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当「天才少年」离开华为

顶 尖人才很多时候都是难以被企业留住的,稚晖君的离去可能反映出,科技行业的创新环境已经完全不同。

大公司,最终还是没能装下“天才少年”的野心。

12月27日下午,B站知名UP主、以“天才少年”身份加入华为的稚晖君发文回应近日的离职传闻,正式宣布离开华为开启创业生涯。“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我依然会永远视自己为华为er一份子~”稚晖君在告别文案中写道。对于离职原因,华为内部心声社区有帖子称其投身机器人创业项目,并已获得天使轮投资。

稚晖君原名彭志辉,出生于1993年,是科技圈知名KOL、B站2021年百大UP主,被粉丝称为“稚晖君”、“野生钢铁侠”,本科和研究生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该学校也是华为校招的大本营之一。据资料显示,稚晖君2018年研究生毕业后曾就职于 OPPO 研究院 AI 实验室,担任算法工程师。2020年11月加入华为“天才少年计划”,负责华为昇腾计算产品线的全栈研发,年薪高达201万元,是华为“天才少年”中的最高档。

2019年,华为推出天才少年招聘计划,旨在吸引全球*人才,该计划不限学历和学校,但对招聘者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需要经过前后七轮筛选,其中包括部长和总裁单独面试,但相应的,经过该计划招聘进入华为的“天才少年”起步年薪高达100万元。

华为心声社区曾在2019年6月20日刊发任正非的一则讲话称,2019年华为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2020年再招进200-300名,这些天才少年就像“泥鳅”一样,钻进华为的组织,激活华为的队伍,在未来3-5年内,相信华为会焕然一新。

但是纵观中国的科技互联网行业,很多头顶光环的*人才,最终都难以从这套体系中打拼出头,更多的“天才”最终还是在创业后方才崭露头角。而这或许也印证了,大公司可能并不适合“创业型”人才。

“天才少年”离去

稚晖君的离去,其实早有预兆。12月23日,华为心声社区就开始有相关传闻,据知乎上匿名网友援引华为心声社区消息称,当时华为内部软件welink已经搜不到稚晖君的工号,据多名网友称,稚晖君在两三个月前就提交了离职申请。

至于离职原因,据知乎网友透露,并非因为绩效原因,稚晖君入职华为后曾获得总裁奖、明日之星、金牌团队等奖项,“近几次绩效是全A”,此次离职主要是为投身机器人创业项目,爆料称该项目已获得天使轮融资。有行业人士猜测称,未来几年内华为大概率不会在机器人领域加大投入,加上稚晖君所在的计算产品线2022年人事变动比较大,多个领导岗换人,多重因素可能导致稚晖君离职。

作为华为天才少年的代表,稚晖君在科技圈颇具名气,2021年10月,稚晖君在 B站发布视频《我造了一台钢铁侠的机械臂》,该视频播放量超过640万,引起业内关注,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

据稚晖君在视频中介绍,之前他淘到一个生产于2014年的二手机械臂,但是不太满意,于是便自己造了一台机器臂Dummy。这个项目的操作系统运用开源鸿蒙,AI计算平台使用的是华为昇腾Atlas边缘计算平台。视频中,彭志辉远程为一颗破口葡萄进行缝针,葡萄未被机械臂损坏。这个视频展示了稚晖君在人工智能、深度算法等方面的积累,也暗和了稚晖君后来在华为的研究方向和此次离职创业的方向。

(稚晖君B站部分视频)

对于当初选择加入华为的原因,稚晖君曾在《华为的100张面孔》纪录片中披露:“年薪高是一个吸引点,但我来华为最主要不是看中这个。我来的时候,这边总裁和我说,这里有非常多的牛人,跟我一样的‘天才少年’,也有很多高级别的专家。我之前是做人工智能的,来这里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都可以做。”

