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7-8日,由湖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长沙市人民政府、湖南湘江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湘江金融发展峰会暨2022创投论坛”在长沙召开。本届峰会以“凝聚创投力量·助力‘三高四新’”为主题,盛邀创投、创新、创客各方头部力量相聚长沙,以创投之力剖析湖南机遇,为打造国家区域金融中心和实施强省会战略贡献创投力量。
本场《未来产业的“硬”支撑》圆桌对话由兰璞资本创始合伙人黄节主持,对话嘉宾为:
华 桦 华控基金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胡宏建 昊辰资本董事总经理
孔令国 和利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
张 鹏 泰达科投董事总经理
以下是演讲全文,由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编辑整理:
黄节:大家下午好!我们主要讨论硬科技的发展,下面我们先请各位嘉宾依次介绍一下自己所投行业和公司。
华桦:华控基金自成立伊始便专注硬科技投资,主要覆盖4个方向,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制造、生物技术以及碳中和。投资与大环境、国家政策息息相关,我们在过去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华控长期看好硬科技赛道,虽然中间会出现一些波动,但从国家的发展战略来说,硬科技赛道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
胡宏建:大家好,我来自昊辰资本。我们是注册在湖南的一家基金,去年4月成立。我们主要看几个方向:一,物流和物流科技,在这里面有10多年的投资经验;二,软件和企业服务类的板块;三,机器人和自动化;四,技术应用,比如自动驾驶等。这几个板块构成了昊辰资本的投资主题。我们整个基金还是聚焦在中早期,A轮左右投得比较多,各位有创业的想法可以来找我们。
孔令国:我们是和利资本,我本人来自中国台湾,从事半导体投资20多年。和利资本的投资逻辑是利用国内的资源和人才库,借鉴中国台湾半导体在供应链的优势,助力中国半导体企业发展壮大。在项目选择上,我们关注前沿技术投资,同时充分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和产业经验,孵化、引进海外项目,比如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欧洲、美国的团队等来到国内,为国内的半导体做增量。我们团队希望在产业链资源上帮到创业者,协助他们获得产能等上下游资源。作为关注中早期的创投基金,怎样对接帮助国内的公司从0-1发展,是我们关注和擅长的事情。
张鹏:我来自于泰达科投。泰达科投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老牌的创投机构,也是国内最早一批投资半导体领域的本土基金,已连续多年被清科集团评为国内半导体投资机构十 强。我们布局投资半导体全产业链,一般在项目中早期就参与介入。截至目前泰达科投已累计投资近100家半导体公司,其中13家已实现IPO。
黄节:介绍一下兰璞资本,我们是一家专门投资半导体和硬科技的投资机构。我们的目标是做半导体和信息技术领域细分赛道头部企业的发现者、培育者和战略伙伴。我们不追明星项目和热点赛道的覆盖率,我们追的是专精特新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和整个基金的回报率。
刚才各位嘉宾介绍了各自的机构,下面是讨论环节。第 一个话题是关于硬科技,根据硬科技发展的规律和曲线,各位嘉宾说一下,你们认为我们国家硬科技的发展目前处于什么阶段,和国际上的先进水平有多大差距?
半导体是硬科技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五家有三家是专门投半导体的机构,还有其他机构也涉足半导体。这里面有没有泡沫?大家最近对这个领域比较关注,有很多很热烈的讨论,听听各位嘉宾的观点。
华桦: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可以讨论一天。很难达成共识。第 一,从硬科技的发展阶段来看,如果拉长历史周期,从改革开放开始,国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早期的发展是以建设基础设施平台为主,科技发展不是当时时代的主角;
第二,国家经过这几十年的发展,通过招商引资实现了自身的积累,逐步转向产业升级。因此,硬科技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它符合国家对于产业升级的全面要求。目前我国的硬科技发展阶段,已经打造了一个比较好的产业链,而且中国具有世界上最 大的市场,这是我们的优势;
第三,从硬科技的发展实力来看,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短板,需要通过艰苦的努力、时间、耐心来弥补这部分的短板;
