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凡的2022年已经成为过去式。这一年,国内股市、楼市、理财等市场发生了许多值得记录的大事,人们见证着全球经济形势的飞速转变,也更加关注自己的钱袋子。
2023年,中国经济回暖在望。在这个岁末年初,市界将用几个瞬间定格2022。下面,是开年策划的*篇。
个人养老金制度已启动一个月有余,相关业务也陆续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但从人社部公布的首月战绩来看,个人养老金账户累计开户达到了1700万级别,略低于预期。
虽然开户数据不及预期,但这已经是工作人员搏出来的成果——除了返现、微信立减金等“花式营销”之外,甚至有银行工作人员喊出了“开户就送布洛芬”的口号。
目前,我国养老保障体系中包括三大支柱,*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则是以刚刚上线的个人养老金为主体,旨在通过个人储蓄或理财的方式,引导民众设立合理的长期投资专户,以此提升个人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水平。除此之外,个人养老金还具备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功能。
一边是银行等机构的卖力营销,另一边则是开户略低于预期的结果。为何会出现“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这样割裂的情况?
养老的钱亏了
2022年12月25日,人社部信息中心主任宋京燕表示,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于11月25日正式上线运行,到12月25日正好满月。制度启动当日,个人养老金开户人数达110万;到12月6日,开户人数突破1000万;而今满月,开户人数已经超过1700万。
基于以上数据,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资金账户开立情况略低于预期。目前用户的资金缴存比例不高,但随着产品货架日渐丰富,预计客户的资金缴存意愿有望得到激活。
个人养老金账户里的钱可以买低风险的储蓄类产品,也可以买高风险的基金,后者让一些人掉进了坑里。
在社交平台上,有用户晒出了自己购买个人养老金产品的“亏损收益”,配文称:“当时兴冲冲购买的产品,不到一个月居然亏了100多元。”
从事消费服务工作的夏雪,就是养老金“亏损大队”的一员。12月14日,她在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后存入12000元,并选择了一款养老基金产品。“我想着这毕竟是有相关养老政策保障的,产品肯定不会有大问题。索性一次将购买额度用完,即便不能随时取出,在账户里也都是我的收益。”
然而,基金的走势给她泼了一瓢冷水——持有9天后,她的持仓收益共亏损545元,整体持仓收益率为-4.54%,仅仅12月23日一天,就损失了106.91元。
(夏雪持有的某款养老基金产品亏损情况,来源:用户提供)
谈及亏损的收益,夏雪表示:“现在整个人就是非常后悔。本来收入就不稳定,想着个人养老金在退休之后是个保障。但要是再这样亏下去,怕是连养老的钱都要亏没了。”
无独有偶,黎明也在近期完成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开立和资金转入,不过吸引他的原因是减税政策——为了在2022年度个税汇算清缴中享受个人养老金投资抵税政策,紧急开户后,他立即存入了12000元(额度上限)。考虑到不让资金在账户里落灰,他购买了风险较小的储蓄产品。
根据国家政策,个人养老金最高有12000元/年的抵扣额度,按照现行税率(3%-45%)计算,12000元能抵掉的个税,介于360元-5400元之间。
(市界整理个人养老金可以抵税的最高额度,数据来源:国家税务总局)
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被抵掉的个税并非完全免征。待到用户退休、可以取出养老金之时,账户内的本金要按照3%进行征税。
理论来说,只有年收入水平在9.6万元以上的用户,可以从中受益。但在实际生活中,对于一些资金状态紧张的用户来说,这项优惠依然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以年收入15万的用户群体为例,与1200元的税收优惠相比,每年1.2万元的个人养老金支出被认为是一项不低的负担。成为负担的同时,还存在低流动性的“硬伤”。
“这个税收优惠门槛较高,只适用于税率在10%以上,且现金流不紧张的人群。”黎明表示:对于收入水平有限的年轻人,每年交的个税很少,确实没有必要为了节税而缴存个人养老金。
流动性差、产品收益率亏损、税收优惠政策门槛高······这些因素为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蒙上了一层阴影,有人犹豫不决,选择暂不开户;也有人因开户福利闻风而来,收获礼品后,账户也随之搁置。
养老金产品值得买吗?
