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欣旺达近六年来的第五轮再融资。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显示,在此次48亿元定增预案之前,欣旺达已分别在2018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共四轮融资,募集金额分别约为25.54亿元、11.20亿元、39.15亿元和31.20亿元。
深耕电池行业多年的老牌企业欣旺达(300207.SZ)近期似乎有点忙:不是在融资,便是走在融资的道路上。
3月8日晚,欣旺达发布了一连串的公告,当中最让市场瞩目的,则是其新一轮再融资计划: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股份,募资总额不超过48亿元,其中约20.31亿元投向SiP系统封测项目,约13.58亿元用于高性能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池项目,余下的约14.11亿元作为补充流动资金。
这已经是欣旺达近六年来的第五轮再融资。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显示,在此次48亿元定增预案之前,欣旺达已分别在2018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共四轮融资,募集金额分别约为25.54亿元、11.20亿元、39.15亿元和31.20亿元。
融资何太急?
公开信息显示,欣旺达是深耕电池行业多年的老牌企业,建立了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完善的锂电池产业链,提供包括消费电池、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在内的丰富电池产品,是全球*的消费电池制造商。但受再融资消息影响,3月9日欣旺达二级市场股价低开低走,截至收盘,录得3.19%的跌幅,成交量较前一天增加50%至3161万股;而当天锂电池概念指数微涨0.17%。
盘后,众多欣旺达的中小投资者纷纷在某股吧论坛中留言,发出对此次再融资的不满之声。更有市场机构对欣旺达频频融资的举动提出质疑,一位深圳私募机构研究员向记者表示,欣旺达自2020年以来是每年一融资,且当前距离上一次融资仅仅不到半年时间便迫不及待提出新一轮融资,“每一轮融资都有补充流动资金,且额度越来越大,这值得警惕”。
公开资料显示,欣旺达上一轮融资发生在4个月前的2022年11月14日,是通过发行GDR(全球存托凭证)的方式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募集了4.4亿美元资金,折合人民币约31.20亿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该部分募资金额的约27.81%已被用于补充营运资金。而在3月8日晚公布的新一轮融资预案中,亦计划有14.1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对于为何在瑞士GDR融资不到半年便立即展开48亿元定增的做法,欣旺达证券部的相关工作人员在3月9日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解释称,这两次融资的目的不一样,GDR部分由于是在瑞士上市,目的主要是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其逻辑是提高公司的海外知名度,从而扩宽海外业务。
“而这一次最主要是针对公司两个大的消费类项目:SiP系统封测项目和圆柱锂离子电芯项目;而这两个项目都是围绕我们的主营业务展开的”,她进一步强调,此次48亿元定增在拓宽该公司业务范围的同时,更能增强其消费类业务的实力。
据欣旺达3月8日晚的公告,此次定增募集金额除了约14.11亿元作为补充流动资金外,其余的将用于以下两大项目,分别是约20.31亿元投向SiP系统封测项目,约13.58亿元用于高性能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池项目。
其中,SiP系统封测项目由其全资子公司浙江欣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项目建设期为3年。该项目拟新建电源管理系统SiP系统封装生产线及配套设施,项目达产后将主要形成年产1.1亿只SiP系统封装电源管理系统产能,预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而高性能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池项目则由全资子公司浙江锂欣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实施,项目建设期亦是3年。该项目拟新建高性能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池生产线及配套设备,项目达产后将形成年产3.1亿只高性能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芯产能,预计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上述工作人员进一步指出,现在由于是增发预案,所以可能没写的那么详细,“后续等到出募集书明书,届时会把这些项目订单介绍得更详细点”。
其实,市场质疑的焦点并不仅仅限于半年内的两次融资,而是欣旺达近年来的频繁融资。通联数据Datayes!的统计显示,在此次48亿元定增预案之前,欣旺达已分别在2018年、2020年、2021年和2022年通过多种形式进行了共四轮融资。
其中,2018年3月,欣旺达以非公开发行2.58亿股的方式募集资金总额25.54亿元(注:该次融资为2017年提出,因此在欣旺达的相关公告中称为2017年融资),其募资投向分别为消费类锂电池模组扩产项目、动力类锂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两年后的2020年7月,欣旺达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为11.20亿元,其募资投向分别为消费类锂离子电芯扩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2021年11月,欣旺达向特定对象发行数量为9344万股的新股,募集资金39.15亿元;其募资投向分别为3C消费类锂离子电芯扩产项目、3C消费类锂电池模组扩产项目、笔记本电脑类锂电池模组扩产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紧接着2022年11月,欣旺达通过发行GDR的方式在瑞士证券交易所募集了4.4亿美元资金,折合人民币约31.20亿元;按计划其募资投向为:约45%支持公司全球业务发展和国际部署、约30%用于加强研发能力、约25%用于补充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但实际上截至2022年12月31日(则募资成功不到2个月),欣旺达已将27.81%的所募资金用于补充营运资金。
加上此次48亿元定增,这已经是欣旺达6年内第五次再融资。记者留意到,这五次再融资的间隔时间是越来越短,融资项目虽然每次各不相同,但补充流动资金却是雷打不动的一项,且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具体数据而言,2018年计划补充流动资金0.66亿元,2020年是3.36亿元,2021年大增至10.00亿元,2022年虽略有下降(约8.00亿元左右),但到了2023年的这次定增,更是计划将补充流动资金的额度扩大至14.11亿元。
当谈及公司近年来为何每年都要融资这一问题时,上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其实大家可以这样理解:一般我们都是按照公司的业务发展趋势去制定这个计划(指融资),然后去做相应的业务布局,“你总不能说等公司发展到了一定大的规模以后,才去做这个部局吧?如果这样,那岂不是晚了吗?”
