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始终专注科技领域的产业基金,中电基金或将在2022年迎来IPO丰收季,实现DPI“三级跳”。恰逢此时,中电基金的新LOGO也正式亮相。新LOGO承载了这只产业基金“以投资赋能科技发展”的使命,传承了创始股东“以科技追求*”的精神,也标志着中电基金重要进化道路的开始。
应运而生,拥有全产业链视野,坚持市场化机制
中电基金的重要创始方之一,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科”)。中国电科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三大定位主责为“*电子主力军、网信事业国家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彼时2018年秋,支持*、加速国产替代、以资本为纽带促进产业发展,是中电基金诞生的主旋律。
中国电科拥有包括47家国家级研究院所、16家上市公司在内的700余家企事业单位,具备电子信息领域完整产业链优势。早在成立之前,中电基金团队就与各兄弟研究所、子集团就产业方向、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建立起了紧密多维的合作网络,并为多家兄弟单位量身定制了产业整合与资产证券化方案。也正是深入扎根到了各实体业务板块,让中电基金打开了电子信息领域全产业链视野,建立了产业大局观,摸清了产业链各环节关键点,在之后的并购整合、投资研判中得以领跑一步。
创始股东赋予中电基金的,除了全产业链视野之外,还有市场化运作的舞台。多元化的股权设置,市场化的平台定位,让中电基金得以建立起科学、高效的运行机制,也有了更为充分的发挥专业能力的空间。当然作为非控股企业,投资集团体系内项目也要靠实力争取、凭方案说话。机制的优势加之专业的能力,让中电基金在早年间成功收购绿盟科技(300369.SZ)股权,开启了网络安全板块布局,掀起了国资在网络安全领域并购整合的热潮,也让中电基金在后续一系列市场化项目竞争中脱颖而出。
顺势而为,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基金生态格局显现
中电基金所发起的*只基金,实际上是一只旗舰型主基金,以直投策略为主,子基金为辅助,立足京津冀、辐射全国。主基金得到了天津市海河基金及天保投资、中国华融、中国太平、格力集团等众多长期资本的加持,从后来业绩表现来看,也没有让LP们失望。而最初作为辅助的子基金策略,也逐渐成了一把火种,点燃了中电基金在长三角和大湾区的生态布局。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基础雄厚,是电子信息产业投资的重要聚集地。选择长三角布局,中电基金是看到了在国产替代大背景下,自主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而长三角正有一片创新萌芽的土壤。南京、合肥、无锡,中电基金一连成立了3只各有侧重的子基金,再加上与兄弟公司海康威视合作的杭州海康智慧基金,构成了*自身特色的长三角产业基金群,还获得了诸如国家*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金、相关地方政府及产业合作方的出资支持。
大湾区拥有全国*的信息产业基地,具有不可比拟的终端市场优势,是中电基金众多投资组合项目及合作企业的重点目标市场,“逐鹿大湾区”是中电基金一早就定下的策略。促进产业的跨区域互动合作,是中电大湾区基金的核心主题,这与珠海市的产业发展思路一拍即合,珠海格力集团也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基金的基石LP,不遗余力地协同中电基金为投资项目赋能。大湾区基金的成立,有效建立了被投企业与终端市场的互通桥梁,打通了与国家对外开放政策的衔接渠道。至今已有多家被投企业赴大湾区建立区域总部,开启了更为广阔的发展格局。
种田为主,为产业输送养料,才能走向枝繁叶茂
“我们要为产业做点事情”是中电基金总经理汪满祥时常鞭策团队的话。电子信息领域的细分赛道机遇不断涌现,而未来产业整合的趋势,一定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中电基金已为此做好准备。资本能为产业做的,绝不只是提供资金,能看懂产业、与产业共鸣、配合甚至主导产业整合、促成产业合作,才是资本*化地发挥纽带作用。投资赋能科技发展,为产业不断输送养料,才能与产业一同走向枝繁叶茂。