对于“天才少年”的光环,稚晖君则公开进行过否认,他更喜欢称自己为“野生钢铁侠”。2021年10月稚晖君等在微博上表示:“我觉得我既不是天才,也已经不是少年了,我只是个很爱折腾的极客。”

去年6月,稚晖君在B站上发布视频《我把自行车做成了自动驾驶!!》,再次引起关注,并得到 B 站董事长兼CEO陈睿的点赞。“太强了,UP主重新定义‘自行车’。”陈睿在该视频下面评论道。

除了陈睿以外,彭志辉研究的自行车自动驾驶还曾得到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认可。2021年8月,任正非在华为公司中央研究院创新先锋座谈会上表示:“有人研究自行车的自动驾驶,公司没有约束过他。我们要生产自行车吗?没有啊。这是他掌握的一把‘手术刀’,或许以后会发挥什么作用,产生什么巨大的商业价值。”

一边是天才少年代表的离去,但另一边,其实华为也没有招揽到足够的“天才少年”,这种以少数*人才搅动庞大组织活力的模式,尚未获得验证。按照华为最初的设想,2020年华为将招聘200到300名天才少年,但是据华为轮值董事长郭平此前透露,2020年和2021年华为招聘的2.6万名应届毕业生中,只有300名符合华为定义的“天才少年”,其中真正*级的人才只有20名。

不过天才少年难以留住,这并非华为的问题,*人才在企业的留存一直是个难题,很多曾经的技术大牛在入职企业后最终都选择出走。

“天才”向来难留

在中国科技产业,像华为这样渴求“天才少年”的企业并不多,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华为所在的ICT、通信行业和半导体对技术突破的要求更高,基本都是现在国内所面临的“卡脖子”领域。

以华为受制裁影响*的半导体行业为例,任正非曾经提到,中国在半导体加工技术、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等方面都有欠缺,而大量的EDA领域技术人才被美国挖走,国内人才极度稀缺。

在科技行业,这类高难度的技术突破,往往极度依赖高端人才,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崑曾经表示:“在华为,谈到创新,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人才。我们希望用世界性的难题,吸引世界级的人才,来共同迎接挑战,推动科学和技术上的进步。”

关于天才少年的重要性,任正非在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采访时曾经讲过一个俄罗斯天才少年的故事。据任正非透露,这个小伙子加入华为很多年,“每天都在玩电脑,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做什么”,而且不善言辞也不懂谈恋爱。但就是这样一个坐了多年冷板凳的数学天才,忽然有一天对华为表示,他们把2G到3G的算法突破了,帮助华为实现了在3G领域的*。

资料显示,这个俄罗斯数学天才2000年左右加入华为,华为开出了200万美元的年薪,因为他不愿意远走他乡,华为还专门在莫斯科建立了研究所。

除了3G以外,在后来4G到5G的变革中,一名土耳其科学家的贡献也功不可没。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就曾提到,华为在5G领域的成就,和土耳其科学家埃达尔·阿勒坎2008年发布的一篇数学论文息息相关,该论文发表了主要用于5G通信编码的极化码技术方案。

这篇论文发布后,华为内部的科学家很快意识到,其中的技术可以用于5G编码,于是与阿勒坎取得了联系进行合作,在这项技术的基础上申请了一批专利,并且以极化码为基础封锁了一批专利。资料显示,目前华为是全球5G必要专利*大来源企业。

但是这类*人才,很多时候都是难以被企业留住的,华为已经是国内在*人才的培养和留存方面走在前列的企业。和稚晖君一样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的行业大牛陆奇,于2017年加入百度,全面负责百度的技术、产品、销售和市场运营,仅一年多后,陆奇就卸任了百度总裁和首席运营官,并于2019年7月不再担任百度公司副董事长。

实际上,最近几年以技术出身,并在中国科技互联网产业爬到顶端的*人才屈指可数,新一代的中国互联网领军人物,美团王兴、字节跳动张一鸣、拼多多黄铮,都是创业后才真正崭露头角。