第四,从国际环境角度来说,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硬科技发展一味借助外部资源,就会受到很多限制。那么从国家自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上也将面临诸多挑战,这是现在必须面对的问题。
最后,从产业的角度来说,硬科技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需要足够的耐心、努力,需要政府、资本、企业家、科学家共同努力的投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胡宏建:我们投TOB出身,中国的科技发展大体上有两个区间,一是在2015年前,那时常规的制造业发展很快,享受了时代快速发展的红利,比较聪明的人干啥都有机会赚钱。我们的科技发展很快,包括从2015年以后提出非常明确的“智能制造2025”等,让我们整个的科技发展,从市场和政策层面都开始走向追求技术驱动的状态。我们也是在2015年以后,对各个细分垂直领域的科技项目更为重视和感兴趣。
我们在看各个具体投资标的时,发现了另外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国内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有擅长的领域,也有非常短板的领域。擅长的领域是往往发生在当一个新方向可以凭借国内较大的市场规模,充分发挥场景优势,去实现成本和体验优势迅速提高的时候,这个行业会得到比较迅速的发展。如果没有办法发挥场景优势和迅速实现数据沉淀,那么必须老老实实的一步一步的走,会发展得慢一点。典型如半导体、工业软件这样的行业,需要大量的场景理解、数据沉淀、know-how积累,就不是特别可以快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
从更长期的未来来看,在目前偏向于对抗性的宏观环境下,中国科技类公司的发展迎来了新的拐点。地缘政治、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气候变化等宏观要素相互影响。我们对中国未来10年、20年、30年的科技发展有高度的信仰,这也是我们昊辰资本今天对投科技非常有兴趣的底层逻辑。
孔令国: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谈谈什么叫硬科技?我并不是很清楚它是怎么定义的?或许它是一个硬件的科技,软件算不算我不知道。我一直投半导体,假设硬科技真正到了最后会出现一个软硬结合的终端电子产品,这么定义的话,硬科技在中国发展到现阶段,以中国的经济、市场、人才的发展,我个人认为,越到下游终端发展越前沿,中国做的越好。中国在应用领域应用技术上是非常优秀的,互联网领域2C我们就做得非常棒。
越到上游端,半导体不算最上游端,最上游端是材料,越是国内比较薄弱的环节,因为大部分人不愿意花长时间做基础领域的研究,所以中国要发展在基础领域的研究。
国内半导体它跟国际还是有很大一段距离,不管是从CPU、GPU或者任何的一种模拟芯片等等,国产的占比相当的低。科创板开放了,让很多的半导体公司上市了,各位可以发现,这些企业大部分处在中低端。高端的半导体需要两三年的开发以及两三年的软件适配,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我做半导体二三十年了,经历了三次半导体的大周期,每一次半导体的周期,真正的驱动力其实是下游驱动。从90年代的台式机、笔记本到2000年的移动互联网、功能手机,再到后来的智能手机、智能硬件,到现在的新能源汽车,是这些下游应用驱动了整个市场。
过去的两年,因为一些众所周知的原因,让大量资本涌进半导体,所以大家会说是不是过热了。其实从我的角度来看,下游的需求完完全全没有被满足,在没有被满足的情况下,需要投入的资金还差得远。比如从原来传统能源汽车到现在一步步智能化,从L1到L2,等到有一天实现了无人驾驶。所以未来市场空间非常有想象力。现在谈地缘政治或者资金过热,都不影响这个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张鹏:正如孔总所说,我们先要理解什么是硬科技。从国家角度来说,中国是以高科技、制造业立国的国家,那么以基础科学为核心的硬科技行业必然是重要的,它是上层大规模制造业的基石。半导体也是一样。现在投资硬科技一块钱,未来就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十块钱的效益。
那么,中国半导体现状如何?跟国外差距又在哪里?泰达科投一直关注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我们认为中国的半导体行业跟美国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且差距很大。但我们认为,这个差距可以弥补。如何去弥补这个差距?以前的半导体行业投资,多以国内市场的消费类产品为主,反而在真正的高端领域并没有深入,甚至可以说是空白。
我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以前的投资不太涉及深水区领域;二是人才和市场的不匹配,即高端的人才无法在高端的领域创业。为什么?因为以前在高端技术应用领域下游客户是不会轻易给国内创业公司试错的机会。即使做出高端产品,也不会有客户真正去使用。
