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厂的裁员大战终于消停了。
这场疯狂马斯克的轰轰烈烈推特改造计划,似乎在11月21日告一段落。根据科技媒体The Verge消息,马斯克在当天的推特全体大会上表示,已结束此轮的推特裁员,并鼓励员工推荐合适人选来应聘工程和销售岗位。
位列硅谷五巨头的社交“蓝鸟”,经世界首富这么一折腾,逼得员工上演“走人”大戏,不到20天,推特员工数从7400人降至2700,裁员率达到65%。
在这一场长达半个月的“大换血闹剧”中,马斯克先是突然裁掉近半数员工,誓言打造一个新的“硬核”推特,然后取消居家、最后群发通牒“要么努力工作,要么拿三个月补偿走人”,逼得大批高管主动离职,被裁员工用敬礼(salute)表情淹没内部通讯软件 Slack,亲切问候马斯克。
疯狂裁员、取消居家、强调加班,“马”化后的推特是否能一改硅谷的工作文化不好说,但是显然,员工们*“不想伺候”了。从最初害怕接到被裁邮件,到拒绝马斯克最后的挽留,“我不会低头,不会点 yes”,他们态度的前后反差,*演绎出过去几年大厂打工人面对“裁员”的心态变化。
同一个世界,同一种“裁员”。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爱奇艺、腾讯、字节、阿里、华为等大厂隔三差五就传出裁员消息,甚至有人在小红书专门开通“裁员播报账号”,时刻更新大厂们的裁员和赔偿传闻。
不过“待宰”的员工似乎对这种厄运降临习以为常,甚至在裁员传闻下纷纷表达对被裁的向往。
“能不能赶紧裁掉我,想拿着N+1回家休息一段时间。”
“公司不会倒闭了吧,赶紧把我裁掉还能发补偿啊。”
“《一天一个被裁小技巧,教你轻轻松松到手10万+》”
从什么时候起,年轻人开始绞尽脑汁求被裁了?
难道年轻人不害怕被裁吗?他们是如何求裁的?究其根本,他们求的是什么?
01 为了被裁,年轻人都做了哪些努力?
被裁,未必是一件坏事。不然年轻人们也不会扎堆式地花样求裁,搬出来压箱底的十八般武艺,只为安稳被裁。
想被裁,需要和上级搞好关系。
除非砍掉整个业务线,一般情况下,一个公司/部门不太会直接一锅端一个部门。因此,正如招聘人事手里的hc有限,裁员时,大家也得抢着来。中新财经曾写道,“某企业内部,为争一个裁员名额,部门争得面红耳赤。”“想争取到被裁名额甚至还需要和领导关系不错……”,这年头,想要早早被裁,还得请领导喝杯奶茶。
以及进一步发扬现代玄学,在裁员经历评论区里接好运。此前是接考研、考公上岸的好运,而现在,疲惫的打工人们为玄学在工作领域开发了新的应用场景。
以身边一位大厂人黄女士的工作经历为例,在她的前司,一个不幸因外界不可抗因素直接被“裁”掉的行业——某教培机构,由于工作性质挂钩销售,所以她的薪资构成由日常薪资和年底奖金构成,而这其中,年底奖金占了巨头部分。
当她还美美地想着年底暴富一下时,双减来了,眼看身边同事越来越少,黄女士也从最开始混吃等死,再摸鱼一把的泰山心态,到每日打卡脉脉离职评论区,只为早点被裁,安心拿到手赔偿金和奖金(以免裁晚了,公司没钱发了)。据黄女士介绍,那段时间为了早点被优化,她连续43天到脉脉报道,此等长久的坚持力上一次还发生在高三。
甚至还有学习裁员攻略。没错,这年头啥东西都可以搞出成套成套的攻略,毕竟,双十一已经不是考验速度而是检测智力了。而与把“点赞收藏三连”一气呵成,然后扔进“跑马场”(收藏夹)的减肥攻略不同的是,年轻人对待裁员攻略,是认真的。
另一位大厂员工小圆告诉我,目前在国内二次元起家的大厂就职2年间,经历了沉浸在进入大厂工作的喜悦,到如今每日研读裁员攻略成为必备任务。《学会这x点,明天你就被裁!》《靠着x个技巧,轻松拿下裁员通知!》……小红书、微博、脉脉,甚至豆瓣都可以看到他忙绿学习裁员技巧的身影。
他不是不想和领导搞好关系,早点拿到裁员补偿,只是不幸的是,他所在部门已经从最初的红红火火到现在的仅剩2人,他和领导。因此,为了早日被优化,小圆只好从自身出发,毕竟靠人靠天不如靠自己,还是抓紧提升自己的技能点更加实际。
小圆表示要抱着求姻缘的心态求被裁。「电子木鱼」是他最近常用手机软件,每天在去上班的地铁上,他总先敲个5分钟,来打开一天的好远:“被裁+11111111”,顺道去给「赛博佛祖」上3根香,“求求你了佛祖,今天让我被裁吧!”
