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华为的隐秘新生意

5G时代相当于一场重新洗牌,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游戏规则制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成为搅动局面的新势力,当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但归根结底,技术竞争还是由商业利益驱动。

如果科技大厂间的相爱相杀也有支线剧情,那专利战大概可以连拍十几季。

任正非是最早意识到这一点的中国企业家之一。2013年,他曾在华为内部作出预警:「未来5-8年,会爆发一场‘专利世界大战’,华为必须对此有清醒的战略研判和战略设计。」

站在当下回看,这一研判的确蕴藏着远见:最近几年,华为与三星、苹果与高通、诺基亚与OPPO、爱立信与苹果,先后掀起全球巡回式的专利诉讼战。这类诉讼通常旷日持久,动辄数十亿美元;博弈结果无非两种,要么达成和解继续载笑载言,要么围魏救赵另谋出路。

但任正非预判最巧合的地方在于时间节点:8年后,华为成为搅动「专利世界大战」的新变量——这家ICT厂商宣布2022年开始收取5G专利授权许可费,并在上个月密集公布了首轮战绩:与三星、OPPO、诺基亚签订专利交叉授权协议,且与国内多家厂商也在谈判当中。

在此期间,华为还通过诉讼手段向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亚马逊等公司强硬维权。

在主营业务受挫后,专利正从业务层面的「安全罩」走向台前,成为一门隐秘的、加快变现的生意。不排除在即将发布的华为2022年年报当中,专利收益将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对于其他手机厂商以及智能汽车等行业来说,情况或许变得更复杂了。

01

「*武器」

华为所处的通信领域是技术竞争尤为激烈之地。在各大厂的兵器库当中,专利大概就像灭霸的「无限手套」,属于*武器。

最早祭出这一招的大概是美国摩托罗拉。1989年4月,摩托罗拉公司将一个装有16公斤文件的大纸箱寄到了芬兰,指控竞争对手诺基亚侵犯了9项专利。

「大哥大」给诺基亚好好上了一趟普法课,最终诺基亚乖乖支付学费1000万美元。

有了前车之鉴,很多产品型公司都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布局,出发点大多是以专利为「城墙」,保护自身业务安全;只有少数通信企业能把专利变成商业模式,通过高价值专利,掌控整条产业链的话语权,比如高通、爱立信和诺基亚。

在这几家公司的商业模式中,专利许可费一直扮演着现金牛的角色,像高通2021年的专利收入6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80亿元。

曾有媒体测算,高通一年的专利收入能占到全球专利许可费的近三分之一,以至于有人吐槽,高通是一家兼营芯片业务的律所,律师比工程师还多。

诺基亚也是「家底丰厚」的赢家之一:如果说1G是摩托罗拉的天下,2G的主角则是诺基亚,尽管后来的3G、4G时期,高通风光无限,但诺基亚依然是水面下的那条巨鳄,稳握数量可观的核心专利族。

即使错失了整个智能机时代,这家北欧巨头还是靠技术红利续写了轻松躺赢的剧本——2021年仅专利授权一项收入高达106亿元。

至于中国企业,从技术标准和专利储备情况来看,在5G到来以前大多处于被动局面:3G/4G核心技术仍掌握在上述科技巨头的手中,国内手机厂商小米、OV等很难绕开单向「缴税」的产业链角色,在全球各地被起诉成为各家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一课。

用雷军的话说,知识产权争议是智能手机公司成长过程中的成人礼。2014年,正当小米在印度卖爆的时候,爱立信曾迎面一拳专利重击,让小米的国际化雄心险些夭折。

作为出海「课代表」的华为和中兴,两家虽在通信领域有积累,可通过交叉授权防御通信类友商的狙击,但在终端产品上,同样需要支付不菲的专利费用。

以华为为例,在2021年手机业务遭重创之前,华为获取的专利收入一直低于支付出去的专利费用;就在2020年11月,华为还向高通公司一次性支付了18亿美元的三年专利许可费。

其实任正非发表「大战」预言之后,华为在战略设计上便开始作出应对。在全球4G专利中,华为占比约有10%。在全球5G专利中,截至2021年2月,华为占比15.4%,位列全球*。

当然真正重要的不是专利数量,而是专利含金量。在代表更高话语权的5G标准必要专利中,据国际知名律所Bird&Bird统计数据,爱立信、三星、高通位列前三,分别占比15.8%、14.1%、12.6%,华为和中兴位列第五、七位,占比分别为10.9%、8.6%。

任正非多年前憧憬过,「当有一天我们走到世界*的位置时,就可以来合理分配价值链了」。

可以说,华为在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中的江湖地位,是其坐上专利收费谈判桌的筹码。

在5G之外,华为在Wi-Fi和音视频编解码器等领域也拥有一定话语权。

但真正迈出「收税」这一步,或许还是因为形势的逆转。自2019年美国实施制裁以来,华为不仅在美国市场遭受重大挫折,手机等终端业务直接被扼住喉咙。随着5G芯片存货消耗殆尽,华为手机市场份额持续萎缩,2022年全球出货量已经滑入「others」序列。

