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被忘记的飞信,和一个时代的碾过

运营商清盘退场的商业逻辑,和资源诅咒有些类似,手上只有锤子,所以看什么都是钉子,一旦这个关系被打破,用户有了更多选择,那么你的便利、你的免费、你的馈赠,都会失去光芒。

这几天有条不起眼的新闻,说飞信即将关闭服务了,这是一款充满历史感的产品,或者说天选之子,如果它成功了,中国互联网的进程都会和今天不一样。

那个时候,还是无线互联网的概念,连着网线的PC是有线互联网,手机没有线缆嘛,所以都叫无线互联网,各大互联网公司内部也都有负责无线业务的部门,主要工作就是围绕塞班系统开发应用。

对,诺基亚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手机霸主,iOS和Android都还是未完成的立项或是代码状态。

当时QQ已经有手机版了,甚至支持在手机上挂太阳,但是流量太贵了,套餐外资费差不多1块钱=1MB,基本上没人会长时间用手机QQ,所以腾讯也提供了流量之外的互动方式:你可以把QQ绑在手机号,通过短信的方式发消息。

但这也很贵,0.1元发一条QQ消息,在年轻人那里无异于挥霍家财,而飞信就是在这么一个背景下诞生的。

中国移动当时是中国*的通信运营商,手握动感地带和移动梦网等高覆盖率服务,在躺着挣钱的时候能够从内部孵化飞信这个产品,确实非常不容易。

不过飞信的成功主要是还是在于它能光明正大的薅运营商的资源,用PC上的飞信客户端给手机发短信,是免费的,这是只有中国移动「自家人」才能享有的特权,像是QQ这样的外部应用都必须严格按照短信通讯费用结算。

所以,在缺乏经济能力的大学生市场,飞信几乎是砍瓜切菜般的豪夺市场,成为装机必备软件,活跃度很高,大家都在用飞信传送信息,因为不要钱嘛,而飞信可能也是中国互联网史上最能威胁QQ乃至腾讯的一款产品。

不过飞信成也短信败也短信,中国移动为了扶持飞信,出让了这部分短信结算的收入,成就了飞信社交神器的地位,但是飞信因为受制于运营商的体制,也不能抛弃短信这个系统,所以无论它在前端怎么迭代,核心的功能永远是建立在发短信这个交互方式之上的。

短信当然确实曾经是中国人的主流社交媒介,那些年还会有杂志评选年度十佳短信,各种今天看起来落伍尴尬的短梗,都被大家传得不亦乐乎,但是历史不会始终停留在某一刻,当它翻篇的时候,所有拖泥带水的产品,都会盛极而衰。

中国移动最早是从拜年短信的数量下降意识到不对劲的,在如此重要的习俗传统面前,人们竟然开始不发短信了,而在更靠前的时候,飞信的数据下跌,甚至都没有报上去,说到底,这是一项锦上添花的业务,在中国移动看来,飞信的价值在于「折扣换用户」,营销功能远胜产品功能。

我在大概不到十年前去中国移动讲课,给他们梳理OTT(互联网公司直接向用户提供信息通讯服务)趋势,到了提问环节还有很多人坚持,只要运营商的决心足够坚定,OTT是做不成的,因为流量都是要从我这里走,坐收买路钱,怎么也不可能输。

但是全球的运营商都在头疼OTT,像是Skype在各个国家都吃饱了官司,但是大势所趋,强按着用户的脑袋让他们发一辈子短信打一辈子电话,这个做法是行不通的。

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当时设计过很多收费方式,比如让每个开通微信的用户都要向运营商额外开通一项套餐,比如5块钱一个月,作为流量包月费,但是根本没法落地,腾讯也不可能接受。

坊间传闻,微信推出语音/视频通话功能并且支持它向手机来电一样进行推送时,三大运营商是真的考虑过封杀微信的,后来是惊动了马化腾出面,花了很大力气才把这个口子给保了下来,从此运营商管道化的结局也就不可避免了。

管道化的意思就是,你就像一家自来水厂,除了收水费,什么都干不了,虽然依然很挣钱,但是别人把水买过去加工成可口可乐创造更多的附加值,自来水厂从始至终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

跟着飞信一起消亡的,还有彩铃、彩信等一度为运营商拉动大量增长的服务型业务,运营商清盘退场的商业逻辑,和资源诅咒有些类似,手上只有锤子,所以看什么都是钉子,一旦这个关系被打破,用户有了更多选择,那么你的便利、你的免费、你的馈赠,都会失去光芒。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阑夕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互联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