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如何在中国投出GHATGPT现象级团队?

把做投资看成一次长跑,保持着我们的节奏尤为重要,在科技行业尤为凸显。

冬逝春来,中国股权投资行业的开年盛会来了。新的一年,创投行业将面临哪些挑战?又将缔造怎样的商业传奇?2023年2月24日-25日,由清科创业、投资界主办的2023投资界百人论坛在三亚举行,投资圈共聚一堂把脉不一样的2023,聆听浪潮新声。

本场《科技投资,正当时》圆桌对话由元禾原点管理合伙人费建江主持,对话嘉宾为:

唐兴资本  创始人兼董事长 宫蒲玲女士

天创资本  管理合伙人 洪雷先生

临芯投资  董事长 李亚军先生

中科创星  合伙人 袁博先生

泰达科投  董事总经理 张鹏先生

54

以下为对话实录,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主持人: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和自己的机构。

宫蒲玲:我是唐兴资本的宫蒲玲,唐兴资本专注于硬科技方向投资,领域涉及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生物技术这四个赛道。管理规模已经达到了30亿,已有三家公司顺利在三年内实现了上市,成为了行业的头部。

洪雷:天创资本做投资已经20年了,致力于投资科技领域,最近十几年我们逐渐聚焦三个领域:第一大领域为智能领域:包括芯片、硬件、智能软件等;第二个为医药板块;第三领域是新能源。围绕硬科技我们每年迭代聚焦,目前天创资本一共投了120个项目,其中20多个已经上市,未来我们还会继续在这三个领域持续发力。

李亚军:我是临芯投资的李亚军,我们主要投集成电路。把集成电路画一个圈,只要集成电路范围内的,无论设计、装备、材料,我们全投的。从阶段上来讲,涉及并购、VC、PE。一个人背着包找我们,我们也投。我们是深度覆盖半导体的投资机构。

我本人北欧毕业之后在央企工作三十年,后面从大唐电信转到投资的,也算产业转过来的投资人。

袁博:我们中科创星有三个标签:硬科技、早期、科技成果转化。今年刚好是我们创立第十个年头,目前已经投资了401个硬科技早期项目。我们内部设立了近十个投资小组,覆盖硬科技各个领域,半导体、光电芯片、人工智能、生物医疗、新能源、新材料等都是中科创星重点关注的投资赛道。

张鹏:泰达科投是成立二十三年的老投资机构了,管理规模100亿元,主要投资方向有两个:一个是硬科技为主的投资方向;另一个是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的大健康领域。我在泰达科技负责半导体方向的投资,半导体是泰达科投的优势投资方向。我们在半导体领域是全产业链投资,从设计、装备、材料到制造、封测、外围服务等。现在累计已经投资近80个半导体中早期项目,已经实现半导体项目IPO 12家。

主持人:元禾原点是专业做早期的机构,我们标签就是早期和技术,投资领域为医疗和硬科技,早期里面只投前两轮。九年多的时间里投了大概260余家公司。

中科创星在早期投资中我们比较尊重,是值得学习的投资机构。请袁博介绍一下,专注于硬科技的这些年里,您觉得这个行业,或者你关注的细分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

袁博:“硬科技”是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博士提出的,指的是那些能够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根本性的、底层的、关键核心技术。从“硬科技”被提出,至今已经将近13年,可以说,在所有支持硬科技的人的共同努力下,今天的硬科技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我们认为,这些关键技术是值得不断挖掘和深耕的。因此,中科创星一直在坚定地投资硬科技。

以光电领域为例,中科创星从2013年就开始布局,重点划分了信息、能量(源)、物质三个赛道,围绕光子产业深耕光电领域的早期投资,并探索出“四位一体与四融合”的科研与成果转化模式。

这些年,我们欣喜地看到,不管是政府、学术界,还是产业界和资本,大家都越来越关注底层核心技术,这是非常好的势头。同时,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当大量资本涌入已经坐了多年冷板凳的硬科技赛道的时候,其实也带来了一些泡沫。这是在要求投资人往更早期去看,往深水区走,要更早地接触到项目,比如,中科创星的投资经理都已开始从论文里面找技术去转化。

主持人:许多细分行业不见得温度持续攀升的变化,可能是一些起伏,比如说半导体集成电路行业,李总对集成电路行业可以输出一些您的感受。

李亚军:科技变化是比较身临其境的。我们一直专注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现在不投半导体不好意思说在投资圈里了。这个过程中,我脑中浮现两个词:一个是过剩,还有一个稀缺。

多年的发展,投资圈显现出强烈的过剩状态。企业就那么多,大家越来越内卷;但同时又是稀缺的——中国的英伟达在哪里?我们做出了吗?离世界级企业还差十年二十年不止。实际上我们处在一个过剩与稀缺共存的年代。

宫蒲玲:今天主题是科技,我做了很多年科技投资,感触特别深。

三四年前做硬科技投资还是非常孤独的,这些年迅速热起来。生物技术方向变化也像是过山车,由过热变成了过冷。

主持人:在各位现在关注的硬科技的细分领域,觉得有哪些细分方向是被低估的,价值没有充分挖掘,值得投资机构持续深度挖掘?

