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社恐”下馆子吃饭风险很大,因为不一小心就会面临大型社死现场。
比如,当你正在不顾形象地捞着火锅时,突然。一大群人跑到你的身边,大声地唱着生日快乐歌,刚放进嘴里的那块肉,咽不下去又吐不出来。
不过,在“社牛”身上,这种场景可能会产生另一种心理反应——能和朋友们在餐厅过一个极有仪式感的生日,我就是那条GAI上最靓的仔。
正是洞察到“社牛”们的消费心态,一些餐饮品牌动起了贩卖快乐的心思。
前不久,呷哺呷哺集团旗下的烧肉品牌“趁烧”首店落户上海。开业当天,创始人贺光启介绍,新品牌不仅主打高品质烧肉,还要为消费者带来欢乐。
无独有偶,在“趁烧”之前,九毛九集团旗下的新品牌“怂火锅”也提出“开心就好、开心万岁”等口号。这个继太二酸菜鱼之后的网红店,自去年进入上海至今,在年轻人中拥有极高的人气。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餐饮企业开始不务正业贩卖起快乐?经营快乐和经营菜品,其本质有什么不同?
从外卷到内卷
近年,看起来“不务正业”的企业越来越多,焦虑是主因。餐饮业也不例外。有数据显示,2021年餐饮相关企业共新注册318.75万家,同比增长31.29%。
单看数字,很多人的感受可能还不深。但一走进商业中心,就会发现商场里大大小小的餐饮品牌和品类叫人眼花缭乱,增加不少。
上海某商业中心的物业负责人向新零售商业评论表示,好的餐饮品牌是天然的流量池,所以近几年商业中心特别喜欢餐饮,尤其是网红餐饮品牌的入驻。
以她所在的商业中心为例,前几年餐饮品牌在总体商铺中的占比约为35%,这两年上升至45%左右。她透露,一些商业中心餐饮的比例甚至会高达55%。
职场人士麦麦的体验也颇有代表性,每到工作日的中午,她就患上了“午餐选择困难症”。打开“饿了么”,怎么拉都拉不到底,再打开“美团”,划了半小时仍然难下决心。
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不是没有选择,而在于选择太多。办公室甚至有同事开玩笑称,如果有品牌能推出外卖盲盒,一定爆火。
如此看来,餐饮行业的“卷”一方面来自入局的竞争者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在于想让年轻人下单越来越难。
于是,在同质化竞争的背景之下,这个行业被迫卷入价格战,就连头部品牌也难逃此魔咒。
前不久,海底捞在抖音推出团购,门店价格为267元的双人套餐团购价仅需208元,相当于打了7.8折,3天一共卖出15万份。
海底捞并不是*在抖音开展团购的餐饮品牌,在它之前,小龙坎、汉堡王、味千拉面等很多餐饮企业以及一些茶饮品牌,都在抖音上搞过团购活动,价格自然*诱惑力。
90后的虫虫是“小红书”一代,但薅羊毛的时候她就转战抖音了,“以前吃饭我会在大众点评、各家银行App的生活频道比较价格,哪里便宜就在哪里买单,现在抖音之外的价格我都下不去手了。”
超低的价格,如果还想赢利,企业的供应链就得发挥作用了。如此,行业的外卷从某种程度上又变成了企业的内卷。
中餐品牌“外婆家”有一道以鸭为原料的菜品,点单率特别高,但是鸭子的剔骨工序比较繁复。为了节约成本,外婆家决定先将这个工序分解量化,再对工厂进行培训,最后成功把这个工作环节从餐厅的后厨搬到了工厂,如此一来,就能降低门店的人工成本了。
更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出自海底捞的供应链品牌“蜀海”,不仅解决了自身食材的成本问题,现如今还成了一个利润中心。
贩卖快乐的三个版本
现实如此残酷,餐饮企业必须寻找错位竞争方式,于是这几年,网红餐馆潮起又潮落。
“餐饮企业要想在同质化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首先要做的是让消费者关注,然后让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一个独特的记忆点。”在博士战略咨询合伙人王重阳看来,餐饮企业不约而同选择贩卖快乐这种营销模式,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但其实,餐饮企业贩卖快乐并不是近年才有的新鲜事。
肯德基和必胜等外资餐饮品牌,算得上是中国餐饮业贩卖快乐的始作俑者,并成功在国内开创了餐饮企业经营快乐的1.0时代。这一时期,快乐的载体主要是美味的食物。
80后们或许都有这样的记忆,除了春节,每年就属生日那天最开心。和小伙伴去肯德基买个汉堡,或者去必胜客吃个披萨,那种快乐的滋味可以保留很久很久。
到了2.0时代,餐饮的种类和品牌呈爆发式增长,除了西餐,中国本土餐饮品牌开始成长,行业竞争也逐渐激烈。在食物的口味之外,这一阶段的餐饮企业开始寻求通过提供*的服务让顾客体验快乐。
火锅界顶流“海底捞”就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消费者一旦进入它的势力范围,基本上就“跑不掉”了,为等位排队的顾客提供美甲、擦鞋、打牌、上网等贴心服务,到了就餐环节,倒茶、添水、涮肉、配调味料,基本上想自己动手都没机会,甚至卫生间里都有人在你洗好手后,微笑着递上擦手纸和护手霜。
可以想象,这种体贴入微的服务很容易让人暂时忽略食物的滋味和价格,反而更能获得一种被关注的心理享受。
