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家正备受关注。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三个重磅奖项(第四届科学探索奖、达摩院青橙奖、《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以下简称为TR35))共表彰了100位青年科学家,其中医疗领域获奖者有20位,是细分领域之中数量最多的。
那么,这些青年科学家究竟是谁?他们又为何能获奖?他们在成果转化道路上正面临着哪些问题?
01、学术和产业都需要他们
为什么要关注青年科学家?
在过往医疗领域的漫长发展历史中,涌现了很多年轻人,比如年仅28岁的布鲁塞尔的维萨里完成了按骨骼、肌腱、神经等几大系统描述的巨著《人体结构》、38岁的巴斯特提出了以微生物代谢活动为基础的发酵本质新理论、41岁的詹纳发现牛痘......那么为什么现在世界再一次将目光聚焦到他们身上呢?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有三点主要原因:
*,从医疗领域发展角度来看,探索无人区,发现更加前沿的技术始终是科技发展的定律,而这些最新的、最重大成果大多来源于青年科学家。
橙果局对435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进行分析,发现获奖成果产生时年龄在45岁和45岁以下的有354人,超过总人数的81%。
第二,从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中国已经由模仿走到自主创新阶段,科技企业要从大变强必须要有原创技术,青年科学家的加入是中国进入硬科技时代的必然趋势。此外,当医疗正逐步向高科技领域延伸时,初创企业更需要具备“硬”实力,投资机构正在寻找新一代创业人,
那么青年科学家于投资机构而言,新在哪里?
首先是技术新,青年科学家有着深厚的学术知识背景,他们常年深耕科研领域,在某一细分领域十分深入和前沿,能够打造技术壁垒,也能找到技术突破口,从而帮助企业实现前沿技术的突破。
其次是人新且更具潜力,青年科学家也并非只在实验中埋头苦干,他们还积极参与国家级的重大项目,甚至是某些国家标准的制定,同时,在创业过程中,由于交叉背景或留学经历,从学术到产业的思维跳跃更快。
最后,对资本来说,支持青年科学家创业拥有较高的性价比,他们既拥有实打实的技术,还有着普通创业者触及不到的人脉和资源。对以技术为生命力和经营周期的医疗企业来说,青年科学家创业显然拥有更加牢固的“护城河”。
第三,青年科学家同样也是科技生态建立的重要元素。生态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而青年人才更是创新的*资源。
作为全球生物医药的引领者,全球*创新生态基地,环波士顿地区聚集的40 多所世界*高校,每年向其输出数万名生物技术创新领域的青年人才,他们的加入帮助波士顿在基础科研更深层次探索,极大地拉动波士顿生态地发展。
此外,不少科技创新生态建设时,都出台大量政策吸引青年科研人员,以重庆国际生物城为例,通过“人才+项目”落地模式、“支持海外人才到生物城创业,其职称依据实际专业技术和能力,通过留学回国人员职称‘绿色通道’进行申报评审。”等政策,吸引高层次科研人员和海外科研人员加入。
02、他们在高校院所勇闯无人区
青年科学家的身上有许多标签,例如年轻、高级知识分子、前沿技术等,接下来,动脉果局将细说这些青年科学家具有哪些特征?他们在如何改变这个世界?
*点是来源更加多元,高校院所成青年科学家大本营。
动脉橙果局分析了医疗领域获奖者的20位青年科学家单位发现,来自于高校的青年科学家有12人,占比60%;来自于科研院所有3人,占比15%;来自于医院有4人,占比20%;来自于企业有1人,占比5%。
第二点是青年科学家的成果基本聚焦在前沿领域,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这些科学大多聚焦在基因编辑、脑科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20人中有9人聚焦在这些前沿领域。
此外,王光宇教授推广的新兴技术驱动的数字医疗模式、赵锌教授选择的合成生物学等也是*前景的热门领域。
接下来,动脉橙果局将从基因编辑技术和脑科学进行分析。
先来说基因编辑技术,基因组学技术的兴起、分子诊断和基因检测技术的提升为疾病精准诊治带来了新手段,而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把人类基因组进行插入、敲除等变得修饰易如反掌,为罕见遗传病、肿瘤等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据统计,在TR35中,关注相关技术领域的青年科学家有5人,来自于南方科技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的贾宁教授便是其中之一。
她正通过结合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揭示CRISPR-Cas基因编辑工具的核心分子机理,说明古细菌的III型CRISPR-Csm系统通过降解噬菌体的DNA/RNA核酸片段来抵御噬菌体侵染的分子机制以及噬菌体通过 CRISPR蛋白来抑制细菌 VI型CRISPR-Cas13系统来帮助噬菌体逃逸的分子机制,为疾病的治疗与诊断提供新途径。
最近,她在一项研究中阐明了III-E型CRISPR-Caspase系统的抵御噬菌体入侵的分子机制,这为RNA 激活的蛋白酶工具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再说认知神经科学与医学、信息科学等交叉融合,深入探察脑部疾病。据统计,全球脑疾病患者约占全部疾病的11%,社会负担接近人类疾病总负担的30%。其中,我国各种脑疾病患者人数近1.3亿,其中阿尔茨海默症983万,12岁以下自闭症儿童超过200万(每年新增20万),抑郁症患者超过5000万。
