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富士康造车:绵延18年的代工转型之路

随着麦格纳等传统厂商不断加速转型,电动车代工业务竞争日趋激烈。

兔年春节刚过,富士康电动车业务便迎来“大动作”。

1月30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科技集团宣布,将任命前日本电产CEO、东风汽车总裁关润Jun Seki担任电动汽车业务首席战略官。公开信息显示,现年61岁的关润是一名车圈老将,加入日本电产之前,曾在日产体系内服务长达33年,深谙汽车生产、运营机制,并具备国际产业链管理经验。

对此,富士康在官方声明中表示,新的人事任命从2月1日开始生效,按照规划,关润加入富士康之后,将主要负责美洲、亚洲和中东的电动车业务,并向鸿海董事长兼CEO刘扬伟直接汇报。

根据电厂了解,这是2020年正式宣布下场造车以来,富士康在该领域的*重大人事任命。2月1日,刘扬伟携一众高管出席新春开工仪式并对外透露,为了邀请关润加盟,富士康颇费了一番周折,但关润的加盟,不仅对于富士康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对整个中国台湾电动车产业也将有所帮助。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这场人事任命发布前夕,富士康造车的整体布局也已逐渐浮出水面。1月初,有媒体援引内部人士爆料称,富士康的汽车业务主要分为三条业务线:车用“安卓”、第三代半导体及代工。随着此次任命落地、关键人物正式到岗,富士康的电动车业务或将逐渐走向成熟。

01 耗时18年,富士康“造车”埋下3条线

作为全球代工*,富士康垂涎汽车业务由来已久。

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通过并购斥资3.7亿拿下了安泰电业,后者为中国台湾四大汽车线束厂之一,主要客户包括福特、大众、日产等汽车巨头。由此,富士康正式切入汽车供应链,并在2010年进入特斯拉供应商体系,开始为特斯拉旗下电动车提供中控触摸屏面板、连接器、覆盖件等零部件。

根据富士康创始人郭台铭后来回忆,特斯拉的*台车就是在中国台湾生产的。2013年,富士康拿下Model S 车内面板的部分订单。此后,富士康进一步将服务范围扩大至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

与此同时,富士康也开始完善产业链布局。2014年,富士康通过旗下子公司中国台湾锂科在安徽投资20亿建设锂电池生产基地,并宣布联手北汽共同投资研发新一代动力电池及智能系统。不过,这一时期,富士康并没有脱离供应商的角色范畴,这条造车路径的关键转折发生在2015年3月。

当时,富士康宣布联合腾讯、和谐汽车“互联网+电动汽车”合作协议,并以3:3:4的比例共同出资10亿成立和谐富腾。至此,富士康正式踏入整车制造领域,按照合作协议,富士康将主导汽车的生产制造,和谐汽车负责销售与售后体系的建立,腾讯则定位车联网系统和技术平台供应商。

这场声势浩大的造车活动最终却以失败告终,外界普遍猜测,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三方战略意图存在分歧,其中,富士康意在代工而非整车制造,而在退出和谐富腾后,富士康高管甚至还对外表示不再投资整车项目。不过,当时电动车浪潮愈演愈烈,苹果旗下造车项目泰坦计划也已经正式启动。

2016年,富士康开始谋求新的出路,并斥资35以美元收购夏普,其中,包括一家半导体电子元件工厂,随后,富士康启动组织架构调整并成立S次集团,这就是如今第二条业务线半导体的起点。截至目前,S次集团旗下拥有京鼎、讯芯等十余家公司,覆盖半导体设备、芯片设计等多个领域。

对此,富士康方面曾表示,半导体是延伸电动汽车产业垂直整合策略的重要环节,未来,富士康将通过合作以及自有产能,建构从上游设计、晶圆制造、功率模组到下游应用的一条龙SiC完整生态系。

与此同时,富士康也启动了曲线造车计划。2020年,富士康先后与菲亚特克莱斯勒、裕隆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其中,富士康与裕隆汽车共同成立合资公司鸿华先进,并推出模块化纯电平台“MIH”。当时,MIH平台上线之际,富士康方面就表示,未来要将其打造成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安卓”。

此外,富士康在生态链方面也不断加码。2021年,富士康与Stellaantis、日本电产分别成立合资公司布局智能座舱与汽车电机,并通过投资AutoCore.ai、硕禾电子研发自动驾驶与电池材料,而在半导体领域,富士康则收购了中国台湾旺宏电子旗下芯片工厂,并入股了马来西亚芯片制造商DneX。

2022年9月,继在中国安徽设立锂电池生产基地之后,富士康进一步与Indika Energy成立合资公司,并在印尼生产磷酸铁锂电池与电动车。在此之前,富士康已与印尼电池公司Gogoro达成合作,共同研发智慧电池级交换系统。根据电厂了解,富士康还在研发固态电池,预计于2024年实现商业化。

不过,富士康的汽车代工业务却并不顺利。2021年,富士康与和谐汽车二度合作,共同推出拜腾汽车,但这次合作也最终无疾而终。随后,富士康又与菲斯克搭上线,开始打造新品牌Fisker,并计划在2023年Q4量产,问题是富士康产能布局不到位,一度被传要从越南VinFast 购买生产线。

这一年,富士康为了解决产能问题,一方面与泰国PTT达成合作计划投资20亿在当地建厂,另一方面与美国新势力Lordstown Motors接洽,计划从后者手工买下俄亥俄州的通用旧厂。其中,富士康与Lordstown Motors的交易最终于去年5月落地,后者也由此成为富士康的*商用车客户。

至此,富士康的汽车布局逐步成型。2021年10月,为了继续扩大客户群体,富士康在鸿海科技日上发布了旗下纯电品牌Foxtron,并推出了3款量产原型车,Model C/Model E/Model T。2022年,进一步推出Model B/Model V,由于命名与特斯拉重合度较高,此举也被外界视为“碰瓷”营销。

02 市场不买账 富士康真的还差点意思?

