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的最新业绩,可以用惨烈来形容。
2022年Q3,小米集团-W(01810.HK)收入704.74亿元,同比下降9.7%,净亏损-14.74亿元,而上年同期为盈利7.89亿元。
其他互联网科技巨头,多是增速下降,部分甚至已经开始进入复苏节奏。但是,小米不仅营收净利双降,还陷入了亏损。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合计2139.97亿元,同比下降11.8%,净亏损6.39亿元,上年同期净利润高达168.41亿元。
照此趋势,小米集团2022年大概率录得亏损,打破连续4年的高盈利纪录。
公司营收净利双降的首要原因为,智能手机销量下滑。
前两年,华为蛰伏,小米顺利接下了部分市场,出货量和市场份额不断增长。2021年,公司智能手机出货量1.903亿台,同比增长30.0%,市场占有率14.1%,排名全球第三,并成为全球智能手机五强中的出货量增速*的厂商。“华为跌倒,小米吃饱”。
不过,这波“红利”没有持续太久,便遇上了消费电子行业整体性的下滑,全球智能手机总出货量进入收缩区间。
小米的高增长未能延续,转折发生在2021年Q3。该季度,公司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4390万台,增速从上季度的86.8%暴降至-5.8%,市场占有率从上季度的16.7%下降至13.5%,全球排名从第二跌至第三。
2022年1-9月,公司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合计1.178亿台,比上年同期少卖了2840万台,同比下降19.4%。
尽管小米手机近年高端化表现较为出色,智能手机平均销售单价(ASP)不断提高,无奈整体销量不佳,难以逆转下滑趋势。
小米等品牌的手机卖不动,表面原因是宏观因素引发的消费市场疲软,手机作为消费电子主力品类,必然受到冲击。
根本原因,还是消费电子产业进入逆周期,创新空间被大幅压缩后,影响了消费者的换机热情。当Apple、华为的高端新品也被认为缺乏创新的时候,跟随者小米们做出真正“颠覆性”产品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春江水冷鸭先知。公司感受到了这个趋势,计划切换赛道了。2021年3月,小米集团宣布造车,计划2024年量产。
之后,每隔一段时间,小米便会向市场“放料”,披露造车进展。今年8月披露半年业绩前,特意在发布会上展示了自动驾驶系统和仿生机器人。
最近的几个季度,公司都会在财报中披露智能电动汽车的投入等情况,今年Q1-Q3相关费用投入分别为4.25亿元、6.11亿元、8.29亿元。
实际上,纵观雷军的一生,就是在不断顺应周期、切换赛道、追逐风口的过程。
雷军在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求学期间便开始创业,先后写过加密软件、杀毒软件、财务软件等。然而,这些项目都谈不上成功,直到1992年他加入金山。
1989年,“*程序员”求伯君发布了WPS1.0,初创企业金山在中国接入互联网之前便站稳了脚跟。随后,《剑侠情缘》、《金山词霸》、《金山毒霸》接连上线,让公司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崛起之路。
在金山,雷军从一名程序员,短短6年时间便晋升为首席执行官。此后,公司迎来黄金发展期,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金山软件虽然是求伯君创立的,后来雷军却成了掌舵人。
之后,雷军淡出金山,2010年创立小米。
为什么?工具类软件的增长空间和盈利模式,已经支撑不了金山的高速发展,公司即将进入稳定周期。虽然金山软件后来孵化出了金山办公、金山云、猎豹移动,但多年来能够稳定增长和盈利的,几乎只有最早的核心业务——金山办公WPS。
雷军在激荡互联网的迷雾之中,看到了消费电子产业的风口,投身其中。
在雷军的规划中,小米以“专注、*、口碑、快”的七字法则,在手机行业异军突起,跻身*梯队华米OV,逐步取代上一代的中华酷联,进入全球主流手机大厂行列。
而且,小米还将自己最擅长的“互联网思维”,以小米生态链的操盘模式,从手机复制到其他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环、扫地机器人、电动滑板车甚至是水壶、插线板等产品,席卷各个细分行业。提高了用户价值,扩充了粉丝规模,增强了生态粘性,形成了小米集团“手机× AIoT”的核心战略。
然而,核心智能手机业务不稳,IoT板块亦进入增长瓶颈,加上硬件销售附带的互联网业务,一损俱损,都进入收入缓降、盈利能力下滑的阶段。
小米集团的衰退,甚至影响到了生态链企业的业绩表现。九号公司、趣睡科技等公司业绩下滑,几乎都是因为小米“砍单”。这导致的结果是,生态链企业争相独立,小米生态链进入分崩离析的节奏。
金山之后,雷军的第二风口小米,也进入尾声,他还能第三次拥抱到这种量级的市场机遇吗?
小米造车,能不能成功?现在讨论这个问题属实有点早了。但是,从当下的草蛇灰线中,总能看到一些大趋势。
前几年高举高打的造车新势力们,全面被动,一不小心就真成了传统汽车厂商新能源化、智能化的“磨刀石”。后者拥有数十年甚至是上百年的产业积累,一旦发动,势能猛不可挡。
从现在披露的信息来看,小米所处的造车方向,大概率紧跟特斯拉和百度。但是,它们一个已经成长为全球首屈一指的新能源汽车大厂,另一个在进度上已经远超小米多年,车型已发布,计划2023年交付。
不管小米汽车还要等多久,低配版的特斯拉,或者将来的百度汽车,可能就是它的天花板。
小米们经常强调手机产业与汽车产业的相似性,彰显自己的产业基础。如果精密制造可以在品类上随意切换,最有优势做智能新能源汽车的不应该是富士康吗?
*次创业时,雷军还没有大学毕业,20岁出头的飞扬青年;从金山转向小米时,他刚40岁,正处在一个成功商人的黄金时代;现在,年过50的雷军,准备带领小米跨向更为复杂、竞争更加激烈的汽车行业。
从淡出金山到小米成功,雷军只用了几年时间;这一次,他还要带着小米逆水行舟多少年?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