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粉狂魔”海底捞对它的“上帝”出手了。
3月14日,一则#海底捞回应必须点锅底#的话题冲上热搜。内容显示,有网友发现海底捞不能点4个清水锅了。对此,海底捞全国客服回应称,必须付费点一个锅底,否则不能下单,且不能自带锅底,这是今年的新规定,在全国门店统一执行。
截至发稿,该话题已有4.6亿次阅读,1.5万次讨论。一时间,“海底捞被薅疼了”“海底捞出手反击了”“这波我站海底捞”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热议中,另一大角色——羊毛党,再次被拉入大众视野。
原因是,在很多人看来,为什么海底捞会换掉自己的牛肉粒,为什么海底捞会禁止自带食材,为什么又会规定必须点锅底,是被羊毛党薅秃了。毕竟即便是过了两年多了,江湖上依旧流传着“妈妈带两个孩子去海底捞,只花了27元,还吐槽服务员态度”的薅羊毛故事。
小红书中“27元吃海底捞”的经历
“薅羊毛”不算是新鲜事,在电商崛起之际,“羊毛党”凭借注册立减、首单优惠、拉新免单等方式“一举成名”。但经过几年的发展,我们发现,“薅羊毛”已经不再是单纯囤个购物券、抢盒免费鸡蛋这么简单,随着“薅羊毛”类型的增多,其参与主体和方式更多样,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现在的“羊毛党”发展出了哪些新手段?“帮你省出一套房”的薅羊毛攻略,消费者真能省到钱?“薅羊毛”行为的边界又在哪里?教你“薅羊毛”的人如何在背后赚的盆满钵满?更多新的问题需要深入探究。
01、被“薅秃”的海底捞们
在“海底捞必须点锅底”的热搜出来后,开菠萝财经随机来到一家海底捞就餐,在被问到为什么不可以全部点清汤锅时,店长无奈地解释道,“做什么的都有,实在是太乱了,有点受不了”。
他说,带火锅底料还算小问题,有些人用大量小料自制各种锅底,不仅造成了浪费,导致其他消费者没法正常使用,还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增加了更多的人力成本。
“刚开始是允许的,只是后来这样做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位店长补充说,另外有些人的“花式吃法”也会带来很多问题,用餐环境、食品安全、消费体验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只是简单的“省点钱”本无可厚非,但就为了凑热闹、好玩,有点“过头”。
开菠萝财经注意到,在网上流传的“花式吃海底捞”的攻略中,自带鸡鸭鱼肉,不点一个菜,还顺带让服务员帮忙收拾食材,10元就能在海底捞吃到饱;一桶油、一个锅,一家人,在海底捞自制满汉全席;拍黄瓜、榨果汁、暗号换一堆礼物等现象非常多。这些内容甚至成了各大社交平台中的流量密码。
小红书中海底捞薅羊毛的教程视频
当然,中招的也不只有海底捞。
此前曾有报道称,星巴克发起“星巴克App注册新人礼”活动,新用户注册可领取一杯圣诞节特饮,被“羊毛党”利用,一天注册了40多万个虚假账号,带来超1000万的损失,平台不得不暂停活动。拼多多也曾因“100元无门槛优惠券”活动出现bug,被盗取数千万元平台优惠券,最后报警处理。
与上述有着一定技术壁垒的“薅秃噜皮”不同,在社交平台中,带消费者“省钱”的“薅手”们则是“薅无止境”,无所顾忌。
一些打着“挑战XXX”旗号的博主们,名义是为满足粉丝愿望,实则博眼球赚流量。有人“挑战0元吃垮山姆会员店”,一分钱不花,狂炫高档牛排;有人“挑战吃哭炸串老板”,一个小盒里插了近百根烤串;有人“挑战装最多的草莓”,在自助采摘时,3斤容量的小筐硬塞下10斤草莓。最为出名的还是当年必胜客推出的自助沙拉业务,无数人模仿的“水果塔”装盘技巧,堆成山的食材,给门店带来了高额的成本,最后该项目被迫取消。
此外,借着商家的某种免费服务“薅羊毛”的人也有不少,比如之前有新闻爆出,一些网红追“BM风”热潮,成人在优衣库免费试穿童装拍照,导致很多衣服被撑大、弄脏,无法售卖。另外不少穿搭博主,钻“7天无理由退货”的空子,买大量品牌衣服保留吊牌,最后全部退回,但很多衣服已经被损坏,严重影响着商家的利益。
“我也经常薅羊毛,这主要是我妈妈带给我的影响,所以我日常的消费也会‘斤斤计较’,能便宜1块,绝不多花5毛。”今年26岁的小格对开菠萝财经说,自己会囤券、盯折扣、算减免,她觉得,正常范围内的薅羊毛不应该转嫁到商家身上,教你“薅秃”店家的网红与其说是帮你“省钱”,不如说他们需要的是流量。
对这次被“薅”上热搜的海底捞,很多人表示同情、支持,原因很简单,肆无忌惮的“薅手”们,不仅让品牌蒙受损失,还影响了整体消费者的权益,最终,涨价、减量的“锅”只会落到消费者头上。
02、“薅羊毛”成风,谁的锅?