这意味着过往通过产品实现研发投资回报的道路遭遇重挫,通过知识产权变现多少还能弥补一些损失。

《降噪NoNoise》获悉,专利交叉授权协议通常三年一签,如果双方条件对等,往往不涉及金钱往来。但许多专利谈判以终端出货量为基准,华为手机销量萎缩意味着原本通过专利交叉授权协议实现的技术交流,突然失去了平衡。

反映到专利收支上,从2021年开始,华为连续两年专利收入超过专利费用。这种情况下,原本用于防御的专利「城墙」,也就成了研发投入的变现管道。

这也呼应了任正非传导「寒意」时提到的公司经营思路的转变——追求利润和现金流。

02

激进

华为在专利变现上的激进有迹可循。

一方面,以「持久战」的心态跟竞争对手逐一谈判,2022年达成20份专利许可协议,这其中包括与OPPO、诺基亚、三星的交叉授权协议。

在与OPPO达成协议后,华为对外强调,多数厂商都向华为表达了专利付费的意愿,但具体的费率仍在谈判当中。在汽车领域,已有15家车企获得无线技术方面的专利许可。 

华为也通过专利运营公司扩大变现渠道。近期动作*的一次,是2022年将Wi-Fi 6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授权给意大利公司Sisvel来运营——通过后者设立的Wi-Fi 6专利池,华为、飞利浦等公司坐享专利许可回报。

另一方面,通过扩大全球专利诉讼「目标」,奠定创新者形象。如在起诉亚马逊,在德国曼海姆和慕尼黑针对Stellantis汽车集团(旗下有菲亚特、克莱斯勒、标致、欧宝等)提出蜂窝标准必要专利诉讼;美国WiFi设备制造商Netgear、德国 WiFi 路由器制造商AVM也成为华为诉讼对象。

还有美国移动运营商Verizon,华为2020年在美国起诉前者专利侵权,索赔10亿美元。这起备受关注的诉讼,以去年7月双方达成和解收场。

在内部,任正非亲自给这项业务定调。2022年4月6日,华为员工论坛发布了一则由任正非签发的《专利许可业务汇报》会议纪要,里面提到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不求速胜,也不怕败,收多收少都是成功的。最主要的是通过沟通和谈判,理清双方的关系。

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副总裁尼尔·沙(Neil Shah)分析,华为拥有大量5G专利,也大力投资6G。蜂窝式通信协定是未来联网生态体系成败所需的关键科技之一,这意味着即便华为在部分主要市场被排除在5G装置或5G网络业务之外,它在移动通讯协定上仍有影响力,可以透过授权给其他厂商来建立可观的业务。

至于这种影响力的钱景如何?我们可以参考全球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的报告预测:从2025年开始,5G手机每年将为专利持有者带来近200亿美元的全球专利使用收益。

从具体收费标准来看,华为相对「克制」——明确单台5G手机许可费不超2.5美元。而诺基亚2018年公布的5G专利收费标准是每台手机3欧元,爱立信2017年公开的5G多模手机专利费标准是在2.5美元到5美元之间,最为强势的是高通——5G多模手机按售价3.25%收取。

华为此前预计,2022年全球约有3.5亿台5G手机和1500台网联车获得华为许可;约有3000万家庭用户宽带接入终端获得许可,占全球45%的数据通信连接获得华为许可。不过考虑到专利交叉授权协议的存在,以及协议内容的保密性,华为具体能从5G专利许可中获取多少现金收益,外界难以估量。

毕竟利益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流动。以2022年11月华为与三星达成的专利交叉授权协议来看,有媒体爆料,三星向华为转让了98项美国专利,这或许是为了抵扣双方专利价值或者终端市场的差额。 

在与OPPO达成专利交叉授权协议后,有科技媒体分析称,考虑到OPPO的出货量,这对华为来说是一大笔收入,暗示OPPO方面将支付一定许可费用。

有一点可以明确,专利收入远不及华为从产品销售中赚到的钱。2020年,华为终端业务4829.16 亿元,在总收入占比54.2%;到2021年,这部分收入直接腰斩,在总收入占比下降到38.2%,但也有2434亿元。

相较之下,华为过往的专利收益可以说杯水车薪:2015年到2018年,4年收入14亿美元;2019年至2021年,3年既定目标是12亿美元,实际略微超过。

2022年的专利收入变动更具参考价值,因为5G专利许可收费是从2022年开始。这一数据目前尚未公布。

不过华为强调,自己仍是产品营收为主的公司,知识产权变现只是让研发投资有回报。公开信息显示,华为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占收入的10%~15%;2021年更为激进,研发支出1427亿元,约占收入的22.4%,这一年华为提交的专利申请也比前一年增长了27%。