花样不同,结果不同,正如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快乐如黄女士,成功被裁,“我离职了,很多朋友发来祝贺!”,然后她拿着公司的赔偿金和奖金在家彻彻底底躺了大半年。而悲伤的小圆,如今还在兢兢业业地学习攻略,祈祷下一次的裁员名单上写着自己的大名。
但实际上,无论是黄女士还是小圆,亦或是众多求裁的年轻人,他们愿意怀有这样的心态,到底是因为钱给的到位。他们大多就职业于互联网企业或者科技企业,而无论是哪个,在过去10年,此类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以明显高于行业的薪酬和多项福利待遇,吸引着年轻人削尖了头都想往里面冲。
据智联招聘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企业招聘薪酬报告》,IT互联网行业招聘薪酬水平仍然靠前。IT服务(系统/数据/维护)平均薪酬11733元/月,计算机软件11687元/月,网络游戏11636元/月,计算机硬件11091元/月,互联网/电子商务10729元/月。
互联网企业的薪资不仅远远超出社会平均工资,甚至在经济下滑的社会大背景下,还涨了。根据拉勾招聘发布2022年互联网行业春招薪酬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互联网行业平均薪资为18500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7.5%,高于2021年同期6.9%的增幅。(倒挂问题不在此赘述)
因此,当这些巨头开始裁员时,瘦死的骆驼总比马大,他们支付的裁员补偿,也足以让其他行业员工羡慕。
比如在中国,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简单点说,就是我们常说的N+数字,其中的N,是指依据员工在本单位的工作年限(N)、结合员工的薪资水平来核算离职补偿。N+多少具体由公司来定,保底是1,多了则是看公司的能力或情义。而数字又挂钩劳动者薪资,所以在互联网大厂中,即便是“垫底”的N+1,也意味着一笔不菲的收入,甚至可能代表着,被裁员工即使躺平几个月,也不会面临现金流截断的危机。
所以说到底,年轻人求的不是“裁”,而是“财”。
正如最近的腾讯裁员。据《时代周报》11月16日消息,腾讯此次裁员中,有员工可拿到高达N+5(N为工作年限)倍月薪的补偿。一般来说,腾讯正常裁员补偿费用为N+1倍月薪赔偿,但会给员工两个月缓冲期,眼下接近年末,许多被裁员工不仅有N+1倍月薪赔偿,还会有部分年终奖发放,综合计算裁员补偿可达到N+5倍月薪。
N+5能有多少钱?据腾讯最新发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2022年9月30日,集团共有108836名雇员,7-9月的总酬金成本为273.90亿元,也就是说,腾讯员工平均月薪近83888元。这样看来,无论N是几,这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不然也不会出现脉脉上的羡慕腾讯裁员“奇观”。脉脉网友、360员工@要去大厂 在11月16日直接发帖评价此次的腾讯裁员:“可以不用背绩效,很多人直接领50万,现金回家过年了”。好家伙,直接到手50万,真的很难不让人心动,因此有网友说“这简直是大福利”,也有职场大V在微博上指出“这哪里是裁员,分明是财源”。
脉脉@要去大厂
而这段时间仿佛住在了热搜上的马斯克,虽然他疯狂,但不得不说,在裁员补偿上,他算不上抠门。据了解,马斯克曾在推特上表示,对于被裁的员工,每人将收到3个月的工资补偿,比法律要求的高出50%。
相比之下,*方的还是扎克伯格。他在全员信中表示,Meta美国被裁员工可以获得遣散费、带薪休假、限制性股权、医疗保险、再就业咨询服务、移民支持6项补偿,其中遣散费为4个月基本工资,同时按照工龄计算,资深员工每年可以领取两周额外工资,没有上限。
