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清科数据:4月共39家中企上市,机械制造行业上市数量居首位

根据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2年4月共有39家中国企业[1]在A股、港股及美股成功上市,总融资额约794.04亿人民币。境内上市中企共36家,数量较上月有下降,总融资额约791.49亿人民币。

月度回顾:

· 境内外上市中企共39家,总融资额为794.04亿人民币

· 中国海油获本月最高上市融资额,占总融资额约35.4%

· 北京市5家上市中企融资金额占据首位,约合333.60亿人民币

· 27家上市中企获VC/PE机构支持,渗透率为69.2%

· 深交所发布新基建、碳中和等四条指数,专家称有利于引导市场多元化投资‍‍

根据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数据,2022年4月共有39家中国企业[1]在A股、港股及美股成功上市,总融资额约794.04亿人民币。境内上市中企共36家,数量较上月有下降,总融资额约791.49亿人民币。本月机械制造行业上市数量共12家居首位。中国海油登陆上交所主板,融资额达280.80亿人民币,成为本月单笔融资额最高的上市中企。

图1 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中国企业

境内外上市数量及融资总金额

4月前十的上市企业总融资金额占比约69.5%

4月融资排名前十的上市企业融资额合计为551.62亿人民币,占总融资额约69.5%。其中,融资金额排名前三的企业为:中国海油(280.80亿人民币)、纳芯微(58.11亿人民币)、经纬恒润(36.30亿人民币)。

表1 4月上市企业融资Top10

中企境内上市数量占比九成,境外上市数量环比下降‍

4月,境内上市中企共36家,融资额约为791.49亿人民币;境外市场,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1家,融资额为0.14亿美元;港交所主板上市2家,相比上月的7家有大幅下降,融资额合计约1.98亿港元。本月中企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数量最多,总计有16家企业,总融资额为320.88亿人民币。

表2 2022年4月中企境内外上市分布(按上市板块)

江苏省IPO数量*,北京市融资额居首位‍

4月中企上市数量排名前三的地区为江苏省、广东省及浙江省,数量分别为9家、8家和7家,三个地区的首发融资额合计307.87亿人民币,占全国总量约38.8%。此外,北京市中企融资金额占据首位,约为333.60亿人民币。

表3:2022年4月中企境内外上市地域分布

4月上市涉及11个行业,机械制造行业上市数量*

4月中企上市涉及11个行业。数量方面,机械制造、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清洁技术的上市企业数量分别为12家、11家和4家。融资额方面,能源及矿产行业上市融资280.80亿人民币,占中企融资总额35.4%;半导体及电子设备行业紧随其后,融资额合计约223.32亿人民币,占中企融资总额28.1%;机械制造行业融资额为113.43亿人民币,占中企融资总额14.3%。

表4 4月上市企业数量和融资金额行业分布情况

4月IPO企业VC/PE渗透率为69.2%

4月上市的39家中企有27家获得VC/PE机构支持,融资规模为414.80亿人民币,VC/PE渗透率达69.2%。

图2 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VC/PE支持的

中企上市数量及融资额

图3 VC/PE支持的IPO渗透情况走势

上市市场方面,4月获得VC/PE机构支持的27家上市中企均来自于境内市场。从上市数量来看,4月上交所科创板获VC/PE支持的上市企业数量最多,为15家,占比约55.6%。从融资额来看,上交所科创板亦居首位,融资额为291.55亿人民币。从各板块的综合回报水平来看,4月年境内市场的发行时、首日收盘以及4月30日的平均账面回报分别为6.31倍、6.60倍和6.07倍。此外,4月创业板的平均账面回报水平优于其他板块。

表5 2022年4月VC/PE支持的中企

市场分布及账面回报倍数

行业方面,获VC/PE支持的上市中企数量排名前三的行业为半导体及电子设备、机械制造、生物技术/医疗健康,数量分别为10家、8家和3家。此外,清洁技术行业的发行日账面回报为12.16倍,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表6 2022年4月VC/PE支持的行业分布

地区方面,获VC/PE支持的上市中企数量最多的地区为广东省,数量为8家;江苏省和浙江省并列第二,数量均为5家;北京市排列第三,数量为3家;四个地区的首发融资额合计306.15亿人民币。其中,江苏省融资金额占据首位,约为123.03亿人民币。