张鹏:我个人感受不存在被低估的情况,高估倒普遍存在。投资人往往想发现低估然后低买高卖。现在行业热度高,投资机会多,但好项目很少,我觉得很多行业被高估了。如果说有低估,我觉得可能是对未来10年可能出现的新兴技术应用方向的低估。

洪雷:这个话题跟张总答案差不多,每个行业基本上充分挖掘了。如果遇到一个项目觉得不错,价格反倒相对低一些,我们反过来想这个项目是不是有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价格。这是市场造就的结果。目前捡漏式的项目基本没有,这更加考验投资人对于未来的趋势判断。

李亚军:现在那么多人拿那么多钱天天盯着,找低估不可能。当下大家喜欢做短期小的,很难走到长期的做大的。长期且庞大项目存在,领域内小体型的基本就会被覆盖掉。存在相对比较龙头并非受到重视的个例,汽车电子可能是一个机会。

袁博:科技与农业结合目前是被低估的。大多数年轻人现在都脱离了土地,务农的年轻人相当少了。因此,未来怎么样让机器种地、并把地种好,需要关注。

主持人:新的一年哪些细分领域各位将做重点布局?

张鹏:我们会持续专注半导体领域投资。虽然现在整个半导体行业存在周期性调整和国际新态势的影响,但我们持续看到半导体做为底层技术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潜力。新的一年我们会持续关注一些优质创业团队的项目。

宫蒲玲:我们会更加聚焦军工电子和军工相关的制造业;新材料相关,包括新能源材料、新能源应用场景;汽车电子及汽车相关部件的应用,还有半导体材料、设备等。

主持人:今年一件事造成科技界轰动——ChatGPT横空出世让我们所有人感受到了极大震撼。相信作为投资人、投资机构,我们心里可能都有一个梦想,何时能够投出来一个像ChatGPT这样现象级的团队或者产品,这个应该是在座各位都有的一个梦想。投出这样的一个现象级的产品跟团队,我们应该怎样做?

李亚军:这个题目确实很难的。ChatGPT集整个美国科技界精英,这些东西单拎出来都不是简单的事。

袁博:从目前国内的大环境条件来看,想要出现ChatGPT是比较难的。首先,需要国内的创业者、企业家等等具备极其超前的想象力,能预判未来人工智能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从投资角度来说,需要很强的战略耐性,花足够长的时间陪这样的科技企业成长。只有这样的思维理念,才有可能催生这样的企业。

从科技发展情况来看,尤其是算力方面,几乎大多初创公司是没有能力来承担这部分所需要的巨额经费。所以,如果要在国内打造ChatGPT,需要国内互联网巨头们联合,共建一个庞大的算力数据中心。

另外,不管算法还是模型迭代,国内与国外相比还存在非常大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思考怎么样开拓新的算法模型。

主持人:早期投资,核心是投人、投团队。

ChatGPT团队有五大标签:

一、年轻,整个团队80几个人,平均年龄大概在32岁;

二、背景豪华,团队大部分核心创始人员都来自美国的五大名校;

三、聚焦技术,团队90%的人聚焦在技术产品上面,没有多余的其他无关人员;

四、积累深厚,团队成员都在大公司有过一定时间的积累;

五、华人,团队里华人比例占到近10%。

这个事情对于我们是不是有一些启发,它再一次验证了,一些全新的技术或者全新的产品的出现,其实是跟过去的积累没有什么关系的?

换句话说,我们英雄就是出少年,就像当年在天使轮投寒武纪,寒武纪当然跟ChatGPT不能比,但也是人工智能行业,我们当时投这两个兄弟的时候也是31岁左右。当时我们投它的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它正在做一个很新的事情。

年轻可能是重要的标签。

这两年我们的投资两条主线:一条颠覆性突破性的新技术;第二条相对成熟的技术在成熟商业场景的创新应用。第一条大部分都是90后,我们在年轻人的身上实现我们的一些梦想。

回到人工智能,因为ChatGPT火热,让整个人工智能再一次回到了大家的视野,有很多的预测说2023年会迎来人工智能一波新的热潮,我想请教一下台上的几位嘉宾,对于这个观点你们是否同意?

袁博:同意。今年ChatGPT出来之后,大家看到,(前)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一个人带着五千万美元开始创业,说要打造中国的OpenAI,一石激起千层浪,国内的人工智能似乎又开始向前迈进了。

实际上,从市场端来看,我们也能看到随着ChatGPT出现,国内计算芯片、光模块公司地股票涨势凶猛,说明市场是意识到技术到底是不是好的。为什么市场会出现如此反应?原因就在于“基础设施”做好,应用才有可能更快的得到发展。因此,我们投资了光计算等新兴算力。当然,还包括许多还未达到的、潜在的、颠覆性的技术,也都是人工智能崛起的推动力。对此,中科创星也将持续关注。

主持人:人工智能2023年火热之后对于半导体行业带来什么影响?人工智能是否会一举拉升半导体行业估值?

