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元气森林在北京披露了即将推出的“元气可乐”产品的诸多细节。
据元气森林联合创始人鹿角介绍,在全球范围内,可乐味饮料并不特指某个品牌,而是一个细分的大品类。于是,元气森林研发了这款“0糖0脂0卡”“0山梨酸钾、0苯甲酸钠”的“元气可乐”产品。和市面上流行的无糖可乐相比,该产品用天然代糖赤藓糖醇取代了人工代糖阿斯巴甜,同时不含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化学防腐剂,并去掉了磷酸等化学合成添加剂。
事实上,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在追求味蕾满足的同时,也更在乎健康安全。
仅饮品一个赛道,就从解渴类饮品,到茶饮料、果汁饮料、乳饮料,再到功能性饮料,每个细分赛道都受到了健康饮食的理念而更新换代。以口味、包装为噱头的创新方向早已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好喝又健康”才是真正的卖点。近期,0防腐剂产品获得大众关注,也成为很多国产消费品牌升级的新卖点。比如在饮品中不添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防腐剂,在食品中减少保质期,提升口感等。
日前,中科院对目前市场上销量较好的14款品牌无糖气泡水进行调研发现,不添加防腐剂成为企业和公众关注的话题。报告指出,“0防腐剂”将成为无糖饮料品牌未来的竞争焦点。评测的主流饮料中,元气森林、农夫山泉等少数国货品牌已率先完成升级,在气泡水等产品中不再添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等防腐剂。
这背后,国产品牌走在了全球前列,正在引领一场配料表革命。
01
吃防腐剂长大的一代
开始拒绝防腐剂
最近,北京白领王畅多了一个习惯,每次在便利店、超市拿起一瓶饮料,她都会翻过瓶身,去寻找配料表中的防腐剂成分。“一般添加了苯甲酸钠的我就不选了,可能有安全隐患。” 王畅表示。
她对保质期很长的食品也存在顾虑。在购买食品、烘焙品时,她尽量选取现做的产品,保质期在1~3天之内。甚至在使用护肤品化妆品时,她也会注意其中防腐剂的使用。为此她专门买了一台化妆品冰箱存放,“买一些精华面霜可以用次抛或者真空包装,放在冰箱里。至少也要买”
在她成长的认知中,快消品含防腐剂很正常。但随着近两年健康饮食意识的普及,她意识到大量摄入防腐剂对身体有害之处。她的一位朋友因喜欢喝可口可乐等碳酸饮料,经常一天喝很多瓶,最近中毒进了急救室。她也因此一度谈“防腐剂”色变。
在饮料方面,一些0防腐剂产品的出现让她放心。农夫山泉、元气森林为代表的饮品公司率先推出零防腐剂。
在生活方式平台小红书上,和防腐剂相关的帖子阅读量多达50万+,其中有10万+是关于0防腐剂的介绍和讨论。近年来,减少添加剂、防腐剂是很多国产品牌发展的趋势。“吃防腐剂长大” 的一代消费者健康意识在提高,也更懂得如何健康饮食。
“之前在海外,大家都会去选购有机食品,现在身边的朋友更愿意去买零防腐剂的食品饮品,我们有一个共识,即使多花钱,也要吃得健康。”行业从业者王畅表示,以饮料行业为例,这既是一个高频消费的行业,也关乎全家人健康的品类,她认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只会买无防腐剂或者不过度添加的饮品。
整个食品饮料市场,防腐剂的使用已经成为市场参与者的约定俗成,鲜有品牌对此主动“动刀”。作为消费者的王畅等人也没有选择。现在市面上大量的0糖、0防腐剂的产品可以选择,正迎合了用户需求。“这本身就是新消费、消费升级的应有之义。”
02
为什么可以实现0防腐剂
作为抑制微生物生长,提高保质期限的主要有效方法之一,防腐剂已被很多用户当作快消品标配,防腐剂品类繁杂,但其危害一直是海内外食品安全行业监管和报道的焦点。
众所周知,防腐剂在食品中使用有严格规定。2014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颁布《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防腐剂共28种,包括苯甲酸、苯甲酸钠、山梨酸、山梨酸钾等。即使防腐剂被广泛应用,国际上对人工合成防腐剂的安全性仍存争议。
以苯甲酸钠为例,如果过量,则会造成高血压、肾功能异常等危害,也可能致神经系统受损。并且,对于患有某些身体疾病的人来说,摄入量更是要低于相关标准。同时,这款防腐剂和维C反应会生成致癌物质苯。这意味着,如果维C饮料使用苯甲酸钠作为防腐剂,会对消费者产生巨大风险。此前,苯甲酸钠就曾导致消费者产生苯甲酸及其钠盐蕴积中毒事件。另外,有科学结论表明,国际上公认的安全防腐剂山梨酸和山梨酸钾,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
目前,欧共体儿童保护集团判定为“不宜用于儿童食品”,日本已经停止生产苯甲酸钠,并对其使用标准做出严格限制。国内目前对苯甲酸钠的使用也有明确规定——*使用量在碳酸饮料为0.2g/kg、植物类饮料为1.0g/kg。
即使含量控制在范围内,防腐剂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在功能存疑的前提下,大多数营养专家都建议减少上述防腐剂的食用。但是,不得不承认,碳酸饮料等早已经成为大众必需品,很多家庭每顿饭通常都会使用饮料佐餐,也是青少年、儿童、敏感性体质人群的“*”。另外,市场上部分无糖苏打饮料中含有磷酸,因此当酸味不足会加入磷酸调整味道,而很多专家都表示,磷酸对牙齿的伤害严重。
