海交大、复旦等传统名校,最近他对一所985印象尤为深刻——西安交通大学。
今年以来,他在投委会推的几个项目都被pass了,最后只有一个来自西安交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创业公司,顺利走完了投资流程。
无独有偶,最近储能赛道两笔重磅融资出炉——奇点能源完成超7亿元B轮融资;中储国能完成超10亿元A轮融资。令人意外的是,这两家公司创业团队都与西安交大有着密切联系。“在新能源的时代,西安交大的校友表现较为突出。”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感叹。
放在全国范围内,西安交大的知名度并不高。其实在C9联盟中,就有西安交大的身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投资先投人,在硬科技投资人眼里,这里正在走出一位位创始人。
投资人排队
刚投了两位西交大校友
我们先从两则融资事件说起。
首先储能新晋黑马公司——奇点能源。今年5月,奇点能源宣布完成超7亿元B轮融资,金石投资领投,金镒资本、高瓴创投、广发信德、黄河实业、华金资本、皖能资本、朝希资本、新尚资本、科实资本、西高投等跟投,历史投资人IDG资本、源码资本、中科创星、晨道资本持续加注,集结了一支强大的投资人队伍。
公司创始人刘伟增是一位70后,早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后来在2004年10月加入全球能源事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特变电工。从工程师到新能源研究院院长,刘伟增在新能源核心装备研发领域一干便是十余年。
期间,刘伟增在专业上继续深造,拿下西安交通大学的博士学位。2018年11月,刘伟增选中了特变电工业务之外的另一条赛道储能,毅然开启了创业之路。
2020年底,奇点能源完成了中科创星参与的天使轮融资,随后又完成了多轮融资,投资方为水木春锦、麦格米特、IDG资本和源码资本。很快,新一轮融资也来了。2022年4月,晨道投资团队向奇点能源团队伸出了橄榄枝。算上最新一轮,奇点能源目前已完成了5轮融资,阵容豪华。
还有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中储国能。5月底,中储国能对外披露了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10亿元,由国开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信达鲲鹏领投,跟投方有联想之星、中科创星、招银国际、华控基金、普华资本、新鼎资本、浙能基金、广西广投、建信(北京)投资、国晟基金等产业投资人和知名投资机构,阵容不小。
在外界看来,中储国能技术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研发团队来自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然而深究一层,中储国能首席科学家,即国内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创始人陈海生,本科正是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
这一些并非巧合。
放眼国内,西安交大的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实力强劲,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是西交大创建最早、学科设置最齐全、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院之一,也是我国能源动力科学与技术领域最具影响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创新基地。
2020年,西安交大设立了全国首个且唯一一个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彼时,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曾在启动仪式上表示,在未来世界格局发展下,储能专业必将深入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率先瞄准国家需求,开设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就是精准培养储能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增强我国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能力。
时至今日,储能已经成为新能源最火爆的赛道,挤满了投资人。
一所被低估的大学
走出一支硬科技创业军团
在大家印象中,西安交大常常被身居上海的“孪生兄弟”上海交大掩盖了光芒,一度被称为最“落寞”985高校。殊不知,这几年创投圈涌现不少西安交大校友的身影,他们活跃在各个硬科技创业赛道。
“比如在机器人领域,除了我们熟知的哈工大、北航系创业者,其实西安交大校友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北京一位硬科技投资人如是总结。
1983年出生的蒋超,自小便很擅长数理学科,曾在高中时期拿过陕西省物理竞赛的银奖。高考时,他的成绩完全可以报考清华、复旦等名校,但还是遵从父命选择了西安交大。毕业后,蒋超曾担任前Google X实验室Project Tango项目负责人,管理400人团队和复杂的研发系统,是视觉导航、并行计算和深度学习领域的专家。2018年5月,蒋超回国创办了Syrius炬星。如今,这家公司拿到了红杉中国、明势资本、真格基金、丰年资本等一线投资机构的投资,更被互联网大厂字节跳动看中。
还有优艾智合的掌舵人张朝辉,同样毕业西安交大。念博士期间,张朝辉便有了创业的想法。2017年,他拉着师弟南下深圳开始创业。瞄准方向后,张朝辉带领着优艾智合杀入智能制造领域和智能巡检运维领域,成为半导体及电子制造、电力行业、能源冶炼等多个场景的头部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期间,优艾智合身后聚集了西交大1896、SOSV、英诺、SIG、蓝驰创投、真格基金、软银亚洲、IDG资本、松禾资本等一众国内知名投资机构。
3D视觉领域的知象光电创始人周翔,本、硕、博均在西安交大就读,还是母校副教授、博士生导师。2014年,他创立知象光电,专业从事3D数字化与智能硬件研发,通过底层创新、自主研发,实现了我国高精度3D相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跨越。目前,公司已获得软银中国、深创投、国中创投、中科创星等知名风投投资,开始筹划于2023年申报科创板上市。
而在新材料领域,这两年西安交大校友陆续收获了两家上市公司。
其中,西交大校友王文斌创办的斯瑞新材去年成功在科创板上市,成为西交大材料学科第一家成功实现产学研用全链条体系的科创板企业。早在1987年,王文斌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就读于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后,他曾进入到西安华山机械制造厂做了几年技术员,便决定辞职下海。1995年,王文斌创立了斯瑞新材,专注于铜合金材料的研发和制造。