自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首批开办业务的银行便陆续上线相关产品,意图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目前,市面上已有589只个人养老金产品,其中包括453只储蓄类产品,7只保险类产品,以及129只基金类产品,理财类产品还在测试中,尚未公布。
据银保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用户仅可购买所在开户行发行的储蓄产品。从产品端来看,个人养老金专属存款的产品利率略高于普通定期存款产品,利率范围1.75%-3.4%,持有期限在3个月-5年之间。
与此同时,包括国寿寿险、人保寿险、太平人寿、泰康人寿以及太平养老、国民养老在内的6家公司也拿到了首批保险产品的“入场券”,共发行了7款产品。各家银行也在代销相关保险产品,但存在地区限制以及*限额的要求。
总体而言,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投资需求,在银行提供的储蓄类产品、代销的保险产品和基金产品中进行选择。通常储蓄类产品和保险产品的个人可操作空间较小,整体运行规则与从前并无明显变化。至于变量,主要体现在银行代销的基金产品上。
实际上,市场现有的129只基金产品,大部分是存量产品——早在2018年,养老目标基金就被陆续推出。朝花夕拾,如今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这些存量产品也被纳入了个人养老金目录中。
以养老为目标的基金自然是追求资产的长期稳健增值。这些基金以FOF形式存在,鼓励投资人长期持有,重点强调对波动率和风险的控制。
至于FOF基金,则是指专门投资于其他基金的基金。与开放式基金直接投资股票等有价债券基金不同,FOF基金通过持有一篮子基金的方式而间接持有股票、债券等证券资产。在这个过程中,相当于用户也购买了多种基金组合,从而实现稳健增值、减少回撤的目标。
与过去的养老目标基金相比,被纳入个人养老金名录的FOF基金新增了一个Y类。通常情况下,大家购买的基金是A类和C类——在其他平台也可以购买的A类和C类属于普通份额,买了不抵税;Y类则只能通过个人养老金账户购买,具备抵税功能,且管理费和托管费对比A类和C类可以打五折。
至于用户选择何种产品,金融机构已将其分为目标日期型和目标风险型,并在名称中有所体现——名字中带年份的,是目标日期型产品,例如名字中带有2050字样,则适合2050年退休的用户购买,投资策略是随着用户年龄的增长,逐步降低股票仓位,相应的债类占比升高,代表从进取到保守的转换。
如果名字中体现了投资风格,则是目标风险型产品。此类产品若名字中带有“稳健”二字,股票持仓情况一般不会超过30%;名字中带有“平衡”字样,股票持仓不超过60%;有“积极”两个字,则风格较为宽松,最多甚至能买80%仓位的股票。
适合自己的才是*的。一般来说,用户在评估自身经济情况和风险承受能力后所筛选的产品,往往能在*程度上保证收益。
对此,理财分析师朱莹表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的核心目的,是让用户体会被动长线投资。虽然个人养老金产品并不属于保本保收益范畴,短期很可能会出现收益率波动的情况,但因其封闭积累、长期投资的特点,收益率其实是有所保障的。”
要让百姓觉得划算
值得一提的是,自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许多中青年人对养老的预期也从“靠国家”逐渐向“靠自己”转化。因此,国家养老体系中第三支柱被寄予了厚望——以个人养老金为主体,通过个人储蓄或理财的方式,引导民众设立合理的长期投资专户,提升个人退休后的养老金替代水平。
嗅觉敏锐的金融机构自然不会放弃这片蓝海,纷纷铆足劲头抢滩个人养老金市场。为此,市界对比了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多家银行旗下代销的基金产品,发现产品的重合程度较高,存在“一款产品多家银行代销”的现象。从指向性来看,这些产品主要面向收入水平稳定、且将养老问题提上日程的70后、80后;对于已接近退休年龄的60后、收入水平有限的90后来说,可选择的产品数量则十分有限。
(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代销的同一款产品,来源:手机银行个人养老金产品页面)
除此之外,大部分养老基金产品的收益率也表现为亏损的状态。东财Choice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30日,市面上现有的129只养老基金产品,共有111只基金产品的净值增长率为负。自产品成立以来,在50只目标日期型产品中,仅有7只产品净值增长率为正,剩余的43只产品,与普通的基金产品走势相差不多,近期收益率较为波动。
(市界整理,超八成目标日期型FOF基金产品净值增长率为负,来源:东财Choice数据)
基于收益率普遍亏损的现象,分析师刘梅表示: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个人养老金的开户和缴存数据,但究其根本,还是产品的设计存在问题。
“以现有的基金产品为例,整体呈现出‘为了做而做’的特点。事实上,它们受历史因素影响,设立的初衷也仅限于提前布局。从前没有政策支持,“养老”的标签意味着它们很难拥有短期亮眼的业绩,规模受限也成了一种必然。即便现在的形势略有好转,但想在短期内扭转产品业绩表现和市场预期,仍具有一定难度。”
目前,个人养老金账户可以购买的储蓄产品、公募基金产品和保险产品,其收益率与制度外产品相差不多。虽然有一定的优惠政策加持,但在流动性被弱化的基础上,目前的收益水平显然不足以唤醒用户的积极性。
单是“不保本”,就足以让许多人望而却步。毕竟与养老息息相关,人们往往会对这些产品产生更高的期许——心目中理想的产品,要同时满足审慎运作、高安全性、高成熟度、以及资金标的规范的特点;相较于存款和理财,更能体现出资金保值和增值的优势。除此之外,缴费和支取方面,也要具备灵活性和多样性。
至于如何实现——则需要利用大数据、精算分析以及产品运维的先发优势,放宽第三支柱金融产品投资范围,允许各类金融产品公平竞争,鼓励银行理财、养老储蓄等多元化金融产品上市。
除此之外,还可以动用一些政策资源、制定某些特殊规则,以此吸引优秀的基金经理或投资经理,从而实现对个人养老金底层产品的倾斜……农文旅产品振兴研究员常务副院长袁帅认为:“只有通过多种方式,扩大个人养老金制度的覆盖面积,才是破局的关键。”
但从反馈来看,市场目前尚停留在营销阶段。表面上,活动进行得热火朝天,但等到硝烟散去,会发现真正有价值的客户并不多。许多人因为“薅羊毛”闻风而来,拿到礼品后潇洒离去。对于银行来说,除了拿拓客营销费用换取了开户名额,其他什么都没留下。
对此,袁帅表示:第三支柱能否蓬勃发展,既依赖于税收优惠的力度和结构性政策支持,也对有关机构能否提供丰富的养老金融产品提出了较高要求,实现金融产品的多样化和适老化至关重要。
个人养老金的核心是“惠民养老”。也就是说,只有让百姓觉得划算,才能形成“取之于民、用之于业、惠之于民”的良性循环,才能找到其发展的*奥义。
(文中夏雪、黎明、刘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