表7 2022年4月VC/PE支持的地区分布

深交所发布新基建、碳中和等四条指数,专家称有利于引导市场多元化投资

2022年4月11日,深交所全资子公司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发布深证新基建50指数、国证中财碳中和绿色债券指数、国证中财碳中和50指数和国证港股通新国货50指数等4条指数,进一步丰富深市特色系列指数,完善绿色指数体系,拓宽指数基金跟踪标的范围。

“对于机构投资者,上述指数将发挥显著的指示引导作用。”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基建、碳中和、新国货都是当下市场较为关注的热门领域,相关指数的发布,在降低信息筛选成本等方面为投资者提供了帮助。

深交所表示,本次发布的4条指数聚焦新基建、碳中和、中国自主品牌建设等,不仅有利于发挥指数对资源配置的引导作用,助力国家战略的落地实施,而且将为资本市场提供丰富多元的投资标的,让更多投资者分享相关产业发展的红利。

深证新基建50指数(代码“399274”)从深市A股中选取公司业务涉及5G、特高压、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总市值*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据测算,自基日2012年12月31日以来至2022年3月31日,该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4.1%。

国证中财碳中和绿色债券指数(代码“399289”)从深市债券中选取经认证或识别为碳中和绿色债券的投资级债券作为样本券。国证中财碳中和50指数(代码“980021”)从深市A股中选取公司属于绿色低碳产业或转型绩效优良的、总市值*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为相关碳中和证券的甄选提供研究支持。据测算,自基日2020年12月31日以来至2022年3月31日,碳中和债指数年化收益率为3.8%;自基日2014年12月31日以来至2022年3月31日,碳中和50指数年化收益率为11.4%。

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管委会主任尤毅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我国正处于绿色转型发展阶段,企业也在积极进行低碳、节能以及能源结构转型。碳中和债券指数、碳中和50指数的推出,丰富了指数,让投资更加多元化,有利于平衡收益率,避免风险过于集中。

国证港股通新国货50指数(代码“987024”)以深港通机制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为选样范围,选取在数码家电、服装饰品、食品保健、家居生活、交通出行等领域拥有新国货特征品牌,总市值*的50只股票作为样本股。据测算,自基日2014年12月31日以来至2022年3月31日,港股通新国货指数年化收益为7.5%。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对记者表示,港股通新国货指数的编制有助于推动消费板块中具有新国货属性的上市公司展开再融资、提升品牌价值,也有助于优化港股通相关公司的估值、活跃港股通交易以及提升相关股票的流动性。

本月IPO案例:纳芯微、经纬恒润‍

高性能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制造商纳芯微成功登录科创板

2022年4月22日,苏州纳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688052.SH)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230元/股,发行量2526.60万股,对应市盈率为574.05倍。据公告显示,纳芯微本次募集资金约58.11亿人民币。

纳芯微电子是国内高性能高可靠性模拟及混合信号芯片设计公司。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专注于围绕各个应用场景进行产品开发,由传感器信号调理ASIC芯片出发,向前后端拓展了集成式传感器芯片、隔离与接口芯片、驱动与采样芯片,形成了信号感知、系统互联与功率驱动的产品布局。公司在混合信号处理、高耐压数字隔离、集成式传感器设计等领域拥有独立知识产权和丰富技术储备,产品已作为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等应用的关键芯片,成功进入多个行业一线客户的供应体系并实现大规模量产。同时公司持续加大各应用场景的产品研发,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国内知名品牌客户,涵盖信息通讯、工业控制、汽车电子和消费电子等领域。

纳芯微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募资58.11亿人民币,拟分别用于“信号链芯片开发及系统应用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补充流动资金项目”。2018-2020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4022.33 万元、9210.32 万元、24198.71 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45.3%,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 201.84 万元、670.81 万元、4049.28 万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347.9%,净利润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内自动驾驶供应商经纬恒润正式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2022年4月19日,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688326.SH)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发行价格为121元/股,计划发行3000万股股份,总融资金额为36.30亿人民币,月末市值为111.74亿人民币。

经纬恒润成立于2003年,专注于为汽车、无人运输等领域的客户提供电子产品、研发服务和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天津、南通建立了现代化的生产工厂,形成了完善的研发、生产、营销、服务体系。

经纬恒润招股书显示,经纬恒润本次募资金额为36.30亿人民币,拟分别用于经纬恒润南通汽车电子生产基地项目、经纬恒润天津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经纬恒润数字化能力提升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公司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 32.6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31.6%;公司2021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46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98.4%;公司2021年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11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87.8%,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1] 本文”中国企业”指为总部在中国大陆的企业,以下简称:”中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清科研究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