而半导体行业作为一个工程性实践为特性的产业,没有客户真实的使用意见反馈,是无法做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更谈不上跟国外同类企业去竞争。现在我们观察到了变化,正如寒冰终会融化,终端客户逐步打破了过往对国产芯片的思维定式,开始尝试接纳国产产品。这会是半导体行业未来几年发展的最强推动力之一。
我们认为,尽管半导体行业存在周期性,但中国半导体行业未来的空间很大。举个简单的例子,德州仪器是全球最 大的模拟芯片供应商,去年营收180亿美金,而跟它对标的国内最 大的上市公司的营收只是几十亿人民币的规模,这里有相当大的空间和差距,中国半导体任重而道远。
至于半导体行业有没有泡沫?答案是肯定有的,首先在一二级资本市场均存在泡沫。一级市场初创企业估值高企,很多投资根本无法形成资本投入到退出的闭环。同时半导体行业本身,大量的新创业公司成立,在消耗行业有限资源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并避免未来劣币驱逐良币情况的出现。
黄节:我分享一下,我们把半导体赛道想象成既长又宽的赛道,长是什么意思?我们国家和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特别是在高端,我们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完全的追上,所以国家会持续重视,有很多的需求,因此黄金窗口比较长;第二,从事半导体的企业,成长所需要的时间很长,这是一个马拉松,不是一个短跑。我们做了一个统计,在科创板以前,半导体公司从初创到上市平均14年的时间。科创板推出后,也需要7到8年的时间。这是长的第二个意思。
半导体这个行业,有些局部领域属于“红海”竞争。我们行业里面大家吐槽的一句话,“芯片卖成了白菜价”。为什么卖成了白菜价,背后同质化的竞争太激烈了。所以把一个做得很难做的东西变成白菜价了。
下面一个问题,在硬科技的好多细分领域已经出现了头部企业,未来发展的机会、热点分别在哪里?请各位嘉宾发表个人看法。
华桦:硬科技是一个发展周期很长的赛道,因此机会也非常多。刚才谈了半导体是一方面,半导体的产业链很长,无论从最开始的上游材料,到中游的设计、工艺,到下游等等,环节非常多,每个环节具有特定的技术工艺,也会因此形成了卡脖子问题。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虽然面临卡脖子问题,但也同样有很多投资机会。目前在这个领域,已经有很多技术创新公司在做,包括像华控基金投资的莱特光电、中科飞测、屹唐半导体、睿创微纳等等,在技术层面这些公司都已经实现很大突破。
从新能源角度来说,节能减排是一个长期战略,特别是近期的局势,对能源产业方面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在这个领域无论是市场、产业技术角度,都与国际环境密不可分。一些电动汽车、电池、储能、风电以及光伏等领域的国际企业可以与中国市场形成很好的结合。
因此,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赛道,和国家战略、产业结构合理的匹配,从投资的角度来说,确实可以看到机会。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大的趋势下要做更好的把控,这样对产业布局、长期的策略建立有很大的帮助。
胡宏建:谈到投资机会,先搞清楚一个前置问题,我们投资机构首要任务是为LP赚钱,不同机构有不同的LP结构和背景。我们有一些朴素的投资偏好,比如产品ROI的效果非常好,有效客户的市场规模比较可观,客户的决策比较市场化等等。对我们纯财务投资机构来说比较难投的是什么?是不那么市场化、投资ROI短时间算不过来的行业。
我们前段时间投了一个电动重卡公司。大家要知道,物流行业有它自己的特点,1)司机贵,一个月一两万的工资;2)卡车贵;3)油价也在涨。我们从2015年就开始看这个赛道,直到去年才发现一些拐点来了,上述变化带来了投资的怪调,比如油费绝 对额涨了不少,卡车司机更难找了,车的价格也不便宜。几个因素相互叠加,我们陆陆续续的看到了一些机会,找到了一些标的。在今年投资决策的时候,我们清晰的发现公司在和客户算未来账的时候,客户可以清晰的发现,整个运营的总成本比以前低。这就是典型的通过新的技术和运营方案,能够实现更好的成本结构。我们会持续关注那些在中国有非常大的应用场景,通过电动化、智能化的方案,实现效率从单点到整个环节十倍的提升。我们会持续投资这样的场景。
孔令国:投资的基本逻辑,投多少钱,放了多久,多少钱退出,其实就是这么简单。进场价、出场价,多少时间。
有什么投的机会,要回头看看一个基金它的投资逻辑和特性。投100万拿1000万回来,投10亿拿100亿回来,虽然都是10倍,但是他们标的的市场空间和属性会非常不同。比如我们和利资本,我们关注中早期半导体投资,平均一个项目8000万到一亿元。
过去几年所有的电子产品都是朝向智能化的,电子产品里所有的东西要上云。比如计算机集成里面,有计算中心、超算中心等,刚才商汤的领导介绍每人每天能够产生多少数据量,以前是没有传感器搜集的,现在搜集出来了没有强大的算力。我们看到在云方面的基础建设,从半导体的角度来说,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因为太多的数据是没有被分析、被搜集、整理的。