那么,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不断融资不断上新项目,会否使公司对此消化不过来?对此,她断然给予了否定的答案,强调称“我们做这些都是有提前规划的,都是有在手订单去支撑的,不是盲目的去融资。如果你有留意,你就会知道在每次的募集说明书里都有相关方面的详细介绍”。
还会继续吗?
正如该工作人员所言,欣旺达在每次的募集说明书都对相关项目的投入金额及承诺收益描述得很详细,但结果又是否真能百分百完成承诺呢?
对此,她表示,其实之前的几个项目,比如2021年定增的几个项目,大概都进行得差不多了,只不过是建设周期还没有结束,所以还没有算效益,但是它的募集资金的使用进度等都是正常进行的;“除了可转债融资中有一个项目,因为去年消费类电池市场的原因导致没有达到预期(但也完成了80%以上,并不算很低)。正是因为之前那几次融资的钱都差不多用完了,然后投入的项目预期效益也差不多达到,所以才会有现在这些项目的出炉融资”。
但事实并非如该工作人员所言的那么乐观。记者查阅欣旺达3月8日晚发布的“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报告”发现,截至2022年12月31日,欣旺达前四轮的融资项目中,屡屡出现承诺效益未达标的情况。
比如在2018年的融资项目中,承诺效益15.79亿元的动力类锂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虽然已投资了5.1亿元并在2018年12月31日前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累计产能利用率才71.90%,2020年到2022年的三年实际效益更是空白,远未达承诺效益。
2020年的可转债融资项目中,承诺效益1.17亿元的消费类锂离子电芯扩产项目,虽然已投资了6.65亿元并在2021年12月31日前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其累计产能利用率才74.58%,累计实现效益才9624万元,为承诺效益的81.95%,仍然未达标。
至于2021年的定增融资项目,截至2022年12月31日均尚未达产,未计算效益;更不用说2022年11月才完成的GDR融资项目了。
欣旺达从2018年以来持续不停的再融资,在部分融资项目并未达到预期效益的大背景下,为何不踏实的做好上述项目后再谋发展,反而要急于再度增发上新的项目?
对于这一问题,上述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些项目中,由于有一些建设周期比较长,所以要算效益的话,可能没有那么快。其后,她进一步向记者解释了2018年增发项目中的动力类锂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到现在为何还没达到承诺效益的原因。
“首先,主要是因为一开始那个规模没有上来,且动力电池业务处于客户导入的早期,故营业收入规模较小;第二,2020年以来受疫情影响车企纷纷停工停产间接拖累公司订单,此外再叠加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导致整个动力电池的毛利比较低,所以整体效益不达预期”,她进一步强调称,如果后续动力电池规模化效应上来后,那它对那个利润水平以及营收都会有比较正面的影响,从而肯定会改善这个效益问题的。
2018年的融资项目什么时候能够达到承诺效益,这似乎已经不是市场最为关心的问题。因为随着欣旺达2023年48亿远定增预案的出炉,投资者更关心的问题是,下一轮再融资项目会在明年甚至今年底抛出来吗?毕竟,从近几年欣旺达的再融资间隔时间来看,是越来越短,甚至不及一年时间。
而从3月8日晚的一系列公告中,亦似乎出现了这个苗头。在当晚的公告中,实际上欣旺达共发布了三大投资项目,除了SiP系统封测项目和高性能消费类圆柱锂离子电池项目这两个被划入48亿元定增的项目外,还有一个规模更为巨大、计划总投资额高达52亿元的盈旺新能源精密结构件项目。
公告显示,该项目由欣旺达控股子公司惠州市盈旺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盈旺”)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成立项目公司进行投资建设,计划总投资52亿元,资金来源为盈旺自筹资金,主要建设内容为3C消费类精密结构件及新能源电池精密结构件。截至本公告日,盈旺与浦江县人民政府已签署项目投资协议书。
同一天公共的三大投资项目,两个金额较少的需要进行定增融资,所需金额*的项目反而是自筹资金,这一现象确实频为反常。盈旺究竟有没有这个自筹的实力?是否仍然是需要通过再融资来实现这笔资金的筹备?
对此,欣旺达证券部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这个52亿元的项目是自筹资金,没有做为本次的融资项目。“它最主要是分批去建设,不是说一下子投52亿元。这个分批的话,那对于公司的资金压力来说,就没有那么大了”。
至于如何自筹,会否出现“先期让公司出钱,后期再通过融资补上”的模式等问题,她也显得模棱两可,“这个,我现在也没有办法说明它未来是不是还要融资。但是我要跟您说的是,公司再融资的频率并没有那么快。就算现在这个定增项目融资顺利的话,其过程走完也应该是下半年甚至是年底的事了。至于届时(指明年)那个52亿元的项目会不会再去做融资,这个目前我也不清楚的”。
记者留意到,在欣旺达此前的多次再融资项目中,是曾多次出现“一开始由公司出钱先自行投资,后期用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金额”的模式。最早的先例,是在2018年融资的动力类锂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中,先期由公司投入6.24亿元,后来募集资金置换先期投入的这些金额。
此后,如2020年融资的消费类锂离子电芯扩产项目、2021年融资的3C消费类锂离子电芯扩产项目、3C消费类锂电池模组扩产项目、笔记本电脑类锂电池模组扩产项目均是先期由公司自行投资金额,后期通过再融资成功后,用募集资金把先期投入的资金置换出来。
27706起
融资事件
1.55万亿元
融资总金额
14276家
企业
3594家
涉及机构
1912起
上市事件
16.30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