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一文详解瑞信爆雷

瑞信爆雷的引线在于昨日沙特国家银行的拒绝增资决定和瑞信关于全年业绩亏损的声明。

今日股民中流传最广的段子莫过于“瑞信市值不如瑞幸”、“不知道帮瑞幸上市的瑞信现在是什么心情”……

昨日美股银行业危机继续蔓延,在纽交所上市的瑞士信贷收跌13.94%,盘中一度跌超30%,而其在瑞士市场的股票交易已经自动停止。与此同时,美、欧两地银行股集体下行。

瑞信爆雷的引线在于昨日沙特国家银行的拒绝增资决定和瑞信关于全年业绩亏损的声明。

据报道,瑞士信贷的*投资者沙特国家银行表示,不会在瑞信持股超过10%,因此也不会向其提供进一步的财务援助。

此外,瑞信周二证实其2022年业绩净亏损近80亿美元,并在内部控制中发现了一些重大弱点。

加上美国区域性银行接连倒闭的恐慌情绪传染,瑞信成为了*家进入危机漩涡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

一路颠簸

早在去年10月初,关于瑞信经营不善的传言就已经开始在市场上蔓延。当时澳大利亚知名记者David Taylor曝出一家大型投行濒临破产,瑞士信贷在一瞬间就被顶上风口浪尖。

此后,在10月底,瑞士信贷披露三季报。数据显示,该行三季度营收38.04亿瑞士法郎,同比下滑30%;净亏损40.3亿瑞士法郎,而去年同期时还盈利4.34亿瑞士法郎。

季报一出,更加证实了市场对其倒闭的揣测,瑞信股价也因此大跌20%。

而这也不是瑞信*次报告亏损。瑞信去年已经连续四个季度亏损,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差表现。四季度客户更是严重外流,高达1110亿瑞士法郎遭遇赎回。

其前*股东Harris Associates更是在丑闻后出清瑞信的持股,与该行划清界限。

更让人恐惧的是,同为百年老店,同样据称有大量的资本缓冲和优质的流动性资产,瑞信的种种情状与倒闭前的雷曼兄弟投资银行几乎雷同。这也让更多人担忧,瑞信的亏损前方是否酝酿着另一场“雷曼危机”。

孤例与共性

根据中金的研究,瑞信这次爆雷既有其本身内控不足引发流动性压力的个体因素,也体现出全球便宜钱消失后,金融系统的薄弱环节。

瑞信所谓的内部控制问题,与其在2021年的两场重大投资失败有关。

2021年3月,供应链金融公司Greensill破产,导致瑞信关闭了其持有的供应链金融基金。截至2021年年底,瑞士称其对应的资产管理风险敞口约为12亿美元。

其后,家族理财办公室Archegos Capital Management爆仓,前老虎亚洲的基金主管Bill Hwang对多只股票的高杠杆策略失灵,并导致背后投资人瑞信最终损失超过50亿美元。

瑞信自此元气大伤,也进入了令人不安的亏损模式。客户出走、难以挽回市场信心……而沙特国家银行的声明不过是新的一根稻草,实际上,瑞信早已难支。

另一方面,美国硅谷银行、Signature银行的倒闭也让全球市场风声鹤唳,每个人都在害怕“雷曼危机”的重演。

在欧美等主要央行不断的加息政策之下,银行业在长期低利率环境下的结构性问题被不断凸显,这也让投资者疑虑重重。

德国法兰克福金融与管理学院金融教授Sascha Steffen解释,银行过去在宽松环境中,为了获得回报不得不承担更多风险。而现在投资者担心银行资产负债表是否存在他们不知道的风险。

此外,欧洲银行业更高的杠杆和更弱的增长也在加深瑞信的不幸。据中金指出,欧洲长期的金融分化问题给欧洲监管机构带来了更大的操作难度,其对风险的处置并不像美国那样灵活。

与雷曼的比较

瑞信虽然也是大而不能倒,但这次的危机与雷曼相比,或许并没有那么高的全球传导风险。

雷曼当年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契机在于次贷,房地产市场和居民负债通过金融市场紧密连结,且全球金融机构都或多或少参与了美国的次贷投资,这导致风险的传染性极强。

但回看瑞信,其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资产业务的投资失误,而其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等核心指标其实尚在监管的标准之内。

不过,这并不代表瑞信倒下对金融体系毫无影响,因为风险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目前无人能说清楚瑞信在期限错配、资产嵌套和风险敞口等方面的风险,其只有在暴露之后才能被清楚看到。

而另一重风险又来自于市场本身的情绪,很多本可以平安渡过的隘口,往往因为市场恐慌心态(如股价不断下跌)的出现而变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这就要求监管机构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件。美联储、财政部和存款保险在硅谷银行倒闭后的联合措施,以及对Signature银行的迅速接管就是其中一种做法。

在瑞信身上则体现为瑞士央行的快速介入。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FINMA)今早发布联合声明称,如有必要,央行将向瑞士信贷提供流动性支持。之后瑞信表示,瑞士央行将向其借出最多500亿瑞郎用以补充资本。瑞信随后进一步说明将回购30亿瑞郎的债券。

从目前的效果来看,在瑞信信贷宣布回购债券后,日本银行业周四上午盘中跌幅收窄,东正指数跌幅也自2%缩至目前的1.36%。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财联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金融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