从简单的省钱小技巧,变成“片甲不留”的薅羊毛,“薅风四起”的背后有着多方面原因,涉及的主体也比较广。
首先是打着“帮你省钱”的“薅手”网红们。他们广泛存在于各大社交平台,这类网红一般归属于美食、探店、娱乐、吃播等领域,有专属的MCN公司,粉丝数量在十万到百万之间不等,其发布的视频、照片、笔记,大多带着较为夸大的字眼,“0元购xxx”“在xx不花钱的小技巧”“0元吃垮xxx”等标签非常吸睛。
同时,他们的业务也很广泛,除了标注提供各种会员、代购产品之外,这些“薅羊毛”视频中,多带有下载某个APP、银行卡注册、美团外卖领券等跳转链接,夹杂的化妆品、游戏、店铺等广告更是数不胜数。
小红书、抖音中“薅羊毛”博主截图
在一些人眼中,去一家高档餐厅吃万元美食的噱头,远不如去高档会员店不花钱吃饭更具吸引力,或许*个发现海底捞省钱小技巧的人并无恶意,但无奈后续模仿者在蹭流量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并将其变成了盈利的手段,持续吸引着后来者。
第二大推手是推荐这些内容的平台方。“薅羊毛”内容的猎奇性、趣味性、裂变性,自带强大的引流体质,而不少平台方又没有做到严格筛选,甚至给予流量,很容易导致内容越猎奇,获得的流量反而越大,变相地让吃垮店家的“薅风”越来越大。
开菠萝财经注意到,目前,小红书中“薅海底捞羊毛”的相关视频最高点赞量已超30万;抖音里“7元吃海底捞”“9块吃垮海底捞”“海底捞0元吃法”等攻略中,热度最高的视频点赞超40万;微博里关于#海底捞攻略#相关话题也有超3000万次阅读。
一位美食探店博主对开菠萝财经说,感受非常明显,之前自己做的一些探店视频流量并不好,点赞都在500左右,但是加上“吃垮”“捡漏”“x元挑战”等标签后,点赞量会翻倍。他表示,这类内容很有流量,平台就会有意推荐。
抖音某美食博主视频点赞量对比
“两块Q吃垮烧烤店”的流量明显更高
第三大推手是专业的“羊毛党”,他们通过一定的技术和严格的上下级体系建设,将“薅羊毛”发展成为一个“产业”。利用普通人“贪小便宜”的心理,通过拉社群、下载返利app、弹窗广告链接等方式,引诱着更多参与者。
他们大概可以分成四种类型:刷单型(利用刷单软件,对某一活动刷单优惠,获得利益);任务型(通过完成平台的某个任务,如注册银行卡,获利赚钱);黄牛型(垄断某一产品,高价出售获利);黑客型(利用技术攻克平台网站后获利);研漏型(发现某个漏洞后,持续钻研,以此牟利)。
最后不得不提一下海底捞、山姆会员店等品牌方,虽然在被“薅秃”的事件里,他们属于“受害者”,但不能忽视的是,品牌方也曾主动教大家“薅”,并吃到过红利,甚至借此迅速打开市场。
如之前网上广泛流传的“海底捞锅底DIY手册”,主动教顾客如何用免费的小料在清水锅里自制不同锅底,手册制作者是海底捞自己。山姆会员店也曾为了推销自己的会员卡,主动让博主来店试吃,并承诺不限量供应,结果是引来了更多人效仿。
对于品牌来说,被“薅羊毛”能带来流量效应,比起几个免费的锅底、试吃品,让更多人知道自己显得更为划算。而现在它们已经长大,没必要再被“薅”了。
03、省钱可以,“薅”需适当
“薅羊毛”最初目标的是为了省钱而不是牟利。但是随着电商“价格战”的升级、互联网技术的提高、网红经济的崛起,一些“薅羊毛”的人为了牟利,走上了违背道德甚至法律的道路。
首先*个方向是“薅羊毛”黑灰产业,上文提到的拼多多、星巴克被“薅羊毛”的事件中,“羊毛党”通过群控软件、改码软件等手段,利用虚假信息囤积大量优惠券,在活动中购买产品或者转卖后获益。这种有秩序、有工具、有人员专业组成的“薅羊毛”产业链,属于违法行为。
图源 / 新京报
中伦律师事务所胡子豪律师向开菠萝财经介绍,如果是在平台规则允许范围内,消费者无主观恶意,并未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薅羊毛”是合法的。但上述行为是团伙利用技术手段,主动“薅羊毛”是违法的,其后续交易属于不正常的交易行为,获得的利润也属于非法所得。
其次是在法律边缘疯狂试探的“薅羊毛”行为,即上述提到的有人发现了平台漏洞后,将其发布在各大群聊社群和平台上,大家一起“薅羊毛”。
此前元气森林被曝出,因淘宝店运营出现事故,原价79元一箱(12瓶)的气泡水,用户直接以平均每箱约3.5元拍下。部分人将消息发到小红书上后,14.05万用户疯狂下单,造成了超4000万元的损失。
在发现某个漏洞后,一哄而上“薅羊毛”的背后是法不责众的心态。胡子豪律师强调,虽然这些行为不违法,但也不道德,而且如果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发起人或诱导者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最后是普通人作为韭菜被“羊毛党”薅的情况。小格补充说,自己想“薅”点羊毛,非常费劲,不仅要关注大量领券的公众号、博主的账号,还要下载一些返券返利的APP,耗时耗力。并且在薅的过程中,自己实际上也被中间商“薅”了一遍。
而与小格不同的是,没有“薅羊毛”经验的人很容易就会掉入“羊毛党”的陷阱。在网上,关于自己“薅羊毛”反被“薅”的经历数不胜数。轻则点击不明链接,下载购物APP,诱骗多次消费,重则直接进入某个钓鱼平台,被不法分子掏空钱包,得不偿失。
小红书中博主被“羊毛党”骗的帖子
合规合法的“薅羊毛”于商家而言,既能提高销量,也能迎合“薅羊毛”群体的市场需求,借此提升品牌知名度。消费者适当的薅羊毛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实惠,但如果是为了蹭流量,搞噱头而故意“薅秃”店家的行为,不但有悖于道德,还有可能反被“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