成立20余年,斯瑞新材已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制造高导高强铜基合金新材料的厂家。饮水思源,王文斌也在不断回馈母校,先后多次捐助基金支持母院建设,与母院共建“西安交大-斯瑞铜基新材料创新中心”,建立科研合作。
还有西交大校友王亚龙创办了莱特光电。2010年,王亚龙创业,取名莱特光电,寓意着“像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一样,开创中国OLED材料产业”的愿景。有趣的是,斯瑞新材和莱特光电的核心创始团队,是西交大材料学院的校友同门。2022年,莱特光电在科创板上市,王亚龙坐拥人生第一个IPO。
回顾在西安交大的求学经历,王亚龙曾说道:
“我在交大读书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美丽的校园、宏伟大气的图书馆,以及良好的学习氛围,到现在都感觉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虽然远离北上广深,但西安交大一直是硬科技投资人关注的重点高校之一。
“西安交通大学作为传统工业强校,在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工程热物理、核科学与技术、半导体和材料领域都比较有优势。”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透露,此前中科创星投资了多家西安交大相关项目,主要集中在能源和材料领域。
热闹一幕:
投资人去西安高校挖项目
投资人盯上西安交大并非偶然。
追溯起来,西安交通大学是我国最早兴办的著名高等学府之一。十九世纪末,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盛宣怀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信念,于1896年在上海创建了南洋公学,后定名为交通大学,这便是西交大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战略的需要,国务院决定1956年交通大学的主体内迁西安。1959年定名为西安交通大学,并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而交通大学上海部分定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后来,西安交大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和“985”工程建设学校。
建校百余年来,这所大学创造了百余项国内外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一”:在抢占科研制高点方面发挥了交大的引领作用,其中包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第一个汽轮机、汽车制造、制冷与低温和压缩机专业,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首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处理芯片,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等。
同时也为社会输送的大批人才:有200余名西交大校友当选“两院”院士。迁校以来,西安交大向国家输送了各类人才29万余名,学校培养或在校工作的院士89名,走出了6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教育部曾对西安交大有一句评价,“这是一个能在浮躁世界中放下一张平静书桌的地方。”这也是对西安交大最准确的评价,正如校训“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而在投资人眼里,在西安,像西交大这样气质的高校不在少数。譬如同样低调且有实力的西工大,也是投资人的重要项目源。
地处西安,西工大在全国的知名度不高,却是被国家认定的国防工业院校,也被大家亲切称为“国防七子”之一。过去数十年,西工大创造了新中国历史上多个国防特色鲜明的“第一”。全国第一架小型无人机、第一台地效飞行器、第一型50公斤级水下无人智能航行器和第一台航空机载计算机均诞生于西工大。历史上,铸造、航空宇航制造工程、飞行力学、航空发动机、火箭发动机等6个学科的全国第一位工学博士,均由西工大培养。
就连海内外名校毕业生挤破头想进的华为,也颇为偏爱西工大。2020年,华为联合西工大开设“鸿蒙生态菁英班”,目的在于培养掌握前沿终端技术的优秀人才。
这几年,创投圈崛起一支西工大系创业者——手握华秦科技和铂力特等两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折生阳,毕业于西工大铸造工程专业;工业级无人机独角兽因诺科技,创始团队均脱胎于西工大研究团队;新材料领域的现象级创业公司泛锐熠辉,创始人姚栋嘉是西工大材料学博士;被字节收购的黑帕云创始人陈金洲早年被保送到西工大,学习航空动力工程;道博新材是西工大复合材料构件先进制造技术团队的成果转化公司;联丰迅声创始人项彬是西工大航海学院的硕士毕业生;大衡天成创始人游鸿为西工大博士……他们上天、入地、下海,创业范围辐射航空、航天、航海、材料和制造等多个硬核领域。
当然,西电也是不容忽视的一股力量。位于西安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或“西军电”,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悠悠数十载,西电为创投圈输送一个个实力强劲的硬核创业者。譬如光伏设备龙头北方华创董事长赵晋荣,毕业于西电的微电子专业;机器视觉头部公司凌云光掌舵人姚毅本科就读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即西电的前身,而该公司也是本土创投巨头达晨为数不多重仓的项目之一。
“还有西安微电子研究所、西安交大、西电、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一定会带来下一步西安在相关产业的发展。”中金公司投资银行部负责人王曙光在2022全球创投峰会分享道。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对理工科人才的依赖度非常大,西安深厚的理工科人才底蕴逐渐展现出来了。
“当前正处于硬科技的创业周期,硬科技项目技术壁垒高,需要长期、可持续的正向研发能力。而西安这几所高校一直低调做研究,踏踏实实搞成果转化,他们的项目是具有独特优势的。”英诺天使基金运营副总裁张雷表示。
“从高校的情况也可以看出,西安是一座很有定力的城市。”北京一位投资人分享自己的观察:这些年,西安一直坚持在硬科技产业深耕,即便在互联网最热烈的时候也未改初心。
如今,硬科技创业崛起,这群曾被掩埋的理工高校终于等来自己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