事实上,富士康表现得如此急切的原因也不难理解。

作为全球代工*,富士康当前赖以生存的手机业务正逐渐式微。根据Canalys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各厂商的总出货量不足12亿部,导致全球年出货量下降12%,创下近十年来的新低。其中,2022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仅为2.97亿部,同比下降幅度更达到18%。

对此,IDC中国高级分析师郭天翔认为,市场下滑的原因主要还是市场逐渐趋于饱和,叠加技术发展遇到瓶颈、杀手级应用越来越少、性能逐渐过剩等多重因素,导致用户换机动力不足。即便是市场霸主苹果也难以抵御这种消费疲态,2022年Q4,苹果手机出货量首次出现两位数的下滑。

此外,由于疫情影响,苹果也开始加速供应链调整以分散风险,尤其是富士康承担苹果高端机型的郑州工厂产能受限之后,苹果有意扶持和硕、立讯精密等供应商的意图也更加明显。根据天风国际分析师郭明錤爆料,和硕与立讯精密已分别获得了iPhone 14 Pro系列约10%的代工订单。

富士康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2019年,鸿海董事长兼CEO刘扬伟就曾表示,过去太依赖代工电子制造,为此,他提出了“3+3”转型战略。2022年12月,刘扬伟进一步表示,希望通过数字转型、产品结构调整将公司毛利率提高到7%,再通过利润更高的电动车业务将毛利率提高到10%以上。

对于战略转换,郭台铭曾表示,“汽车不过是4个轮子的iPhone,我们既然能造iPhone,为什么就不能造电动汽车?”,而在刘扬伟看来,富士康*的优势是供应链。按照刘扬伟的说法,依托MIH开放平台及48年的制造经验,富士康可以将电动车设计时间缩短一半,并将开发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相较于麦格纳的寄售生产模式,富士康希望通过MIH开放平台,不断吸纳上下游产业链生态玩家,打造一个软硬结合的模块化开发套件,最终接管车企从开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根据电厂了解,截至目前,MIH平台接入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2400多家,其中,接近四分之一的为软件服务商。

不过,富士康面临的竞争不容小觑。截止目前,包括比亚迪、吉利、岚图、长安均已推出旗下电动车开放平台。其中,吉利SEA浩瀚架构前期投资成本超过18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有7个品牌超过16款新车是基于浩瀚架构研发,2022年,吉利还将这一平台授权给了波兰电动车企EMP。

外界对于富士康的代工业务存有疑虑。一方面,相较于手机代工,电动车代工在业界并没有那么受欢迎。其中,最显著的态度来自特斯拉CEO马斯克,2015年,他曾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曾直言,“与手机与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然后说,‘给我造辆车‘”。

另一方面,随着麦格纳等传统厂商不断加速转型,电动车代工业务竞争日趋激烈。根据乘联会的统计数据,2021年,全国乘用车总产能为4089万辆,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能已达569.5万辆,但产能利用率却仅为58.4%,远低于国际主流认定的79%-83%正常区间,整体已有产能过剩的趋势。

更重要的是,横在富士康代工业务面前的还有资质难题。根据去年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委托生产试点工作的通知》,采取代工模式生产电动车的前提就是,委托方与代工方均需持有相应生产资质。此前,明星创业者李一男解散公司的一个关键原因,就在于自游家没有拿到造车资质。

从产能布局来看,富士康的代工业务重心聚焦在海外。根据电厂统计,截至目前,富士康的代工客户主要是Lordstown Motors、Monarch Tractor、INDIEV等初创公司,尚未有任何标杆性客户。由于在汽车制造领域缺乏经验,富士康依托MIH平台打造的Model系列原型车也并未引起太多水花。

当初,外界有观点认为,富士康发布Model系列原型车“碰瓷”特斯拉,意在为后者代工。虽然包括郭台铭等富士康高层也曾多次喊话,并公开表露代工意愿,却始终并未得到特斯拉任何回应。近期,小米汽车也传出宣召代工的传闻,但传闻对象也不是此前有代工合作基础的富士康而是北汽。

除了小米之外,富士康的手机代工客户中,包括苹果、魅族、OPPO、VIVO均被传有意布局电动车,而对于富士康来说,最有代工潜能的或许就是苹果。按照业内预计,苹果汽车将在2024年前后上市,但相较于富士康,现代、麦格纳或更有可能成为苹果*,此前,后者均已与苹果传出绯闻。

由于代工业务迟迟没有打开局面,富士康的电动车业务发展进度已经落后于管理层预期。2021年,刘扬伟曾在鸿海科技日上公开表示,富士康的代工目标是,2025年,全球10%的电动汽车将会采用富士康的设计、部件、机械零件或软件,去年10月,刘扬伟已经将这一市场目标下调至5%。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电厂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新能源汽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