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首批“新基石研究员”诞生,58人上榜!

“新基石研究员”资助类别分为两类:实验类不超过500万元每人每年,理论类不超过300万元每人每年,并连续资助5年。

作为目前国内社会资金资助基础科研力度*的公益项目之一,“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今日(1月13日)揭晓首期获资助名单,来自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的58位杰出科学家,成为首批新基石研究员。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指导下,“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由科学家主导,2022年腾讯公司宣布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成立新基石科学基金会,独立运营,长期稳定地支持一批杰出科学家潜心基础研究、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

“新基石研究员”资助类别分为两类:实验类不超过500万元每人每年,理论类不超过300万元每人每年,并连续资助5年。

原始创新的每一次飞跃,都将带来人类文明的巨大进步。新基石研究员们,将在科学认知边界最前沿追求真理,推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突破,造福全人类。“‘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在基础研究领域一次全新尝试,我们要支持最聪明、最有成就、也是最胆大的一批人,让他们自由探索。相信在新基石研究员中,未来一定会产生世界级的大师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如是表示。

穿着西装笔挺的男子与配字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

“选人不选项目”,选出什么人?

“选人不选项目”,是“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最鲜明的特色,这意味着不对获资助的科学家设置明确的研究任务,不考核论文数量,也不限定必须拿出成果的期限。“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向研究员提供长期、稳定、灵活的资助,期待他们全力以赴,探索人类未达之境。

首批入选的58位“新基石研究员”,正体现出项目这一鲜明特色。从深入理解混沌现象到探究中微子质量奥秘,从提升人工光合作用效率到细胞应激与衰老,从拓展植物远缘杂交到激活肿瘤免疫……他们的未来研究计划瞄准重要科学问题,充满挑战而又激动人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潘建伟评价说:“入选者都是我国活跃在科研一线的佼佼者,在各自的领域已经取得了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杰出成果,期望他们专注自由探索,开拓学科前沿,推动原始突破,在巨人的肩膀上取得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创新成果。”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首期计划资助60人,实际入选58人,其中数学与物质科学领域30位,生物与医学科学28位。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执行委员会介绍说,项目科学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在评审中充分坚持了“宁缺毋滥”的原则,以人为本,放眼长远。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特别关注女性科学家和年轻科学家的发展,在同等条件下,倾向女性和年纪轻者。首批“新基石研究员”平均年龄48岁,远低于55岁的申报门槛,其中包括8位“80后”,最年轻的年仅38岁(刘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还有6位女性科学家获得了资助。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袁钧瑛表示:“6名女性科学家入选,是因为她们就是*秀的中国中青年科学家,其中还包括世界级的领军人物。她们都有很好的科学品味,这来自于对科学的理解和对长期目标的坚定。”

一群人在台上演讲 描述已自动生成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首期获资助名单发布现场

首批“新基石研究员”,来自12个城市(含中国香港地区)的31家机构。从地域分布来看,在北京、上海之外,也包括西安、昆明、哈尔滨、福州这样的非一线城市,从机构来看,除了传统*高校和科研机构外,诸如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等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也有科学家上榜,这些都印证着中国基础研究的蓬勃生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校长龚旗煌表示:“‘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独特优势,‘选人不选项目’,将有力地支持科学家开拓新方向,提出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激发科研新范式,营造有利于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氛围和创新文化。希望在‘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的资助下,能发现、培养和造就一批未来的战略科学家和学术领军人才,实现更多‘从0到1’的源头创新。”

天有多高,心有多大

从申报、评审再到名单发布,首批“新基石研究员”诞生历时半年。回顾整个过程,施一公对两点印象深刻:“*,我们收到将近1000份申请,申请人质量非常之高;第二,申请人对未来工作字斟句酌,将原创性体现地淋漓尽致,精彩而大胆,可谓天有多高,心有多大。新基石提供的安稳科研环境,让科学家想象力迸发。”