据了解,Meta 2021年的员工年薪的中位数约为2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12万元),相当于每月17.7万元人民币。按此计算,部分Meta被裁的员工,所领4个月基本工资的遣散费或可接近71万元人民币。“羡慕,给我71万元,裁掉我,我巴不得。”有网友戏称。
不过,虽然大厂都赚得盆满钵满,但不是所有大厂都这么大方。
比如一向以抠抠搜搜著称的美团(甚至被网友戏称为“开水团”),在脉脉上,网友指出美团为了不补偿三倍工资,强制休年假,甚至在裁员前隐藏员工考勤信息等。
脉脉@在涠洲岛读书的懒羊羊
小气的不仅有国内厂,宇宙大厂“苹果”也不例外。今年8月,苹果曾解雇约100名合同工,被解雇的员工只拿到了两周的工资和医疗福利补偿。
02 “毕业快乐,你工作没了”
为什么大厂的“N+?”,足以成为打工人最后的期待?
打工人被裁获得补偿,一直是公司安抚人心、打造口碑的有效途径。最早的裁员补偿可以追溯到2个世纪以前,与*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1802年,正当日不落英国快速积累原始资本时,爵士罗伯特·皮尔(Robert Peel)提出了《英国工厂法》(English Factory Act),虽然这法律象征性远远大于实际意义,但是确实从那时起,工人在被终止合同后,可以获得一点点补偿。
随着美欧各国的法律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工人开始寻求保障,裁员补偿也开始越来越正式。一战结束后,国际劳工组织在1919年成立,欧洲开始立法承认劳工权利,并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工人委员会;与此同时,在南美洲,引入了关于裁员赔偿的明确规定;在日本,1936年采用了一种支付裁员补偿的制度,到1927年,全球共有超1200万打工者受到这些协议的保护。
二战期间,战争带来了经济大萧条,以及大规模失业。因此,为了稳定人心和推动社会发展,裁员补偿在这样的背景却得到了快速发展。到1940年,大约有40个国家通过了有关裁员补偿的法律。
这样的趋势在战后更加明显,尤其是战后社会保障福利的引入,企业和员工越来越重视裁员补偿。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至今,几乎全球所有重要主权国家都设有相应的裁员补偿法或者失业救济金。在学者罗伯特·霍尔兹曼(Robert Holzmann)对各国裁员补偿现状的研究中,183个主要国家中,152个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来进行强制性规定裁员补偿,18个国家通过集体协议来进行补偿,只有13个国家(7%)两者都没有。
比如上文提到的中国《劳动合同法》就是在法律层面把这事写了清楚,除此之外,常见的加拿大、英国也都有相关的法律,英国劳动法中所规定的 Redundancy Pay,最高补偿能有17130英镑(约合14.6人民币)。
而这里,就一个帝国缺席了。没错,美国的《公平劳工标准法》 (FLSA) 真没有对裁员补偿的要求,而演变成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协议问题。所以当推特、Meta 愿意掏钱已经足够称得上是“良心”企业。毕竟,硅谷没有劳动法,更没工会,那些小型创业公司只发一张裁员通知,在公司层面,也似乎无可厚非。
而即使裁员补偿已经存在了200多年,也有企业“免谈,勿扰”。
那为什么有些企业又心甘情愿出补偿金?毕竟,这真的不是一笔小钱。就拿 Netflix 来说,这家全球网剧集大成者4月开始取消一些市场营销计划,5月裁员150人,6月裁员300人,据媒体报道,仅仅在二季度,Netflix 为了支付裁员补偿金,就花了7000万美元。
