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又一次释放强工业的信号。
“我们在GDP当中占比较大的这些行业,要重点稳住。同时,要发挥好重点地区的作用,发挥好工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3月1日下午,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国新办“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
在加快推进新兴工业化的背景下,工业经济已然成为决定区域竞争态势的关键变量,越来越多的省份加入新一轮“工业竞赛”。今年开年以来,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经济大省均提出工业投资跃升计划、制造业增加值占比提升等计划,冲向工业经济进阶的冲锋号。
山东是最为迫切的一个。就在工信部新闻发布会同一天,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提出,各级要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这是山东首次提出将工业作为“头号工程”,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为何经济大省集体吹响工业进阶的冲锋号?在经济大省中,山东为何成为对工业重视程度最高的省份?最直观的数据是,山东连续多年稳居全国前三的工业增加值,已在2022年被浙江赶超。
01 大省“挑大梁”
工业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压舱石,而新型工业化则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了40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到33.2%。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比27.%,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5.5%,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31.8%……”
金壮龙用一组数据直观地说明,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正在显著加快。不仅工业规模持续提升,更为重要的是在这种过程中产业结构也迎来进一步优化。比如,新能源汽车、光伏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
从这一维度来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的必由之路。尤为值得注意的是,金壮龙在“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中提及,“要发挥好重点地区的作用,发挥好工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在工业经济领域,工业大省同样要挑大梁。从工业规模来看,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分列前四位,是稳定工业增长的主力军。今年开年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大省已经吹响工业经济进阶的冲锋号,支撑宏观经济大盘的稳定增长。
《广东省激发企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实施工业投资跃升计划,推动2023年全省工业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江苏提出,全力推动全省工业经济率先整体好转,进一步提升“江苏制造”竞争力,力争全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以上;
《浙江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浙江制造”在全球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的位势明显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稳步提升。
从工业规模到竞争力的提升,新一轮工业经济进阶战的冲锋号已然吹响。在此过程中,山东无疑是最为积极的省份——
2月1日,全省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要将工业经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3月1日,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指出,各级要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全面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切实形成工作合力。
从“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到“作为‘头号工程’来抓”,山东不断加码工业经济。即便从全国来看,其对工业的重视程度和力度也是十分罕见。毫无疑问,山东已然成为新一轮工业竞速中提速最快的选手之一。
02 山东为何抢跑
实际上,近两年山东已经尝到工业经济回暖的“甜头”。
从2020年至2022年,山东工业增加值从2.30万亿上升至2.87万亿,两年增长达5752.5亿元。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带动下,山东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动能培育均取得不小的成效。
比如,培育国家级绿色工厂223家,居全国第2位;“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为32.9%,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锂离子电池制造、集成电路制造、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等新能源新材料相关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6.9%、38.6%和60.7%。
不过,这种积极变化更多是纵向对比优势,倘若横向对比粤苏浙差距则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比如,浙江近两年工业增加值增长达6243.5亿元,相比山东高出490余亿元。这也使得浙江在工业增加值取代山东晋级全国第三位。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浙江、山东工业增加值分别为2.89万亿元、2.87万亿元,前者一举反超后者百亿元。回顾过去十年,广东、江苏工业增加值增长均超过2万亿元,浙江也超过1.3万亿元,而山东的工业增加值增量仅为9263亿元。
更为重要的是,山东规上工业企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窘况。2022年,虽然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增长4.2%,但是利润总额却下滑12.6%。这也反映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以及企业的提质增效仍然任重道远。
在中国经济进入加速恢复和回升的背景下,山东只有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重塑制造业优势才能真正带动经济体量的跃升。
今年初,山东提出,要聚焦培育壮大“*产业”,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业强省,挺起山东“产业脊梁”,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03 如何再加速
对为数不多具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的工业大省山东而言,新能源汽车无疑是提升工业转型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难得机遇。
202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力度,整合锂电、动力系统、整车制造等资源,尽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竞争优势。山东省内济青烟三大城市,也均出台相关发展规划,围绕新能源车做文章。
在当地媒体近段时间的报道中,一个被反复提及的例子是陕西。2022年,陕西汽车产量突破百万量级,最主要的贡献便是新能源车。数据显示,2022年,西安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量99.5万辆,同比增长270.4%,整车产值1362.1亿元,增长219.7%。
山东也想要搭“快车”。此前,比亚迪在济南规划了新能源乘用车与零部件两大项目,总投资150亿元。根据测算,两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15万辆整车以及电动总成和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可吸纳就业2.5万人。
去年11月,比亚迪在济南首台电动汽车整车下线。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比亚迪将以济南基地首台整车下线为新的起点,不断提升产能,确保一期项目快速达产见效,助力济南建成国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实现千亿级产业链集群。
而作为全省经济龙头,青岛以制造业起家,拥有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却与汽车产业发展“黄金期”失之交臂。据当地媒体报道,本世纪初,青岛只有一汽解放商用车一家车企,经过多方接洽,才将上汽通用五菱引进。此后,青岛虽然陆续引进多个整车项目,但终究错过了燃油车发展的黄金期。
此后一路奋起直追,从当前的布局来看,青岛已拥有8家整车厂、28家改装车厂、近300家规模以上配套企业的千亿青岛汽车产业集群。眼下,青岛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24条重点产业链,目标是到2025年,汽车产业链产值突破3000亿元,建设全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
需要指出的是,在山东的产业结构中,传统产业占比高达70%,新旧动能转换并非只要新,改造提升传统动能也是提振工业的重点之一。山东亦提出,继续聚焦重点产业实施工业技改提级行动,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竞争力,进一步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
14124起
融资事件
1.66万亿元
融资总金额
9451家
企业
3122家
涉及机构
2032起
上市事件
21.8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