到了3.0时代,美味的食物和细致的服务已经成了餐饮业的基本配置,能否与年轻消费者在行为、精神上保持默契和互动,以及打造一个多元化、沉浸式的新消费场景才成为一个餐厅脱颖而出的关键。
如果对3.0时代进行细分,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个阶段以一些具有地域风格的餐厅为代表,通过*当地特色的舞蹈或表演,为食客营造一个或异域或神秘的就餐氛围,如耶里夏丽的新疆歌舞表演、南京大牌档的评弹以及一些川菜的变脸表演等等。
第二阶段则以这两年开始流行的一些复合型餐饮新业态为代表,他们不再只售卖单一的美食,而是将年轻人喜欢的火锅、奶茶、烧烤、酒精饮品等多种业态进行跨界融合,*的目标就是向他们提供快乐。
比如怂火锅,不仅售卖火锅和奶茶,还在店前设置了冰淇淋机以及抓娃娃机,并亮出“开心就好,开心万岁”等鲜明的口号。而这些关于“快乐”的宣言,恰恰呼应了品牌名中“怂”字上面的内涵(从心)。
可以说,从品牌名称到店铺风格,甚至店员的选择等,怂火锅都是想让Z世代的年轻人与品牌建立起文化和情感上的共鸣。
王重阳认为,他的强大之处在于以独特的营销形式和明确的品牌定位,直击年轻人的心灵。显然,与海底捞式体贴入微的服务相比,这种蒙太奇式的心照不宣段位更高,“定位就是要经营消费者对品牌的感觉,赢得消费者的心智”。
数据能说明一些问题。前不久,海底捞公布的2022年半年报显示,营业收入由2021年同期的200.9亿元减少到167.6亿元。这固然与上半年疫情的影响有关,但曾经牢牢占据火锅类目龙头位置的海底捞,在面对这一届年轻人时,渐露疲态也是不争的事实。
快乐不是*药
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华兴资本发布的《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从2014年的2.9万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0.1%。2020年受疫情影响,餐饮市场规模下滑至4.0万亿元。随着疫情的常态化,2021年餐饮市场规模已恢复至4.7万亿元,同比增长18.6%。
在庞大的市场规模之下,年轻人成为贡献的主力军。
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联合发布的《2022中国餐饮业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餐饮消费进一步提升,尤其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餐饮消费意愿和水平高于其他客群。
但这并不意味着,餐饮企业可以凭借制造“快乐”,在年轻人中一招鲜吃遍天。
“现在的年轻人太难讨好了,我们必须不断地向他们靠近、靠近、再靠近。”某餐饮品牌创始人对新零售商业评论表示,除了对店面风格进行升级外,他们还增加了早餐、下午茶、夜宵等轻量级单品,以及一些互动游戏,试图通过更多的触点来满足年轻人“不太正经”的餐饮需求。
在怂火锅,愿意排上长队等候的大多数会被“可以认怂,但绝不认输”的品牌精神吸引。换句话说,只有认同这种表达方式的人,才会去那个场域吃饭。在这群人看来,在吃饭的同时调动起自己的积极情绪,其实是另一个层次的需求。
而在趁烧,因为设置了线上线下的游戏,每个餐桌附近都设置了超大液晶屏,吸引的则是“社牛”型或者热衷观看各类体育赛事的消费群体,去那里吃饭,追求的是一种释放自己、志同道合的开心氛围。
克莱蒙研究大学心理学和管理学教授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认为,“人们只有在一种心流的状态中才会最快乐。而商业和消费技术供应商应该要意识到,帮助人们达到‘心流’这种状态的重要性”。
所以,在餐饮行业近5万亿的市场规模中,企业如果找到具有“同一种心流”的细分群体,其实就找到了一个不小的市场份额。
王重阳也认为,餐饮业未来必将走上持续分化的道路,在这个趋势之下,餐饮企业要“在足够窄的战场释放足够大的能量”。一要有自己独特之处,可以是菜品的聚焦,也可以是独具特色的服务或场景,二要抓住原点(核心)消费者,形成群体认同和共鸣,让他们帮助品牌进行低成本的口碑式传播。
对于餐饮企业的贩卖快乐,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营销系教授陈洁表示,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只是将它当作一种感官型营销,即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五觉感官的刺激激发消费者情绪。通过社交方式的运营,短期或可让消费者产生打卡冲动,但长远来看,挑战很大。一是很容易被模仿,二是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到底该怎样看待快乐对于餐饮行业以及消费者的意义?经营快乐的*样板“迪士尼”的经验告诉我们,快乐是一种情绪,贩卖快乐的本质是能够向目标消费者提供一种*的情绪价值。
显然,目前绝大多数餐饮企业距离为消费者创造情绪价值还很远,我们不妨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