李亚军:我基本同意的。人工智能因为ChatGPT带来一波应用。人工智能发展至今是符合S曲线的,第一波上去然后下来第二波再起来。我认为目前是第二波重新起步的位置,这是一个根据S曲线的基本判断。

从应用的角度来讲,新的技术存在不停迭代的过程。这里面两点基础,第一就是算力,算力跟芯片进展相关的,一样符合摩尔定律,算力提升,芯片优势会带动后续估值涨更快。另外,光硬件还不够,必须在软件算法上面跟上,二者之间有效配合,同时跟应用紧密的绑定。所以,ChatGPT或者是人工智能,需要软件和硬件匹配着应用结合在细分赛道,我觉得这个时机应该快到了。

洪雷:同意,AI也是我们关注重要的领域,ChatGPT这个现象级事物出现,我们比较敬畏。模型迭代到今天可以达到1700多亿的参数,做出阶段性结果非常震撼,我们也是特别关心国内类似这种技术是否存在类似的苗头。

我们2007年投过曙光,后来做了一个国内的X86芯片,其中也有DPU。我们非常期盼可以有一些苗子公司可以提供一些算力便利。以及软硬结合,好的模型和DPU之间的配合,这个以前不可能想象的。这一点我们虽刚起步,没有ChatGPT立志高远,但我们相信一定有一些场景可以发现机会。

AI在新药蛋白质新的结构发现领域落地上,我们发现了其巨大的生命力。较以前效率跟成本,呈现了一个数量级的变化,这些都是我们非常关注的,我们又敬畏又看好。

主持人:哪些行业应用会借助这波AI热潮快速火热起来?

张鹏:我个人认为AI可能分很多实现层次和阶段,目前我认为较好的落地场景还是在B端。在AI底层芯片领域我们也投资了几家企业,有做加速和训练的GPGPU,有做核心控制的CPU生态,也有做智能驾驶在的ADAS芯片等。我个人短期内还是看好在终端落地的场景,比如说医疗方向的应用,医疗场景里面像AI智能阅片,可以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帮助医生进行快速的阅片判断,包括一些检验检测方向。

主持人:AI的研发包括植入式的脑机接口还有非植入的脑机接口存在巨大发展空间,AI一定会是今年热词。科技是永恒的话题,最后时间,请每位嘉宾就今年的在科技领域投资,给一到两个关键词?

李亚军:关键词是过剩经济学和牺牲经济学。这两则基本原理一直被探讨,无论是对于中国的经济还是其他的经济体,亦或是看放在半导体细分行业来看,我都觉得具有指导的意义。

从半导体来看,很多的东西都是过剩的,小企业分散资金,分散了资源和人力成本,推高了人力成本。我们很大问题在于大量的资源资金投下去,真正的解决了什么问题?

怎么样真正做到突破,这是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把资源聚集起来,做到在重点的领域有所突破,打造塑造世界级的这样一个企业?比如在光刻机、CPU等高端制成领域形成突破,是需要整个投资界一同去考虑、去决策,在此呼吁推动来改变目前投资小而散的状况。

宫蒲玲:两个词:中国的未来,以及中国的希望。

洪雷:持续关注。虽然现在热钱多、内卷、压力大,但整个科技生态在不断进化。在火热的新能源领域,不光有投资界的钱还有政府产业的资金,以高效率形式一同在参与。

袁博:科技投资需要战略耐性和匠人精神。

对投资机构,尤其投硬科技的早期投资机构来讲,投资硬科技一定要有战略耐性,要有陪伴企业成长(至少)5-10年,甚至10年以上的定力跟勇气。

此外,投资人要深扎行业,像打磨产品一样了解行业中的问题痛点,并通过找到前沿颠覆性技术来解决问题。最后,硬科技投资创业周期较长,需要“耐心资本”。因此,中科创星一直在呼吁资本要有更多的包容以及耐心去陪伴、鼓励企业成长。

同理,对于创业者来说,要做好科技创业,也要以匠人精神去耐心地打磨产品。

张鹏:我的关键词是创新、坚持。创新是相对于过去的“替代”来讲的,过往硬科技领域大的投资逻辑是国产替代,但我认为未来替代的机会会越来越少,创新将会成为硬科技的投资主流。坚持,是因为硬科技行业存在两个重要的挑战点,一个是新技术的产业化,很多技术是无法真正实现产业化的,所以投技术有很大的产业化不确定性,另一个是投资周期较长,而这两点都需要不断的坚持和真正专业化的投资。

主持人:我个人关键词是叫节奏。跑步的人应该会有比较深的感触,跑马拉松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体力多好,而是节奏能否保持好。把做投资看成一次长跑,保持着我们的节奏尤为重要,在科技行业尤为凸显。科技行业的热度随着外部环境政策的变化今年冷明年热后年又持续热,作为投资机构应该怎样面对,我个人觉得保持合适的投资节奏是应对整个科技行业的周期性、阶段性变化至关重要的一点。

感谢各位嘉宾的精彩观点输出,我们这场讨论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