另一方面,大公司对于*研发人才的耐心也在减少,俄罗斯天才少年加入华为后,很多年一直在玩电脑,现在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少。最近两年,随着华为应对制裁的压力变大,企业整体收入规模也在收缩,“活下去”成为华为最主要的目标,难以落地的技术投入可能因此减少。

就在不久前,腾讯创始人马化腾内部讲话,其中就提到,留给某些业务的时间不多了,长期难以盈利的项目可能被砍掉,现在腾讯“全村的希望”都在视频号,很多业务都失去了创新的能力。

这其实也反映出,科技行业的创新环境已经完全不同,过去那些高投入、短期内无回报的项目,现在都难以继续维持下去。现如今,大多数大公司都在降本增效,稚晖君所青睐的机器人项目,如果无法在短期内盈利和大规模落地,内部给予的支持或许也较有限。

华为仍在求变

重金招募“天才少年”的华为,一大目标是为了摆脱美国的技术封锁,作为国内科技行业的龙头企业,华为承担了众多科技领域技术突破的重任,抓紧朝着操作系统、半导体等领域的国产化、自主化发力。

就在2022年12月28日的操作系统产业峰会上,华为常务董事、ICT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表示,截至2022年12月底,欧拉操作系统商业累计装机部署数量达到300万套,在中国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新增市场中,欧拉的市场份额达到25%,开源欧拉社区企业成员数超过600家。

和聚焦企业市场的欧拉相比,聚焦消费市场的鸿蒙系统更具知名度,11月初召开HDC期间,据华为官方披露,目前搭载HarmonyOS的华为设备超3.2亿,内置鸿蒙系统的智联产品发货量也超过了2.5亿,鸿蒙生态正在不断壮大和完善。

(图源/华为)

鸿蒙和欧拉,最近两年都面向行业进行了开源,以壮大相应的操作系统生态。据华为近期披露,开源鸿蒙已衍生出23个软件发行版,76款开发者/模组,有18款芯片支持,支持74款商业设备。

但不管是对华为来说,还是对中国科技产业而言,很大一部分技术突破,最终还是要依赖*技术人才,但是企业要想留住这些人才,尤其是以博士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一直是一个难题。

早在2018年,华为就开始关注高学历人才流失问题。2018年,华为对82名离职博士员工、115名在职博士员工进行深度调研访谈和数据分析,总结归纳博士员工离职的原因,并在2019年初以总裁办电子邮件的形式发表。

数据分析显示,华为博士员工在五年内入职时间越长,离职率越高。在2018年离职博士员工中,2018年入职的占2.06%,2017年入职的占15.63%,而2014年入职,工作超过三年的博士员工离职率达到43.11%。而且,相当一部分离职博士员工是被定义为技术领军人物的特招博士。

博士离职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在企业难以发挥自己的技术能力,或者技术与岗位不匹配。根据华为的调研结果,当时离职的82名离职博士员工中,有56人反映岗位与个人技能不匹配,主管技术能力弱,导致发挥受限。

但是华为一直非常重视博士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一直非常珍惜博士,要求发挥博士的探索作用。

当时华为就注意到,尽管整体上离职率高,但制造部2015年至2019年博士离职率只有7.7%,因为制造部能做到员工入职后岗位要求与职能相匹配,在调研案例中,两名制造部的博士表示进入公司后能做到人尽其用,并感受到了领导的尊重。

参照制造部的经验,任正非在公开信中提到了整改意见:要给博士员工分配需要研究探索的工作,不要安排重复性工作,给博士员工安静持续的研究空间,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战略攻击队伍仿照欧美企业,采用极简管理,对博士采用年薪制,给予三年的研究时间,勇于试错,这样更有利于发现和识别人才,减少管理消耗。

对于华为而言,天才少年固然重要,留住人才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但与此同时,整个科技行业要想摆脱技术封锁,实现进一步自主化,更需要整个行业上下游的共同努力,建起国内半导体、操作系统等领域的正向循环生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市界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3C电子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