刚刚有提到了关于汽车,传统的汽车里面对半导体消耗量的价值大概每台300多块美金到今年700多块美金,未来可能到1000块美金。汽车成了电动化、网联化,会有轮子的计算机平台。未来智能汽车,可能会是一个KTV,会变成一个元宇宙的场景,甚至变成一个胶囊旅馆,这都是可能的。这里边半导体可以投资的地方大有可为。
张鹏:泰达科投多年来坚持用技术商业强耦合的方法论来做投资,也持续关注技术和商业落地有强耦合的行业和项目。像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就具备这样的属性。
我们要关注可以通过积累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行业。人往往会低估时间的价值。对于长期的,比如十年后的事情,我们很多时候很难形成完整逻辑,甚至产生怀疑;我们反而会对短期变化报以非常乐观的态度,尽管现实可能并非如此。比如我们每个人都是汽车用户,现在回过头看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历程就很值得思考。
新能源汽车行业也算是一个发展很久的行业了,最开始大家都很乐观,觉得会快速的替代传统燃油车市场,而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快。我们等了很长时间,等到大家都开始悲观的时候,反而变化非常快。所以投资硬科技我们要打破思维惯性,尊重行业技术发展规律,紧握技术与商业规律耦合的脉搏。从这个思路切入,我们可以更清楚的了解行业,更好的去做硬科技领域的投资。
黄节:非常同意各位嘉宾说的,我分享一下我们的看法。我们把半导体看成一个既长又宽的赛道,随着新的应用、新的技术出现,总有新的细分赛道出来,投资的机会就在于发现细分赛道的隐形冠军。特别是一些细分赛道,别人认为它的天花板比较低,因此竞争不太充分。实际上天花板足够高,足以支持一些新的初创企业。我们特别关注一些细分赛道里面,因为竞争不充分,所以毛利高,这是我们最喜欢的。比如我眼前的这块屏,它有两个电线拉过去的,一个是电源,一个HDMI的电缆,HDMI电缆传输距离很近只有十米左右。我们投了一家企业,它是做模拟电路的,做HDMI的芯片转换,把HDMI信号转成普通网线可以传的信号,一下子可以传100米。这个细分赛道的头部企业就很有投资价值。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问题,请大家给湖南产业发展出点建议,每人一分钟。
张鹏:从半导体产业投资的的角度谈一下我个人对湖南半导体行业的看法。我们能够看到湖南有很好的教育基础,有国防科大、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在CPU、操作系统、超算等方面也有深厚的底蕴。从政府层面,我们可以依托自身资源,针对优势方向去进行整体布局。CPU、GPU、操作系统等都是半导体行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市场大方向。如果湖南在这方面能够打造垂直的产业链条,推出相应的政策,留住本地人才,吸纳外地人才,将会成为一片行业和资金的热土。
孔令国:湖南有将近70万的大学生,三所985高校。在长三角那一块,政府希望做大项目,合肥模式在国内造成了很大效应。很多的地方政府都想把钱汇总起来做大项目。长沙这边希望做创业型的项目,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很多年前我协助苏州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亲自参与见证了工业园区一步步走向繁荣。这其中政府做的很值得称赞的一点是是打造创业的热度。这也许是长沙可以借鉴的地方,如何举办全球范围的创业大赛,吸引海内外华人、外国友人来到长沙创业,未来这片土地人才不缺、资金不缺,又是一片创业热土,相信一定会吸引很多优秀项目聚集。
胡宏建:湖南让外界印象很深刻的是工程机械里的三一和中联重科,但其实湖南不止有工程机械,像材料、农业,都形成了在全国很具优势的产业集群。我们有几千万在海外和其他省份的人才,有3所985和有上百万的大学生资源。我个人觉得一方面,湖南在传统的优势领域,如工程机械、新材料等,一定要抓住电动化、智能化的趋势,避免被其他的城市省份超越掉。另一方面,还是得培养一些平台型企业,未来城市和城市的竞争,一定是基于企业产业集群的。我们的工程机械行业就是从点、线、面,形成了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如果将来在其他领域里再挖掘、孵化出一两个像工程机械这样的世界级产业集群,湖南会更加好。
华桦:我很认同几位嘉宾的发言,湖南具有优异的教育资源、人才资源和生态优势,华控在湖南也一直积极布局,投资了很多硬科技企业。比如康希通信,是中国WIFI射频前端的龙头企业,现在已经在上市的过程中;在半导体细分赛道,我们投资了进芯电子,是中国DSP芯片的企业;在信息化领域,我们投资了融创微电子,它是国内技术领 先的宇航季存储芯片研发生产企业;当然也包括一些传统企业,比如金天钛业,是国产大飞机的主要钛材供应商,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材料。
整体来说,还是要加强产业的平台效应,从整体来说,和长三角、珠三角、大湾区来说它的平台效应弱一些。另外在传统优势的行业上,也可以通过政府的资源引导支持企业取得比较好的发展。
黄节:我把我们圆桌论坛对湖南的建议,总结为几个字:因地制宜,有选择、有聚焦。谢谢各位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