种田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体系化的投资布局,这更有利于项目之间发挥协同价值。自上而下的行研是投资策略的先导,而中电基金的行研极为务实,既要研判赛道,发掘系统性、趋势性的机会,也要形成投资图谱和项目筛选标准,然后迅速通过项目、通过市场来检验行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网络安全板块,中电基金就是围绕两家平台型上市公司绿盟科技和天融信的产业生态,“顺藤摸瓜”地投出了乐研科技、立思辰安科、洞见科技等一系列有高成长潜力的项目。在5G通信领域更是如此,围绕板块龙头平台国博电子开展的垂直化布局已初具规模。
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高度成熟的全球性行业,行业整体对于规模化和创新性的要求极高。中电基金对具备创新能力的公司十分关注,项目筛选时会在行业前景与变革驱动、竞争格局与未来趋势、企业核心能力优势、融资安排与估值水平等多个维度考量,不跟从风口、不盲从高估值,相信价值终将回归本源。当然,对于市场上时而浮现的“机会型”项目,中电基金也会果断开枪出手。“种田为主、打猎为辅”是中电基金所坚持的产业投资打法。
IPO“奔十”,科学的管理体系助推业绩“三级跳”
中电基金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做到了产业目标和财务回报的良好平衡。今年以来,中电基金投资组合中成功IPO的项目已有3家,另有1家已注册通过即将发行,还有7家已经提交申报。实际上,早在成立第二年,中电基金就实现了项目在一级市场的转让退出,第三年*投资项目中瓷电子实现上市,今年投资组合的单年IPO数量还将有望奔十。中电基金在投资期内可谓实现了业绩的“三级跳”。
对于中电基金而言,IPO并非投资的*目的。在投资之后,中电基金不仅仅希望项目可以IPO,更是希望在项目IPO之后,带动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为行业创造价值。就如已上市的中瓷电子项目,它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工业强基等多项国家和省市的重大科技攻关和产业化项目,在国内电子陶瓷行业具有重要影响力。再如2021年IPO的东芯股份,在其原有通讯设备、安防监控、可穿戴设备、移动终端等应用领域基础之上,已着手积极研发和导入车规级存储产品。
科学的管理体系是中电基金在短短几年不断实现业绩突破的关键,运行机制始终紧贴业务需要,保障了投资的专注、退出的专业。对私募股权基金来说,项目要选好,更要退好。中电基金投后管理秉承了前端化与全程化的思路,投后团队是项目尽调的直接参与者,也是投后管理的主导者,还是退出策略的制定与执行者。这样的设置,避免了行业普遍的投资“惜售”困境,让基金的DPI与IRR管理更加具有全局性和策略性,这也是中电基金能在较短时间实现业绩指标快速增长的“秘密武器”。
行稳致远,用耐心和温度与创新者共创价值
电子信息领域投资具有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的特点。公司总经理汪满祥曾讲,合格的产业投资者需要在投资理念上找到契合自身的特质,拥有耐心和温度,坚持长期价值投资的理念,用心陪伴企业成长。事实上在实践中,中电基金对具有科技创新属性和发展潜力的项目,也从不吝惜多轮次持续出资支持。推动技术创新,加速行业重构,增强产业协同,构建产业生态是中电基金团队的共同理想。
本次启用的新LOGO,形为中电基金品牌首字母,寓意静水流深、源远流长,象征团队专业专注、着眼长远的做事风格。水的特性蕴含融合之意,孕育万物,资本要素犹如河流,承载企业发展壮大。“投资赋能科技发展,与创新者共创价值”是中电基金长期坚守的使命。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相信大浪淘沙过后,能够保持初心的稳行者,方能经受住时代的考验。科技企业如此,投资机构亦是如此。
融合与共享,是中电基金团队一贯的理念,“融合”代表了与被投企业、投资人及广大合作方共同构建长期协同关系,“共享”则代表了产业价值和产业资源的共享,以及投资认知和投资成果的共享。在"All in"科技的同时,中电基金未来还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发挥投资机构的价值导向作用,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等作为投资考量因素,践行产业基金的社会责任担当。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期待中电基金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