在“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的评审过程中,不少场面同样令人动容。“如果得到资助,你怎么确保自己的精力主要用于在这样高风险的研究上?”成为终审现场评委们最常问到的问题之一,有评委毫不讳言:“各位评委都当做是自己的事情,完全聚焦于科学问题,这是我见过的最有公心的评审之一。”也有申报人在答辩中相当坦白:“我从来不敢把这些计划写到其他项目的申报材料里,因为没有把握短期就能成功,但这是我长久以来的一个梦。”

在顶层设计和执行上,“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评审也充分考虑了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申报人的科学能力与科学品味,选出最有探索精神的申报人。项目执行委员会表示:“申报人经历了包括初筛、初审、终审在内的多轮评审,每一轮评审都由具有国际视野、在国内外经历过大型科学项目评审的一流科学家完成,比如在初审阶段,将近50%的评审意见来自高水平的国际专家。我们也反复向评审专家们强调,参照原创性、重要性、突破性三项标准进行评判,充分考虑申报人未来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独特性、引领性、不可替代性,以及拓展学科边界的潜力。”

“监督委员会认为,‘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设计严密,组织有序,风清气正。比如我们设置和执行了严格的回避制度,包括亲属关系、师生关系,同一法人单位,最近五年内与候选人有科研项目、学术论文或商业合作,与候选人存在直接竞争关系等都需要回避。特别是终审答辩时,评委克服疫情困难,从全国各地赶来北京现场,就是为了能够充分讨论,坦诚交换意见,确保评审结果尽可能地公平公正。”“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监督委员会主席王志珍表示。

“破题”自由探索,推动“从0到1”

不论一流科学家们争取“新基石研究员”时的壮志雄心,还是资深科学家在项目评审各个环节的热情参与,都体现出“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的宗旨,充分响应了科学界的高度期待。党的二十大报告同样提出:“加强基础研究,突出原创,鼓励自由探索。”

然而,自由探索难以预测、难以规划、风险极高、耗时漫长,往往不容易得到稳定资助。“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可以充分发挥社会资金的灵活性优势,为科学家提供*的自由空间,从而为“破题”自由探索,推动“从0到1”的原始创新提供新的可能。

一群人站在桌子上 描述已自动生成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首期获资助名单发布现场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杨学明表示:“我们相信富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的科学家是真正自由探索,进行科学突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新基石’向研究员提供长期的、稳定的灵活以及高强度的资助,足够支撑他们静下心来,真正做一些‘十年磨一剑’的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表示:“推动基础研究发展需要充分尊重科学规律,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个特色鲜明的资助项目,它长期稳定地支持科学家,专注自己的兴趣,自由探索有风险、有希望的方向,为他们把冷板凳‘焐热’。”

从跟踪到模仿,到超越引领,中国的科学发展正处于有希望突破与收获的关键机遇期。“对中国这样一个希望最终能在科学技术上成为世界中心的国家,只有一条可以走,就是提升原创能力。‘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期待成为作为国家支持基础研究的有益补充。”施一公表示。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王小云期待,入选的新基石研究员,能够注重包括学科交叉等新的趋势。“提升原始创新水平,也要创新研究方法的脉络,比如从学科交叉的角度建立新的方法,同时还要关注现在乃至未来的研究方法创新。”

人在椅子上 描述已自动生成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王小云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同样对项目的未来充满期待:“‘新基石研究员项目’体现出长期支持的精神。基础研究发展到今天的阶段,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交叉渗透已成为必然,而入选的新基石研究员们都是工作在中国基础研究领域最前线的一流科学家,我非常期待,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和思想碰撞能够形成新的学术活力,新基石研究员们,能够形成融合创新的学术共同体。”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放眼长远,坚持公益属性,重在‘选人不选项目’,由科学家主导人才遴选,在他们的严格评审下,*批研究员如期诞生。我们期待这些富有远见与雄心的科学家,在新基石的支持下,心无旁骛地进行自由探索,催生原始创新,产出世界*的研究成果,突破人类认知边界。”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表示,“大力资助基础研究,是腾讯推动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战略的重要部分,我们将以长期主义的决心,持续助力原始创新,呼应国家发展需要,最终助益人类福祉的提升。”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