其中获得达摩院青橙奖的陈勋教授和TR35中的刘宇鑫教授都专注于脑部神经的治疗。陈勋教授专注于神经生理信号处理与分析,助力实现面向开放环境的实用脑机接口,刘宇鑫教授则针对神经界面创造形变生物电子学,开发出*个杨氏模量与神经组织相当的植入式电子设备,成功地解决了异物反应和植入物排斥挑战。同时,为了适应生物体器官的动态形变,他还开发了一种柔软且有弹性的神经递质传感器阵列,首次实现了对脑-肠轴中多种神经化学信使的连续跟踪。
青年科学家除了技术*,在转化方面也同样出色。第三点也正是青年科学家大阔步向前,进行科研成果转化,成为青年科学家创业者。
对于青年科学家来说,从学术到产业的跨界,其优势不仅在于上文所述的突破前沿技术,打造技术壁垒,还在于团队本身的活力,李开复曾在博客上总结海外科技巨头的因素,其中之一就是30—40岁的创业者成功比例较高。
青年科学家创业显然更具灵活性,他们进入产业界往往能“换个大脑”,用不同的思维方式进行成果转化,例如专干CTO,关注产品设计与优化,又例如结合投资人需求,规划长短期发展等等。
在这20位青年科学家中,赵天萌博士和赵锌教授都将实验中的优秀成果带上了市场。2021年9月,赵天萌博士联合中国基因编辑育种领军专家高彩霞研究员共同创立了齐禾生科,并配备了经验丰富的研发、运营及商业化团队,进一步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编辑企业。
作为CTO的赵天萌博士,专注于开发高通量蛋白定向进化平台,并利用它进化了一种升级版的精准碱基编辑工具用于治疗镰状细胞性贫血、早衰、脊髓性肌萎缩和其他人类遗传疾病。
据悉,齐禾生科在2022年3月完成了2000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这是中国已公布的基因编辑企业种子轮投资的*手笔。
#03
给他们一个“*的时代”
成果转化并不容易,对于青年科学家来说也同样如此,他们正在面临走向产业化的道路上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
达摩院青橙奖获得者白蕊曾在2017年夏天输掉了一次赛跑,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研究室率先发表了与白蕊团队同一方向的研究成果,“当时直接摊在实验台旁边,没有心思做下去了。”白蕊内心失落无比。
实际上,科研探索之路曲折且残酷,青年科学家需要经常面对失败带来的挫败感,基础科研的抢发时有发生,一旦成果被抢先发表,可能意味着付出变得一文不值。
除此之外,青年科学家还困于生存压力,他们大多还肩负起高校教学任务,常常以“青椒”自称并自嘲其工资收入低,难以在一线城市安家。
同时,短跑式竞争与现有的评价制度密切相关也让青年科学家饱受晋升压力,“一切以数量说话,论文数量、影响因子、经费数量、人才头衔数量,且必须在指定年限内。”青年科学家如果没有这些好看的数字,就得不到晋升,得不到晋升就没有体面的生活;没有一定的学术头衔,在社会上竞争学术资源时也就处于劣势。
这些困境正在被更多的人看到!
首先在政策层面,今年,国家出台《关于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的通知》(以下简称为《通知》),开启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3.0行动,大力支持青年科学家“挑大梁”,《通知》指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0岁以下青年人才担任项目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提高到20%;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新立项项目明确项目负责人中45岁以下青年科研人员比例不低于50%。
此外,地方政府也在近年来大力引入并留住青年科学家,其政策从安家落户覆盖到科学研究,各地向青年科学家们抛出*的橄榄枝。
其次在高校院校层面,大力支持青年科学家的发展,*保障科研经费,为高校青年科学家开展自主科研提供稳定支持;第二是加强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改善高校青年科学家的创新环境;第三,将科研成果转化加入职称评定与考核,为青年科学家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研发和创业环境
然后在资本层面,投早、投小、投科学家已经成为某种共识。对于科学家,资本正重点关注青年科学家,据动脉橙果局统计,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早期融资的121家初创企业中,76%的创始人都拥有科学家背景,其中大部分是青年科学家。
最后在产业层面,诸多头部企业入局,腾讯设立“科学探索奖”,每年有50位获奖人从千余名申报人中脱颖而出,每位获奖人将在未来5年获得由腾讯基金会资助的300万元人民币奖金。值得一提的是,奖金由获奖科学家自由支配。
此外,阿里集团出资千万设立“达摩院青橙奖”,每位获奖人除了将获得100万人民币的奖金外,他们还将得到达摩院全方位的研发资源支持。
从物质层面上来看,腾讯每年砸下1.5个亿帮助青年科学家减轻种种负担,这对不超过45岁的科学家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还没有功成名就,都多多少少有生活的压力,而这些奖金可以帮助他们摆脱经济压力,使其更多精力投入到科研。
总之,青年力量正在不断成长,尽管青年科学家在我国医疗领域展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价值,但无论是青年科学家的生存问题,还是晋升通道以及成果转化,都还要进一步改善。
未来还需要国家和社会更多的介入,帮助这群聪明的“疯子”在无人区中冒险,而他们,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