“我十分不同意食用苯甲酸等防腐剂的食品”,澳洲营养师资格认证的Ariel在小红书中表示,她还把其与反式脂肪酸、人造色素、抗氧化剂、化学合成糖等成分一起归为“尽量不要使用的健康大忌”。
据行业专家表示,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研究和政策落地存在一定滞后性。比如软饮当中的苯超标问题被提出时,部分超标产品已经在市面上流通长达10年。
同时,对于食品饮品企业来说,使用较为成熟的防腐剂流程,对于其采购、生产、销售都可以*幅度降低成本,更换产线、研发新配料也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因此没有明确禁令,诸多跨国企业都未就防腐剂做成调整。
更为关键的是,在很多行业中,防腐是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工艺达到,而非添加其他化学成为来达到。过去饮料企业生产线自动化程度低、缺乏无菌技术的研发沉淀,不得不退而求其次通过食品防腐剂“兜底”。
当下,中国饮品企业已逐渐探索出一套可以弥补生产工艺缺陷的替代方案。其中,最为直接的就是搭建无菌生产线。其中,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公司正在进行此项探索工作。
传统饮料企业在大规模使用微生物预防等级不高于Log5 的普通产线,因此必须要在饮料中添加防腐剂来抑制微生物。而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企业采用的是行业安全最高标准的全自动无菌碳酸生产线,实现Log6微生物控制水平,饮料被微生物影响的概率低于一百万分之一,达到行业最高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无菌线的建造成本是有菌产线造价的两倍。更高规格的生产工艺,给消费者带来的直接利益点,除了二氧化碳以外,不必额外添加化学防腐剂,从而提升产品的安全性,减少肝脏的代谢负担。
在提升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大前提下,很多国产品牌也必须通过提升成本,提升售价的方式来推进无菌生产。虽然也曾小规模被质疑,但逐渐获得了同样追求健康和消费升级大众认可。
03
对抗跨国公司双标
中国品牌的长期主义
近期,有消费者爆料可口可乐在配料上的双标问题。
据“纵横视频”报道,一宝妈在社交平台质疑可口可乐旗下一款名为小宇宙的气泡水配料上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别,因为她有一天发现朋友孩子喝的和自己孩子喝的配料不一样。
据了解,她在国内买到的小宇宙气泡水的配料表中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其他口味甚至含多种防腐剂,而在中国台湾售卖的同款产品则不含“苯甲酸钠”防腐剂。陈女士抨击了可口可乐的“双标”,“凭什么要把这种有害物质添加到我们喝的饮料中?”
此前,一位在英国的留学生喝可口可乐旗下的芬达饮料时发现,英国版芬达橙的配料表与国内销售的产品不同,英国版里添加了浓缩果汁,而且添加剂也比国内的版本健康。
跨国巨头“翻车”并非*次。去年8月,联合利华旗下知名冰激凌产品梦龙雪糕因“中外用料不同”登上热搜。之后,又出现了哈根达斯月饼用代可可脂冒充巧克力被罚事件。9月,知名品牌加拿大鹅因虚假宣传被罚款45万元的话题,也备受热议。今年3月,有网友指出,国内销售的好丽友巧克力派中使用的是代可可脂配料,而在韩国进口产品中配料表中显示的却是可可粉。
与“苯甲酸钠”相似,代可可脂配料中含有反式脂肪酸,也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跨国巨头们,还停留在对财报和利润的追逐上,只看重短期效应。企图用*成本生产,并企图绕过监管和对食品要求严苛的用户。在中国市场添加防腐剂。而在其他发达市场不添加防腐剂,
只是这些品牌也打错了算盘。国内的健康意识快速上涨,“看配料表”甚至成为中国消费者的日常操作,这样的操作也不再被接受。更重要的是,跨国公司的竞争者们——以元气森林、农夫山泉等为代表的中国新消费品牌有着更长远的考量,正在积极通过升级产品线,提升工艺、技术、制造,来引领一场配料表革命。
天图投资合伙人,《新消费时代》一书作者李康林认为,消费领域在这两年迎来了一波前所未有的创投热潮,无数人才、资本在不断涌入。一方面跑出了一批像元气森林、*日记这样的新时代*,但同时也有更多的创业者被表象蒙蔽,去追求短期的浮华而被快速打回原形。
在他看来,全民消费升级已经走过了前期阶段,营销宣传不再是品牌发展的重点。“我们要寻找产品主义为重的品牌,愿意认真打磨每一款产品,升级质量和技术。”
也就是说,新消费品牌依然倚仗于长期主义。
很多“翻车”的新消费品牌正是翻在过度添加防腐剂等化学成分。比如大量使用卡拉胶的钟薛高,维持一个好的外形,忽视口感和价格等。“卡拉胶类似物质虽符合国家规定的食用标准,但长期食用会影响钾离子的吸收,对于肠胃不好的人群来说,会影响消化,增加肠胃负担。对于孩子来说会影响营养的吸收。”营养学家石继巧表示。还有此前,因添加大量塑化剂,口碑一落千丈的酒鬼酒等。
当下,新消费升级还在继续,并逐渐从产品、营销,逐渐进阶到技术、工艺、配料等。这场大潮中,中国饮品品牌走在了行业前列,在长期主义效应下,未来也会引领一场更大的升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