根据霍尔兹曼的解释,裁员补偿实质是一种社会保护形式。公司愿意支付这笔巨款,一来是强制的,二来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手段,毕竟连裁员补偿都很大方的公司,企业方面福利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具体到补偿的类型上,国外的花样比较多。在我不完全的统计下,有常见的N+数字,还有医疗保险、限制性股权、心理健康支持、移民支持、再就业支持等等,总之,“良心”补偿不仅有钱,还考虑了被裁的心理健康和再就业问题。而国内的补偿主要还是围绕在钱的方面,N+数字不定,以及一些年假补偿。
但无论怎么说,不管是50万还是2周工资,这都只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总归还是有补偿,毕竟苍蝇腿也是肉,能够大大方方辞退,给到赔偿金的公司已经足够体面。
因为还有大批的公司试图通过变相裁员、美化裁员的方式来粉饰这个内核依旧是悲伤的事情。正如光明正大地说“我不爱了”永远比出轨偷腥体面一样,“变相裁员”是当代打工人见惯不怪的下等行为,所谓坊间传言:分手见人品,离职识公司。
公司为了降低裁员成本,于是暗戳戳地通过一些方式来“变相”地让员工主动辞职,如调薪调岗、撤走项目、不分派任务、处处为难、下出差任务等等,直到员工心态达崩,宁愿离职也不要补偿金。随便在各个社交媒体上搜索“变相裁员”,就可以看到各类法律科普视频,以及职场人的经验分享,公司为了钻空子,硬生生逼得打工人开发出一个互联网新渠道。
除了变相裁员以外,还有以京东和B站为主的互联网大厂开始美化裁员这一行为。在过去,被裁意味着失业,而现在,裁员有了新的定义——“恭喜你,毕业了”。
在京东,被裁的话可以收到一份写着“毕业须知”的信件,京东称呼收信人“亲爱的JDer”,并且送上了祝福:“毕业快乐!恭喜您从京东顺利毕业!”高兴吗?祝你失业快乐;而B站更是别出心裁。在这里,当你被裁后,还可以参加毕业歌会,这是仅限员工才有机会参与的“bilibili毕业日”。在被裁员工看来,这相当于捅了你一刀,疗养得差不多快好了,然后又补了一刀。
京东毕业须知,小红书@奶茶只要冰
如果说包装产品是每一个大厂产品经理的职业素养,那么在裁员上,不得不说,还是大厂花样多。因为他们出了能把白的说成黑的,还能在方式上不断创新——盲盒裁员。既然年轻人这么喜欢盲盒,那么引进裁员里,似乎更加“贴近”了年轻人兴趣。
就拿住在微博上的推特来说,马斯克在开始裁员时,也没直接告诉员工你被裁了,而是几千人门禁卡一起失效,大家回家等邮件。如果你是在工作邮箱收到的邮件,那么恭喜你;但如果是在私人邮箱收到的邮件,不好意思,你开启的是被裁盲盒。
不走寻常路的马斯克,连裁员都不能简单点。但无论是年轻人求裁还是大厂创造新词来粉饰这件事,都无法掩饰,过去几年,各个行业越来越夸张的裁员速度。
在国外,据追踪科技企业裁员网站Layoffs.fyi,自疫情爆发以来,有1328家科技企业裁员,21万员工受到影响;在国内,据21世纪经济报道,在2021年,裁员的互联网公司数量超过了35家,包括字节跳动、快手、爱奇艺、百度等等。
那些一度被年轻人视为香饽饽的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仅仅十年过去,竟变成了“行业冥灯”,频繁被爆出的裁员和降薪,连应届生也逃不过被毁offer的命运。
就业环境的巨大变化说到底还是供需关系不平衡,“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再创新高”每一年都在增加,“最难就业季”下每一年都是最难,这样显然供过于求的求职者量让遭受疫情和经济下滑双重打击就业环境变得愈发脆弱,你不想加班吗?没事,有的人愿意。而在这件事,国内国外都没有太大差别。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还在蓬勃向上的年轻人们试图在仅限的空间里做出一些反抗,比如整顿职场,再如快速离职,又如一心求裁。然而,高风险社会下,没有端着铁碗饭的年轻人哪个不担心下一个被裁的就是自己?
毕竟,大厂寒门贵子,连买15块钱的红薯都要思考30分钟。而那些卷不过、不想卷的年轻人们则最终听从了爸爸妈妈的话,然后创造了又一个奇观——考公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