华为多了一个变现模式,对其他手机厂商而言未必是幸事。对于那些专利储备较少的厂商,华为5G收费或许意味着成本的增加,虽然费率标准大概率低于诺基亚和高通。

当然如果手机厂商准备自研5G芯片,打造自己的「海思」,那获得华为授权未来或许能降低对高通、联发科的依赖,或提高合作议价权。

03

大搏杀

当探讨企业间技术专利的合纵连横时,《降噪NoNoise》很想强调一点,少打几张民族牌,多关注一个基本事实:和平协议或者诉讼战的背后,更多是商业利益的搏杀。

近在眼前的是华为与OPPO的「和平协定」。有人将其视作中国手机厂商开始「抱团」,倒是小米集团战略合作部总经理徐然的回应意味深长。

被问及如何看待华为与OPPO的协议时,他说,两家公司达成专利许可协议不是单点问题,且OPPO与华为许可协议签署时机也非常重要。「小米也有理由相信,无论是华为还是OPPO,一定是考虑了除双方交叉许可简单关系之外的一些其他因素。」

事实上,OPPO在与华为签署协议前,正被诺基亚在全球缠斗。2021年7月1日,即OPPO与诺基亚4G协议到期的次日,诺基亚在英国、德国等11个国家对OPPO发起专利侵权诉讼。

这是目前全球*规模的5G专利纠纷。

OPPO随后反诉诺基亚有4件5G专利侵权,并宣称诺基亚此前要求的续约费「高得离谱」,让手机厂商不可能有盈利空间。

这场让全球20个法院忙个不停的大型诉讼战背后,说到底还是商业利益的博弈。

眼下5G商用越来越成熟,但关于5G专利收费并无统一标准。3G、4G时代,专利权利人比较强势,连苹果都对高通定的收费标准忍无可忍却也无可奈何;诺基亚若拿下OPPO,在后续同其他厂商的5G专利许可谈判中对具体费率便拥有了更多主动权。

OPPO当然不愿意被人「鱼肉」,尽管因为输掉几场判决、决定暂退德国市场,但OPPO也在另外几场诉讼中凭借自身专利储备以及知识产权诉讼经验,占得上风。

近年来,OPPO的知识产权团队已经扩充到上百人,也打过一些国际硬仗,比如在与夏普的专利侵权诉讼中获胜。

OPPO此时与华为签署协议是否有围魏救赵的考量,还要看双方具体协议内容,以及华为与诺基亚专利交叉许可协议的约定。

至于华为,也并非苦情戏、孤独硬汉戏的男主角,或者如任正非所说,「我们太忙了,忙到没时间收专利费」——早年华为与竞争对手中兴互诉专利侵权,把官司打到了欧洲;「非洲*」传音在IPO前,也收到过华为的起诉书;亦有诉讼型NPE在国外使用华为专利起诉过小米和OPPO。

说到底,技术竞争抑或合作,还是服务于商业利益。

利用专利诉讼狙击竞争对手的桥段,苹果也运用得炉火纯青。2010年,苹果对HTC发起的专利诉讼,将后者赶出美国市场,HTC从全球手机*阵营跌落后一蹶不振,直至最后退出手机市场。 

当然这些都在游戏规则的范畴之内。为了遵守游戏规则,小米曾斥重金从微软买专利,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看中没落贵族的2000多项专利,苹果牵头以45亿美元并购破产的北电网络,无非垂涎后者无线通信、4G的LTE等核心专利。

如果把时间轴向右拖动,发酵于2018年的联想5G标准投票门事件,大概是5G专利大战的前传,而且还是剧情奇葩的冰山一角。

彼时,一个关于5G编码技术标准投票中联想站高通、导致华为两票之差落败的传言,让联想被打上「卖国」的标签。姑且不说5G标准制定的组织方3GPP遵循的是「共识」,而非「票数」多少,单就当时形势而言,联想其实有点儿冤。

2016年的编码技术标准提案分为两个阵营:联想及摩托罗拉的技术专利储备侧重LDPC技术,这个阵营有高通、三星;华为则是Polar技术阵营的主导者。

如果从商业维度来看,两家选择支持不同技术方向的方案,本身无可厚非。确定一个技术方向,便意味着在这一方向布局的专利有望升级为全球标准专利,研发投入也就有了价值。

联想若支持Polar方案,意味着未来有可能要支付更多专利费。这明显有违商业常识。

所以联想最初站LDPC一边,这也是传言的起源。

其实后来,由杨元庆拍板,联想转而支持了华为的Polar短码方案,所以联想陷入「投票门」舆论漩涡后,华为会帮着澄清。

联想的转向当然有商业之外因素的考量,但若将联想最初的投票行为视作胳膊肘向外拐,未免有点儿牵强。

还原这起事件的过程,也让人们看到其实从5G标准制定阶段,一场暗战已经开始酝酿。

5G时代相当于一场重新洗牌,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在游戏规则制定中拥有更多话语权,成为搅动局面的新势力,当然是大家喜闻乐见的事情,但归根结底,技术竞争还是由商业利益驱动。 

正如华为开启的5G专利收费,抑或未来在其它知识产权领域的活跃,我们都不必大惊小怪。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降噪NoNoise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互联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